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都是家里的无价之宝,受尽家里人的喜爱,但是因为小孩子的抵抗力低,容易受到病毒的感染,所以小孩子容易得疾病,这个也是家长所担心的事情,尤其是小儿哮喘,小孩子的发病率很高让家长特别担心,那么,小儿哮喘到底有什么症状呢?家长们都来了解下吧。
目录
1小儿哮喘需要注意什么呢
1、减少致敏因素:过敏是哮喘发作的主要诱因,因此要避免接触可能致敏的物质,如鸭绒、皮毛、化纤被褥等;家中不要养猫、狗及小鸟等宠物;室内不要种植会致敏的花草。床单、被褥及枕头要常清洗。不要在室内吸烟,保持居室清洁、通风。尽量不带孩子去人多、空气污浊的公共场所。经常带孩子到空气新鲜的山区、湖滨或农村度假一段时间,对哮喘的控制将大有益处,但要避开植物开花期。积极预防流行性感冒引发哮喘。
2、注重饮食调整:哮喘要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尽量不吃含添加剂、调味品太多的食品,少吃过甜、过咸、过冷及肥腻的食物。饮食原则是:清淡、易消化、荤蔬均衡,常吃水果。体质较虚弱,可服中药调理。
3、加强体质锻炼:锻炼能促进哮喘的新陈代谢,改善呼吸功能,从而提高机体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同时还能促进食欲,加快身体的恢复。耐寒力锻炼对哮喘很有好处,但必须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如夏季时参加游泳,冬天选择晨跑、晨操、打球等项目。尤其是冬季,可安排每天1~2小时耐寒力。其次是平时要常进行肺功能锻炼,如练口琴、吹气球等,再就是多唱唱歌、大声阅读也是非常有益的。
小儿哮喘需要注意什么呢,早期哮喘病情较轻,一般采用合适的控制措施后疾病通常能得到一个长期的控制。然而,许多患者由于认识不足不能及时合理的治疗,这种疾病是很容易的一年加起来一年多,后来,几乎每一天,和哮喘的症状更为严重,剂量越来越大。所以很固执,因为大部分支气管哮喘是没有及时治疗,也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和精神痛苦。
2小儿哮喘的临床表现是什么
起病
起病或急或缓,婴幼儿发病前,往往有1~2日的上呼吸道感染,与一般支气管炎类似,年长儿起病比较急,且多在夜间,可能与夜间气候变化;室内积存较多的变应原如螨及屋尘等以及血内肾上腺素在夜间分泌减少有关,发作大多经几小时至一日后逐渐平复,特别严重的病例,起病一开始即呈危重型哮喘,或持续较长时间,甚至数日,称哮喘持续状态。
发作时症状
患儿烦躁不安,出现呼吸困难,以呼气困难为著,往往不能平卧,坐位时耸肩屈背,呈端坐样呼吸困难,有时喘鸣音可传至窒外,患儿面色苍白,鼻翼扇动,口唇,指甲紫绀,甚至冷汗淋淳,面容怕恐不安,往往显示危重状态,应予积极处理。
发病初起仅有干咳,以后即表现为喘息症状,随支气管痉挛缓解,排出粘稠白色痰液,呼吸逐渐平复,有的患儿咳嗽剧烈可致上腹部肌肉疼痛,可伴或不伴有发热,胸部体征的吸气时出现胸凹陷等三凹征,而呼气时因胸廓内压增高,在胸骨上凹及肋间隙反见凸出。
上面的文章,为大家详细的介绍了小儿哮喘发生时间的特征,大家看了以后都应该有所了解了吧,家长可以根据小儿哮喘的症状来判断孩子是否患上了哮喘,这样有一个心理准备,不用太着急,还有就是发生孩子出现上面的症状,一定要及时的去医院检查治疗,掌握最佳的治疗时间。
3小儿哮喘长大后会不会好
哮喘具有遗传性因素
哮喘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但近年的研究表明,哮喘是气道的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产生这种气道慢性炎症的因素有两点,一是遗传基因的易感性,另一个是环境因素,使机体暴露于变应原(过敏原)的环境中。顾名思义,遗传基因是由遗传而得,因此,哮喘是一个具有高度遗传倾向的疾病。
具有遗传基因,表示这个人有特应性(过敏性)的体质,但尚不足以引起哮喘。如果再加上暴露于有变应原的环境,变应原就会进入身体启动炎症基因,产生一系列炎症介质如白三烯之类,从而形成了气道黏膜下的炎症浸润。现在认为,这种气道黏膜的炎症改变,将会持续终身。
小儿哮喘并不能随着成长而自愈
小儿哮喘是一种慢性且持续终身的疾病。可是,为什么不少人会持有哮喘可随着年龄增长而自愈的念头呢?
有关专家对小儿支气管哮喘患者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调查表明,哮喘的好发年龄在六岁以内,1~5岁的患病率为1.83%~1.20%,学龄期后患病率逐渐下降,14~15岁时患病率为0.29%。从这份调查资料来看,确实有部分哮喘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少发病。但是,这种现象被用来证明哮喘患儿“发育后能自愈”,是不科学的。
哮喘的本质是气道炎症,是特异性体质的人在多种激发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引发的。然而,某些激发因素的作用是可以改变的,例如,在婴幼儿年龄阶段,很容易得感冒,而呼吸道病毒感染是诱发哮喘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年龄增长,人对某些病毒的免疫力会提高;又如,面粉、鸡蛋、牛奶等食物也可使某些特异性体质的婴幼儿激发哮喘,在日常生活中,这类食物是经常接触的,有的患儿可渐渐对这类食物产生耐受性。
家长往往害怕药物治疗的不良反应而对小儿哮喘的治疗持有戒心。事实上,哮喘治疗的目标是达到并维持哮喘控制,一旦确诊为哮喘,需要长期、规范、持续和个体化的治疗,患儿和家长要有坚持治疗的自我管理能力,才能达到儿童哮喘成功控制不发作。
倘若一味地等待“发育期自愈”,不但影响生长发育,还可能并发支气管扩张症、慢性支气管炎等相当麻烦的疾病,在成年后大大增加治疗的困难,甚至会造成难以弥补的后果。
以上介绍了小儿哮喘到了一定年龄会自愈不可相信的内容,我们在面对哮喘的孩子时,一定不要相信不用治疗,到了一定年龄就可自愈的谣言,我们要早发现早治疗,尽早的使疾病得到控制。
4要通过哪些检查来确诊患小儿哮喘
实验室检查
1.胸部X线检查:均应摄胸部X线片以除外肺实质病变、先天性异常、异物征象等。哮喘急性发作时胸片可正常、或有肺气肿、支气管周围间质浸润剂肺不张。偶见气胸、纵膈气肿。
2.肺功能检测:肺功能测定有助于确诊哮喘,也是评估哮喘病情严重程度和控制水平的重要依据之一。对于FEV1≥正常预计值70%的疑似哮喘患儿,可选择支气管激发试验测定气道反应性,对于FEV1《正常预计值70%的疑似哮喘患儿,选择支气管舒张试验评估气流受限的可逆性,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或PEF每日变异率(连续监测1~2周)≥20%均有助于确诊哮喘。
3.过敏状态检测:吸入变应原致敏是儿童发展为持续性哮喘的主要危险因素,儿童早期食物致敏可增加吸入变应原致敏的危险性,并可预测持续性哮喘的发生。因此,对于所有反复喘息怀疑哮喘的儿童,尤其无法配合进行肺功能检测的学龄前儿童,均推荐进行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或血清变应原特异性IgE测定,以了解患者的过敏状态,协助哮喘诊断。也有利于了解导致哮喘发生和加重的个体危险因素,有助于制定环境干预措施和确定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方案。
4.气道无创炎症指标检测:痰或诱导痰中嗜酸性粒细胞、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水平等,可作为哮喘气道炎症指标。虽然目前尚无前瞻性研究证实这些无创炎症指标在儿童哮喘诊断中的确切价值,但这些指标的监测有助于评估哮喘的控制水平和制定最佳哮喘治疗方案。
哮喘对患者们的身体健康危害很大,哮喘的发病率持续不下,患发哮喘的患者都会有很多的危害,人们要注意了解哮喘的常识,要注意其中的诊断治疗方法。这样才能早日恢复健康。
5夏季穴位敷贴治疗小儿哮喘
中医认为,春夏养阳,夏令三伏,机体各种机能通达,经络通畅之时,正是扶正培本、滋养阳气的有利时机,通过中药外治穴位贴敷,针推按摩、中药内服、中药熏蒸、中药药浴、饮食药膳等扶助正气,可以使患者阳气充实,正气旺盛。
中医认为哮喘反复发作,主要是人体肺脾肾三个脏腑的不足,“痰”滞体内,中医称为“伏痰”,在治疗时注重从补肺、健脾、益肾、化痰等方面入手,通过扶助正气、祛除邪气进行全身整体的调节,能改善全身免疫缺陷,这无疑可以弥补单一西医气道局部抗炎治疗的不足。
夏季穴位敷贴法防治小儿哮喘是“冬病夏治”的方法之一。夏季三伏天在背部穴位敷贴辛温化痰的药物,通过药物刺激穴位使皮肤充血来预防哮喘。三伏气候炎热,人体毛孔开放,经络气血流通,有利于药物的渗透和吸收,此时借“天之阳气”助辛温香燥药物之威力,鼓舞人体阳气,使药物通过经络气血传导到病变所在脏腑,起到温化“伏痰”,扶助正气的作用,使正气渐复,机体免疫力增强,从而治本控制哮喘发作。
穴位外敷药物常用白芥子、延胡、甘遂、细辛、肉桂等。使用时将上药研细末用凡士林调成糊状,做成直径约为1厘米的药饼,用胶布固定在穴位上,穴位可选择肺俞、风门、厥阴俞、脾俞、心俞、膈俞、膏盲、肾俞等,每次选用左右对称6个穴位,交替外敷。夏季三伏的第一天开始敷贴,每隔3天1次,每次3~4小时,可根据贴药后的感觉而缩短或延长贴药时间,敷后局部有蚁走感或皮肤出现发红、灼热、疼痛可提前取下,反之如贴后皮肤微痒舒适者可酌情延长贴药时间。敷贴10次为1疗程,一般连续敷贴3个夏季。
穴位外敷药物后的反应最常见的是局部皮肤发红、发热,甚或烧灼感、刺麻痒感。刺麻痒感产生后病人会不自主地搔抓,尤其是小儿,搔抓后不能使痒感减轻,反而引起疼痛,痒感可持续4~5天,甚至整个贴敷过程。皮肤发红不需处理。产生刺麻痒感时,让患者不要搔抓,若痒感难以忍受时,可在局部涂擦止痒的药物,如皮炎平霜等。穴位外敷药物后一部分患者局部都会起泡,泡内为淡黄色液体,时间短的几小时即可消失,长的可持续数天水泡才完全吸收结痂。起泡的大小、程度,与气候冷热及贴敷时间长短有关,气候炎热及贴敷时间长,容易起泡,反之起泡的速度缓慢。水泡小的让它自然吸收,或在水泡表面涂一些氧氟沙星凝胶;如水泡大的,可用消毒针头挑破水泡排除水液,保持皮肤不擦破并干燥,外涂擦氧氟沙星凝胶或用艾条灸均可。若水泡破裂不小心感染的,局部涂擦消炎膏,外用消毒敷料保护。绝大多数患者贴敷处结痂脱落后不形成瘢痕,但有个别病人可能局部有黑褐色色素沉着,这可能与瘢痕体质或过敏体质有关。如果穴位外敷药物后局部反应比较强烈的人则不适合该疗法。但要说明的是,我们从许多病人中发现,贴敷处出现痛、痒、起泡等反应者,临床效果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