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内科 >血液内科

什么原因造成白血球数量低

在显微镜下可以看到,血细胞中体积比较大、数量比较少。具有细胞核。其主要作用是吞噬细菌、防御疾病。白细胞是人体与疾病斗争的“卫士”。当病菌侵入人体体内时,白细胞能通过变形而穿过毛细血管壁,集中到病菌入侵部位,将病菌包围﹑吞噬。如果体内的白细胞的数量高于正常值,很可能是身体有了炎症。正常成人血液中的白细胞数目为4.0×10的九次方到10×10的九次方每升。婴幼儿稍高于成人。 ​​

目录 什么原因造成白血球数量低 白细胞的介绍 白细胞的生理特性 白细胞的临床意义 白细胞的提高数量方式

1什么原因造成白血球数量低

  1白细胞减少症常见为血液病,发病年龄为任何年龄都有可能,不限制性别。临床上可以分为原因不明性和继续性两种情况,但是一般第一种为多见,第二种为化学因素,物流因素等药物导致。比如肿瘤化疗后,多种血液病。中医学里认为,白细胞的减少症与患者的心、肝、脾、肾脏都有关系。里面跟脾脏,肾脏尤其为关系密切。“肾为先天之本”,因此一定要保护好自己的肾脏。

  2感冒也会引起白细胞减少。血液系统疾病是白细胞减少症的病因,一些疾病也会导致白细胞减少,如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纤维化、骨髓造血停滞等,其特点是除了出现白细胞减少外,常常还同时合并有其他血细胞的减少,如贫血和血小板减少。一般而言,白细胞轻度减少是没必要过度的担心的,前提是中性粒细胞不少于1.5×10^9/升,不会出现明显的症状,也不易感染。

  3服用硫脲类药物治疗甲亢时,最严重的反应是白细胞减少和粒细胞缺乏症的发生,一般情况下,少数患者在接受抗甲状腺药物治疗时,可出现白细胞减少;临床上轻者可无明显症状,仅有乏力懒动,较重者头晕乏力,四肢酸软,食欲不振,偶有发热。如白细胞总数降至3×109/升,中性粒细胞低于35%以下者,应考虑停药或改用其他抗甲状腺药物。

  注意事项:

  白细胞的减少给患者带来的痛苦是巨大的,为此健康的人群必须保护好自己的内脏,可以常常做定期检查。日常生活中少接近放射性线或苯的工作物品,对有可能引发白细胞减少的药物一定要谨慎处理,慢性白细胞者如果长期随访若血象稳定可不必服药。避免过度的工作,加班,注意天气的变化,防止感受外邪而发病。

2白细胞的介绍

  白细胞(英文名:leukocyte,white blood cell,简称:WBC)是无色、球形、有核的血细胞。正常成人总数为(4.0~10.0)x 109/L,可因每日不同时间、机体的功能状态而在一定范围内变化。

  白细胞一般有活跃的移动能力,它们可以从血管内迁移到血管外,或从血管外组织迁移到血管内。因此,白细胞除存在于血液和淋巴中外,也广泛存在于血管、淋巴管以外的组织中。

3白细胞的生理特性

  多数白细胞仅在血液中稍作停留.随后进入组织中发挥作用。,因此,白细胞都能伸出伪足作变形运动,凭借这种运动,白细胞可以从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间隙挤出,进入血管周围组织内,这一过程称为白细胞渗出(diapedesis)。渗出后的白细胞也可借助变形运动在组织内游走,并且具有朝向某些化学物质发生运动的特性,称为趋化性(chemotexis)。能吸引白细胞发生定向运动的化学物质称为趋化因子。一些白细胞还具有吞噬(phagocytosis) 功能,可吞入并杀伤或降解病原体及组织碎片。某些白细胞还可分泌白细胞介素、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等多种细胞因子,参与对炎症和免疫反应的调控。

4白细胞的临床意义

  中性粒细胞

  中性粒细胞病理性增多

  急性化脓性感染时,中性粒细胞增高程度取决于感染微生物的种类、感染灶的范围、感染的严重程度、患者的反应能力。如感染很局限且轻微,白细胞总数仍可正常,但分类检查时可见分叶核百分率有所增高;中度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增高大于10×109/L,并伴有轻度核象左移;严重 感染时总数常明显增高,可达20×109/L以上,且伴有明显核象左移;在脾破裂或宫外孕输卵管破裂后,白细胞迅速增高,常达(20~30)×109/L。其增多的细胞主要是中性分叶核粒细胞。这可能与应激状态、内出血而一过性缺氧等有关;化学药物如安眠药、敌敌畏等中毒时,常见白细胞数增高,甚至可达20×109/L或更高。代谢性中毒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及慢性肾炎尿毒症时,也常见白细胞增多。均以中性分叶核粒细胞为主。白细胞呈长期持续性增多,最常见于粒细胞性白血病,其次也可见于各种恶性肿瘤的晚期,此时不但总数常达(10~20)×109/L或更多,且可有较明显的核象左移现象,而呈所谓类白血病反应。

  中性粒细胞减少

  某些感染,如伤寒、副伤寒、疟疾、流感等可引起白细胞减少;某些血液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时,呈“三少”表现;电离辐射(如X线等)、长期服用氯霉素后,可因抑制骨髓细胞的有丝分裂而致白细胞减少;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由于自身免疫性抗核抗体导致白细胞破坏而减少;各种原因所致的脾肿大均可见白细胞减少。

  嗜酸性粒细胞

  有吞噬作用和趋化作用,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反应性增高见于支气管哮喘、血管神经性水肿、食物过敏、精神病时均可见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肠寄生虫抗原与肠壁内结合IgE的肥大细胞接触时,使后者脱颗粒而释放组胺,导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手术和烧伤病人的预后及测定肾上腺皮质功能。肿瘤性增高见于淋巴系统恶性疾患、血液病、慢性白血病等。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患者嗜酸性粒细胞常可高达10%以上,并可见有幼稚型。嗜酸性粒细胞减少见于伤寒、副伤寒、手术后严重组织损伤以及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或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后,一般临床意义不大。

  嗜碱性粒细胞

  有趋化作用和弱吞噬作用。增多见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霍奇金病、癌转移、铅和铋中毒等。罕见的嗜碱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异常增多,可达20%以上,多为幼稚型。骨髓纤维化和某些转移癌时也可见增多。

  淋巴细胞

  淋巴细胞的主要功能是参与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和分泌淋巴因子。淋巴细胞增多见于见于急、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某些感染:如病毒感染性疾病、细菌性感染(如百日咳)、结核感染恢复期等。肾移植术后如发生排异反应时,于排异前期,淋巴细胞的绝对值即增高。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白血性淋巴肉瘤前者如系慢性型,以白血病性成熟淋巴细胞为主,如系急性型则以原幼淋巴细胞为主,均可致白细胞总数增高;后者多以原、幼淋巴细胞为主。初生婴儿、儿童属生理性增多。

  淋巴细胞减少主要见于长期接触放射线及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或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后人群。严重化脓性感染时,由于中性粒细胞显著增加,导致淋巴细胞相对减低。

  单核细胞

  正常儿童外周血中的单核细胞较成人稍多,平均9%,出生后2周的婴儿可呈生理性单核细胞增多,可达15%以上。

  病理性增多见于某些感染。如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疟疾、黑热病等;急性感染的恢复期也可见单核细胞增多;在活动性肺结核如严重的浸润性和粟粒性结核时,可致血中单核细胞明显增多。粒细胞缺乏症的恢复期,常见单核细胞一过性增多、恶性组织细胞病,淋巴瘤时可见幼稚单核细胞增多,成熟型亦见增多。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时除贫血,白细胞减少等之外,白细胞分类时常见核细胞增多。

5白细胞的提高数量方式

  中药

  益气健脾药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滋阴补血药可保护骨髓功能, 增加外周血液的白细胞、血红蛋白及血小板。

  ①中草药及有效成分常用预防和治疗白细胞减少的中草药有:人参、黄芪、党参、女贞子、鸡血藤、枸杞子、地黄、川芎、苦参、刺五加、茜草、灵芝、三颗针、淫羊藿等。能升高白细胞中药有效成分主要为多糖类(枸杞、银耳、云芝、淫羊藿、人参多糖等)、生物碱类(小檗胺、去甲斑蝥素、苦参总碱、千骨髓功能金藤素等)、皂苷类(人参皂苷、绞股蓝总皂苷、黄芪苷等)、挥发油类(莪术油、茴香烯等)。

  ②中医常用升白复方制剂有愚鲁汤、保元汤、十全大补口服液、六味地黄口服液、升白丸、乌鸡白凤丸、健脾益肾冲剂、长安升白冲剂、升白片、参芪片、养血升白胶囊、大花罗布麻胶囊、蜂龄胶囊等。

  另据《使用营养师手册 》记录:鹅血10ml或相当于此量的冻干血粉,每天一剂,分次冲适量水饮用,连服15天为一个疗程,有增进食欲,改善肝脾肿大,提高红细胞、白细胞数量的效果。

  化学药物

  利血生、鲨肝醇、维生素B 为促核酸代谢物,升白作用同时也有促进肿瘤生长作用, 故宜慎用。小檗胺系小檗属植物分离得到的一种双苄基异喹啉类生物碱,能促进造血功能, 增加末梢血白细胞。茜草双酯系茜草有效成分茜草酸衍生物,能加速成熟白细胞释放、促进造血干细胞增殖和分化, 对化疗所致白细胞减少者增加白细胞作用优于利血生、鲨肝醇、维生素B,并与它们有协同作用肌苷、茴香烯、核苷酸、氨肽素等也有一定的升白作用

  新型升白药

  ①rHuGM-CSF 此系采用基因重组技术用大肠杆菌产生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是非糖基化的水溶性蛋白质。

  ②rHuG-CSF 该品是含175个氨基酸的非糖基基化糖蛋白,除了在大肠杆菌中表达所需另加一个氨基末端甲硫氨酸外,其氨基酸序列与人体G-CSF自然序列一致。它可诱导嗜中性粒细胞产生大量的循环嗜中性粒细胞,明显增加嗜中性粒细胞计数,减少粒细胞减少的持续时间,可因此减少抗生素应用时间。正常情况下,新产生的成熟粒细胞5d进入循环池,而应用rHuG-CSF后大约1d进入循环池。使用rHuG-CSF,患者WBC恢复正常平均需3-4d。

  ③灵杆菌素系基因突变菌中具有强力升白作用的刺激造血生长因子,能强烈刺激机体产生多种内源性集落刺激因子, 刺激骨髓造血细胞增殖分化,增加外周血白细胞数量, 增强白细胞功能,激活机体非特异免疫防御系统, 增强巨噬细胞活性,提高机体特异免疫功能。500多例肿瘤患者临床验证,其升白作用与惠尔血(rHuG-CSF) 相当,而促进免疫功能更明显。动态观察发现,在用药24h后升白作用最为明显

  ④升白欣其主要成分是白细胞增多素,是一种多克隆细胞因子诱生剂,能够有效刺激机体产生多种高效细胞因子,包括G-CSF,GM-CSF,IL-1,IL-2等,相当于多种细胞因子联合应用。白细胞回升至正常值的平均所需时间为3-2d。该品主要副作用为发热和局部疼痛,对症处理多可缓解。

  ⑤地榆升白片能刺激骨髓造血,促进造血干祖细胞增殖分化,增加血细胞的生成数量,有效提高白细胞减少症患者的白细胞水平。放、化疗可导致肿瘤患者骨髓抑制,其造血微环境也会受到破坏。地榆升白片能防止放、化疗对骨髓造血细胞DNA的损伤,并且具有保护造血微环境的作用。临床观察中发现,在放、化疗开始时即配合地榆升白片使用,用于防止因放、化疗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起到了良好的疗效。

  临床意义

  人体内白细胞总数和种类白细胞的百分比是相对稳定的。正常人每立方毫米的血液时白细胞为止5000~10000个。各种白细胞的百分比为:中性粒细胞50~70%;嗜酸性粒细胞1~4%;嗜碱性粒细胞0~1%;淋巴细胞20~40%;单核细胞为1~7%。机体发生炎症或其他疾病都可引起白细胞总数及各种白细胞的百分比发生变化,因此检查白细胞总数及白细胞分类计数成为辅助诊断的一种重要方法。

  粪便中的白细胞当肠道有炎症时增多,其数量多少与炎症轻重及部位有关。小肠炎症时白细胞数量不多,均匀混合于粪便内且因细胞部分被消化而不易辨认。结肠炎症如菌痢时,白细胞大量出现甚至满视野,并可见到退化的白细胞,还可见到边缘已不完整或已破碎核不清楚、成堆的脓细胞。过敏性肠炎肠道寄生虫病(如阿米巴痢疾或钩虫病)时粪便中有时还伴有夏科-雷登(Charcot-Leyden)结晶,

  流行病学及临床研究发现,白细胞与脑血管病的发生和预后有关。文献报道,对10000余人两年的观察研究表明,白细胞增高是脑梗死的先兆之一;而中性粒细胞增高的相关性最大,尤其小于65岁组最明显。血中白细胞数越高,发生脑梗死的危险性越大。梗死组织周围有白细胞浸润,且梗死灶周围的毛细血管存在白细胞聚集现象。对脑血管病患者白细胞的流变性研究,亦发现白细胞在脑血管病的病理生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对于化脓感染等有着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