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炎的治疗是很多人都非常关注的问题,这种疾病的治疗方法虽然有很多,但是肝炎会出现很多并发症,所以我们还应该重视疾病,不要因为自己的忽视造成疾病的恶化,积极的治疗是治愈疾病的关键。那么肝炎应该做哪些检查?下面大家就来一起看一看吧。
目录
1肝炎患者发作现象
肝炎的治疗是很多人都非常关注的问题,这种疾病的治疗方法虽然有很多,但是肝炎会出现很多并发症,所以我们还应该重视疾病,不要因为自己的忽视造成疾病的恶化,积极的治疗是治愈疾病的关键。
部分肝炎患者会感到眼睛不舒服,出现干涩、视物不清、晚上视力明显减退等症状。因肝炎而影响眼睛功能的例子不少,如果通过正规检查,还可能发现视网膜出血、对暗环境的适应性下降、两眼瞳孔大小不等、角膜知觉减退等症状。
这是由于肝脏的病变使肝脏功能受到影响,导致对糖类、蛋白质、水、盐类、维生素、激素及其他物质、药物和毒物的代谢障碍。特别是维生素A,大部分储藏于肝脏,而肝细胞受损后,造成了维生素A的代谢障碍。
维生素A是构成视觉细胞中感受弱光的视紫红质的组成成分,人体若是缺乏维生素A,合成的视紫红质减少,引起暗适应异常,产生夜盲症及食物模糊。同时也有人认为是肝炎影响了植物神经系统的功能使其不能协调工作。
中医认为:肝开窍于目,肝受血而能视。肝气血不足,自然会引起眼部不适,出现眼花、夜盲等现象,不必大惊小怪,随着肝病的痊愈,这些症状也会随着消失。
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患者还应该重视方法的选择,目前治疗疾病的方法有很多,如果大家能够掌握最佳的治疗时间,治疗的效果就是不错的。疾病不是可怕的,可怕的是患者不能重视疾病。
2肝炎应该做哪些检查?
乙肝五项:查看机体是否感染乙肝病毒。
乙肝病毒DNA检测:通过检测了解乙肝病毒的活跃程度以及传染性强弱等信息。
血常规:如果病情进入肝硬化阶段,血象也可以直接提示病情的严重程度。
甲胎蛋白:对于乙肝患者来说,根据甲胎蛋白检测结果可以鉴别肝炎还是肝癌。
肝穿刺检查:从肝脏取活组织进行检查,可以进一步确定病情,有助于确诊。
B超或CT检查:可以了解肝脏的形态、门脉内径、回声等信息,可以判定病情有无恶化。
肝功能检查:查看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白蛋白、球蛋白、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胆碱酯酶等各项指标,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
3肝炎会不会通过唾液传播吗
乙肝、丙肝、丁肝等传播途径主要有几下几个方面:
1、母婴垂直传播:中国现有HBsAg阳性者约1。4亿人,其中85%通过母婴传播。垂直传播是中国乙型肝炎蔓延和高发的主要原因。也有少数为父婴传播者。母婴传播主要是通过产道感染或宫内感染。
2、血液或血制品传播:被HBV污染的血制品如白蛋白、血小板或血液输给受血者,多数会发生输血后肝炎,另外血液透析、肾透析时也会感染HBV。
3、医源性传播:被HBV污染的医疗器械(如手术刀、牙钻、内窥镜、腹腔镜等)均可传播HBV。
4、家庭内密切接触:主要指性接触、日常生活密切接触(如同用一个牙刷、毛巾、茶杯和碗筷),均有受HBV感染的可能。HBV可通过破损粘膜进入密切接触者的体内。
5、公共场所、理发店、美容院等容易被HBV污染,如浴池、剃刀等均可传染HBV。
甲肝和戊肝主要通过粪口进行传播。
相信通过小编为大家查找的这些资料,大家对此都有了一定的认识。虽然紧密的接触不一定会传染,但是在平时的生活中,还是要十分注意的,尽量避免两个人同用一个杯子喝水,同用一个牙具刷牙等等这些过于密切的行动。必须要做好个人的卫生的清洁,预防感染。
4了解一下怎样诊断肝炎
(1)腹部B超:病毒性肝炎的声像图往往呈弥漫性肝病表现,但药物性肝炎、酒精性肝炎、肝硬化、各种代谢性疾病所致的肝病等也可呈弥漫性改变,在声像图上很难鉴别,因此,必须结合临床和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2)常规检测ALT及AST,这两种酶在肝炎潜伏期、发病初期均可升高,有助于早期诊断。
(3)弥漫性肝病声像图表现:急性期特点为肝脏肿大,肝实质回声偏低,光点稀疏,部分患者可出现胆系改变,出现胆囊壁增厚,黏膜水肿呈低回声。迁延性者呈肝脏增大,肝回声增强,不均,光点粗大,可伴脾脏增大或/和门静脉内径增宽。
为了保证我们肝脏的健康,希望大家在日常生活当中,如果发现自己身体出现不适症状,一定要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测。发现疾病也要满上进行治疗。
5有关肝炎的五个误区
误解一:所有肝炎都有传染性
肝炎的常见病因中,除了病毒性肝炎以外,还有多种非传染性肝炎,比如酒精性肝炎、单纯性脂肪肝、药物性肝损伤、自身免疫性肝病。
酒精性肝炎:由于长期大量饮酒造成。
单纯性脂肪肝:是由于脂肪在肝细胞内的过度沉积。
药物性肝损伤:主要原因是不合理用药。
自身免疫性肝病:同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一样属于结缔组织病范畴。
以上这些肝病,并没有传染性。另外,由于各种肝炎常导致肝功异常(以转氨酶和 / 或胆红素的升高最为常见),所以大众常常会觉得「肝功异常」或「黄疸」本身就有传染性。实际上,这些症状只是肝炎的结果,是没有传染性的。
误解二:肝炎病人都需要隔离
在常见病毒性肝炎中,甲肝和戊肝是消化道传染病,需要进行分餐、粪便消毒等隔离手段。
甲肝病毒随患者粪便排出体外,通过污染水源、食物、餐具等,可造成散发性流行或大流行。食物在生产过程中的污染也是甲型肝炎传播的原因。如三明治、橙汁、沙拉和肉类成品食物被甲肝病毒污染,是发达国家甲肝流行的主要原因。戊型肝炎也曾出现过水源污染引起的大流行,但目前较为多见的还是食物污染所致的散发病例。
预防这两种消化道传染的肝炎,应注意做到:
1、勤洗手,幼儿园和学校集体生活的儿童,是甲肝接触传播的高危人群,更应通过教育,让他们养成便后洗手的良好卫生习惯。
2、注意用餐卫生,对一些易携带致病菌的食物,如螺蛳、贝壳、螃蟹等,一定要煮熟蒸透,杜绝生吃、半生吃以及腌制后直接食用等不良饮食习惯,注意饮食卫生,防止病从口入。
误解三:日常接触会传染乙肝、丙肝
日常接触并不会传播乙肝或丙肝。这两种肝炎,均主要通过血液传播、母婴垂直传播及性接触传播。
握手、拥抱、共用办公用品、同住一宿舍、同一餐厅用餐和共用厕所等无血液暴露的接触,一般不会传染乙肝或丙肝。流行病学和实验研究也没有发现这两种肝炎能经吸血昆虫 (蚊、臭虫等) 传播。
误解四:得了乙肝一定会发展成慢性肝炎
感染乙肝病毒6个月后仍未被清除,称为慢性乙肝感染。
感染时的年龄是影响慢性化的最主要因素。在围产期感染者,慢性化的风险高达90%,而婴幼儿时期(0~5 岁)的慢性化率则降至50%,而成人感染者中仅仅5%~10% 发展为慢性感染。
因此,做好乙肝病毒的母婴传播阻断,做好针对婴幼儿的乙肝疫苗接种,慢性乙肝是可以控制的。自从2000年,我国将乙肝疫苗纳入免费计划免疫接种程序后,婴幼儿的感染率大幅度下降。2014年全国乙型肝炎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我国5岁以下儿童的慢性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已经降至0.32% 。
误解五:乙肝是母亲遗传给孩子的
乙肝具有家庭聚集现象,常表现为母亲与孩子或兄弟姐妹间同时存在乙肝病毒感染。因此很多乙肝病人误以为这是一种遗传性疾病,甚至不敢结婚生育。
遗传病是指由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引起的的疾病。而传染病则是一个本来健康的个体,被有传染性的病原体感染导致的疾病。显然,乙肝并不是因为患者的遗传物质发生了差错,而是因为感染了乙肝病毒所致。
新生儿在产程中会接触大量母血,这是母婴传播乙肝的原因。另外怀孕时,母亲子宫面的血管有破损,如胎盘剥离等情况,使母血渗漏至胎儿血循环也有可能发生宫内感染。
由此可见,不论哪种原因的母婴传播实际上是母亲通过体内途径将乙肝病毒传染给了下一代。所以乙肝是传染病而不是遗传病,是可以通过注射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来阻断的。
温馨提示:
肝炎感染不经呼吸道、消化道传播,因此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接触,如同住一宿舍、同一餐厅用餐及拥抱、握手、共用厕所等不会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