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内科 >消化内科 >胃肠疾病

治拉肚子的妙招有什么

拉肚子就是腹泻,是一种常见的肠道疾病,出现拉肚子的人会显得乏力,而且拉出来的大便都是稀稀的大便为主,一天的大便次数明显增多,日常生活中经常都有人说拉一次肚子就等于成功减一次肥,特别是小孩出现拉肚子后肯定明显消瘦,所以治疗就很是重要。那在日常生活中治疗拉肚子的妙招有什么呢?大家都一起来了解下吧。

目录 拉肚子食疗方 腹泻吃什么 治拉肚子的妙招有什么 中医治疗腹泻方法 中医解释为什么会发生腹泻

1拉肚子食疗方

  姜糖饮

  鲜姜15g或干姜6g,红糖30g。姜打碎或切细,加入红糖,用开水冲1碗温服。每日1-2次,泻止为度。本方有温中祛寒、解痛止泻之功,适于腹部受寒或过食生冷而致大便溏泻、臭味不堪、腹痛喜温的寒泻者。

  扁豆山药羹

  炒扁豆、淮山药各60g。洗净,加水适量,煮成羹状,加适量糖服食。每日1剂,连食数日,直至病愈。

  本方有健脾益气、化湿止泻的功效,对那些急性肠道感染恢复期,纳少乏力、时有便溏的患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马齿苋汤

  准备好鲜马齿苋250g,然后将其洗干净,放到锅里面用水煎,分数次饮服。每日1剂,连饮3~7天。

  本方有清热祛湿、解毒止泄作用,适于肠道感染所致的发热、腹痛、口渴、腹泻等。 

2腹泻吃什么

  【芡实点心】

  配方:芡实、莲子、淮山药、白扁豆各等份,白糖适量。

  制法:将上四味共磨成细粉,加白糖、清水少许拌匀蒸熟即可。

  功效:补肾温脾,固涩止泻。

  用法:每日1~2次,每次食50~100克,连服数日。

  【茯苓粉粥】

  配方:茯苓细粉30克,粳米30克,红枣7枚。

  制法:先将粳米、红枣加水适量煮粥,粥将成时,加入茯苓粉,用筷子搅匀煮沸,加少许白糖调味。

  功效:健脾渗湿,调中止泻。

  用法:每日1~2次,可作早晚餐食用。

  【薯蓣汤】

  配方:淮山药30克,茯苓15克,神曲10克,红糖10克。

  制法:上药水煎顿服。

  功效:补脾渗湿止泻。

  用法:每日1剂,顿服。 

3治拉肚子的妙招有什么

 

  1.急性期禁食:急性水泻期需暂时禁食,使肠道完全休息。必要时由静脉输液,以防失水过多而脱水。

  2.清淡流质饮食:不需禁食者,发病初宜给清淡流质饮食。如蛋白水、果汁、米汤、薄面汤等,以咸为主。早期禁牛奶、蔗糖等易产气的流质饮食。有些患者对牛奶不适应,服牛奶后常加重腹泻。

4中医治疗腹泻方法

  1、伤食型腹泻

  伤食型腹泻有腹胀腹疼、泻前哭吵、大便酸臭如蛋花状、口臭、不思食等症状。

  可采用以下食疗

  荠菜汤:取鲜荠菜30克,加水200毫升,文火煎至50毫升,1次服完,每日2~3次。

  苹果汤:取苹果1只洗净,连皮切碎,加水250毫升和少量食盐,煎汤代茶饮。适用于1岁以内的儿童,大于1岁者,可吃苹果泥。

  2、风寒型腹泻

  风寒型腹泻有大便稀薄如泡沫状、色淡、臭气少、肠鸣腹痛,或伴有发热、鼻塞流涕等症状。

  可采用以下食疗

  姜茶饮:取绿茶、干姜丝各3克,放在瓷杯中,以沸水150毫升冲泡,加盖温浸10分钟代茶随意饮服。

  糯米固肠汤:糯米30克(略炒),山药15克,共煮粥,熟后加胡椒末少许、白糖适量调服。

5中医解释为什么会发生腹泻

  几乎每个人都发生过腹泻的现象,严重的时候,身体会因为缺水而虚脱的呢,那,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腹泻呢?

  腹泻以大便稀薄、次数增多为特点,常伴随腹胀腹痛、恶心厌食、肠鸣矢气、疲乏无力等症状。从中医的证候分析,脾胃气虚、脾肾阳虚、湿热蕴脾、食滞肠胃、寒湿困脾等均可引起腹泻。脾肾阳虚证引起的腹泻多在天亮之前发生,故也称“五更泻”。

  现代医学通常把腹泻病程超过两个月者称为慢性腹泻。大肠肿瘤、肝癌、内分泌肿瘤患者常可长期间断性发生腹泻,故慢性腹泻应认真查找原因,血样便和腹泻与便秘交替常是大肠癌的表现。大肠癌手术后常有腹泻表现,某些化疗药及放射性肠炎也可引起腹泻。

  腹泻除注重病因治疗外,首先应及时补充水和电解质以及纠正酸碱平衡失调,饮食口味不可太重,应及时补充盐分,多喝水,适当增加碱性食物,防止因腹泻引起的脱水和代谢性酸中毒。

  不少成年人常有慢性腹泻,大便次数多,大便不成形。有的是早晨一起床就先去厕所,吃完早饭又去厕所,便前腹痛急迫,便意难忍,便后腹痛消失,便意不尽感。一般早上和上午大便次数较多,常因吃凉食水果、腹部受凉、精神紧张、吃韭菜喝牛奶后,腹泻加重。许多患者病情反复、迁延难愈,病程可长达数年以上,去医院检查一般无明显的器质性病变,也不是细菌感染引起的腹泻。

  医学将这种慢性腹泻称之为肠易激综合症,属胃肠功能性紊乱的疾病范畴。慢性腹泻患者很痛苦,怕出门,怕出去旅游,一出门首先做的事就是上厕所,因为一有便意,非上厕所不可。

  中医认为,健康的原动力不足会导致我们的脾胃功能减弱,脾气不足,脾主运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