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内科 >呼吸内科

宝宝细菌感染感冒发烧的治疗方法

很多宝宝玩儿起来就不会注重自己的卫生就导致了细菌感染的情况发病率非常高,这是不可避免的,只能是我们妈妈们尽量才就一些相应的方法来缓解出现的这些问题,而且最近很多宝宝都出现了宝宝细菌感染感冒发烧的情况,下面就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宝宝细菌感染感冒发烧的治疗方法吧。

目录 宝宝发烧的降温方法 宝宝感冒发烧不用药秘法 宝宝细菌感染感冒发烧的治疗方法 小宝宝感冒发烧正确治疗方法 小儿感冒发烧处理方法

1宝宝发烧的降温方法

  1、药物退烧

  新生宝宝退烧药主要有水剂、锭剂、栓剂和针剂,一般以水剂较温和,最普遍使用的是含扑热息痛的糖浆,如小儿美林糖浆、小儿百服宁滴剂等,阿司匹林锭剂退烧效果也好,但某些特定的病毒感染,例如水痘或流感,阿司匹林可能引发雷氏症候群,宝宝不宜使用。栓剂用来塞肛门,由直肠吸收,效果快速,宝宝拒绝吃药时也能退烧,非常方便,但用量应取少量,密集使用容易退烧过度,体温陡降,或是反复刺激肛门,造成腹泻。打退烧针,是最不安全的,有的宝宝甚至过敏休克。退烧的方法很多,一定可以降温,家长不必一时性急,因小失大。

  2、改变环境

  将宝宝置于空气流通的阴凉处,适当减少衣服和盖被,注意不宜将宝宝紧紧抱在大人怀中,以免体内热量不易散发,如夏天将宝宝置于空旷房间内,可有利于宝宝的热度下降。

  3、毛巾湿敷

  用温毛巾擦宝宝四肢,或用湿毛巾敷额部,帮助退热。

  4、保持宝宝居室的空气流通

  室温应维持在25~27℃之间。如果宝宝四肢及手脚温热且全身出汗,表示需要散热,可以适当少盖点小衣被。如果其四肢冰凉又猛打寒战,则表示需要温热,要外加毛毯覆盖。

  5、温水拭浴

  将宝宝身上衣物解开,用温水毛巾上下轻轻拭洗宝宝的全身,如此,可使宝宝皮肤的血管扩张将热气散出,另外水汽由体表蒸发时,也会带走体热。 

2宝宝感冒发烧不用药秘法

  1、宝宝咳嗽、嗓子疼了:

  适当的咳嗽可以帮助孩子清理气管中的黏液,起到顺畅呼吸的作用。所以,尽管孩子的咳嗽声让大人感到心疼,但千万不要他们稍一咳嗽就忙着止。喝止咳药水更是不行,因为它通常会产生口干、眩晕、困倦等副作用,还会对孩子幼嫩的咽喉产生刺激。如必须止咳,父母可以选择替代方法。

  蜂蜜止咳。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蜂蜜可以缓解咳嗽,改善孩子的睡眠,效力甚至比一些止咳药水还好。“蜂蜜对1岁以上的孩子来说,是非常安全的食品,而且因为味道好,孩子更乐于接受。”美国儿科专家兰保罗博士说,深色的蜂蜜因为含抗氧化剂较多,效果更好些。1—5岁的孩子吃半茶匙,6—11岁吃一茶匙即可,1岁以下的不要吃。

  鸡汤消炎。科学研究表明,鸡汤有助于消炎。

  含东西缓解干痒。4岁以上的孩子可以含一些东西,比如无糖的硬糖块、冰冻的草莓等,能帮助他们缓解嗓子干痒。此外,吃点冰棍甚至碎冰,对缓解嗓子干痒的效果也不错。

  2、宝宝鼻塞、流鼻涕了:

  流鼻涕可以帮助孩子将感冒病毒排出体外。如果他们的鼻涕从清到黄,然后变成绿色,父母也不要着急,这只说明孩子的免疫系统正在与病毒斗争,不意味着他需要抗生素。

  你可以给他的鼻子喷一点水。用几滴生理盐水将干燥的鼻涕稀释开,再让孩子擤出来。

  给空气加湿。用加湿器让孩子的房间保持湿润凉爽,同时注意加湿器的卫生。还有一个好办法是,让孩子在热气腾腾的浴室里洗个热水澡。

  把孩子的头垫高。孩子睡觉时,给他加一个枕头让头抬高,这样鼻涕会流得比较顺畅;对比较小的孩子,可把枕头放在褥子下面,这样垫高会让他们舒服些.

3宝宝细菌感染感冒发烧的治疗方法

  1.一般治疗

  (1)应该树立和疾病作斗争的坚强信心。

  (2)避免日晒,对日光敏感者尤应注意。外出应注意防晒,忌用光敏作用药物,如吩噻嗪、氢氯噻嗪、磺胺类药和灰黄霉素等。

  (3)避免过劳,急性或活动期SLE应卧床休息。避免妊娠,也不宜服用避孕药,有肾功能损害或多系统损害者避孕失败宜早做治疗性流产。

  (4)避免受凉感冒或其他感染。

  (5)增强抵抗力,注意营养及维生素补充。

  2.宝宝发烧身上有红点的治疗

  (1)系统治疗 ①抗疟药 如羟氯喹,待病情好转后减为半量。一般总疗程为2~3年。②沙利度胺 可试用,出现疗效后药物减量维持,并继续治疗3~5个月,在大多数患者有效,但停药易复发。③泛发病例可口服小剂量激素。

  (2)局部治疗 外用糖皮质激素软膏,每天2次,或封包。或皮损内注射糖皮质激素。

  3.SLE的治疗

  个性化非常重要,在SLE病人开始治疗前,必须对SLE病人病情活动进行评估,如抗核抗体、抗DNA抗体和低补体血症及脏器受损程度,如心、肾、肺病变,皮肤和浆膜炎等作出正确评价,再进行治疗。目前多采用“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指数”(SLEDAI),以病人在评价时10前的临床表现为评价依据,建议SLEDAI>12分时,可用原双倍的糖皮质激素的剂量或需住院治疗。

  宝宝细菌感染感冒发烧的治疗方法有很多,但是我们妈妈们不能盲目的选用一定要根据我们宝宝出现疾病的病因,选对针对性的治疗方法,宝宝的身体是非常脆弱的,不正确的治疗方法,对于我们宝宝的伤害非常大。

4小宝宝感冒发烧正确治疗方法

  感冒的种种表现

  最常见的有:鼻子堵、流鼻涕、咳嗽、喉咙中有少量的痰、发烧、食欲不好、呕吐、腹泻或便秘。

  感冒了未必一定去医院

  如果宝宝精神比较好,还照样玩;发烧热度不高,38℃以下,发烧时间不超过3天;咳嗽轻,偶尔咳一两声;吃奶(饭)量与平时差不多,就不必立刻去医院,可以先留在家里观察。

  这时要给宝宝多喂些白开水,保持室内湿度在45%~65%左右,温度在18℃~24℃左右。穿衣服不要过多,保持手脚温暖、后背不出汗就可以了。

  下列情况必须去医院

  宝宝精神不好,特别蔫,不爱动,不吃奶或者吃得很少;或非常烦躁,哭闹不止;连续不断阵咳,痰多而深,憋气;体温高,达到38.5℃以上;频繁呕吐,甚至喷得很远;尿量少,4小时以上没有尿。

  上述情况都表明,宝宝病得比较严重了,应该立刻去医院。

  退烧药使用常识

  小宝宝的神经系统发育尚不完善,发高烧容易引起“热性惊厥”,也就是俗称的“抽风”。热性惊厥时间过长容易导致大脑缺氧,影响智力发育,还会将口腔中的分泌物吸到肺里,引起吸入性肺炎。

  所以,一旦体温达到38.5℃,就应该给宝宝吃退烧药了。市面上销售的退烧药名目繁多,容易挑花眼。其实,常用退烧药只有两种: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只要仔细看看退烧药的成份就明白了。

  妈妈们要注意,有些“小儿速效感冒颗粒”里面有对乙酰氨基酚,如果同时吃退烧药,容易造成退烧药使用过量,进而伤害肝脏,严重的还会使宝宝出汗过多而虚脱。

  预防感冒怎么办?

  ·增强体质。首先要坚持母乳喂养,多给宝宝吃新鲜的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上火。

  注射流感疫苗可以预防流感,但是对普通感冒无效。

  ·室内勤通风。最好上下午各换一次气。为避免冷风直吹到宝宝,建议轮流换各个居室的空气,让宝宝始终呆在没有冷风的屋里。

  ·少去公共场所。不要带宝宝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爸爸妈妈最好也少去,因为容易把病菌带回家感染到宝宝。感冒病菌不仅可以通过空气传播,也可以接触传播。爸爸妈妈回家后要先洗手洗脸,换掉外衣。门巴手、水龙头这些常摸的地方也要经常用肥皂水清洗。

  专家提示

  足量服用抗生素

  如果宝宝有合并细菌感染的情况,医生会开一些抗生素。服用抗生素一定要遵照医嘱,按要求的次数和疗程足量服用。有的爸爸妈妈怕抗生素产生副作用伤害到宝宝,就自作主张减量、减少服药次数,或者在病情刚有好转时就停药了,这样非常不好。

  医生选择的抗生素都是副作用轻微的,对身体伤害非常小,剂量也是根据体重精确计算过的,因此,一定要按时、足量吃药,才能达到疗效。毕竟只有彻底杀灭细菌,才能防止它们死灰复燃。死灰复燃的细菌容易产生抗药性,很不好治哦!而不规律、不足量使用抗生素,就是造成耐药性的主要原因。

5小儿感冒发烧处理方法

  先别急着用退热药:小儿发烧体温37、5℃~38℃为低热,38℃~39℃为中热,39℃以上为高热,超过41℃为超高热。发烧是身体对病毒或细菌入侵产生的一种反应,有利于歼灭入侵的病毒和细菌,从而有利于小儿的正常成长。体温不超过38℃一般不要急于退烧,特别是在没有明确诊断前,如果盲目退烧可能掩盖病情,干扰对病情的诊断。当体温达到39℃以上时要在医生指导下退热。有4%~12%的孩子在高热时会发生惊厥,惊厥反复发作可能造成脑损伤,还可能导致其他危险。因此,凡有高热惊厥史或家族史的病儿,在38℃经物理降温无效时就可以给孩子适当吃退烧药。

  发烧38、5℃以下最好选择物理降温:物理降温方法很多,如夏天家里有空调,维持房间温度于25℃左右,使孩子体温慢慢地下降,怕孩子受风关掉空调对正在发烧的孩子来说是错误的。但如果孩子四肢冰凉又猛打寒战,则表示需要温热,这时要给孩子外加毛毯覆盖;即使是在秋冬季节,对发烧的婴幼儿也不能包裹太严,如果宝宝四肢及手脚温热且全身出汗,表示需要散热,可以少穿点衣物,甚至可以将宝宝身上衣物解开,用温水(37℃)毛巾全身上下搓揉,如此可使宝宝皮肤的血管扩张将热量散出。另外,多喝水以助发汗,并防虚脱。水有调节体温的功能,可使体温下降并补充宝宝体内的失水。

  退热最好选中药:若孩子发烧38、5℃以上,请立即让医生确诊是病毒感染还是细菌感染,病毒感染可用抗病毒药如利巴韦林等,若伴有细菌感染可用抗生素如头孢类。世界卫生组织建议两个月以内的婴儿禁止使用任何退热西药。药物退热只用于年龄稍大、高烧的孩子。退热药可以选择臣功再欣(复方锌布颗粒)或小快克(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剂量要严格按药品说明书或医嘱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