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有关了解,我国目前患有滑膜炎的患者还是比较多的。滑膜炎一般多发于人体滑膜较多的膝关节上,因此又称为膝关节滑膜炎。一旦患上滑膜炎患者就会长期或者暂时的失去一部分劳动力。所以说患有滑膜炎的患者一直急切的在寻求治疗的方法。那就来说一下怎样能治好滑膜炎呢?
目录
1膝关节滑膜炎的症状
1、功能受限
滑膜主要分布关节周围。于关节腔相通,分泌润滑液润滑关节。在受各种病因(如骨质增生、关节炎、关节结核、风湿病等和创伤性外伤、骨伤、关节内损伤、周围软组织损伤、手术等)刺激或直接刺激滑膜损伤产生炎症反应,而滑膜对炎症的刺激的反应是分泌渗液。
产生疼痛,严格地讲,只要关节内有渗出积液,就证明滑膜炎症存在,其主要表现关节充血肿胀,疼痛,渗出增多,关节积液,活动下蹲困难,功能受限。
2、关节积水
滑膜炎是由于微循环不畅造成的无菌性炎症,主要症状是产生积液,关节滑膜是包绕在关节周围的一层膜性组织,它不仅是一层保护关节的组织,而且还会产生关节液,为关节的活动提供“润滑液”。
关节液的产生和吸收是一个“动态平衡”,当出现对关节液的重吸收障碍时,由于关节液的产生和吸收动态平衡被打破,关节液的产生大于重吸收,便会出现“关节积水”。
2怎样能治好滑膜炎呢
1,一般疗法:注意休息,避免过度活动或损伤,严重时应卧床休息,支具固定,以防止畸形。物理疗法可以不可以缓解疼疼。首先应避免引起创伤或劳损的运动,减少膝部负重及屈伸活动.锻炼股四头肌是重要而有效的疗法措施,直腿抬高可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关节积液吸收,
2,轻度滑膜炎一般不必卧床休息,可短距离行走,若积液量多,应适当休息,抬高患肢,床上做膝关节功能锻炼.
3,药物治疗:一般西医采取抽积液,局部注射玻璃酸纳,加压包扎,抗生素来控制病情.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针(营养润滑关节腔),属于非激素类药物,无激素类药物的副作用,若炎症没有彻底消除,积液会越抽越多,病情逐渐转为慢性,滑膜肥厚,纤维钙化,关节粘连,功能受限.
4,对症口服药物:服用舒筋活血片、芬必得胶囊、正清风疼宁片,
5,对于症状严重,久治不愈者可行关节镜或手术切除滑膜.膝关节镜手术疗法,创伤小,恢复快。适用于出现畸形或持续性疼疼。
3治疗膝关节滑膜炎的偏方
1、针对膝关节慢性滑膜炎:用透骨草、伸筋草各30g,泽泻、木爪各20g,牛膝18g,丹参15g,川芎、茯苓、续断各12g,木通l0g,甘草6g,细辛3g、乳香2g、没药2g加水6升,煎至300毫升,分3次温服,每日l剂,另外将其药渣加水1000毫升左右,煎10--15分钟,先熏患肢膝关节部10分钟,至水温降至50度左右时,用毛巾沾药液洗浴患处,每天熏洗2--3次。
2、针对膝关节急性滑膜炎:马钱疏滞药带:选马钱子、红花、甘草各1000g,透骨草、各350g,栀子、黄芪各150g,穿山甲200g,墙灰4000g,(沙锅中炒至黑),使用时取药15g,加料酒等分,调成粥状,煨热外敷患部,2天换一次药。
4怎样预防滑膜炎
骨科专家介绍说,膜炎严重危害身体健康,寒冬时节或者天气变化无常时,如果膝盖受凉或受创,很容易患上或加重膝关节滑膜炎,即膝关节积水。如果膝关节受到急性创伤或者慢性劳损时,都会引起滑膜损伤,导致膝关节腔内出现积血或者积液。
滑膜主要分布在关节周围,门诊滑膜炎病人中,仅膝关节滑膜炎的就占了一半,我们经常接诊到膝关节肿得像萝卜的病人。当受凉、过度劳累、休息不好、外伤等因素均可诱发滑膜炎。
急性滑膜炎多为运动过量和运动不当所致,而慢性滑膜炎则多发于中老年人,常是身体肥胖、膝关节负重、长期受寒所致。其病症为两腿沉重、关节肿胀、下蹲和走路困难,甚至连上下楼梯都不方便,特别是劳累和遇寒后更加严重。若拖延不治,将导致膝盖变形,日后凡到天气变化时就会疼痛难当,甚至可能造成残疾。
5孕妇患了滑膜炎要注意些什么
1、避免长期艰苦的练习:
长期过度,剧烈的运动或活动是诱导滑膜退化的一个基本原因。尤其是对膝盖、臀部过度运动关节面压力增加,磨损加剧。长期艰苦的锻炼还可使骨和周围的软组织过度用力和牵拉,引起局部软组织损伤和骨在不平的力量,导致骨质增生。
2、适当的运动:
避免长期严重的运动和不活动,相反,适当的体育锻炼是一个很好的方法来防止骨质增生,一个关节软骨的营养从关节液,关节液只有通过挤压能够进入软骨,促使新陈代谢的软骨。适当的运动,尤其是联合运动,可以增加关节腔内的压力,有利于关节液的渗透的软骨,减少关节软骨退行性改变,从而减少或防止滑膜炎,尤其是关节软骨增生和退行性变化。
3、及时治疗关节损伤:
关节损伤包括软组织损伤和骨损伤,关节骨质增生经常和关节内骨折有直接关系。由于骨折是不完整的,造成关节软骨表面是不均匀,导致创伤性关节炎。对于关节内骨折的病人,如果能及时治疗,使解剖复位,完全可以避免创伤性关节炎和关节骨质增生发生。
温馨提示:
避免膝关节过度活动及劳损,特别是双下肢剧烈运动者( 如舞蹈演员、运动员、搬运工等)更要注意劳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