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皮病是一种慢性多系统疾病。并不是只表现在皮肤上,初发症状往往是非特异性的,包括雷诺现象、乏力、肌肉骨骼痛,这些症状持续几周或几个月后才出现其他指征。现在对于硬性病的描述还不是很明确,遗传、病毒感染等环境因素都能导致病发。下面跟小编一起看看硬皮病到底会扩散么吧!
目录
1生活中硬皮病会复发吗
硬皮病是一种以皮肤炎性、变性、增厚和纤维化进而硬化和萎缩为特征的结缔组织病,此病可以引起多系统损害。其中系统性硬化除皮肤、滑膜、指(趾)动脉出现退行性病变外,消化道、肺、心脏和肾等内脏器官也可受累。
1.治疗原则
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有利于防止疾病进展,原则是扩血管、抗纤维化、免疫抑制与免疫调节,但无特效药物。
2.改善病情的药物
(1)针对血管及改善微循环的药物包括改变血小板功能的阿司匹林、潘生丁等,Ketanzerin是一种组胺拮抗剂,能减少雷诺现象发作的频率并减轻其严重程度,能改善指端溃疡的预后,但该药对皮肤增厚或内脏器官损伤的改善无效。钙通道阻滞剂尼群地平是有效的血管扩张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琉甲丙脯酸、依那普利可有效控制高血压及早期肾功能不全。改善微循环的药物还有丹参及低分子右旋糖酐注射液对皮肤硬化、关节僵硬及疼痛有一定的作用。
(2)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泼尼松用药一个月后减量,以维持。甲氨蝶呤和环孢素A(CsA)在少数人试用中有一定疗效,青霉胺是一种免疫调节剂,对抑制皮肤硬化及内脏损害有一定作用。
不知道通过上面的介绍后,朋友们对于硬皮病会复发吗这一类问题有没有深刻的理解。我相信朋友们通过这次我提供的分析,对于此类问题应该是掌握了不少。但是,从此刻开始,我们就要对自己的健康负责,调整健康生活的状态。
2硬皮病到底会扩散么
1.雷诺现象:患者在受凉或紧张时突然手足发冷、指(趾)端颜色苍白,继而变紫。外界刺激结束后10~15分钟,血管痉挛恢复,指(趾)端颜色变为正常,呈红色或斑点样杂色,此种改变称发作性血管痉挛(雷诺现象)。鼻尖、舌尖、口唇和耳垂等肢端部位也可出现寒冷诱发的苍白。
2.皮肤:在疾病的早期(水肿期),皮肤显示轻度红肿,部分病人有红斑、瘙痒和水肿,早期手指水肿期可持续很久,皮肤的改变停止在上肢远端,也可以蔓延至前臂、前胸、腹、背和颜面部。
3.肌肉与骨骼:非特异性的肌肉、骨骼症状如关节痛和肌痛是硬皮病最早的表现。有时也会有症状明显的关节炎,但关节处的疼痛和僵硬感总是较客观上的炎症指征严重。患者的肌肉萎缩是由失用引起的,这是由于皮肤、关节和肌键受累引起关节活动受限的结果。
4.肺:硬皮病中普遍存在肺功能的受损,但临床症状往往不十分显著,直到疾病晚期,肺的受累可以成为患者致死的原因。
以上这些就是小编总结的一些关于硬皮病的情况,硬皮病在一年四季中均可发病,但临床上春夏两季较多,所以在春夏两季人们要多重视自己的身体状态,以免硬皮病的入侵,及时预防病症发生。一旦发现病症出现时一定要及时就医。
3硬皮病的晚期症状
1、泛发性硬斑皮的病点滴状、斑块状和线状等类型损害可部分或全部合并存在,损害很多,分布于全身各个部位,但很少累及面部,损害常有融合倾向,硬皮病的症状可常可合并关节痛、腹痛、神经痛、偏头痛和精神障碍,偶可转为系统性硬皮病。
2、点滴状硬皮病的症状多发生于上胸、颈、肩、臀或股部。硬皮病的症状为黄豆至五分硬币大小,白色或象牙色的集簇性或线状排列的斑点,圆形,有时稍有凹陷。硬皮病的病变活动时,周围有紫红色晕。
3、致残性全硬化性硬皮病是一种最近报告的另一种类型硬斑病,发生于儿童,多见于女孩。真皮、皮下组织、筋膜、肌肉及骨骼发生炎症和硬化,好发于四肢,特别是伸侧,手、足、肘和膝呈屈曲挛缩,很少侵犯内脏,无雷诺现象,患者可有硬化性苔藓样皮损,身体其它部位可有典型硬斑病表现。这也是硬皮病的症状之一。
硬皮病的症状虽然有很多,但是如果大家能够及早的治疗,治疗的效果就是不错的。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患者还应该重视皮肤的保护,多调节自己的饮食等问题,才能够有效的控制疾病。
4硬皮病对寿命的影响大吗
专家介绍,治疗效果的好坏,关键在于有没有及时、恰当的治疗。一般来讲,局部硬皮病的病情较轻,治疗的好病情不会继续发展。
此外,硬皮病疗效的好坏,还与患者的身体素质有一定的关系。患者的身体状况好,免疫力强,才能对疾病产生抵抗力,耐受各种治疗。因此,提高患者免疫机能,增强其对硬皮病的抵抗力对硬皮病的治疗非常重要。患者一方面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食疗保健,另一方面可通过中医药来调节机体免疫。
通过上面的介绍,现在您应该对硬皮病对寿命有影响吗这个问题有了一定的了解了吧,如果您还有其他问题,请及时到正规皮肤科医院进行咨询和治疗。
5关于硬皮病有哪些类型
(一)系统性硬皮病
包括肢端硬皮病、弥漫性硬皮病。
(二)局限性硬皮病
1.硬斑病
包括①点滴状硬斑病;②斑块状硬斑病;③泛发性硬斑病;④带状硬斑病。
2.线状硬皮病伴颜面偏侧萎缩
系统性及局限性两类硬皮病临床表现不同,内脏损害及预后也不同。局限性硬皮病内脏多不受累,预后好。系统性硬皮病皮肤广泛硬化,且多脏器受累,预后不好。系统性硬皮病手指、前臂、面部硬化重、手指呈尖细,指骨萎缩甚至破溃。面部硬化影响张口,面无表情僵化。食管扩张咽下困难、有间质性肺炎、关节痛、心肌炎、肾炎及蛋白尿。
(三)CRES综合征
本病具有皮肤钙化、雷诺征、食管功能紊乱、指趾硬化、毛细血管扩张。是硬皮病的一个特殊类型,内脏病变少,预后良好。
(四)肢端硬皮病
多见于中青年妇女,先有雷诺现象,然后手指变硬,继之面部变硬妨碍咀嚼口唇活动。轻型病人可自然痊愈,严重者可转为全身性系统硬皮病。
(五)嗜酸性筋膜炎
本病为累及皮肤深筋膜而呈硬皮病样表现的结缔组织病,伴嗜酸性粒细胞增高。认为本病为局限性硬皮病的皮下型。好发于男性。主要侵犯四肢。常无雷诺现象、无内脏侵犯。
二、慢性放射性皮炎
为长期放射线照射引起的皮肤变性,干燥萎缩、脱毛、变硬、毛细血管扩张,可形成溃疡,并可癌变。
三、淋巴水肿性硬化
为非炎症性而为淋巴管堵塞淤积形成的肿胀硬性损害。见于丝虫病,慢性复发性丹毒等疾病。
四、新生儿硬化症
发生于新生儿、早产儿。生后一周,多于冬季发病。因新生儿皮下脂肪中,饱和脂肪酸增高、溶点高,遇冷则容易发生凝固,而导致面颊。腿、背部皮肤变硬,干燥呈蜡样外观。严重时体温下降,常因并发症肺炎、腹泻、循环衰竭而死亡。
五、静脉曲张综合征
易发生于下腿,女多于男。常发生于第一次妊娠后。由于静脉功能不全造成静脉瓣膜损害,血栓形成,血流减慢淤积,红细胞外渗,发生淤积性皮炎。临床出现下腿,踝部肿胀,色素沉着。易继发蜂窝织炎,红肿变硬,色呈棕黑。稍受外伤易形成慢性溃疡,疼痛、经久不愈。
六、成人硬肿病
常继发于链球菌感染。女性多于男性,皮损始发于头面、颈、背部,对称分布。肿胀发硬,表面光滑、苍白、毛发色素正常。可将皮肤捏起。以上几点可与系统性硬皮病鉴别。损害可向后臂居于发展,但不侵犯下肢及腹部。无雷诺征,可自然消退,预后好。
七、硬化性粘液水肿
本病常伴有甲状腺功能亢进,出现坚实水肿性硬性斑块。垂体分泌的甲状腺刺激激素蛋白沉积有关。为坚硬非凹陷性水肿。
八、硬化性萎缩苔藓
多见于绝经期妇女,常侵犯大小阴唇、肛周、男性多在龟头,肛周,为白色扁平丘疹,以后融合成片,质硬。晚期出现萎缩。此病可转变为鳞状上皮癌,发生率为3%-6%。
九、硬化萎缩综合征
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其病变在出生时即显现,一直进行到儿童期,两性均可发生。表现为手掌角化、手背萎缩,手指硬皮病样改变。匙状甲,至青春期可发展为鳞状上皮癌。
十、硬化性粘液苔藓
病因不明,好发于3-5岁。其皮肤表现为异常球蛋白沉积。呈弥漫性苔藓样浸润皮肤增厚,似硬皮病。以额部最明显,面和手皮肤增厚变硬,预后不好。
十一、纤维化型基底细胞癌
临床表现为硬化的黄色斑块、边缘不清。
十二、类癌综合征
类癌综合征:类癌瘤典型症状为阵发性皮肤潮红,胸部压迫感,搏动性疼痛。结膜充血、出汗。眼、鼻、唾液腺分泌增多。腹痛、腹泻、哮喘、呼吸困难。一些患者在小腿和足部皮肤发生硬化性改变。额头和头皮可见皱纹状增厚发硬。
十三、Wener综合征
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主要临床表现是:①身材矮小和老人外貌;②毛发早年灰白和脱发;③硬化性皮肤异色症;④青年性白内障;⑤骨质疏松;⑤性功能减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