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气这个话题大家应该不陌生,会患有脚气的疾病大部分的原因都是因为脚部容易出汗,而且还不能够得到很好的通风,长时间的捂在鞋子里边,轻者就只是小水泡特别的痒痒,如果是严重者会出现起皮,破口子的情况,这样就是比较严重的了,所以要尽快的接受治疗,下面我们就介绍一下脚气的症状怎么治疗。
目录
1脚气病的食疗养生
脚气病可分为干性脚气病和湿性脚气病。干性脚气病以神经系统症状为主,可表现为对称性神经炎,肢端感觉减退或异常,肌肉酸疼或压痛,尤以腓肠肌为甚,严重者肌肉萎缩、下肢浮肿。如果影响到胃肠神经,则可引起胃肠蠕动减弱、便秘、消化液分泌减少、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胃肠功能紊乱等。湿性脚气病以心血管系统症状为主,可表现为活动后心悸、气促现象,严重者心脏扩大,出现心脏杂音,甚至可造成心力衰竭。
脚气病患者的养生方案,重点是多吃各种富含维生素B1的食物,以补充多量的硫胺素,成人每日一般约需1.5毫克,而这类食物主要就是各种杂粮,包括粗粮、谷类、糙米、花生、黄豆等。尤其可多吃常吃些谷白皮粥、燕麦米糠粥、豆瓣冬瓜皮汤、赤豆冬瓜汤,上述食疗方法在以前或以后的篇幅中均有介绍 ,长期服用,有意想不到的功效。
2脚气的症状怎么治疗
1、将脚放在50-60℃的热水中多烫几次,每次15分钟,每日1-2次。
2、用重物将丝瓜络压平做成鞋垫,可除去脚汗引起的脚臭。
3、葛根15克、研成细末,加白酒15克、再加适量水,煎后洗脚,每日1次,1周后,可除去脚汗引起的脚臭。
4、洗脚时,在水中加入米醋10-15毫升,调匀后,将双脚浸泡15分钟左右,每日1次,连续3-5天,脚臭即可消失。
5、洗脚时,在热水中加50克白矾,浸泡10分钟左右,可除脚臭。
3脚气症状
1、脚气的症状:糜烂型
好发于第三与第四,第四与第五趾间。初起趾间潮湿,浸渍发白,干涸脱屑后,剥去皮屑为湿润、潮红的糜烂面或伴有裂口,有奇痒,易继发感染。
2、脚气的症状:水疱型
好发于足缘、足底部。初起为壁厚饱满的小水疱,有的可融合成大疱,疱液透明,周围无红晕。自觉奇痒,搔抓后常因继发感染而引起丹毒、淋巴管炎等。
3、脚气的症状:鳞屑角化型
好发于足跟、足缘部。由于真菌感染引起皮肤干燥、角质粗厚、脱屑,易发生皲裂。本型无水疱及化脓,病程缓慢,多常年不愈,大多数患者由糜烂型、水疱型转化而成。
4脚气为什么反复发作
1、真菌很难被杀灭,在零下6℃左右的环境里能长期存活。在120℃的高温中,10分钟内不会死亡。在脱离活体的毛发、指(趾)甲、皮屑等上面,毒性还可以保持1年以上。
2、有些脚气患者使用抑制真菌的药物治疗,当症状稍有好转后便停止用药,其实真菌并没有被彻底杀灭,过一段时间又会卷土重来,造成复发。
3、一些患者在治愈后,由于不注意,与其他脚气患者共用拖鞋、盆、毛巾等物品,或是在游泳池等特定场合又接触了真菌,就可能又得脚气。
4、有些患者得病后不去正规医院皮肤科就诊,自己买点消炎药涂上了事,这样做虽然可以暂时止痒,造成疾病好转的假象,但没有抗真菌效果,病菌不能被杀死,反而会更加猖獗,还会干扰甚至阻止局部免疫反应。
5容易引起脚气的几个原因
一、过厚的老旧角质:脚部有很厚的角质层,如果脚部容易出汗,那么,在汗水的浸润下,就会变成真菌生存所需要的营养环境,导致真菌的增生繁殖。脚气也就出现了。
二、白癣菌的真菌:引起脚气的罪魁祸首主要是真菌,尤其是白癣菌,生活中感染到这种真菌,在加上脚部很容易出汗,也就造成一个适合真菌生存的环境,从而也就会导致脚气的出现。
三、霉菌的繁殖:温热潮湿的环境会让真菌生长,出现脚气,脚气症状分为很多种类型,最严重的就是糜烂型脚气,温热潮湿的环境会给真菌的生存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四、细菌的繁殖:脚部细菌的成长,那么,细菌就可能会分解皮肤的角质蛋白,而脚汗中的尿素、乳酸等成分,也会给真菌的生存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导致脚气的出现。
五、自身引起的复发:有些病人不重视足癣治疗,很多人认为它是“小病”,不去治疗而导致长期不愈,传染源亦不能及时得到控制。其次,病人对治疗缺乏耐心,稍有好转就自己停药,极易复发。
温馨提示:
不要用别人的拖鞋,浴巾,擦布等,不要在澡堂,游泳池旁的污水中行走。
足癣(俗名“香港脚”、脚气),系真菌感染引起,其皮肤损害往往是先单侧(即单脚)发生,数周或数月后才感染到对侧。水疱主要出现在趾腹和趾侧,最常见于三四趾间,足底亦可出现,为深在性小水疱,可逐渐融合成大疱。足癣的皮肤损害有一特点,即边界清楚,可逐渐向外扩展。因病情发展或搔抓,可出现糜烂、渗液,甚或细菌感染,出现脓疱等。《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记载:"此证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