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内科 >消化内科 >胃肠疾病 >胃肠炎

糜烂性胃炎吃什么东西比较好?

大家一定有听过糜烂性胃炎吧,患上糜烂性胃炎一定要早发现早治疗。现在就有小编来告诉你们糜烂性胃炎的一些具体表现:如食欲不振、腹隐痛、餐后饱胀等。不及时治疗糜烂性胃炎可导致消化性溃疡,一些情况比较严重的患者还会有消化道出血的情况。糜烂性胃炎吃什么东西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目录 糜烂性胃炎症状 糜烂性胃炎吃什么东西比较好 糜烂性胃炎严重吗 糜烂性胃炎病因 糜烂性胃炎的检查

1糜烂性胃炎症状

  糜烂性胃炎分为急性和慢性两大类。急性者是:轻则无症状,上腹不适或隐痛或剧痛,伴有恶心、呕吐、烧心、反酸等症状。重者表现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呕血、柏油样黑便,甚至因急性大量出血可出现失血性休克;急诊行24-48小时胃镜检查明确。慢性者,一般见上腹部隐痛或不适感,上腹饱胀、早饱、反酸水、嗳气、恶心等消化不良等症状。确诊以胃镜检查和病理活检为主。

  急性糜烂性胃炎:病因为近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如阿司匹林)、某些抗肿瘤药物、口服氯化钾或铁剂、严重疾病或大量饮酒等病史;临床表现:上腹部隐痛或剧痛,突发呕血和(或)黑便;严重急性大量出血可导致病人重度贫血或休克等表现。

  慢性糜烂性胃炎:病因为幽门螺杆菌感染、高盐和缺乏新鲜蔬菜水果饮食、环境因素、自身免疫、长期酗酒、胆汁胰液反流等;临床表现:一般见上腹部灼痛、隐痛胀痛或不适感,上腹饱胀、早饱、反酸水、嗳气、食欲不振、纳差、恶心、贫血等消化不良等症状。

  内镜检查:急性者以胃粘膜多发性糜烂,常伴有胃粘膜出血,一过性浅溃疡形成等胃粘膜损伤为主要表现,以胃体、胃底为主。慢性者表现为红斑、粘膜粗糙不平、出血点/斑、粘膜水肿、渗出为表现;以胃窦为主。

  糜烂性胃炎为消化道常见疾病,幽门螺杆菌阳性者先抗幽门螺杆菌治疗;规律服药;平时注意清淡饮食,少食辛辣刺激、冰冷、酸性食物;规律饮食;保持心情舒畅;多运动;平时不要熬夜。

2糜烂性胃炎吃什么东西比较好

  1、去除致病因素:

  2、大量饮水:因呕吐腹泻、失水量较多,宜饮糖盐水,补充水和钠,并有利于毒素排泄;若有失水、酸中毒应以静脉注射葡萄糖盐水及碳酸氢钠溶液。

  3、流质饮食:急性发作期最好用清流质,如米汤、藕粉、去核去皮红枣汤、薄面汤等;以咸食为主,症状缓解后,渐增加牛奶、蒸蛋羹等。然后再用少渣清淡半流质饮食,继之用少渣软食。若伴有肠炎、腹泻、腹胀,应尽量少用产气及含脂肪多的食物,如牛奶、豆奶、蔗糖等。

  4、饮食选择:病情好转后可给予少渣半流质饮食,继而用软食。伴肠炎腹泻应减少脂肪,少用或不用易产气食品,如牛奶、豆浆、蔗糖等食物。少量多餐,每天5-7餐,每餐宜少于300ml。

  5、食谱举例:少渣清淡半流质饮食参考食谱

  富强粉125g 粳米225g 肉松20g 牛奶250g 白糖20g

  鸡蛋100g 豆腐150g 青鱼75g 豆油25g 盐6g 总热能8.60MJ(2057.3kcal) 氮:热能1:165.71 P/S比值1.26

  碳水化物307.4g(59.7%) 蛋白质77.5g(15.0%) 脂肪57.4g(25.1%)

  动物蛋白39.9g(59.7%) 豆类蛋白7.5g(9.7%) 食物纤维2.7g

3糜烂性胃炎严重吗

  说起糜烂性胃炎严重不严重,这是没有一个标准答案的问题。一般来说,糜烂性胃炎的严重程度比浅表性胃炎更严重,比溃疡和出血更轻。

  糜烂性胃炎导致各种胃部的不适症状,而有时能遇到胃镜下发现糜烂性胃炎,但患者本身并没有明显不适,所以症状与胃镜下表现并非一一对应,一般要以症状和胃镜下所见综合考虑是否需要治疗(严不严重)。

  糜烂性胃炎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可小可大,如果不进行及时去除病因或进行相应的治疗,可以发展为溃疡会胃出血,严重的出血甚至可以直接危及患者的生命。

4糜烂性胃炎病因

  外源性因素(65%):

  某些药物如非甾体类消炎药阿司匹林、保泰松、吲哚美辛、肾上腺皮质类固醇、某些抗生素、酒精等,均可损伤胃的粘膜屏障,导致粘膜通透性增加,胃液的氢离子回渗入胃粘膜,引起胃粘膜糜烂、出血。肾上腺皮质类固醇可使盐酸和胃蛋白酶的分泌增加,胃粘液分泌减少、胃粘膜上皮细胞的更新速度减慢而导致本病。

  内源性因素 (35%):

  包括严重感染、严重创伤、颅内高压、严重灼伤、大手术、休克、过度紧张劳累等。在应激状态下,可兴奋交感神经及迷走神经,前者使胃粘膜血管痉挛收缩,血流量减少,后者则使粘膜下动静脉短路开放,促使粘膜缺血缺氧加重、导致胃粘膜上皮损害,发生糜烂和出血。严重休克可致5-羟色胺及组胺等释放,前者刺激胃壁细胞释放溶酶体,直接损害胃粘膜,后者则增加胃蛋白酶及胃酸的分泌而损害胃粘膜屏障。

5糜烂性胃炎的检查

  1.X 线检查:胃肠道钡餐检查常不能发现糜烂性病变,且不适用于急性活动性出血患者,因为钡剂可涂布于黏膜表面,使近期不能作内镜或血管造影检查;在急性出血时肠系膜上动脉超选择性血管造影术可作出出血的定位诊断,出血间歇时则常为阴性。

  2.急诊内镜检查在出血后的24~48h 内作急诊内镜检查,可见以多发性糜烂和出血灶为特征的急性胃黏膜病变,有确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