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心理健康科 >焦虑

重度强迫症的表现有哪些呢

生活中很多人会遇到强迫症这样的问题,其实关于强迫症大家多少都了解一些,有一些上班族,每天早上都有出现一些强迫症的表现,就是不想起床,却要逼得自己早起上班,一旦遇到这样的强迫症之后,需要引起重视,多了解强迫症的一些内容是很重要的,那么强迫症有哪些表现呢,简单的了解一下。

目录 3个方法帮你对付强迫症 如何识别处理儿童少年的强迫症 重度强迫症的表现有哪些呢 简单疗法让你远离强迫症 强迫症这样治疗比较好

13个方法帮你对付强迫症

  如何知道自己是否患有强迫症

  一、强迫症的诊断不可控制的反复出现某种观念、动作或意向,伴有焦虑和痛苦的情绪体验。

  二、患者明知这些症状不合理、不必要、却难以摆脱,迫切要求治疗。

  三、患者的工作,学习效率明显下降,对日常生活也产生不良影响,这就是强迫症的诊断方法。

  四、病前性格特征及病程可助诊断。病程可长可短,研究病例的病程至少三个月。

  五、强迫症的诊断还要排除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及脑器质性疾病伴发的强迫症状。

  3个方法帮你对付强迫症

  1、心理护理:以支持心理治疗为主要内容,坚定病人的治疗信心。在病人的病情有所改善时,及时予以肯定,鼓励强迫症患者,让病人看到希望和光明,对病的康复抱乐观的态度而不是绝望。这就是强迫症的调理措施之一。

  2、保护性约束:这也是对于强迫症的调理措施,对有强烈自杀企图和行为的强迫症患者进行保护性约束时,要向强迫症患者讲清保护的目的。否则,病人会误解为保护是对他的惩罚而加重与医护的对立情绪而出现极端的行为反应。这种强迫症的调理措施是较为常见的。

  3、建立有效的沟通:强迫症的调理应建立有效的沟通。了解强迫症患者的内心体验、感受,了解病人的情绪反应类型,有助于及时、准确地掌握病人的情绪变化,并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预防问题的发生。

  预防强迫症要做好三件事

  首先,青少年要切记不要过分在乎自我形象,不要过于追求完美。不要老是问自己:我做得好吗?这样做到底行不行?别人又会怎么看我?

  其次,要学会顺其自然。青少年心理强迫症的一大特点是喜欢琢磨,一个芝麻大的事情常常会想出天大的事来。因此青少年在思考问题时,要学会接纳他人,不要钻牛角尖,要明白:适应环境远比改变环境重要。这也是强迫症的预防措施之一。

  最后,就是要学会享受过程,不过分看重结果。做事情都抱着一种欣赏、感受和体验快乐的心态。牢记一条生活准则:凡事只许想一次、做一次,力戒重复和不放心。

2如何识别处理儿童少年的强迫症

  强迫症是什么疾病?

  强迫症是一种以无法控制的强迫观念或强迫行为为临床特征的精神障碍,其突出特点是重复出现的插入性想法、表象、意向或重复仪式性行为,表现为有意识的强迫和反强迫并存,这些想法或冲动是来源于患者自身,患者虽然知道没有必要或理由如此重复,努力抵抗,但仍不能自控,感到痛苦,进而影响学业、工作、人际交往及生活。

  得“强迫症”的孩子多吗?

  儿童青少年强迫症患病率,在大多数流行病学研究报道为2%-4%,男女比为3∶2。但从青春期开始,男性和女性的患病率相同或女性稍高。约20%的强迫症患者在10岁或更早的年龄出现强迫症状;约1/3于童年或少年期起病,约2/3于25岁之前起病,只有15%的病例于35岁以后起病。

  得“强迫症”有哪些原因?

  强迫症病因复杂,目前无明确定论,但国内外均认为和遗传、心理社会因素及神经内分泌等相关,其中心理社会因素包括养育方式、个性、不良的生活事件,如人际关系紧张、学习工作受挫、要求完美的个性或是强迫型人格。

  儿童强迫症的症状有什么特点?

  儿童强迫症症状起伏,多变、持续存在,症状隐蔽,不典型;症状种类繁多,强迫观念与行为各4-5个;强迫行为多于强迫症状;仪式行为较多;伴有主观感觉异常。频繁洗手、长时间或频繁上洗手间、回避操场、艺术品或粘的东西、不系鞋带、反复检查、反复核对字词或数字、完成任务缓慢、重复读写或擦掉、反复确认、反复询问同样的问题、要求对称与精确、强迫收藏、攻击性的想法。

  儿童少年强迫症的预后如何?

  对学业、人际关系和年龄相符合的独立能力、参与社会生活方面损害均明显;也有研究提示强迫症共病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时,强迫症症状更为严重,预后更差;与强迫症的其他症状维度相比,有囤积、收藏症状的预后更差。症状完全消失能恢复到正常的比例约在10%以下,但经过规范系统的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后,大多数患者能从治疗中获益,症状减轻,痛苦有不同程度的缓解,预后明显提高,少数延续到成年至慢性化。

  家长需要注意什么?

  当遇到孩子因要求完美、重复思考或问话、清洗、检查等原因而做事速度慢、学习成绩下降甚至回避人际交往,家长不宜盲目批评,也不宜因传统劝说无效而焦虑不堪,更不能“病急乱投医”、轻信一些非专业医疗机构的意见;家长要做的是客观面对,及时陪同孩子前往专科医院求诊,进行系统检查,如经过筛查考虑不是疾病,那也能避免不必要的恐慌和花费;如确诊是强迫症或其他精神疾病,家长需配合诊疗,行使对孩子的监护权,并和校方沟通,得到老师的理解和支持。待症状好转,也需定期随访,让孩子的健康能长久稳定。

3重度强迫症的表现有哪些呢

  大多数人对强迫症还比较陌生,即使有听过强迫症这一说法,但却不知道这种精神疾病都有哪些特征,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使自己患上了强迫症,大多数人还被蒙在鼓里。

  总是强迫自己回忆过去的某些事情。这个现象看起来好像非常平常,因为有些人在过去的事情被伤害过,心理受到极大的打击,那就难免摆脱那件事情的纠缠,但如果那些事情已经过去很久,但还是总强迫自己去回忆,让自己深受回忆痛苦的折磨,难以摆脱过去的阴影,那这就是强迫症带来的纠缠。

  对一些无实际意义的问题不断反复思考。这种没有意义的思考会让人的大脑越来越疲倦,甚至让人精神溃散,疲倦的大脑、疲倦的身心。

  没法控制自己不停地洗手或者洗衣服。本来手已经洗干净了,但是还会强迫自己不断洗,因为怀疑还没有被洗干净。

  一件事情结束后就不停怀疑会不会出现差错,然后责备自己当时没有小心谨慎。

  晚上睡觉的时候总是想一些没有用的东西,想睡却睡不着,却没法停止自己漫无边际的思想。

  老担心自己是得病了。身体只要出现一些小小状况,就会胡思乱想,怀疑自己是不是得了什么病,然后不断地追踪根源,甚至还会去医院检查。

  总是怀疑自己门窗没有关,在出门的时候总是重复检查,才能放心出门。

  在日常生活中,会毫无缘由地强迫自己去计算一些数字,有时候在走路的时候都会用口算的方式去计算。

  强迫症有哪些表现呢,通过以上内容的介绍呢大家对于强迫症的具体表现有了深入的认识了,其实很多人有时候会因为强迫症,自己的精神压力过大,甚至每次做事情的时候会因为强迫症,不得不逼迫自己把事情干完,强迫症严重了会出现很多的疾病的。

  强迫症有哪些表现呢

  生活中很多人会遇到强迫症这样的问题,其实关于强迫症大家多少都了解一些,有一些上班族,每天早上都有出现一些强迫症的表现,就是不想起床,却要逼得自己早起上班,一旦遇到这样的强迫症之后,需要引起重视,多了解强迫症的一些内容是很重要的,那么强迫症有哪些表现呢,简单的了解一下。

  大多数人对强迫症还比较陌生,即使有听过强迫症这一说法,但却不知道这种精神疾病都有哪些特征,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使自己患上了强迫症,大多数人还被蒙在鼓里。

  总是强迫自己回忆过去的某些事情。这个现象看起来好像非常平常,因为有些人在过去的事情被伤害过,心理受到极大的打击,那就难免摆脱那件事情的纠缠,但如果那些事情已经过去很久,但还是总强迫自己去回忆,让自己深受回忆痛苦的折磨,难以摆脱过去的阴影,那这就是强迫症带来的纠缠。

4简单疗法让你远离强迫症

  强迫症作为一种心理疾病,其发生机制非常复杂,具有相似症状的患者其心理机制可能千差万别。在心理治疗中,治疗师通过和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倾听患者,帮助其发现并分析内心的矛盾冲突,推动患者解决问题,增加其适应环境的能力,重塑健全人格。

  临床上常用的方法包括:精神动力学治疗,认知行为治疗,支持性心理治疗及森田疗法等。其中,认知行为治疗被认为是治疗强迫症最有效的心理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思维阻断法及暴露反应预防。

  思维阻断法是患者反复出现强迫的思维时,通过转移注意力或者是施加外部的方法来控制,比如利用设置闹钟铃声,来阻断患者的强迫思维,必要时配合放松训练缓解焦虑。

5强迫症这样治疗比较好

  一、心理治疗

  基本原则同神经衰弱。

  二、药物治疗

  不少研究结果表明强迫症病人存在大脑中5-HT神经系统功能异常。临床上用来治疗强迫症的药物主要针对大脑中5-HT神经系统的功能调节,故这类药物可以用来缓解强迫症的症状。

  然而,研究结果的不一致性及作用于强迫症患者5-HT系统的各种药物的效果不一,提示强迫症是一种在病理生理方面具有复杂性的精神障碍。大脑中多巴胺和胆碱能神经系统可能也参与了部分强迫症病人的发病。临床上也在试图开发这方面的新药。

疾病百科 | 强迫症

挂号科室:精神心理科

温馨提示:
确定自己每天的饮食当中有优质蛋白质的摄入,如豆类、干果、全麦食品。

       强迫症(OCD)属于焦虑障碍的一种类型,是一组以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精神疾病,其特点为有意识的强迫和反强迫并存,一些毫无意义、甚至违背自己意愿的想法或冲动反反复复侵入患者的日常生活。患者虽体验到这些想法或冲动是来源于自身,极力抵抗,但始终无法控制,二者强烈的冲突使其感 更多>>

病因  治疗  预防  食疗  好发人群:有不良个性特征的群体 常见症状:强迫思维、强迫意向、强迫行为、强迫观念[详细] 是否医保:医保疾病 治疗方法:心理治疗、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