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的生活中也是比较多的事情发生的,也正是因为这样的情况,但是有一些事情并不是我们想要怎么样就怎么样的,而人这一辈子所遇到的事情也是比较多的,而这种治脚气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其中的一种,人们也是会想办法去解决的,但是大家也不用太过于担心的。下面一起来看如何治疗。
目录
1什么是脚气病呢
维生素B1(硫胺素)缺乏病又称脚气病,是常见的营养素缺乏病之一。若以神经系统表现为主称干性脚气病,以心力衰竭表现为主则称湿性脚气病。前者表现为上升性对称性周围神经炎,感觉和运动障碍,肌力下降,部分病例发生足垂症及趾垂症,行走时呈跨阈步态等。后者表现为软弱、疲劳、心悸、气急等。
引起原因:
1.母乳喂养
母乳喂养的婴儿常见病因是母亲饮食缺乏维生素B1,较大小儿饮食长期以精制米为主食,不及时加粗米,或煮饭时丢弃米汤;或切碎蔬菜浸泡过久,煮豆类加碱过多,长期摄取大量碳水化物为主食而缺乏肉食及豆制品等引发的不均衡膳食都可造成维生素B1缺乏。
2.慢性疾病问题
小儿患呕吐,慢性腹泻,肠道寄生虫症可降低硫胺素在十二指肠及小肠的吸收;多种慢性疾病如厌食会使硫胺素摄入减少;肝功能有损害时干扰硫胺素在体内的利用。
3.代谢问题
代谢旺盛,甲状腺功能亢进,感染或高温,剧烈运动,孕妇,授乳等条件下皆可增加体内对硫胺素的需求。
2治疗脚气的最佳疗法有哪些
中药方法治疗脚气
(1)枯 矾、黄 柏、五 倍子、乌贼 骨,任选一种研末备用,洗净脚后撒于患处。适用于糜烂型。
(2)苦 参、白 藓皮 ` 马 齿 苋 、 车 前 草 各3 0 克, 苍 术 、黄 柏 各 1 5克 , 每日 煎洗 1 - 2 次 。 对 水 疱 型 或 有 感 染 时应用有良好效果。
(3) 白 凤 仙 花 3 0 克 ,皂 角3 0 克 , 花 椒15克,任选—种,放入半斤醋内,浸泡一天后,于每晚临睡前泡脚20分钟。连续治疗7天,对角化型有良效 。
(4)木瓜30克,甘草30克。将上药水煎取汁,侯温后足浴5—10分钟,每日2次,每天1剂,连续5—10天。
(5)藿 香30克 , 黄 精 、大 黄 、皂 矾各12克,米醋1000毫升。将上药切碎置米醋中密封浸泡一周后;去渣,备用(浸泡时每天摇动数次).使用时取药液每天浸泡2—3次,每次20—30分钟,连续5—天。
(6)丁香15克,苦参、大 黄、明矾 、地 肤 子 各30克,黄柏、地榆 各20克。上药水煎取汁,而后将药液候温洗足,每次10—15分钟,每日5—6次,每日1剂,每剂可用2次。
(7)葛 根, 白 矾、千里 光各等量。将上药烘干研末,密封包装, 每袋约重40克,每次取粉剂1袋倒入盆 中,加温水约1000~ 2000毫升,混匀 足浴,每次20分钟,7日为1疗程,连续1—2个疗程。
(8)白鲜皮40克,苦参、黄柏、苍术各30克,防风20克,荆 芥 穗、枯矾各10克,蛇 床 子、地 肤 子、黄 精、藿香各50 克,葱白4枚。上药加水约3000毫升煮沸,待温时将双脚浸泡在温液中lO—15分钟,每日2次,一般用药4-5剂即 可 。
脚气针灸疗法
1.针灸
治法取足少阳、阳明与太阴经穴为主。偏实者针用泻法;偏虚者针用补法。
处方阳陵泉足三里悬钟三阴交
随证配穴脚气冲心:巨阙内关郄门;
脾胃虚弱:脾俞胃俞;
跗肿麻木:八风太白
方义伤于湿者,下先受之,湿邪滞留足胫,流溢肌肤,故 取足三里、三阴交泻阳明、太阴之湿;补髓会绝骨,筋会阳陵,充养筋骨而使步履轻健。脚气冲心者,取心募巨阙,心包经内关,郄门以定悸除烦消满。脾俞、胃俞,施补法以健运化湿。八风、太白为治脚气之效穴,泻之使湿热下泄而消跗肿。
2.电针
选穴风市足三里伏兔悬钟
方法通电10—15分钟,采用疏波或疏密波刺激量和频率以病员耐受情况而定。每次选二对穴,每日或隔日一次。
3.水针
选穴曲池外关阴陵泉足三里悬钟
方法采用维生素B1100毫克或维生素B12100微克注射液,每次取2—4穴,每穴注入0.5—l毫升,隔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
脚气的家庭用药
(1)趾间有糜烂、渗液者,不可以外用刺激性强的药,也不能马上外用霜剂或软膏,应该首先使创面收敛干燥再用药。可以用1∶8000高锰酸钾溶液(取其粉末用温水溶解至水呈浅粉红色,颜色不要太深,浓度太高反而会腐蚀皮肤)湿敷,然后外用油剂或粉剂,待皮肤干燥后改用美克等霜剂或软膏。
(2)如果皮肤角化增厚严重,抗真菌药物很难渗透吸收,可以先用10%水杨酸软膏或复方苯甲酸软膏等使角质软化,再用抗真菌药。皮肤干裂明显者,可以每次温水浸泡,使角质软化,再用抗真菌药。皮肤干裂明显者,可以每次温水浸泡后局部涂油膏,然后用塑料薄膜封包,外缠绷带,24~48小时后除去,然后再用抗真菌药。
(3)足部起小水疱,未破溃者,可以先用3%硼酸溶液浸泡,然后选用美克等抗真菌霜剂
(4)足癣合并细菌感染,原则上应先局部抗细菌感染。可以用呋喃西林溶液或1∶2000黄连素溶液湿敷。另一种有效的方法是用中药煎剂浸泡。如用马齿苋30克,生地榆30克,明矾10克,水煎后浸泡或湿敷,每日20~30分钟,待感染控制后,再用抗真菌药物外涂。严重感染者,可以口服抗生素,如头孢氨苄胶囊、麦迪霉素、红霉素等。
通过上面的认识和介绍,想必大家能对这种治脚气的最有效的方法都有一定的了解了吧,同时也是希望大家能够从上面的知识能有所帮助的,同时也是希望大家能在平时的生活中多做一些适合自己的运动,还要穿一些比较通气的鞋。
3脚气是怎么传染的
脚气间接接触传播:由于穿着和使用脚气患者的鞋袜或其他日常生活用品,或在浴室中使用公共毛巾、拖鞋等而接触脚气患者脱落于其上的、带有脚气真菌的表皮而感染的都属于间接传染。虽然,脚气间接传染较直接接触传染的可能性低,但因为脚气真菌的生命力极强,繁殖又快,这种传染方式亦不容忽视。由此可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对于脚气预防感染有重要意义。
脚气的直接传播:长期密切接触是脚气传染的主要方式,特别是接触未经治疗的脚气患者。脚气真菌菌主要侵犯皮肤角质层,由于搔抓或轻微外伤而导致感染。并且会因搔抓而使感染播散到足部以外的其他部位,引起身体其他部位的脚气。
人群对脚气真菌普遍易感。感染脚气真菌之后,不能产生长期有效的免疫力,不能预防以后的真菌再感染。但是,机体接触了脚气真菌之后,会不会引起脚气取决于自身的抵抗力。经常可以看到,一个有脚气患者的家庭中,在家庭成员与脚气患者接触密切程度相似的情况下,有些家庭成员会发病,而另一些家庭成员则能不受脚气真菌的感染。这是由于家庭成员的身体素质不同,对真菌的抵抗力不同之故。曾经有人作过研究发现,带菌的皮屑、病发、灰指甲在离体后数年仍能培养出致病的真菌来,这说明真菌的生命力极强。
4治疗脚气的价钱是多少
治疗脚气的费用与医生有关:
有效治疗的前提是正确的诊断,一些经验不足的医生有时会将脚气误诊为其它皮肤疾病,将其他症状归结于伴随症,治疗不全面,久治不愈产生的费用自然很惊人。另外,准确的诊断有时需倚仗先进的检查设备和理念,这也可以作为患者参考一家医院的重要指标。
选择治疗的医院不同,治疗费用也有所差异:
治疗费用的多少不仅仅和病情轻重有关,同时还与医院的设备技术有关,目前,有不少小诊所通过标榜“低”价格来吸引顾客,但其基本设备和医疗条件都非常不到位,治疗效果得不到根本保障。造成患者病情的更加严重,耽误治疗的最佳时间,因此,建议患者朋友切不可贪小便宜而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脚气的护理方法:
1.正确穿鞋
鞋应透气、吸汗,否则你就会为霉菌营造一个暖和、潮湿的生存环境。勿连续两天都穿同一双鞋。每双鞋穿过后,至少需24小时,才能彻底风干。而且你可以经常让鞋子晒晒太阳。假如你的脚很轻易流汗,则一天应换两次鞋。
2.在脚趾间撒些粉
沐浴后,先让足部风干5-10分钟,再穿上鞋袜。若要加速风干,可撑开脚趾间,用吹风机吹干。然后撒一些爽身粉。假如怕撒得四处都是粉,可将粉先撒人一个塑胶袋,再将脚伸人袋内均匀地沾满粉。
3.擦干脚趾
保持足部干燥。洗澡后,小心地将每一个趾间擦干,而且要确定毛巾仅用一次,并没有其他人使用过。
5脚臭长期发展严重会引发脚气
其实脚臭是毛病不是病。现代女性大多已经有了自己独立工作生活的能力,整天要往外面跑的女性不在少数。不管是逛街还是在办公室呆着,都要把脚约束在鞋子里一整天!特别是在不可以穿着凉鞋、拖鞋的场合或气候,这个时候对鞋子的透气性要求就很严格了。否则,很容易,从脚上就会散发出不好的味道!回到家,对着散发着脚臭的脚,很多人都心忧不已。
一般来说,脚上散发出不好的味道,称作脚臭而不是脚气。而通常人们把脚气和脚臭混为一谈,其实他们是有区别的。一般的辨别方法是,有脚气的人一般都会出现多汗、脚臭、脚痒等症状,严重的患者趾缝间会出现掉皮、红肿、水泡、裂口、溃烂等。而脚臭的根源而是脚部皮肤排汗较多,有臭气,长期下去会发展成严重的脚气。换言之,脚气的情节严重多了!是脚臭症状的恶化。由于身体的小汗腺分泌旺盛,汗腺分泌物在细菌、霉菌分解下产生秽臭。出汗促使细菌容易繁殖,因此脚臭常与多汗症伴发。
如果有脚臭的毛病的话,那就应该经常洗脚,洗完脚,要在脚上用点爽身粉或者止汗剂。要穿透气的棉袜,鞋袜都要经常更换。特别严重的话,可以做在睡觉前,洗净脚擦干后用酒精擦拭脚部,再撒些除臭粉,然后用塑胶袋套脚,以诱发流汗,次日清洗。这样连续如此一周,接著再每周一至两次症状会得到改善。日常可以用茶包煮水后,把脚泡在茶水里二十至三十分钟,擦乾后撒爽身粉,也可以用粗盐溶水来代替茶水。
温馨提示:
不要用别人的拖鞋,浴巾,擦布等,不要在澡堂,游泳池旁的污水中行走。
足癣(俗名“香港脚”、脚气),系真菌感染引起,其皮肤损害往往是先单侧(即单脚)发生,数周或数月后才感染到对侧。水疱主要出现在趾腹和趾侧,最常见于三四趾间,足底亦可出现,为深在性小水疱,可逐渐融合成大疱。足癣的皮肤损害有一特点,即边界清楚,可逐渐向外扩展。因病情发展或搔抓,可出现糜烂、渗液,甚或细菌感染,出现脓疱等。《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记载:"此证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