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其他科室

肾性高血压的诊断方法

肾性高血压疾病不是人们说是就是的,这个疾病必须要通过层层的诊断来测试之后才会得到疾病的诊断真相,让我们知道自己是否患有这样的疾病,肾性高血压疾病是在肾病期间所引起的一种高血压,这样的情况下就必须要控制高血压,但是必须要先诊断出来疾病,那么这个肾性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是什么?来看看吧。

目录 高血压肾病与肾性高血压鉴别方法 肾性高血压的诊断方法 肾性高血压症状起因 肾性高血压怎么治疗 慢性肾小球肾炎与高血压肾病鉴别

1高血压肾病与肾性高血压鉴别方法

  肾性高血压和原发性高血压在治疗、预后方面存在很大的不同,故有必要对二者作认真的鉴别。那么如何区别肾性高血压和原发性高血压呢?这就需要进行仔细的检查和询问病史,明确因果关系,弄清发病的先后次序。

  肾性高血压可分断肾实质性高血压和肾血管性高血压。其中肾实质性高血压,在病史不典型时,与原发性高血压的鉴别有一定的困难,这时需做肾穿以明确诊断。

  (1)原发性高血压

  一般年龄较大,或有原发性高血压家族史,先有高血压,以后才有肾损害。如蛋白尿、肾功能不全等。

  (2)肾实质性高血压

  这类患者多有肾脏病病史,如急性肾炎、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及慢性肾盂肾炎等。

  (3)肾血管性高血压

  多见于30岁以下,或55岁以上,突然发生恶性高血压,或以往有高血压史,突然转为恶性高血压者。并应注意病史中有否腰部外伤,腰背部或胁腹部剧痛,腹痛等病史。

  体检时腹部或胁腹部,颈部可有血管杂音。但上述征象均无特异性,确诊要靠肾动脉造影及肾静脉肾素测定,该病施行手术后可治愈。

  上面就是高血压肾病与肾性高血压鉴别的方法,这样是不是就很清楚的知道是哪一种的高血压了。在这里呢我还是建议大家在平时的时候选择适合自己的锻炼方法,经常能够锻炼不仅可以增强身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还可以让我们少生病,少遭罪。

2肾性高血压的诊断方法

  肾性高血压指原发性肾实质或肾血管病变所导致的高血压,占继发性高血压首位,其恶性程度通常比原发性高血压高,更易导致眼底及心脑血管等靶器官的损害,肾脏疾病是顽固性高血压的一个常见而未得到足够重视的病因。长期肾动脉高压造成肾小球内高压、高灌注、高滤过,从而加速肾小球动脉硬化、纤维化,进一步损害肾功能。可见,肾脏既是高血压的病因所在,又是受害者,积极控制高血压对肾功能的保护至关重要。

  肾脏病患者存在较高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其心血管疾病的进展速度是普通人群的2倍[1],甚至在慢性肾脏病的早期,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即已存在,如美国一项研究显示非透析患者因心血管疾病而死亡的标准死亡率是一般人群的几倍,在年纪更轻的患者中,危险性更高[2]。高血压在这个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李晓玫等对我国肾性高血压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慢性肾脏病患者对自身肾性高血压知晓率为76.4%,其中78.2%接受降压治疗,仅25.5%患者血压控制在140/90 mmHg(1 mmHg=0.133 kPa)以下 [3] 。不论是患者还是医务人员,都有必要提高对肾性高血压的认识。本文主要从分类、发病机理、 诊断和治疗方面对肾性高血压做简要介绍。

  1 肾性高血压的分类

  1.1 肾实质性高血压:由一侧或双侧肾实质病变引起的高血压。由各种急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盂肾炎、多囊肾、肾肿瘤、先天性肾发育不良等肾实质性疾病引起,也可由系统性红斑狼疮、糖尿病、结节性多动脉炎等全身性疾病造成肾实质受累而引起。与同等水平的原发性高血压比较,肾实质性高血压的药物疗效较差,更易进展成恶性高血压。

  1.2 肾血管性高血压:主要由肾动脉病变致肾实质缺血,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而产生的继发性高血压。常见于肾动脉粥样硬化、大动脉炎、纤维肌性发育不良和肾动脉先天畸形等。肾血管性高血压亦包括肾血管周围病变、压迫或扭曲(如肾蒂扭转、肾血管周围粘连等)所造成的高血压。肾血管性高血压患者, 多数以高血压症状就医,病情发展迅速, 血压多>200/120 mmHg ,且多无高血压病家族史, 若仅用药物治疗,效果不佳。 在实际临床中,肾实质性高血压和肾血管性高血压很难截然区分。

  2 发病机理

  2.1 “容量依赖型”高血压 在急性肾实质性疾病时,GFR降低致水钠潴留。细胞外液容量扩张使机体通过自身调节机理,全身小动脉收缩,周围血管阻力增加。在肾实质性高血压早期,血压增高是容量扩张和心搏出量增加的结果,其后高血压的维持是由于周围血管阻力增高。

  根据以上的方法来诊断疾病的话,那么不出很长时间自己就可以诊断出是不是患上了这样的疾病,如果是肾性高血压疾病的话,那么平时该吃清淡并且没有什么脂肪的食物来控制好自己的高血压,同时也需要在肾性高需要期间合理让自己锻炼,改善疾病。

3肾性高血压症状起因

  肾血管性高血压的病因是什么,有何临床特点? 肾血管性高血压的病因主要有: (1)肾动脉本身病变:1.肾动脉内膜粥样硬化瘢块;2.肾动脉纤维组织增生;3.非特异性大动脉炎;4.先天性肾动脉异常;5.肾动脉瘤,获得性或先天性;6.结节性动脉周围炎;7.肾动脉周围栓塞;8.肾动脉或迷走肾动脉血栓形成;9.梅毒性肾动脉炎;10.血栓性肾动脉炎;11.肾动脉损伤,外伤或手术创伤;12.肾蒂扭曲;13.肾动静脉瘘;14.腹主动脉缩窄伴或不伴肾动脉梗阻。 (2)肾动脉受压迫:1.腹主动脉瘤;2.其他机械因素,如肿瘤、囊肿、血肿、纤维素带、主动脉旁淋巴结炎和肾动脉周围组织慢性炎症等。 肾血管性高血压在儿童多由先天性肾动脉异常所致;青少年常由肾动脉纤维组织增生、非特异性大动脉炎引起;大于50岁的病员,肾动脉粥样硬化是最常见的病因。 肾实质性高血压的病因是什么,有何临床特点? 引起肾实质性高血压的疾病有: 1.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如急性肾炎、急进性肾炎、慢性肾炎;2.继发性肾小球肾炎中狼疮性肾炎多见;3.多囊肾;4.先天性肾发育不全;5.慢性肾盂肾炎;6.放射性肾炎;7.肾结核;8.巨大肾积水;9.肾肿瘤;10.肾结石;11.肾淀粉样变;12.肾髓质囊肿病。 无论单侧或双侧肾实质疾患,几乎每一种肾脏病都可引起高血压。通常肾小球肾炎、狼疮性肾炎、多囊肾、先天性肾发育不全等疾病,如果病变较广泛并伴有血管病变或肾缺血较广泛者,常伴发高血压。例如弥漫性增殖性肾炎常因病变广泛、肾缺血严重,使高血压极为常见;反之,微小病变、局灶性增殖性肾炎很少发生高血压。肾结核、肾结石、肾淀粉样变性、肾盂积水、单纯的肾盂肾炎、肾髓质囊肿病以及其他主要表现为肾小管间质性损坏的病变产生高血压的机会较少。但这些疾病一旦发展到影响肾小球功能时常出现高血压。因此肾实质性高血压的发生率与肾小球的功能状态关系密切。肾小球功能减退时,血压趋向升高,终末期肾衰高血压的发生率可达83%。 肾性高血压的发病机理是什么? 肾性高血压的发病机理主要有以下两点: (1)容易依赖性高血压:大约90%的肾实质性高血压是由于水钠潴留和血容量扩张所致。当肾实质性病变使肾脏失去排泄饮食中所含的适量(不是过量)水、盐时,就会造成水、钠在体内潴留,进而使血容量过多引起高血压。只要存在轻度的肾功能不全就会出现此机制。这类患者体内的血浆肾素和血管紧张素Ⅱ(AⅡ)的水平通常是低的。其高血压可通过限制水、盐的入量或通过透析除去体内过多的水、盐达到降压的目的。 (2)肾素依赖性高血压:肾动脉狭窄和10%的肾实质性高血压是因为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升高所致。利尿、脱水不但不能控制这类高血压,反而常因利尿、脱水后肾血流量的下降导致肾素分泌增加,致血压更趋增高。应用血管紧张素拮抗剂saralasin可以使此型高血压急剧下降,说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在这类高血压的发病机制中起主要作用 。 事实上,高血压的发病机制要比这一简单的分类复杂得多。因为有些病人其高血压既不能用容量超载解释,也不是用肾素过多所能解释得了的。同时这两类发病机制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血容量增多常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而盐的负荷大大增加了AⅡ的敏感性,AⅡ的升压作用主要取决于钠内环境的稳定。因此将肾性高血压人为地区分为两大类,主要是帮助高血压发病机制的认识和研究,从而寻找有效的降压途径。 肾性高血压需与哪些疾病相鉴别? 肾性高血压需与以下疾病相鉴别: (1)内分泌性高血压:内分泌疾患中皮质醇增多症、嗜铬细胞瘤、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和绝经期等均有高血压发生。但一般可根据内分泌的病史、特殊临床表现及内分泌试验检查作出相应诊断。 (2)血管病:先天性主动脉缩窄、多发性大动脉炎等可引起高血压。可根据上、下肢血压不平行以及无脉症等加以鉴别。 (3)颅内病:某些脑炎或肿瘤、颅内高压等常有高血压出现。这些患者神经系统症状常较突出,通过神经系统的详细检查可明确诊断。 (4)其他继发性高血压:如妊娠中毒症以及一些少见的疾病可以出现高血压,如肾素分泌瘤等。 (5)原发性高血压:发病年龄较迟,可有家族病史,在排除继发高血压后可作出诊断。肾性高血压的治疗高血压与肾脏关系非常密切,持久的高血压可作为病因直接造成肾脏损害;而肾脏疾病本身也可以导致高血压,加剧肾功能的恶化,形成恶性循环。这种由各种肾脏疾病引起的高血压称为肾性高血压。

4肾性高血压怎么治疗

  什么是肾性高血压

  肾性高血压是肾病治疗过程比较棘手的一个难题,医学界曾经倾心研究但效果始终不佳。近年来随着研究的不断进展,发现肾性高血压的形成与目前科学的肾脏纤维化理论有着不可割断的联系,在肾脏纤维化过程中肾功能减退,血压趋于升高,肾衰竭后期80%以上伴有高血压。

  肾衰竭肾脏纤维化逐步进展的过程中,在炎症刺激、细胞因子、生长因子等持续不断的作用下,肾脏损伤渐渐扩大蔓延,常引起肾脏血流灌注的固定性减少,导致肾脏缺血缺氧加重,此时肾脏分泌多种引起血压升高的物质,微细血管中的舒张因子数量减少,使得微细血管长期处于收紧状态,势必造成血流速度减慢,这种血流动力学的改变,造成微细血管的高灌注,长期高灌注就又形成肾脏微细血管的高压状态,这种情况得不到改善就会表现为高血压。

  反过来肾性高血压的发生,又会使得血管内皮细胞、上皮细胞、系膜细胞以及肾小管的上皮细胞等就会出现严重的缺血缺氧,刺激上述固有细胞的表形转化以及炎性细胞浸润,从而导致系膜细胞增生和细胞外基质的增多,促使肾小球硬化、肾小管和肾间质纤维化,肾脏病理损伤在恶性循环中加重,因此治疗慢性肾衰竭实现平稳降压,是控制慢性肾衰竭病情,阻断肾脏纤维化进程的重要因素。

  如何有效治疗肾性高血压,阻止肾纤维化进展

  有65%以上的病人在使用了微化中药渗透疗法后,原来很高的血压逐渐降至正常,最后甚至是停用了降压药。中药渗透疗法活性物质有很轻的扩张血管的作用,主要通过以下三个方面来完成:

  1、通过激活体内前列环素的释放和缓激肽释放来扩张血管。

  2、通过激活血管内皮细胞合成一氧化氮来扩张血管。

  3、通过抑制体内血管紧张素Ⅱ的释放来扩张血管。

  肾血管性高血压:直接因肾脏疾病引起的高血压称为肾性高血压,约占成人高血压的5~10%,是继发性高血压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中肾动脉狭窄导致肾缺血引起的高血压独成一类,称肾血管性高血压,在整个肾性高血压中所占比例尚不及一半。

  肾实质性高血压:而由其单侧或双侧肾实质疾病所引起的高血压,统称为肾实质性高血压,几乎每一种肾实质疾病都可以引起高血压。

5慢性肾小球肾炎与高血压肾病鉴别

  慢性肾小球肾炎与高血压肾病鉴别

  1、慢性肾小球肾炎与高血压肾病鉴别

  肾性高血压和原发性高血压在治疗、预后方面存在很大的不同,故有必要对二者作认真的鉴别。那么如何区别肾性高血压和原发性高血压呢?这就需要进行仔细的检查和询问病史,明确因果关系,弄清发病的先后次序。

  肾性高血压可分断肾实质性高血压和肾血管性高血压。其中肾实质性高血压,在病史不典型时,与原发性高血压的鉴别有一定的困难,这时需做肾穿以明确诊断。

  2、肾血管性高血压的简介

  多见于30岁以下,或55岁以上,突然发生恶性高血压,或以往有高血压史,突然转为恶性高血压者。并应注意病史中有否腰部外伤,腰背部或胁腹部剧痛,腹痛等病史。

  体检时腹部或胁腹部,颈部可有血管杂音。但上述征象均无特异性,确诊要靠肾动脉造影及肾静脉肾素测定,该病施行手术后可治愈。

  3、高血压肾病可以怎么治疗

  扩血管,扩张肾脏各级小动脉,因为高血压刺激导致了肾小球微血管的缺血缺氧。扩血管的目的就是为了改善肾脏血液循环各系统的血液供应,缓解肾脏各固有细胞的缺血缺氧状态,阻止高血压对肾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促进全身血液循环。

  抗炎,减少炎细胞的浸润,避免炎症因子对内皮细胞的破坏。从根本上解决肾脏纤维化的启动因素炎症性反应,阻断肾脏纤维化的进程,保护肾脏固有细胞。

  降解,肾小球毛细血管中的炎症细胞的增多会刺激细胞外基质过度的分泌,只有把增生的细胞外基质给降解排出体外,才可以起到修复的作用。微化中药渗透疗法针对病灶积聚的细胞外基质进行清除,还能促进肾脏合成降解酶并增强其活性,防止细胞外基质对肾脏组织的破坏,修复受损的肾脏固有细胞,从根本上修复因高血压造成的肾组织的损伤。

  慢性肾小球肾炎高血压的原因

  慢性的肾小球肾炎高血压都是一个肾炎疾病所引发的后期并发症,就是说一个本来很单纯的疾病,这个时候在不及时治疗和控制下出现了一些加重和恶化的现象,那么这样一来的话就很容易出现生命危险,很多人不知道为什么在患上了慢性肾小球肾炎的时候还会引发高血压。

  肾内升压物质增多而降压物质减少:慢性肾小球肾炎时由于肾小球毛细血管痉挛、阻塞使肾组织缺血,肾小球旁细胞不断分泌肾素,通过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引起全身小动脉收缩,血压升高。同时由于肾组织破坏,肾组织分泌的降压物质,如前列腺素多肽和缓激肽系统,使扩张血管的因素减少,进一步使血管痉挛加重,血压变得更高。

  慢性肾小球肾炎的危害

  1、高血压,慢性肾小球肾炎多数病人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高血压,有的患者会比较轻,也有的是中度。

  2、尿改变,尿异常是慢性肾小球肾炎最常出现的症状,如果尿量少于1000ml /日以下,可称为少尿,而且常伴有浮肿;对于肾小管损伤比较严重的患者,常会出现夜尿增多,尿量增多,但是水肿并不是很明显。严重的会出现脱水的情况。

  3、前驱症状:慢性肾小球肾炎的患者没有急性肾炎或是链球菌感染的病史,病因难以确定。

  4、贫血:贫血与肾脏分泌的促红细胞减少有关。

  5、患者起病方式不一,有的慢性肾小球肾炎的患者是由于检查时,发现的蛋白尿和高血压。但是多数的患者会出现头痛、高血压、乏力、贫血等临床症状。但也有少数的病人起病是比较急的,水肿和蛋白尿严重。

疾病百科 | 高血压

挂号科室:内科-心血管内科

温馨提示:
避免情绪激动及过度紧张、焦虑。

高血压(hypertensive disease)是一种以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主要表现的慢性疾病,常引起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病变并出现相应的后果。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使用的血压标准是:凡正常成人收缩压应小于或等于140mmHg(18.6kPa),舒张压小于或等于 90mmHg(12kPa)。亦即收缩压在141-159mmHg(18.9-21.2kP 更多>>

病因  治疗  预防  食疗  好发人群:中老年人尤其是50岁以上人群 常见症状: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视物不清、心悸气短[详细] 是否医保:医保疾病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饮食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