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康复医学科 >运动损伤康复

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都已经认识到运动对于身体的重要性,所以很多人都加入到运动的行列当中,但是在运动过程当中总会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其中运动损伤就属于经常出现的一种现象,那么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究竟有哪些呢!一起来了解一下吧,这样对运动会有很大的帮助。

目录 常发生运动损伤的因素 如何应对田径运动损伤 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运动中受伤如何处理才安全 运动损伤有什么法则

1常发生运动损伤的因素

  一、体力准备不足

  起因:锻炼者没有足够的能力进行符合要求的重量练习。

  过程:锻炼者未能结合自身能力,盲目追求或模仿他人的训练重量,练习中动作不平衡、僵硬,以致引发损伤。

  防护:正视自身的力量训练,努力提高主动肌与对抗肌、协同肌、支持肌的协调能力。

  效应:当肌肉具备足够的力量或肌肉间的协调配合能产生足够的力量时,就能按要求进行重量练习,极少发生损伤。

  二、对柔韧性缺乏认识

  起因:锻炼者不具备动作所需的关节活动幅度。

  过程:锻炼者不了解动作解剖特点(单关节或双关节动作),加上关节柔韧性差,在完成动作时脊椎和四肢关节都处在易伤的位置,因而易引发损伤。

  防护:加强柔韧性练习,特别注重力量柔韧性练习;增加关节活动的幅度。

  效应:当柔韧性提高,具备力量动作全幅度所需的柔韧性时,就能积极有效地防止损伤。

  三、不重视正确姿势

  起因:锻炼者误认为健美、健身练习与动作姿势是否正确无关紧要。

  过程:由于不重视动作姿势是否正确,在练习过程中就没有充分的稳定肌肉力量来完成动作,以致引发主动或被动肌群损伤。

2如何应对田径运动损伤

  (一)赛跑创伤比较少见。在短跑时常遇到的外伤有大腿后部屈肌拉伤、足踝腱鞘炎、跟腱纤维撕裂、断裂或跟腱腱围炎。赛跑时由于急停而引起的髂骨前上棘的断裂、踝关节与膝关节扭伤、母趾种子种子骨骨折等。有时也可以因为起跑坑未垫平而致伤。

  中长跑外伤较少。但可以出现过度紧张现象。下肢训练过多,有时可出现胫腓骨疲劳性骨膜炎或骨折。长跑过程中摔倒可发生擦伤,但有时也可因倒在跑道的边沿上或道边的板牌上而发生骨折。也曾有人记载过钉鞋刺伤的病例。马拉松比赛时,由于距离过长,运动员常常发生会阴部及尿道口擦伤,膝外侧疼痛综合征,胫前肌腱鞘炎及足趾挤压伤。因此,应注意运动裤与鞋子的选择及路线的选择(应当选择柏油马路或土路,会阴部涂凡士林可预防磨擦伤)。跨栏最易发生大腿后肌肉拉伤(包括坐骨结节末端病)、腰痛及髌骨软骨病。所以应注意训练制度的安排,跨跳姿势的矫正,以及栏的安放位置及方向。

  (二)急行跳高、跳远、三级跳和撑竿跳最常见的外伤是踝关节韧带捩伤或骨折、足跟挫伤、膝关节的韧带与半月板损伤、前臂骨折及肩部挫伤。这些创伤的发生,可见于下列情况:如助跑时撞到别人身上(由于组织不好而冲撞),跑道不平或太滑,沙坑太硬或有石块,坑沿太高运动员和一名跳远运动员,因落地时身体扭转摔倒发生大腿骨折的例子;也见过数例因跳高落地时肩部撞地而引起肩锁关节分离的病例。根据作者的统计,自1950-1957年因运动员引起的半月板损伤住院动手术的46人中,21%是因跳高引起的。撑竿跳高,除上述创伤外,还可因竿的折断或不正确的(头或背)落地,而引起头及脊柱的伤害,但较少见。

  为了预防这些创伤的发生,跳高助跑的跑道,应平而不滑,在练习前应检查横杆与架子的质量。为了减少制动时的冲击力量,跳鞋的后跟内,应垫橡胶海绵,跳坑内的沙子应松散而干净。海绵包应厚、软。跳高无论是跨越式、背越式、俯卧式或剪式,初学时都应从低杆跳起,先学腾空及转身姿势。

  急行跳远必须在准备部分包括各种专门跳法的辅助练习,如落地要有弹性及正确的腾空动作等。

  学习三级跳,只有掌握了急行跳远之后才有可能,而且不应做长距离的和高速度的助跑。助跑的跑道过硬或技术不良,都可以引起踝关节骨折、韧带损伤、跟腱损伤及跟骨下脂肪垫挫伤。

  预防撑竿跳的创伤,应在每次练习前检查撑竿的质量,并应在专门的场地练习。

3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一、思想因素

  1、对运动损伤的预防不重视,训练不注意安全,对损伤的发生 不分析原因,不总结经验,吸取教训。2、盲目冒失地进行锻练,急于求成,忽视循序渐进和量力而 行的原则。3、意志品质不坚强。 二、准备活动方面

  1、不做准备活动:由于机能惰性,各部分机能没有相应提高, 容易发生肌肉拉伤和关节扭伤。2、准备活动不充分:神经系统和其他器官系统的机能还没有充分做好准备,就投入到紧张的正式运动,或者准备活动较马虎。3、准备活动内容与运动的基本内容结合不好,或者缺乏专项准备活动。4、准备活动过量,机能下降,已经疲劳。5、准备活动与正式运动间隔时间过长,失去准备活动的意义。

  三、技术上的缺点和错误

  违反人体结构机能的特点和力学原理的容易导致伤害。

  1、传球时的手型不对,手指易挫伤。2、掷标枪、手榴弹时,肘低于肩。可造成肱骨骨折3、竞走不送髋,易造成胫骨前肌负担过重

  四、运动量安排不合理

  (一)局部负担量过大,超出生理负担量。

  1、过多的跳跃和蹲杠铃,导致膝部负担过大,易患髌骨劳损。2、过多的跳、跑能引起胫腓骨疲劳性骨膜炎。3、小儿过多地支撑动作,易引起桡骨远端骨骺炎和肱骨小头骨骺炎。

  (二)人体机能状态不良。

  身体疲劳,机能降低,伤病刚愈,肌力减弱,反应迟钝,再进行正常的训练,就难免出现伤害。

  五、教学、训练和比赛的组织方法上的缺点

  不遵守训练原则,缺乏医务监督,不遵守循序渐进,个别对待原则,不从实际出发,器械练习缺乏指导和保护,训练场地小人多,没有区域划分。

  六、其他原因

  1、场地、设备上的缺点; 2、不遵守竞赛规则,违反体育道德3、气候条件不良,高热中暑,寒冷冻伤,光线不好,看不清物体,易发生跌、撞等。

4运动中受伤如何处理才安全

  肌肉拉伤的早期治疗原则是制动、止血、防肿、镇痛。首先做冷敷,用冰块敷患处,或将伤肢放入冷水中,或在自来水下冲洗。冷敷后加压包扎,抬高肢体,这种方法有止血、镇痛、防肿的作用。包扎时先用海绵垫敷伤部,再行弹力绷带包扎,松紧度适中。包扎24小时后拆除,视其伤情再作处理。早期不宜做按摩和理疗,否则会加重出血和组织的渗出,使肿胀加重。伤后三天内避免重复致伤动作,三天后可进行功能性练习。一周后,可逐渐恢复锻练,但伸展时以不引起伤处疼痛为度。

  肌肉酸痛是很常见的中现象,很多长期不运动的人在激烈的运动后就会有明显的肌肉酸痛的感觉,这很正常。一般肌肉酸痛多为延迟痛,是在运动后8~24小时产生的肌肉酸痛,可持续二三天,甚至更长时间。

5运动损伤有什么法则

  第一步休息(Rest)——“R”

  受伤后马上休息,可以促进较快地复原,减少疼痛、出血或肿胀,以防伤势恶化。一般受伤后,要求受伤者停止运动一个月左右。受伤后好好休息可以促进较快的复原。所以不要还没有痊愈就带伤上阵,这会使伤病反复出现最后成为陈旧性劳损,将很难痊愈了。

  第二步冰敷(Ice)——“I”——最关键的一步

  在受伤之后不要随便的乱走动,最好是冰敷受伤的地方半个小时的时间,接着拿开冰袋5分钟之后在冰敷 一次。

  冰敷可使血管收缩,减少肿胀、疼痛及痉挛。冰敷时皮肤的感觉有四个阶段:冷→疼痛→灼热→麻木,当变成麻木时就可以移开冰块,休息一会儿。不要太早停止冰敷而转用热敷,伤后两日(48小时)内每隔2-3小时冰敷20-30分钟,每天使用冰敷至少3—4次,较严重伤害时建议在使用冰敷3日后、且肿胀有明显消退时,才考虑使用热敷。太早使用热敷会引起肿胀与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