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颤伴室性早搏这个病一般会在老年人群体中高发,尤其是一些心脏不太好的老年人,这个病说的简单点,其实就是患者的心律变的不正常,其他的没有什么明显的症状。很多老年人只是感觉到自己的胸闷,到医院检查的时候才知道自己患有了房颤伴室性早搏,对这个病的治疗方法以及发病机理什么的都不清楚,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说说房颤伴室性早搏应该如何进行治疗。
目录
1先天性心脏病房颤患者注意事项
房颤的患者在平时的工作生活中一定要注意,禁止吸烟、饮酒、避免服用含有咖啡因的食物及刺激性食物。脑卒中是房颤患者最大的危险之一,所以一定要注意,早发现早治疗,利用一切时间治疗防止出现并发症。
建议患者一旦出现了持续性的不适时,应当尽快到正规的医疗机构进行治疗,以免错过了最佳治疗的时间。除此之外,患者的饮食应当以为清淡为主。
但是如果患者所患有的是持续性房颤疾病时,除了需要长期服用抗心律失常的药物外,另外还要,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防止血栓形成或脱落(例如阿司匹林)进行治疗,都可以有效的预防病症发作。
如果患者的心脏病比较严重,而且已经到了晚期,很有可能会随时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这个时候患者就应该及时的进行心脏移植手术来进行治疗了,患者一般在手术治疗之后都可以正常的生活。
2先天性心脏病房颤伴室性早搏怎么治疗呢
大多数房颤患者经过吃药是可以控制的。但是患者如果口服药物治疗效果不好,还是经常的发作快速房颤,可行射频消融治疗。
房颤就是一种很常见的心律失常。房颤就是因为患者的心肌丧失了正常有舒缩活动,而替代它的是快速不协调的蠕动,从而导致了心房失去正常的有效收缩,这样的情况如果能持续三周就可以判断为持续性房颤。
房颤可分为急性的和慢性的。而慢性的房颤又分为阵发性的,持续性的和永久性的房颤。阵发性的房颤可以自行终止,经过治疗后的房颤不在发作了就是持续性的,而经过还不能终止的就是永久性的了。
目前药物治疗依然是治疗房颤的重要方法,药物能恢复和维持窦性心律,控制心室率以及预防血栓栓塞并发症。
房颤的非药物治疗包括电转复(转复窦性心律)、射频消融治疗和外科迷宫手术治疗(彻底根治房颤)。
房颤病人生活中的注意事项包括:戒烟,限制饮酒,限制或不用咖啡因,一些病人可能需要避免含有咖啡因的物质诸如茶、咖啡、可乐以及一些非处方用药。谨慎应用某些治疗咳嗽或者感冒药物,其中可能含有刺激物,这些物质可能促进不规则心律。
对于房颤伴室性早搏这个病的治疗方法目前采用最多的还是通过药物来进行治疗,如果说病人不适用于药物治疗,医生还可以采用一些新的疗法,像射频消融治疗的方法也是目前使用比较广泛的一种,患者平时也要注意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项,像烟酒之类的都是不能碰的。
3先天性心脏病的家庭护理
1、尽量让孩子保持安静,避免过分哭闹,保证充足的睡眠。大些的孩子生活要有规律,动静结合,既不能在外边到处乱跑(严格禁止跑跳和剧烈运动),也不必整天躺在床上,晚上睡眠一定要保证,以减轻心脏负担。
2、心功能不全的孩子往往出汗较多,需保持皮肤清洁,夏天勤洗澡,冬天用热毛巾擦身(注意保暖),勤换衣裤。多喂水,以保证足够的水份。
3、患儿宜少食多餐,需保证足够的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摄入,给予的饮食尽可能多样化,易消化。
4、保持大便能畅,若大便干燥、排便困难时,过分用力会增加腹压,加重心脏的负担,甚至会产生严重后果。
5、居室内保持空气流通,患儿尽量避免到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逗留,以减少呼吸道感染的机会。应随天气冷暖及时增减衣服,密切注意预防感冒。
6、定期去医院心脏心科门诊随访,严格遵照医嘱服药,尤其是强心、利尿药,由于其药理特性,必须绝对控制剂量,按时、按疗程服用,以确保疗效。每次服用强心药前,须测量脉搏数,若心率过慢,应立即停服,以防药物毒性作用发生,危及孩子生命。
4先天性心脏病能活多久
专家表示,医学上先天性心脏病的简称为先心病。发病原因是心脏和大血管的形成障碍而导致的局部解剖结构不正常,或是在出生后应该自动关闭的通道未能自闭。
先天性心脏病大体分为紫绀型和非紫绀型两类,每一种先天性心脏病的预期寿命都不一样,同一种先天性心脏病的病人,因为个体差异,其预后也不完全一样。
先天性心脏病的儿童在幼年期进行了正规治疗,可以根治,可以和正常儿童一样生长发育。对于后期寿命没有很大的影响。先天性心脏病的青少年患者在出现心脏生理改变以前治疗的,寿命和同年龄正常青少年差异不大。但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在心脏出现生理改变以后才进行治疗的,寿命比同年龄组正常人要低许多。
部分较为普通的先天性心脏病,例如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临床有发现寿命长达六十岁以上的。较复杂的先天性心脏病,例如法洛氏四联症,大部分活不到成年。部分非常复杂的先天性心脏病,例如完全性大动脉转位未经治疗处理的话,可能很难活到3岁。
我国每年约有十几万新出生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但我国每年手术和介入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加起来不到两万,因此,有大量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没有得到及时治疗,成为了成人先天性心脏病的来,也因此导致了先心病的治愈率不高。
因为医疗条件差和医学常识的缺乏,有很多成人先天性心脏病人都是在出现心功能衰竭症状之后到医院检查才发现先天性心脏病,这当中有很多人是在五十多岁才发现患有先天性心脏病。
一般来说,在幼年期进行了正规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能和正常儿童一样生长发育。出现心功能衰竭以前治疗的青少年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寿命和同年龄组正常人相似。出现心功能衰竭以后才进行治疗的病人,寿命就明显短于同年龄组正常人。
所以疾病的早发现和早治疗是极其重要的。在疾病早期就进行有效的治疗控制才能使得治疗效果更加好,才能避免酿成严重的后果,拥有健康正常的生活。
5先天性心脏病要如何预防
1、适龄婚育
医学已经证明,35岁以上的孕妇发生胎儿基因异常的风险明显增加。因此最好在35岁以前生育。如果无法做到这一点,那么建议高龄孕妇必须接受严格的围产期医学观察与保健。
2、准备要孩子前要做好心理、生理状态的调节
如果准妈妈有吸烟、饮酒等习惯,最好至少在怀孕前半年就要停止。
3、加强对孕妇的保健
特别是在妊娠早期积极预防风疹、流感等风疹病毒性疾病。孕妇应尽量避免服用药物,如必须使用,必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4、孕期保护
尽量少接触射线、电磁辐射等不良环境因素。
5、孕期避免去高海拔地区旅游
因为已经发现高海拔地区的先天性心脏病发生率明显高于平原地区,可能与缺氧有关。
6、必要的检查
母体在怀孕中期可进行胎儿心脏彩超,检查胎儿的心脏是否正常。
温馨提示:
避免长期饮酒和吸烟,不要过度熬夜,要适当的进行体育锻炼。
过早搏动(premature beat)亦称期前收缩、期外收缩,简称早搏。是一种提早的异位心搏。按起源部位可分为窦性、房性、房室交接处性和室性四种。其中以室性最多见,其次为房性,窦性过早搏动罕见。过早搏动是常见的异位心律。可发生在窦性或异位性(如心房颤动)心律的基础上。可偶发或频发,可以不规则或规则地在每一个或每数个正常搏动后发生,形成二联律或联律性过早搏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