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儿科 >多动症

儿童抽动症怎么用中医治疗?

由于每个孩子的体质和病情不同,所以治疗抽动症,需要找准病因,对症治疗,彻底治愈,才能避免因抽动症的复发而影响孩子的健康,这种病对孩子的生活影响比较大,因此不能忽视,很多人不太了解,那么抽动症究竟是怎么回事,与什么有关了。儿童抽动症怎么用中医治疗?

目录 小儿推拿治抽动症 儿童抽动症怎么用中医治疗? 这样是抽动症吗 抽动症究竟是怎么回事 抽动症的饮食调养

1小儿推拿治抽动症

  手部穴位

  取天河水、补肾阴、清肝经、补脾经、掐内劳宫、小天心、清天河水、水底捞明月等腿部穴位。

  三阴交、血海、阳陵泉、太溪、摩涌泉等。

  背部穴位

  点心俞、揉肝俞、膈俞、下推天柱骨、下推脊柱等。

  如果有痰,加运内八卦,顺气化痰),揉掌小横纹(该为化痰要穴),捏挤板门和掐揉小横纹(能清热涤痰,开窍醒神;黄蜂出洞法(能豁痰定惊),揉膻中并乳旁乳根(化痰散结,宽胸理气)。

  如果眨眼频繁加明目、祛风,止痉的点按攒竹、拿睛明和点丝竹空;如果喉间声响加推颈后三线,拿肩井,按天突等如果甩手耸肩拿肩井、定惊止抽搐的掐老龙,掐五指节;下肢摆动不止加点犊鼻,拿跟腱等;面部抽搐掐人中、承浆为主;上肢抽搐掐合谷、曲池;下肢抽搐掐百虫、承山和委中等。

  鼻部抽搐揉迎香,振山根;挠耳不止或耳部抽动揉点角孙、振翳风等通过针对性的穴位推拿,可以快速、有效缓解具体部位的抽动症状,还可以调整心理,消除压力,更好地配合接下来的治疗,对于恢复和治疗都有重要意义。

2儿童抽动症怎么用中医治疗?

  1.五脏辨证的理论依据

  《小儿药证直诀》是北宋儿科大家钱乙所著。钱乙,字仲阳,郓州人(今山东东平人),行医50余年,善于变通古法,化裁古方,他继承前人辨证思想,并结合小儿生理病理特点,创立了五脏辨证理论体系。《小儿药证直诀》中提出“心主惊,肝主风,脾主困,肺主喘,肾主虚”的学术观点,并记载了五脏与疾病的关系:“肝病,哭叫,目直,呵欠,顿闷,项急。心病,多叫哭,惊悸,手足动摇,发热饮水。脾病,困睡,泄泻,不思饮食。肺病,闷乱哽气,长出气,气短喘息。肾病,无精光,畏明,体骨重。”不但系统归纳了常见病的临床表现与五脏之间的关系,并且为五脏辨证的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2.从五脏辨治多发性抽动症

  从肝辨治

  《素问·至真要大论篇》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风胜则动”。又如《小儿药证直诀·肝有风甚》言:“凡病或新或久,皆引肝风,风动而上于头目,目属肝,风入于目,上下左右如风吹,不轻不重,儿不能任,故目连劄也。”这些均表明本病可归属于“肝风证”的范畴。小儿肝常有余,易受情志及外邪等因素的影响,如现代社会独生子女居多,平素家长娇宠溺爱,致其偏执任性,一旦所欲不遂或来自学校、社会及父母的压力增大,则易致肝气郁结不舒,失于条达,气机失调,久之气郁化火,火极生风,风阳鼓动,肝风循经上扰,表现为眨眼、皱眉、噘嘴等头面肌肉的抽动;且肝主筋,肝气失调则筋脉挛急,而见耸肩、甩手、踢腿、跺脚等。此外,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稚阴未充,稚阳未长,极易发生阴阳平衡失调,若肝阳偏亢,无以为制,则化火生风,风火相煽,扰于清窍,亦可见抽动症状发生。风性善行数变,故抽动部位多变,诸多抽动症状可交替出现,迁延反复,且呈阵发性发作。朱丹溪认为小儿易怒,肝病最多,临床中此类患儿常表现为脾气急躁易怒、喜哭闹、夜卧不宁、抽动频繁有力。因肝为刚脏,喜条达主疏泄,治疗当疏肝平肝泻肝以顺其风木之性,使肝风平而诸症可息。临床中常用健脾止动汤,该方具有健脾平肝、扶土抑木的良好疗效,动物实验也表明,健脾止动汤可改善TS小鼠中枢神经兴奋性、抑制小鼠自主活动,其中发挥主要作用的是具有清肝平肝作用的泻青丸,这从侧面验证了从肝论治的必要性。临证时常选用柴胡、郁金、钩藤、龙胆草、夏枯草、珍珠母等药物以疏肝、平肝、清肝。

3这样是抽动症吗

  咬指甲,有两年时间了,我最近半年发现的。上课不注意听讲,注意力不集中,老师反映在学校写作业的时候坐不住,老想动,坐操的时候老和别的小朋友说话

  专家应答:

  孩子好动是一种不好的行为习惯,要先到医院看一下。是不是患有多动症。一般的宝宝多动症靠教育行为就可以纠正,最好就是每天让孩子坚持安静的做一点事情无论是学习还是学习特长,培养孩子一心不二用的习惯,慢慢会好的。药物治疗建议用中药比较好,也比较安全,静灵口服液、小儿智力糖浆:益脑宁等。

4抽动症究竟是怎么回事

  情绪因素:常与家庭有关,常见的因素如父母对患儿过高的学习要求,过多的责备,母亲常有神经质,精神上不安静。过多的干预使小儿发生情绪障碍,特别是焦虑和紧张等情绪,抽动即是心理上的矛盾冲突在运动系统方面的反应。家庭的争执,父母离婚,亲人死亡等。

  学习理论:开始时的抽动可能是出于条件性的逃避反应,如眼中有异物而眨眼,或学习其他人的某些生理缺陷或病态,后来由于外界的原因起到了增强作用,以致形成了习惯性抽动。

  药源性因素:中枢神经兴奋剂如哌甲酯、抗精神病药的长期服用可能产生抽动症的不良反应。

  遗传因素:短暂性抽动障碍可有家族聚集性,患儿家族成员中患抽动障碍较多见,故认为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

  躯体因素:开始时往往由于局部刺激而产生抽动。如眼结合膜炎、倒睫刺激引起眨眼,鼻炎或上呼吸道感染而出现吸鼻、面肌抽动。当局部疾病因素去除后,抽动症状仍继续存在。

  体质因素:有抽动症的小儿,一般不安静,对人对事较敏感,神经质,要求水准高,有固执倾向。并常合并一些心理性症状,如头痛、腹痛、不明原因的发热、便秘、哮喘、遗尿等。

5抽动症的饮食调养

  适宜吃含钙高的食物

  当血清钙较低时,肌肉、神经兴奋性增强,儿童就会出现手脚抽动现象。另外,还会出现夜间磨牙、易惊等症状。在生活中宜多吃些富含钙质的食物,如牛奶、豆浆、豆类、瘦肉、鸡蛋、绿叶蔬菜等,同时并补充鱼肝油(维生素D)。

  多食富含铁的食物

  多食富含铁的食物对于抽动症患者是有很大好处的,家长们要注意平时可以增加小儿抽动症患者饮食中铁元素含量,比如适当吃一些红肉及动物肝脏等,增加体内铁及其他营养素的摄入,有效缓解症状。

  多食富含铁的食物

  多食富含铁的食物对于抽动症患者是有很大好处的,家长们要注意平时可以增加小儿抽动症患者饮食中铁元素含量,比如适当吃一些红肉及动物肝脏等,增加体内铁及其他营养素的摄入,有效缓解症状。

  给家长的建议:多数抽动症患儿胆小、内向、容易紧张,在长时间看电视或玩电脑游戏后、受到老师或家长的指责后或接触新的环境时出现抽动的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