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五官科 >口腔科

嘴里长疮是怎么才会引起的?

有些朋友嘴巴里面经常会出现一些口腔溃疡,或者是一些口疮,一般情况下口腔或者是口腔溃疡都会出现在舌尖部位,或者是嘴唇的上方,甚至有些朋友经常会有反复的情况出现,长了口疮之后是非常痛苦的,有时候吃东西都会很痛,很多的朋友也因此非常苦恼,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口腔溃疡的原因。

目录 中医怎么治疗小儿口疮方法 小孩长口疮应对方法 嘴里长疮是怎么才会引起的 治疗口腔溃疡的偏方 用药不当嘴里长疮如何处理

1中医怎么治疗小儿口疮方法

  1、身体穴位——玉枕、劳宫

  A.家长用手从宝宝的脖子后面正中线一直向上摸,在后脑勺中间能摸到一个最高的突起,这个骨性的突起叫做枕外粗隆,在枕外粗隆上缘稍微靠外侧,距后正中线约一横指(宝宝的手指)宽的地方就是玉枕穴;劳宫穴在掌心,中指自然弯曲的时候所指的地方即是。

  B.让宝宝坐好,家长站在背后,两手拇指按住玉枕穴,可以摸到穴位附近有圆形或条索状的突起;然后家长用三棱针或采血针快速刺入阳性突起,出针后轻轻挤压针孔,挤出1~2滴血后用干棉球把血擦干净。

  C.玉枕刺血之后,家长用双手拇指轻轻按揉宝宝手心的劳宫穴,一方面可以清心泻火,另一方面也能缓解刺血后宝宝的哭闹。

  2、耳穴处方

  A.主穴 心----耳甲腔正中凹陷处;

  口----耳轮脚下方前1/3处;

  舌----眼穴上方,耳垂二区;

  配穴 神门----三角窝后1/3的上部;

  脾----BD线下方,耳甲腔的后上部;

  胃----耳轮脚消失处。

  B.耳穴压豆或用棉签依次按压上述耳穴,以孩子能忍受为度,不拘时间次数。

  3、辅助饮食

  A.饮食原则:饮食宜清淡,多吃新鲜的蔬果,如果口疮疼痛剧烈,家长可将蔬果榨汁或捣泥让孩子服食;多喝水通利小便,可引热下行,减轻口疮;可适当多食富含维生素B2的食物,如猪肝、羊肝、猪肾、羊肾、羊奶、黄鳝、羊奶、蘑菇等;忌辣椒、葱、姜及煎烤炸食品,以免助火上炎,影响口疮的愈合。

  B.食疗方:冰糖银耳羹----银耳10克,冰糖适量。将银耳泡发后洗净,加水和冰糖炖至熟烂,当点心食用。 

2小孩长口疮应对方法

  1、找到病因

  小孩长口疮,是有原因的,可能是吃了过热或者过硬的食物、不小心咬到口唇,导致口

  腔上火或者溃烂发炎。日常,小孩口腔清洁不当,有细菌,也会引起口疮。有的小儿营养不良,也可能会发病。

  2、检查口腔

  通过检查,能初步判断病情,对治疗小孩口疮有帮助。当自家小孩患了口疮,带他前往

  医院,做详细的检查,并根据口疮的位置找出原因,判断病情,采取方法治疗。

  3、药物治疗

  小孩长口疮,经医生检查后,通常医生都会开具药物。妈妈只要督促小孩按时吃药,一

  段时间后,小孩症状就会缓解。

3嘴里长疮是怎么才会引起的

  1、口腔黏膜病引起的

  如复发性口腔溃疡、疱疹性口炎、手足口病、天疱疮和类天疱疮继发溃疡等,这类口腔溃疡只要及时采用抗菌、抗病毒、抗过敏等治疗措施,或中医药的辨证施治,一般都不会发生恶变。

  但特别应当注意的是,对属癌前病变的黏膜病不能掉以轻心。如果在白斑、赤斑、扁平苔藓等损害的基础上,出现经久不愈的溃疡,应引起高度警惕。

  2、创伤性溃疡

  这是一类与局部刺激因素直接有关的溃疡。牙齿折裂留下的残冠、牙齿表面沉积的结石、牙齿长得不齐或者长错位置、咬颊的不良习惯、牙齿磨耗之后形成的尖锐边缘以及做工粗糙的假牙等都可能引起创伤性溃疡。

  对于这种溃疡,只要尽早发现致病因素,及时采取诸如拔除残根残冠、磨改尖锐边缘、洁治牙结石、纠正咬颊习惯。重新镶牙等措施,就会很快愈合的。但是,如果发现过迟,措施不力,创伤性口腔溃疡就可能癌变。

4治疗口腔溃疡的偏方

  都说“牙疼不是病,疼起来不要命”。其实,口腔溃疡的症状所带来的折磨也让人们疼痛难忍。现在就为您介绍几个口腔溃疡的偏方治疗方法,让您安心吃饭的同时还能治疗口腔溃疡。

  治疗:口腔溃疡的偏方治疗方法在民间主要有以下几个小妙招。

  1、冰糖:长口疮的时候,我们不妨在最里面含几块冰糖,这对治疗口疮可是非常好的哦。

  2、维生素C片:取维生素C 药片适量,用一纸对折,把药片夹其中,用硬物对外挤压成面,把药面涂在"口疮"患处,一两次就有效。

  3、云南白药:用云南白药涂患处,连续涂3天可痊愈。

  4、二锅头酒:在口中含一口二锅头酒,用气将酒顶向“口疮”的部位,两三分钟后,咽下或吐掉都可以,一天2~3次,第二天疼痛消失,再治一两天“口疮”就会痊愈。

  5、花椒香油:用香油炸的花椒油涂于患处可治“口疮”。

5用药不当嘴里长疮如何处理

  普通感冒、消化不良、精神紧张等因素均可能引起口腔溃疡(俗称口疮),但因此也有不少人忽略药物的影响。如果您服用了以下药物后出现口腔溃疡,最好根据情况及时处理。

  润喉片。很多人把华素片、银黄含片等润喉片当成缓解咽喉不适的常备药,觉得含在嘴里清凉舒适。其实,这种“清凉”的感觉是润喉片中薄荷、碘等成分的作用,它们在起效的同时,还可能影响口腔中的正常菌群,对口腔黏膜也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如果在短时间内大量含服,可能引起口腔溃疡。建议遵照说明书上建议的用量,若连用3~5天后症状未见缓解,应及时就诊。

  抗生素。抗生素常被用来治疗细菌感染,但若使用不当,也可能引发真菌感染,引起口腔溃疡。这种情况在广谱抗生素中更为多见,如氨苄西林、头孢氨苄等。它们虽然对细菌的杀伤力强,但缺乏针对性,大范围地破坏正常菌群,真菌趁机大量繁殖,诱发各种口腔问题。因此,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选药,尽量选择有针对性的窄谱抗生素,并按疗程服用。

  解热镇痛药。需要口服的药物一般在口腔停留的时间不长,但如果本身有一定刺激性,也可能刺激黏膜。布洛芬、扑热息痛等药物多用于止痛、退烧,尤其是发热时,黏膜比较脆弱,如果服用时在口腔停留过久,易引起黏膜损伤,带来口腔溃疡。建议服这类药物时先喝点水,润润口腔,以免药片粘在黏膜表面,难以下咽。

  漱口水。出现某些口腔问题时,可能需要使用具有一定抑菌作用的药用漱口水。如果相应的口腔疾病好转或痊愈后,仍继续擅自长期用,可能引起口腔内正常菌群失调,增大口腔溃疡的风险。

  激素。使用含有激素成分的哮喘喷剂后,如果没有及时用清水漱口,可能造成激素在口腔长期停留。此外,滴完含激素的眼药水后,如果没有及时按压内眼角1~2分钟,药物成分可能通过鼻泪管进入口腔。这两种情况虽然不是直接口服药物,但可能对口腔黏膜造成影响。长期频繁的激素刺激也可能让口腔黏膜受伤,增大口腔溃疡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