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内科 >消化内科 >胃肠疾病

每天解几次大便比较正常?

现在人的生活节奏快,不经常运动,经常出现便秘的现象,有的甚至是好几天才能排一次大便。但是每次进行排便都是几天前吃的食物残渣,没有营养的废物在身体内停留的时间过长,会对肾脏还有肝脏造成负担。长期下来就会导致大肠内长出息肉,并且会增加患大肠癌的概率。那么每天解几次大便正常?下面小编来帮大家了解。

目录 教你看便便就知要不要去湿 六种方法帮你快速排便 每天解几次大便比较正常 大便形状的改变需引起注意 大便是怎样形成的

1教你看便便就知要不要去湿

  人有尿道和肠道,尿道是排尿的,我们通常称之为小便,而肠道是排便的,我们又称之为大便,当然大小之分还在于时间的长短,小便一半时间较短,而大便的时间相对长一些,有些人甚至一次大便要用上半个小时,有些人为了解决排便时候的无聊,在洗手间里放上杂志、小说,甚至还有人装上电视,其实这些都是错误的做法,这样的结果只能让排便越来越困难,身体的健康越来越差。

  排便是排出身体的毒素,因此,通过排便可以观察身体健康的状况。中医有一种说法:湿气重。那我们如何来判断自己的湿气重不重呢?其实,我们可以通过身体的一些感觉和排便的情况来进行判断,那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

  湿气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睡觉起来依然感觉头昏眼花、四肢无力,打不起精神,像没睡醒一样,这种表现可能就是湿气重了。

  2、用中医的望法,就是看舌苔,如果舌苔上面有一层白东西覆盖,看起来滑而湿润,则说明体内有寒;如果舌苔粗糙或很厚、发黄发腻,则说明体内有湿热。这两种都是湿气重的表现。

  3、第三种就可以从我们大便上去判断,如果排便总是粘在马桶上,不容易冲净,而且,擦便便连用三四张纸也还是擦不净,那就提示湿气重了。所以,排便如何是湿气是否重的一个指标,只要每天认真观察自己排便的情况,就可以自己判断湿气是否重。 

2六种方法帮你快速排便

  一、揉腹促进肠蠕动,消除便秘治便秘

  每天早上或者晚上临睡前,将左手在下,右手在上,以肚脐为中心先顺时针按揉36次,然后逆时针按揉36次,坚持一段时间,会有明显改变哦。而且这个方法可以促进肠道蠕动,对于消除小腹赘肉也是很有帮助的。揉腹可增加腹肌和肠平滑肌的血流量,增加胃肠内壁肌肉的张力及淋巴系统功能,从而加强对食物的消化、吸收,明显地改善大小肠的蠕动功能,从而起到促进排便的作用,从而预防和消除便秘,对老年人尤其需要。

  腹部按揉利于减肥,因为按揉腹部能刺激末梢神经,通过轻重快慢不同力度的按摩,使腹壁毛细血管畅通,促进脂肪消耗,收到满意的减肥效果。

  二、早晨一杯冷开水

  早晨起床后喝一杯冷开水,可以有效的防止便秘。早上起床,肠道中的东西都消耗的差不多了,喝一杯水,可以直接到达大肠,这样可以促进肠胃蠕动,促进大便排除,轻松除便秘。

  三、魔芋+蜂蜜

  可以将魔芋榨汁,然后放到锅中用小火烹饪成糊状,然后放在容器当中,接下来用蜂蜜调和就可以了。坚持每天早晨空腹喝两勺,就可以有效防止便秘,对于长期的便秘也是很有帮助的。

  四、西梅汁

  西梅汁倍西方国家成为“人体清道夫”,西梅当中有丰富的膳食纤维,果胶和一些微量元素,而且经常喝一些西梅汁可以帮助促进肠胃的蠕动,增加排便次数,可以有效的缓解或者防止便秘的发生。

  五、饭后吃梨

  饭后半小时可以吃一个梨,梨不但口感很好,而且非常多汁,富含维生素也是非常丰富的,而且梨的热量和脂肪非常低。如果饭后吃一个梨可以有效的促进胃肠道的蠕动,梨当中每百克都有3克的纤维素,可以帮助防止便秘,消化性疾病,还可以净化肾脏,清洁肠道,防止便秘,还可以有效预防胃肠道疾病的发生。

  六、饮醋疗法

  准备30毫升的米醋,两勺蜂蜜,加上3-5倍的水,在每顿饭之后喝,坚持喝一段时间,会发现排便又变的顺畅很多。醋是可以促进排便,但是因为醋是酸性的,如果单喝容易损伤肠胃和十二指肠,所以可以在稀释之后喝,改善便秘效果非常好哦。

3每天解几次大便比较正常

  到底一天排几次大便才正常呢?如果按照吴先生的说法,只有一次便算是便秘,估计现在都市人90%以上都便秘。但一天3-4次大便是不是有点勉为其难呢?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李初俊认为,一般而言,保持规律的每天排便1次较为理想。从时间上说,一天24小时对人体而言是一个时间节律周期,养成每天定时的排便习惯,会使排便成为身体一种周期性、节律性的机能,从而使排便成为轻而易举、自然而然而得以完成,而不会成为人们的负担。

  “当然有的人一天会排便3-4次,如果没有腹痛及大便成分的异常,也可视为正常现象。”李初俊表示,每天1次的排便足以排除肠道废物,没有必要人为地使排便增加至3-4次。因为对于没有养成每天3-4次的排便习惯者,机体没有生理性的排便条件反射,以致常无便意,排便成为负担,便秘可能日益加重。

  1~2次,其实一个人大便跟他吃的东西有关,早吃精,午吃饱,晚吃少。这才是最正确的饮食习惯。运动要适量,过量运动会导致胃没有进食的欲望。运动也应该适当。

  综上所诉,每天解几次大便不仅要看数量还要看质量。粪便不是太松软或者太坚硬都是正常的现象,每天三次到每周三次都是属于正常范围的。平时大家应该多吃粗粮,有益身体健康。如果有便秘现象的,可以去中医科就诊,调节下体质,能够缓解便秘的症状。

4大便形状的改变需引起注意

  即使宝宝的胃肠道和消化能力都处于成长中,但无论如何,食物被吃进人体后,营养会为人体吸收和利用,而消化吸收不完全的残渣则会排出体外。如果宝宝的大便性状发生了改变,则意味着在吸收利用环节出了问题。余德钊介绍,一般判断孩子大便是否正常要看大便是否与平时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如颜色、性状、气味上的变化——

  形状:比如平常宝宝的大便是“成形”的,那么突然不成型,出现烂便甚至是水样状大便则可能是出现腹泻的问题;如果出现黏液状的大便,甚至是带血的大便,那么就可能是感染导致的,如痢疾、肠炎等问题。

  气味:一般添加辅食前,宝宝的大便没有太难闻的气味。而添加辅食后,会根据辅食添加的种类增多逐渐产生难闻的气味。但如果大便粘滞且散发出酸臭的气味,就有可能是消化不良。

  颜色:宝宝大便颜色的异常改变,应该先考虑与之前所摄入的食物是否有关。例如一些红颜色的火龙果会导致尿液甚至大便出现红色、紫红色等。绿叶青菜也有可能导致宝宝的大便变得较为绿色。进食过多含铁量较高的食物,如猪红、猪肝等也许会让大便偏黑,这些都属于正常状况。

  如果食物调整后宝宝的大便还是出现异常颜色则需要引起重视。比如多排出灰白色的大便,意味着胆汁可能没有参与到消化中,需要检查下肝胆是否出现异常。而偏硬的大便带有血丝可能是肛裂,多先出现便秘,然后大便带血。值得一提的是,便秘有可能是大肠出现了问题,也有可能是消化的问题,还有可能是肺部感染(咳嗽)引起,因此如果孩子长期便秘,最好到医院求诊治疗。

5大便是怎样形成的

  据统计,我国人均每天排大便200克,其中水分占70%左右,固体物质占30%左右。能够顺畅排便对我们的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影响很大,以下我们来了解一下大便是怎样形成的。

  大便是在大肠处制造而成的,大肠并不进行食物的消化吸收,其主要功能就是吸收水分和电解质,制造大便并排泄。

  食物被消化吸收后剩余的黏糊状的残渣从小肠进入大肠。大肠开始蠕动,吸收水分和电解质,把糊状的残渣转变为固态,即大便。

  食物经消化吸收,送达小肠的末端,大约需要5~10小时,而到达大肠后则需9~16小时以吸收水分。

  肠内细菌会使食物残渣发酵或腐败,以制造大便。大便形成后通常先积存在乙状结肠中,不久,当大便因本身的重量而移动到直肠时,直肠内的感应器就会受到刺激,产生便意。

  当然,大便的形成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为了方便阅读笔者做了适当的省略,有兴的读者可以阅读生理学专著做更加深入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