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内科 >心血管内科 >冠心病

老人得了冠心病怎么办呢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一个危害很大的疾病的了。而且这个时候的病人也是叫做冠心病的了。病人往往有心脏方面的各种各样的不舒服的症状的了。当然了。病人本身的话,有不同程度的冠状动脉血管出现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趋势的了。这时候往往也有血管腔狭窄的症状的了。到底老人得了冠心病怎么办

目录 冠心病应该如何预防 老人得了冠心病怎么办呢 冠心病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冠心病能治好吗 冠心病早期症状

1冠心病应该如何预防

  1。 不吸烟;

  2。 保持血压正常稳定, 理想血压是120/80mmHg。高血压的防治措施包括保持正常体重,限制酒精,食盐摄入,保持适当钾,钙和镁摄入,以及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降压药。

  3。 维持血脂正常,防治高脂血症,高危人群要定期检查,低脂饮食,运动,和服用降脂药。

  4。 避免精神紧张。

  5。 运动过少的生活方式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规律地锻炼有助于保持体重,减少高血脂和高血压,冠心病的发生。

  6。 维持血糖正常,防治糖尿病。

  7。 对已有冠心病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的高危病人,建议长期服心血康防止冠心病的发生。

2老人得了冠心病怎么办呢

  冠心病的治疗包括:①生活习惯改变:戒烟限酒,低脂低盐饮食,适当体育锻炼,控制体重等;②药物治疗:抗血栓(抗血小板、抗凝),减轻心肌氧耗(β受体阻滞剂),缓解心绞痛(硝酸酯类),调脂稳定斑块(他汀类调脂药);③血运重建治疗:包括介入治疗(血管内球囊扩张成形术和支架植入术)和外科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药物治疗是所有治疗的基础。介入和外科手术治疗后也要坚持长期的标准药物治疗。对同一病人来说,处于疾病的某一个阶段时可用药物理想地控制,而在另一阶段时单用药物治疗效果往往不佳,需要将药物与介入治疗或外科手术合用。

  1.药物治疗

  目的是缓解症状,减少心绞痛的发作及心肌梗死;延缓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发展,并减少冠心病死亡。规范药物治疗可以有效地降低冠心病患者的死亡率和再缺血事件的发生,并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而对于部分血管病变严重甚至完全阻塞的病人,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血管再建治疗可进一步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1) 硝酸酯类药物 本类药物主要有:硝酸甘油、硝酸异山梨酯(消心痛)、5-单硝酸异山梨酯、长效硝酸甘油制剂(硝酸甘油油膏或橡皮膏贴片)等。硝酸酯类药物是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常规用药。心绞痛发作时可以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或使用硝酸甘油气雾剂。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及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先静脉给药,病情稳定、症状改善后改为口服或皮肤贴剂,疼痛症状完全消失后可以停药。

  温馨提醒:需要进一步积极去治疗冠心病的了。而且要知道的,一旦冠心病的病人是随随便便去使用硝酸酯类药物的时候,那么往往在持续使用的话有副作用的了。一旦已经发生药物的耐药性的时候,那么这个药物对于缓解冠心病的有效性的话,其实是下降。

3冠心病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一、临床状症:

  根据其临床状症,冠心病可分为5型:

  1、心绞痛型:表现为胸骨后的压榨感,闷胀感,伴随明显的焦虑,持续3到5分钟,常发散到左侧臂部,肩部,下颌,咽喉部,背部,也可放射到右臂.有时可累及这些部位而不影响胸骨后区.用力,情绪激动,受寒,饱餐等增加心肌耗氧情况下发作的称为劳力性心绞痛,休息和含化硝酸甘油缓解。有时候心绞痛不典型,可表现为气紧,晕厥,虚弱,嗳气,尤其在老年人。根据发作的频率和严重程度分为稳定型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稳定型心绞痛指的是发作一月以上的劳力性心绞痛,其发作部位,频率,严重程度,持续时间,诱使发作的劳力大小,能缓解疼痛的硝酸甘油用量基本稳定。不稳定型心绞痛指的使原来的稳定型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严重程度增加,或者新发作的劳力性心绞痛(发生1个月以内),或静息时发作的心绞痛。不稳定性心绞痛是急性心肌梗塞的前兆,所以一旦发现应立即到医院就诊.

  2、心肌梗塞型:梗塞发生前一周左右常有前驱症状,如静息和轻微体力活动时发作的心绞痛,伴有明显的不适和疲惫。梗塞时表现为持续性剧烈压迫感,闷塞感,甚至刀割样疼痛,位于胸骨后,常波及整个前胸,以左侧为重。部分病人可延左臂尺侧向下放射,引起左侧腕部,手掌和手指麻刺感,部分病人可放射至上肢,肩部,颈部,下颌,以左侧为主。疼痛部位与以前心绞痛部位一致,但持续更久,疼痛更重,休息和含化硝酸甘油不能缓解。有时候表现为上腹部疼痛,容易与腹部疾病混淆。伴有低热,烦躁不安,多汗和冷汗,恶心,呕吐,心悸,头晕,极度乏力,呼吸困难,濒死感,持续30分钟以上,常达数小时。发现这种情况应立即就诊。

  怎样早期发现冠心病?

  冠心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处于这个年龄阶段的人,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出现下列情况,要及时就医,尽早发现冠心病。

  (1)劳累或精神紧张时出现胸骨后或心前区闷痛,或紧缩样疼痛,并向左肩、左上臂放射,持续3-5分钟,休息后自行缓解者。

  (2)体力活动时出现胸闷、心悸、气短,休息时自行缓解者。

  (3)出现与运动有关的头痛、牙痛、腿痛等。

  (4)饱餐、寒冷或看惊险影片时出现胸痛、心悸者。

  (5)夜晚睡眠枕头低时,感到胸闷憋气,需要高枕卧位方感舒适者;熟睡、或白天平卧时突然胸痛、心悸、呼吸困难,需立即坐起或站立方能缓解者。

  (6)性生活或用力排便时出现心慌、胸闷、气急或胸痛不适。

  (7)听到噪声便引起心慌、胸闷者。

  (8)反复出现脉搏不齐,不明原因心跳过速或过缓者。

  为及早发现冠心病,40岁以上的人应定期做以下的检验:

  如果检验结果不正常或有其他的易患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应该每五年作一次或更多次血胆固醇化验。

  每年作一次血压检查。

  每年作一次血糖检查。

  若属于冠心病的高危人群,就要请医生查看是否需要接受心电图检查。若需要进一步的检查,医生会安排做一项运动试验以测出在踩固定脚车或踩运动平板机时的心电图。

  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是诊断冠心病最肯定的方法。

  3、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型:很多病人有广泛的冠状动脉阻塞却没有感到过心绞痛,甚至有些病人在心肌梗塞时也没感到心绞痛。部分病人在发生了心脏性猝死,常规体检时发现心肌梗塞后才被发现.部分病人由于心电图有缺血表现,发生了心律失常,或因为运动试验阳性而做冠脉造影才发现。这类病人发生心脏性猝死和心肌梗塞的机会和有心绞痛的病人一样,所以应注意平时的心脏保健。

  4、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型:部分患者原有心绞痛发作,以后由于病变广泛,心肌广泛纤维化,心绞痛逐渐减少到消失,却出现心力衰竭的表现,如气紧,水肿,乏力等,还有各种心律失常,表现为心悸.还有部分患者从来没有心绞痛,而直接表现为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

  5、猝死型:指由于冠心病引起的不可预测的突然死亡,在急性症状出现以后6小时内发生心脏骤停所致。主要是由于缺血造成心肌细胞电生理活动异常,而发生严重心律失常导致。

  二.体征:

  一般早期无明确的阳性体征,较重者可有心界向左下扩大,第一心音减弱,有心律失常时可闻及早搏、心房纤颤等,合并心衰时两下肺可闻及湿罗音,心尖部可闻及奔马律等。

4冠心病能治好吗

  这是都是很普遍的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冠心病的发病率是越来越高,但是明显冠心病的治愈能力是显然的降低,冠心病的60%患者半身或者是全身瘫痪,30%的患者面对的是死亡,还有剩下的10%幸运的活了下来。从上面的数字来说就知道冠心病是多么可怕的一种疾病。其实医学上已经是完全可以治疗,但是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的人死亡,那么多的人瘫痪,主要的原因有两个方面:

  一个是由于冠心病的医疗费用比较高,不是一般人能接受的,就一个冠脉造影就是6到7千这还只是检查。更别说做手术,做支架,搭桥,那种费用更是高。而且即使患者采用了做手术,但是患者将要面临的终身的服用抗凝药物。至于做了支架,或者是搭桥。那也只是暂时缓解了心肌正常供血供氧,但是血毒垃圾仍然存在,所以患者的根本问题就没有解决。

  二就是由于冠心病它在初发起的时候患者一般没有什么明显的感觉,等到了明显感觉心绞痛,胸闷气短的时候这就说明了血管已经堵塞了50%-75%。这时候已经是冠心病中期相当严重了,等到了冠心病的晚期那时候冠心病患者就只有做搭桥手术缓解症状,晚期单纯吃药物治疗就不行了。

5冠心病早期症状

  心脏彩超:常看不到冠状动脉狭窄

  费洪文介绍道,得冠心病是因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但动脉粥样硬化狭窄超过70%,才会有心肌缺血的胸痛、胸闷、劳力后气促等症状,需要放支架、搭桥等。

  “若没有这类症状的人想筛查冠心病,只做心脏彩超,因为冠状动脉比较细小,常规心脏彩超显示不清冠状动脉硬化及斑块狭窄。临床中,有些病人冠状动脉管径狭窄超过了90%,心脏超声检查却完全正常。”他表示,心脏超声的主要作用是看心脏结构异常、左室厚度、左室收缩、舒张功能,对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的判别比较有利。

  冠状动脉CT,没指征没必要一步到位

  还有的人觉得心脏检查要一步到位,要做就做冠状动脉CT,这肯定不会让冠心病漏诊。费洪文介绍道,冠状CT确实可以清晰看到冠状动脉的情况,但有一定辐射量。且冠状动脉CT的费用较高,一般是患者有了胸痛、胸闷、劳力后气促等症状,心血管专科医生根据病人情况判断冠心病的危险程度,综合判断有无必要做冠状动脉CT、冠状动脉造影,没症状没指征的人没有必要一步到位。

疾病百科 | 冠心病

挂号科室:心血管内科

温馨提示:
患者注意多饮水,少食多餐,食用低脂肪、低热量食物。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性心脏病(coronary artery heart disease, CHD)的简称,是一种最常见的心脏病,是指因冠状动脉狭窄、供血不足而引起的心肌机能障碍和(或)器质性病变,故又称缺血性心肌病。冠心病是一种由冠状动脉器质性(动脉粥样硬化或动力性血管痉挛) 更多>>

病因  治疗  预防  食疗  好发人群:45岁以上的男性,55岁以上或者绝经后的女性 常见症状:心绞痛、劳累或精神紧张时出现胸骨后或心前区闷痛、体力活动时出现胸闷[详细] 是否医保:医保疾病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介入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