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遗传

先天性耳朵畸属于遗传吗?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到过先天性耳朵畸形的患者,这些患者的耳朵发育的不是很完美,要么就外耳廓发育畸形,还有的是耳道也发育异常,甚至有的听力还受到影响。不过这种情况可以得到很好的治疗,而让人们担心的是这种先天性耳朵畸形会不会遗传呢?下面来看这方面的信息。

目录 先天性畸形耳朵怎样治疗呢 先天性耳朵畸属于遗传吗 先天性小耳畸形临床表现 常见的5种畸形耳朵 经常用耳勺掏耳朵好吗

1先天性畸形耳朵怎样治疗呢

  常见的先天性耳畸形有两种:

  (1)先天性耳前瘦管。俗称聪敏眼,是第一鳃沟在胚胎期没有完全融合而留下来的最常见耳病之一。瘦口常位于耳廓前上方,瘘管可有分支,管腔内有脱落上皮,挤压时有白色臭味分泌物。化脓时可形成脓肿,需切开排脓。反复化脓易形成脓痞或疤痕,待痊愈后需行瘘管及分支切除术。如不发作者一般不需治疗。

  (2)先天性小耳及外耳道闭锁。二者常同时发生,前者系第一、二鳃弓,后者为第一鳃沟发育障碍造成。还可伴有中耳甚至内耳畸形。一般这类畸可分为三类:

  ①小耳廓形态尚可辨认,耳道闭锁部分未波及中耳;

  ②耳廓呈条索样突起,耳道闭锁伴中耳畸形,听力呈传音性聋,此型最为常见;耳廓残缺仅存不规则突起,耳道闭锁伴中耳畸形并累及内耳,听力呈混合聋。此型在临床上少见。

  先天性耳畸形人们一看就可以诊断,是否伴有中耳内耳畸形则需要做听检查明确耳聋性质,通过CT扫描可了解耳道及中耳畸形情况,如属二畸形可行手术治疗提高听力,第三类畸形因内耳功能已受损,不适宜手术治疗。

  一般先天性耳朵畸形可能会引起听力下降等现象,所以如果孩子有这种疾病的话最好不要先做手术,因为孩子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可能身体会有变化,在成年之后做手术会好很多,你可以事先教孩子学习听力能力以及学习语言。

2先天性耳朵畸属于遗传吗

  首先,先天性小耳畸形的易感基因定位以及鉴别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但迄今没有研究结果。

其次,有可能遗传,先天性小耳及外耳道闭锁常合并发生,系胚胎发育过程中第一,第二鳃弓或第一鳃沟发育不全所致,可伴有第一咽囊发育不全所引起的咽鼓管、鼓室或乳突畸形。耳廓严重畸形者和行耳廓成形术或重建术。不过这种遗传往往是由于基因发生突变或染色体发生畸变而影响了个体的发肓所致,包括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染色体病。如某些感音神精性聋、外耳道闭锁、耳郭畸形等,所以这种遗传几率是非常小的。

  第三,比如一对夫妻第一次怀孕时,生出小耳畸形孩子的几率基本上是1/5000-7000。但是如果他们生出过小耳畸形的患儿,那么再次怀孕时小耳畸形的发病率就会急升至5%,换句话说也就是1/20。这种疾病的病因尚不十分明确,未能发现特殊致病因素,怀孕初期病毒性感染、先兆流产、服药、精神刺激及辐射、环境污染等母体因素可能是小耳畸形的发生原因之一。

  总之,造成先天性耳朵畸形的因素有很多,比如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母体因素等等,当然也包括遗传因素,不过遗传一般的时候是因为基因发生了突变,所以这种遗传的几率微乎其微,大约只有几万分之一,所以完全不必担心。

3先天性小耳畸形临床表现

  Ⅰ度:耳廓的大小、形态发生变化,但耳廓重要的表面标志结构存在,外耳道狭窄,严重时外耳道出现闭锁;

  Ⅱ度:最为典型,只存在呈垂直方位的耳轮,呈腊肠状,外耳道闭锁;

  Ⅲ度:只存留皮肤、软骨构成的团块,严重者出现无耳。

  先天性小耳畸形患者中耳发育障碍类型多达十余种,主要为听小骨、鼓室肌肉和面神经的发育畸形,并且同外耳畸形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先天性外耳畸形在严重病例中可以表现为序列征的临床症状之一,如:眼-耳-脊柱序列征(Oculo–auriculo–vertebral spectrum ,OAVS) 。其患者除存在小耳畸形外,还患有半面短小(颞骨,上颌骨或下颌骨发育不全),软组织畸形(耳前赘生物或大口畸形),眼睑缺损(眼睑缺损,睑结膜上皮囊肿),脊柱畸形,以及先天性肾脏和心脏缺损。

4常见的5种畸形耳朵

  1、耳垂缺损

  耳垂缺损多因外伤、感染等原因所致,不少人因为穿戴耳饰不当引起耳垂裂。

  2、小耳或无耳

  先天性小耳畸形是一个并不十分精确的术语,主要指那些重度耳廓发育不全的人。

  3、去副耳

  有的人在耳前长有一块小肉赘,外形有的像小指肚,有的还长着几个凸起,并带有软骨。由于长在耳前,对面部美容有一定影响。

  4、招风耳

  耳轮不能卷曲,整个耳轮无回旋的余地,形成的耳轮又薄,形同贝壳的边缘。这是常见的先天性耳廓畸形,也是民间传说的“招风耳”。

  5、杯状耳

  杯状耳也常被称为卷曲耳、垂耳等,因为它的外形好像在耳轮缘穿了一条绳子,将其收紧似的,因此也有人将其称为环缩耳。杯状耳的畸形对容貌影响较大,还会影响戴眼镜。

5经常用耳勺掏耳朵好吗

  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有些人经常用耳勺掏耳朵,甚至有的人没事的时候就喜欢拿一些诸如火柴棒、小发夹之类的东西掏耳屎,并说为了舒服。其实,这样做害处很多,轻则导致耳道发炎,重则能使听力减退甚至丧失。

  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我们人体的外耳道皮肤比较薄,与软骨膜连接比较紧密,皮下组织少,血液循环差。耳屎,医学上叫盯聍,是外耳道耵聍腺的分泌物,对外耳道皮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耵聍过多却会堵塞外耳道,影响听力,有时还会刺激外耳道,使耳道发痒。

  所以,耳屎过多就应把它掏出来。但是,如果掏耳朵用力不当,最易造成外耳道损伤感染而成疖肿,引起耳部疼痛,严重者可致听力减退。常掏耳朵还可使外耳道皮肤角质层肿胀,阻塞毛囊,有利于细菌生长,导致耳道奇痒、流黄水。外耳道皮肤长期慢性充血,还容易刺激耵聍腺分泌,耳屎反而会更多。

  常掏耳朵容易刺激皮肤鳞状细胞或基层细胞增殖,诱发外耳道乳头状瘤,同时,还容易将霉菌带进外耳道,使耳道奇痒难忍。如果霉菌生长在鼓膜上,可出现听力减退及耳鸣。鼓膜是一层厚约0.1毫米的薄膜,如果用尖锐的工具掏耳朵,不小心会将鼓膜刺伤甚至穿孔,严重的会造成耳聋。

  耳屎多了,正确的处理方法是用脱脂棉卷成棉签儿,轻轻地把耳屎清理出来。如果耳屎太多难以掏出,可到医院请医生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