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心理健康科 >精神分裂

精神分列症的成因是什么?

面对压力山大的生活,人们都是在竞争压力大的环境中争得自己的一席之地,不仅是如此,面对上级的压力,自己每天也是刀尖上讨生活。所以面对各种各样的事情,人们有时候可能会精神崩溃,乱发脾气。不过得精神分裂症还是由于比较大的压力或刺激,那么到底导致精神分裂症的原因有哪些?来看看吧。

目录 老年人精神分裂症如何治疗呢 精神分列症的成因是什么 强迫症和精神分裂症的区别 精神分裂症患者寿命短是因为吃药的缘故吗 精神分裂症的主要四大危害

1老年人精神分裂症如何治疗呢

  1.自我反省 有些神经性焦虑是由于患者对某些情绪体验或欲望进行压抑,压抑到无意中去了,但它并没有消失,仍潜伏于无意识中,因此便产生了病症。发病时你只知道痛苦焦虑,而不知其因。因此在此种情况下,你必须进行自我反省,把潜意识中引起痛苦的事情诉说出来。必要时可以发泄,发泄后症状一般可消失。

  2.认知焦虑要比药物抗焦虑更重要,因为药物只能抗焦虑缓和焦虑感觉,并不能从根本上纠正焦虑情绪的产生,焦虑症者与人的遗传岳脑信息有关,当长期处于不安时就会神经衰弱精神免疫阀值下降,人的岳脑不良信息就会干扰正常的思维、意识、行为,而反复出现焦虑情绪和强迫思维或行为。根治焦虑症一定要进行心理分析,首先要从化解过去的旧痕迹开始,同时要提升人格才能纠正过去的不良的痕迹意识,使之增强现在的心理素质和促进心理健康去弱化过去的不良心理。与此同时,要合理制定近期或远期目标,减轻心理负担,使得心理趋向平衡。关注心理健康可以提高应激防范能力。这样焦虑症的治疗才较为理想。

  老年人精神分裂症治疗的方法是数不胜数的,虽然方法多但是不能盲目的选用,我们可以带着老人看心理医生,也可以经常的带着老人去散心,同时一定要积极的配合医生,这样才可以迅速的治疗老人的精神分裂症,不要对着老人吵或者是大声的嚷,容易让老人有心理负担。

2精神分列症的成因是什么

  精神分裂症是由一组症状群所组成的临床综合征,它是多因素的疾病。尽管目前对其病因的认识尚不很明确,但个体心理的易感素质和外部社会环境的不良因素对疾病的发生发展的作用已被大家所共识。无论是易感素质还是外部不良因素都可能通过内在生物学因素共同作用而导致疾病的发生,不同患者其发病的因素可能以某一方面较为重要。

  1.临床表现

  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症状复杂多样,可涉及感知觉、思维、情感、意志行为及认知功能等方面,个体之间症状差异很大,即使同一患者在不同阶段或病期也可能表现出不同症状。

  2.临床分型

  (1)偏执型 这是精神分裂症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以幻觉、妄想为主要临床表现。

  (2)青春型 在青少年时期发病,以显著的思维、情感及行为障碍为主要表现,典型的表现是思维散漫、思维破裂,情感、行为反应幼稚,可能伴有片段的幻觉、妄想;部分患者可以表现为本能活动亢进,如食欲、性欲增强等。该型患者首发年龄低,起病急,社会功能受损明显,一般预后不佳。

  面对患有精神分裂症的人,都有不同的表现,而且病情也是不同的,不过首先还是要送去医院治疗,防止意外发生,如今医学那么发达,所以相信医学治疗还是有把握控制病情的,再加上平时家人的照顾,相信会有治愈的可能性。

3强迫症和精神分裂症的区别

  强迫症与精神分裂症的鉴别困难,无论在门诊患者或者住院患者中,甚至在会诊中,医生都各自有不同的观点和看法。患者和家属出于治病心切,也不断的辗转于不同的医院和门诊专家之间,以求获得确切的诊断意见。精神分裂症本身就可以出现强迫症状,这是许多学者久已认识到的事实。

  强迫症状可以作为精神分裂症的一个症状出现,但是单纯的强迫症不会发展为精神分裂症。强迫症与精神分裂症属于两种不同类别的问题,二者还是有很多不同之处的,尤其要注意精神症状的鉴别。

  1、强迫怀疑与妄想

  妄想如果已经固定下来了,鉴别上一般不会有困难,问题是当妄想还处于形成初期的半信半疑阶段,此时就容易与强迫怀疑混淆起来。

  2、强迫思维与强制性思维

  强制性思维是精神分裂症的常见症状,如果能够辨别明确,有助于确定诊断。

  3、强迫表象与假性幻觉

  例如:一名患者说“我脑子里经常会出现音乐声音,想到时就会出现”。这个时候,这位患者的精神症状属于强迫表象,诊断应该为强迫症。

  4、强迫性意向与冲动行为

  有些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急性精神分裂症状消失之后,持续存在不能控制的冲动行为。这一冲动行为是突发性的,与强迫症意向是经常性、反复性的不一样。

  以上看了专家对精神分裂症和强迫症之间不同的阐述,相信大家应该都明白了很多,所以大家不要把精神分裂症和强迫症混为一谈,但是在实际的生活中如果您患有强迫症这种疾病,一定要及时的治疗,不要给自己的生活工作带来影响。

4精神分裂症患者寿命短是因为吃药的缘故吗

  近期,发表在《Schizophrenia bulletin》上的一项瑞典研究发现,抗精神病药物的使用和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死亡率之间显示一明显的U型曲线,与那些没有抗精神病药物曝光的患者中观察到的最高死亡风险一致。医脉通整理编译研究相关内容,详情看下文:

  相似的模式在心血管疾病-特异性死亡率也是明显的,带领这项研究的作者认为,精神分裂症人群中过多的死亡“应归因于其他因素,而不是足够剂量的抗精神病药治疗”。

  精神分裂症患者预期比普通人群有相对较短的寿命,之前有研究显示抗精神病药物的接触可能与增加死亡率有关。

  为了在一个严格的,前瞻性的试验中验证这个假设,JariTiihonen(Karolinska研究所)和同事们开展了一项以人群为基础的队列研究,一共有21492名年龄在17~65岁,于2006年之前诊断为精神分类症的患者纳入试验。

  为了避免生存期偏差,研究人员在2006~2010年对123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也进行了一项单独的队列分析。从普通人群中选取一共214670名年龄-和性别-匹配的个体作为对照组。

  精神分裂症患者对抗精神病药物累积暴露量(规定日剂量,DDD)进行评估,同时划分为四组:无抗精神病药物使用;小剂量或者偶尔使用(0-0.5DDD/天);中等剂量(0.0-1.5DDD);和高剂量(>1.5DDD/天)。

  总体而言,在主体队列中有1591(7%)例患者在5年的随访期死亡,而在那些首发精神分裂症队列中有45(5%)例死亡。

  在四个抗精神病药物暴露组之间死亡率有差异,呈现出U型趋势,Tiihonen和同事们在精神分裂症简报中报告到。与普通人群相比较,各组总死亡率的风险比(HRs)分别为:无抗精神病药物使用组,6.3;高剂量组,5.7;小剂量组,4.1;中等剂量组,4.0。

  心血管-和癌症-特异性死亡率的分析显示相似的U型曲线,相比于不使用或者高剂量抗精神病药物,低剂量和中等剂量抗精神病药物暴露与显着较低的死亡率相关。

  呼吸系统疾病遵循一种不同的模式,即高剂量暴露有最高死亡率,而没有暴露死亡率最低;而自杀正好相反,尽管有最高的抗精神病药物暴露仍有最低的自杀风险。

  控制了年龄和性别的进一步分析,没有使用抗精神病药物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有较高死亡率,与那些中等剂量使用抗精神病药物的患者相比较(HR=3.60)。低或者高暴露与死亡率的相关性不显着。

  值得注意的是,这是第一个调查在精神分裂症中,累积抗精神病药物暴露可能如何影响过高死亡率的研究,作者们说他们的研究“清楚的表明在精神分类症患者中过高的总死亡率和心血管死亡率是归因于其他因素,而不是长期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在适当剂量使用)”。

  此外,他们补充说,在没有使用任何抗精神病药物的首发患者中,有惊人的高死亡率,这是值得更加关注的现象,以便增加处方药物治疗的依从性。

5精神分裂症的主要四大危害

  主要危害一:社会

  患者往往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危及社会的行为,有些患者难以走出心理误区,偏执记恨于政府、社会,有的甚至采取过激行为,给社会造成负面影响。

  主要危害二:他人

  出现危险的冲动行为,攻击他人,多会对被攻击者的心理和身体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而且被攻击者往往是患者周围熟悉的人,甚至亲人居多。

  主要危害三:家庭

  给家人造成身体乃至生命上的伤害,还会造成家庭经济状况、生活质量的下降、精神负担加重等情况,尤其对青少年的心理发育有极大的负面影响。

  主要危害四:自己

  自伤自杀是对精神疾病患者危害最大的一种行为方式。据临床调查,自杀率最高的精神心理疾病是抑郁症,其自杀危险高于一般人的武士倍;其次是精神分裂症,在死亡的精神分裂患者中约占10%左右。

  以上就是关于精神分裂症的四大危害,尽管精神分裂症危害严重,但只要大众掌握一些心理的相关知识,及早发现精神心理异常,采取有效措施,让患者得到及时、系统的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危害是可以防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