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在怀孕期间之所以会出现贫血现象,是因为体内缺少铁元素所造成的,孕妇贫血会对胎儿造成一定的影响,可能会导致胎盘供血不足,致使胎儿发育迟缓,甚至早产。而且出生后的宝宝,免疫力也比较低,所以,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我们要及时的进行预防,其实这种情况并不可怕,在饮食方面只要多加注意就能预防,那么,孕妇轻度贫血应该吃什么好呢?请看下面详细的介绍。
目录
1孕妇贫血的检查
1、血常规的检查。血常规的检查主要是看血清铁蛋白及血红蛋白的检查结果。孕妇血清铁蛋白及血红蛋白检查是最敏感的指标,如果检查结果显示,血清铁蛋白低于12微克/升或血红蛋白低于110克/升时,一般都会诊断为孕妇贫血。
2、如果孕妈妈想准确的知道自己体内铁元素的含量,可以做一下微元素的检查。这个检查可以确认体内微元素的含量。
3、如果想确认是不是地中海贫血,还可以做一下外周血象和骨髓象分析。如果外周血象结果显示,细胞平均体积>94fl,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32pg,中性粒细胞分叶过多,网织红细胞正常。再结合骨髓象分析的结果,红细胞体积相对比较大、核染色质疏松以及骨髓血片呈巨幼红细胞增多,基本就可以确诊了。
4、如果孕妈妈想确认自己贫血的类形,可以考虑做血球计数、网状红血球计数、以及便潜血检查这三项检查。
2孕妇轻度贫血吃什么好呢
平时注意营养均衡,这是最好的,就是水果,青菜,肉,蛋,鱼,奶什么的一周之类都要搭配好,都要有吃。果是轻微贫血只要调整饮食要均衡摄取肝脏、蛋黄、谷类、黑木耳、紫菜、发菜、荠菜、黑芝麻、莲藕粉等等富含铁质的食物。 还有就是放松心境,适量运动。贫血的时候,多吃含铁丰富的食物。动物肝脏富含矿物质。
像鸡肝、猪肝等,一周吃两次。鸭血汤、蛋黄、瘦肉、豆类、菠菜、苋菜、番茄、红枣等食物含铁量都较高,可经常吃。再有可以经常吃维C含量高的食物,可以补充维A,帮助铁的吸收。到孕后期多吃高蛋白食物,牛奶,鱼类,蛋类,瘦肉,豆类这些。对贫血有治疗效果。
孕妇在怀孕期间很容易造成轻度的贫血,根据上面的介绍,只要我们在饮食方面多加注意,多吃一些含铁元素比较丰富的食物,就会很好的预防这种疾病的发生,不过,最好去医院咨询一下医生,让医生给做一个彻底的检查,争取生出一个健康可爱的宝宝。
3孕妇贫血的预防
1、均衡饮食。孕妈妈应该多吃含有丰富铁物质的食物,如动物肝脏、全血、瘦肉、豆类等,以及多吃些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如鱼、虾、蛋类、红枣、花生,当然,富含水溶性维生素的绿叶蔬菜和水果,如西红柿、柑桔、萝卜、芹菜、桃等也是不可以缺少的。
2、养成良好的用餐习惯。孕妈妈平时如果有挑食的习惯的,要尽量改变,因为有这种习惯的孕妈妈,缺铁的几率一般都很大。孕妈妈要做到摄入的食物营养要均衡,并且养成少食多餐的方式,细嚼慢咽以促进营养吸收。
3、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第一:孕妈妈平时要保证有充足的睡眠,不要太过操劳。第二:孕妈妈要做到娱乐有度、劳逸结合,运动时间不宜太长、太剧烈。另外,平时须防止晕倒,从蹲卧姿起立时要缓慢,以免因体位性低血压而晕倒,当感觉到有晕眩现象时,应立即坐下或躺下以防跌倒。第三:还要养成不喝酒、吸烟,不把零食当正餐的习惯。
4、保持良好的情绪。当孕妈妈每天都心情愉悦,保持好心情,不但可以增强孕妈妈自身机体的免疫力,还可以促进体内骨骼里的骨髓造血功能旺盛起来,从而起到预防贫血的作用,同时还能令皮肤红润,面有光泽。
4贫血病因
造血干祖细胞异常所致贫血(25%):
(1)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AA是一种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症,与原发和继发的造血干祖细胞损害有关。部分全血细胞减少症的发病机制与B细胞产生抗骨髓细胞自身抗体,进而破坏或抑制骨髓造血细胞有关。
(2)纯红细胞再生障碍贫血(pure red cell anemia,PRCA):PRCA是指骨髓红系造血干祖细胞受到损害,进而引起贫血。依据病因,该病可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类。先天性PRCA即Diamond-Blackfan综合征,系遗传所致;后天性PRCA包括原发、继发两类。有学者发现部分原发性PRCA患者血清中有自身EPO或幼红细胞抗体。继发性PRCA主要有药物相关型、感染相关型(细菌和病毒,如微小病毒B19、肝炎病毒等)、自身免疫病相关型、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相关型(如胸腺瘤、淋巴瘤、浆细胞病和淋巴细胞白血病等)以及急性再生障碍危象等。
(3)先天性红细胞生成异常性贫血(congenital dyserythropoietic anemia,CDA):CDA是一类遗传性红系干祖细胞良性克隆异常所致的、以红系无效造血和形态异常为特征的难治性贫血。根据遗传方式,该病可分为常染色体隐陛遗传型和显性遗传型。
(4)造血系统恶性克隆性疾病:这些疾病造血干祖细胞发生了质的异常,包括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及各类造血系统肿瘤性疾病如白血病等。前者因为病态造血,高增生,高凋亡,出现原位溶血;后者肿瘤性增生、低凋亡和低分化,造血调节也受到影响,从而使正常成熟红细胞减少而发生贫血。
造血微环境异常所致贫血(15%):
造血微环境包括骨髓基质,基质细胞和细胞因子。(1)骨髓基质和基质细胞受损所致贫血:骨髓坏死、骨髓纤维化、骨髓硬化症、大理石病、各种髓外肿瘤性疾病的骨髓转移以及各种感染或非感染性骨髓炎,均可因损伤骨髓基质和基质细胞,造血微环境发生异常而影响血细胞生成。
(2)造血调节因子水平异常所致贫血:干细胞因子(stem cell factor,SCF)、白细胞介素(IL)、粒-单系集落刺激因子(GM-CSF)、粒系集落刺激因子(G-CSF)、红细胞生成素(EPO)、血小板生成素(TPO)、血小板生长因子(TGF)、肿瘤坏死因子(TNF)和干扰素(IFN)等均具有正负调控造血作用。肾功能不全、肝病和垂体或甲状腺功能低下等时产生EPO不足;肿瘤性疾病或某些病毒感染会诱导机体产生较多的造血负调控因子如TNF、IFN、炎症因子等,均可导致慢性病性贫血。
造血原料不足或利用障碍所致贫血(20%):
造血原料是指造血细胞增殖、分化、代谢所必需的物质,如蛋白质、脂类、维生素(叶酸、维生素B12等)、微量元素(铁、铜、锌等)等。任一种造血原料不足或利用障碍都可能导致红细胞生成减少。(1)叶酸或维生素B12缺乏或利用障碍所致贫血:由于各种生理或病理因素导致机体叶酸或维生素B12绝对或相对缺乏或利用障碍可引起的巨幼细胞贫血。(2)缺铁和铁利用障碍性贫血:这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贫血。缺铁和铁利用障碍影响血红素合成,有称该类贫血为血红素合成异常性贫血。该类贫血的红细胞形态变小,中央淡染区扩大,属于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基于不同的临床特点,贫血有不同的分类。如:按贫血进展速度分急、慢性贫血;按红细胞形态分大细胞性贫血、正常细胞性贫血和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按血红蛋白浓度分轻度、中度、重度和极重度贫血;按骨髓红系增生情况分增生性贫血(如溶血性贫血、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等)和增生低下性贫血(如再生障碍性贫血)。
临床上常从贫血发病机制和病因的分类:
(一)红细胞生成减少性贫血
造血细胞、骨髓造血微环境和造血原料的异常影响红细胞生成,可形成红细胞生成减少性贫血。
(二)溶血性贫血(HA)即红细胞破坏过多性贫血
(三)失血性贫血
根据失血速度分急性和慢性,慢性失血性贫血往往合并缺铁性贫血。可分为出凝血性疾病(如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和严重肝病等)所致和非出凝血性疾病(如外伤、肿瘤、结核、支气管扩张、消化性溃疡、痔和妇科疾病等)所致两类。
5贫血护理
对症护理
(一)休息与活动 指导病人合理休息与活动,轻度贫血可适当活动,中度或重度应卧床休息。
(二)饮食护理 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缺铁性贫血者增加含铁丰富食物如动物肉类、肝脏与血、蛋黄、海带、木耳和铁强化食物等,但不应与减少食物铁吸收的食物或饮料同服(如浓茶、咖啡、牛奶等)。巨幼细胞贫血者进食富含叶酸和维生素B12的食物。
(三)病情观察观察病人的面色、皮肤和粘膜、以及自觉症状,监测血象等。
(四)用药护理1铁剂
(1)口服铁剂的护理:
①主要不良反应是恶心、呕吐及胃肠道反应,应饭后或餐中服用,从小剂量开始。
②避免与牛奶、茶、咖啡、抗酸药和H2受体拮抗剂同服。
③水剂的铁剂使用吸管,避免牙齿及舌染黑。
④向病人解释服药后大便颜色改变,及消除病人顾虑。
(2)防止铁中毒2肌注维生素B12偶有过敏反应3丙酸睾酮为油剂,不易吸收,需采取深部缓慢、分层性肌肉注射,并应主意注射部位的更换。定期检查肝功能。
(五)预防感染
1预防呼吸道感染 保持病室内空气清新,物品清洁,定期消毒室内。限制探视。严格执行无菌原则。对粒细胞绝对值≤0.5×109/L者,有条件者应实行保护性隔离。
2预防口腔的感染 加强口腔护理,进餐前后、睡前、晨起应漱口。
3预防皮肤的感染 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抓伤皮肤。严格消毒,女病人注意会阴部的清洁。
4预防肛周的感染 便后坐浴。保持大便通畅,避免肛裂。
一般护理
1、多食含铁较高的食物,科学膳食,增加机体对钦的摄入。
2、应适当减轻工作量,以减轻机体对氧的消耗。
3、遵医嘱服用二价铁,可预防贫血。
4、遵医嘱给予维生素K1、安络血、维生素C等,同时配新鲜血备用。
5、保证足够的休息、营养,避免疲劳。
温馨提示:
注意对引起贫血的病因的防治。
贫血是指人体外周血红细胞容量臧少,低于正常范围下限的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由于红细胞容量测定较复杂,临床上常以血红蛋白(Hb)浓度来代替。我国血液病学家认为在我国海平面地区,成年男性Hb<120g/L,成年女性(非妊娠)Hb<110g/L,孕妇Hb<100g/L就有贫血。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