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内科 >血液内科 >贫血

再障性贫血死亡率有多大

一提到死亡两个字很多人都会感觉到特别害怕,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近年来关于疾病的死亡率也越来越高,其中再障性贫血死亡率呈上升趋势,所以说这方面的问题应当引起我们每个人的高度重视,那么再障性贫血死亡率有多大?一起来看看吧。

目录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家庭护理要点 再障性贫血死亡率有多大 再障疾病的检查方法 再生障碍性贫血预防 再生障碍性贫血病因

1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家庭护理要点

  1.病因预防护理

  禁用抑制骨髓的药物及可致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药物,如:氯霉素、四环素、他巴哇、消炎痛等等。

  患病后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不可擅自用药。可用可不用的药尽量不用。防止与物理及化学毒物接触,避免周围环境中有可能导致骨髓损害的因素。必须接触能致本病的化学、物理因素者,要严格执行劳动防护措施,定期作预防性检查。

  2.家庭护理

  注意休息,防止晕倒和摔伤,注意保暖等。

  3.预防感染

  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人,因白细胞生成减少而导致抵抗力下降,易感冒、发烧,受伤后易发生感染等。所以应注意观察和预防各种感染。

2再障性贫血死亡率有多大

  引起再障贫血的药物

  药物引起的再障性贫血,其中部分与剂量有关,而另一部分与剂量无关(一般剂量或小剂量即可引起再障性贫血)。

  1、服用以下药物后发生再障性贫血的可能性与剂量有关。甲胺蝶呤、白消安、苯丁酸氮芥、柔红霉素等。

  2、服用以下药物后发生再障性贫血的可能性与剂量无关。

  (1)抗微生物药:氯霉素、有机砷、四环素、链霉素、两性霉素B等。

  (2)止痛或抗风湿药:保泰松、美沙酮、阿司匹林等。

  (3)抗甲状腺药:卡比马唑等

  (4)抗惊厥药:苯妥英钠、三甲双酮等

  (5)抗糖尿病药:甲苯磺丁脲等。

  (6)镇静安定药:氯丙嗪、氯氮卓等

  (7)抗疟药:阿的平、氯喹等

  (8)其他药物:西咪替丁、四氯化碳、金盐等。

3再障疾病的检查方法

  1、血象:

  呈全血细胞减少,贫血属正常细胞型,亦可呈轻度大红细胞,红细胞轻度大小不一,但无明显畸形及多染现象,一般无幼红细胞出现,网织红细胞显着减少;

  2、骨髓象:

  急性型呈多部位增生减低或重度减低,三系造血细胞明显减少,尤其是巨核细胞和幼红细胞;非造血细胞增多尤为淋巴细胞增多。慢性型不同部位穿刺所得骨髓象很不一致,可从增生不良到增生象,但至少要有一个部位增生不良,如增生良好,晚幼红细胞(炭核)比例常增多,其核不规则分叶状,呈现脱核障碍,但巨核细胞明显减少,骨髓涂片肉眼观察油滴增多,骨髓小粒镜检非造血细胞和脂肪细胞增多,一般在60%以上;

  3、骨髓活组织检查和放射性核素骨髓扫描:

  由于骨髓涂片易受周围血液稀释的影响,有时一二次涂片检查是难以正确反映造血情况,而骨髓活组织检查对估计增生情况优于涂片,可提高诊断正确性,硫化99m锝或氯化111铟全身骨髓γ照相可反映全身功能性骨髓的分布,再障时在正常骨髓部位的放射性摄取低下,甚至消失,因此可以间接反映造血组织减少的程度和部位。

  4、其他检查:

  造血祖细胞培养不仅有助于诊断,而且有助于检出有无抑制性淋巴细胞或血清中有无抑制因子。成熟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活力增高,血清溶菌酶活力减低,抗碱血红蛋白量增多,染色体检查除Fanconi贫血染色体畸变较多外,一般再障属正常,如有核型异常须除外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4再生障碍性贫血预防

  1、在日常生活中,应防止有害化学物质和放射性物质污染环境。

  2、在工农业生产中,严格执行防护措施,防止接触有毒害的物质。

  3、从事接触有毒化学物质或放射性物质工作的人,应严格掌握操作规程,定期检查身体,以防患于未然。

  4、病人服药要有保护意识,尽量减少服用氯霉素、保泰松一类药物,尤其小儿应禁服。

  5、服用药物时,要严格控制剂量,不可急于求成而加大剂量。

  6、在使用有可能致再障的药物时,必须定期观察血象变化,出现异常,应立即停药,并积极治疗。

  7、积极预防病毒性肝炎,对病毒性肝炎患者,要积极系统地治疗。

  8、要少用或不用各种溶剂、染发剂、指甲油等有害化妆品。

  9、基层医务人员要严格掌握用药指征,尽量不使用含有扑热息痛、安乃近等退热药物,以免引发再障。

5再生障碍性贫血病因

  药物因素(40%):

  和剂量有关,系药物毒性作用,达到一定剂量就会引起骨髓抑制,一般是可逆的,如各种抗肿瘤药,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如阿糖胞苷和甲氨蝶呤等主要作用于容易分裂的较成熟的多能干细胞,因此发生全血细胞减少时,骨髓仍保留一定量的多能干细胞,停药后再障可以恢复。

  环境因素(20%):

  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人们与苯(C6H6)及其衍生物有广泛的接触机会,苯具有挥发性,易被吸入人体,在接触苯的人员中血液学异常者较常见,其中:贫血占48%,巨大红细胞增多占47%,血小板减少占33%,白细胞减少占15%,在工作环境较差的制鞋工人中,全血细胞减少占2.7%,严重苯中毒可致再障。

  病毒性肝炎(10%):

  1955年Lorenz报道首例病毒性肝炎相关性再障(HAAA),一般认为病毒性肝炎患者中HAAA的发生率为0.05%~0.9%,在再障患者中的构成比为3.2%~23.9%,80%的HAAA由丙型肝炎病毒引起,少数为乙型肝炎病毒(HBV)所致,Hagler将HAAA分为两型。HAAA的发生与肝炎病毒对造血干细胞的直接抑制作用有关,病毒介导的自身免疫异常或产生抗干细胞抗体,病毒损伤骨髓微环境,肝脏解毒功能减退等,在HAAA发病过程中也起一定作用。

  职业因素(10%):

  放射线诱发的骨髓衰竭是非随机的,具有剂量依赖性,并与组织特异的敏感性有关,造血组织对放射线较敏感,致死或亚致死剂量(4.5~10Gy)的全身照射可发生致死性的急性再障,而极少引起慢性再障,在日本原子弹爆炸幸存者中仅几例发展为迟发的再障,大剂量局部照射也可引起骨髓微环境严重损伤,这种照射剂量大大超过了祖细胞的致死剂量,长期接触小剂量外部照射,如放射科医师或体内留置镭或钍的患者可发生慢性再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