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囊炎是临床上常见皮肤病,据皮肤病医院专家介绍说,毛囊炎好发于多毛及摩擦部位,如头皮、颈部、须部、背部、臀部等,在这些地方,很容易看到毛囊炎的症状表现。那么毛囊炎的症状有哪些呢? 胳膊上长毛囊炎怎么治好?下面为大家做详细的介绍。
目录
1毛囊炎是怎么引起发病的
毛囊炎常由凝固酶阳性葡萄球菌引起,其他致病菌也可以引发此病。
中医学认为,毛囊炎的病因多是湿热内蕴,外受热邪,熏蒸肺系,蕴结肌肤,郁久化热,热盛肉腐成脓,脓毒流窜,相互贯通,发为本病。或素体虚弱,卫外不固,外感热毒;或因皮肤不洁,复遭风毒侵袭,风外搏结所致。现代医学认为,引起毛囊炎的病原菌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偶有表皮葡萄球菌、链球菌、假单孢菌属和类大肠杆菌。主要发生于未成年人,免疫力低下或糖尿病患者。毛发的牵拉、搔抓、皮肤的浸渍、局部密封包扎、皮肤受损、经常接触焦油类物质、或长期应用焦油类软膏或皮质类固醇激素药物、以及皮肤经常摩擦等刺激,均为本病的诱发因素。毛囊炎初起为红色充实性丘疹,以后迅速发展成丘疹性脓疮,继而干燥、结痂,痂脱不留痕迹。皮疹数目多,但不融合,自觉瘙痒或轻度疼痛。
2胳膊上长毛囊炎怎么治好
从临床上来看,病程早期主要表现为与毛囊口一致的炎性红色丘疹或小脓疱,从大小上来看,一般是粟粒到绿豆大,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迅速演变为丘疹性脓疱,中央有毛贯穿,且丘疹性脓疱周围伴有红晕。
从自觉症状上来说,患者当得了毛囊炎以后,会出现轻度的瘙痒或疼痛,大概发病一周以后,可脱痂而愈,绝大多数患者不会留下瘢痕,有时,相当一部分患者会因病程迁延不愈而演变为慢性毛囊炎。
秋季惹上毛囊炎试试中医治疗良方。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毛囊炎是常见的顽固性皮肤病,发病范围广,病因复杂,症状各异,治疗方法各异,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下面为大家讲述毛囊炎中医治疗偏方。
中医认为,毛囊炎系因湿热内蕴,外受热毒,郁于肌肤所致;或因素体虚弱,腠理不固,外受热邪所致。临床常见的证型有:
1.湿热型:证见臀部或四肢有散在的红色丘疹,肿痛,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苔薄黄,脉弦。
2.阴虚型:证见素体虚弱,面色苍白,舌质淡或红,脉沉细。
【方药】
主方仙方活命饮(吴谦等《医宗金鉴》)加减
处方:金银花30克,连翘、重楼各15克,赤芍、天花粉各12克,当归尾、浙贝母、白芷、乳香、没药、皂角刺各9克,炒穿山甲12克(先煎),生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
气血两虚型【证见】
皮疹反复发作,迁延日久,疹色淡红。可伴有面色发白,气短,纳呆,神疲乏力。舌质淡,少苔,脉细或细弱。
【治法】 补益气血,托毒消肿。
【方药】
主方托里消毒散(陈实功《外科正宗》)加减
处方:生黄芪、党参各20克,当归、金银花、连翘各15克,白术、茯苓、赤芍各12克,皂角刺、白芷各9克,生甘草6克。水煎服,可复渣再煎服,每日1剂。
肾阴虚型【证见】
皮疹反复发作,迁延日久,可伴有耳鸣,腰酸腿软,烦躁不安,夜睡难寐,口干。舌质红,少苔,脉细。
【治法】 滋肾养阴,清热解毒。
【方药】
主方六味地黄丸(钱乙《小儿药证直诀》)加减
处方:生地黄25克,山药30克,牡丹皮、泽泻、茯苓各9克,天花粉、麦冬各12克,生黄芪20克,金银花、连翘各15克。水煎服,可复渣再煎服,每日1剂。
3毛囊炎有哪些并发症
1.影响形象:毛囊炎易发生于头、面、颈、四肢等多毛部位,并且这些部位有常裸露在外,对患者的形象造成严重影响。
2.瘙痒:毛囊炎的瘙痒症状,给患者带来身心上的折磨。
3.迁延难愈:反复发作,可发展为慢性毛囊炎。
4.永久性脱发:发生于头部的毛囊炎,如果不及时治疗,可导致永久性脱发;
5.并发症:毛囊炎向深发展,可发展为毛囊周围炎,可伴有淋巴结肿大、发热、头痛等症状,甚至可引发败血症。
6.死亡:如果挤压生长在唇、鼻部位的疖肿,可使病菌进入颅内,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4毛囊炎的检查项目有哪些
脓液直接涂片革兰染色可查见病原微生物,顽固病例需作细菌培养和药敏实验。
组织病理为毛囊区的急性脓疱性炎症,慢性者可出现淋巴细胞、浆细胞和组织细胞浸润。
细菌性毛囊炎脓液直接涂片革兰染色可查见病原微生物,顽固病例需作细菌培养和药敏实验。细菌性毛囊炎组织病理为毛囊区的急性脓疱性炎症,慢性者可出现淋巴细胞、浆细胞和组织细胞浸润。
查看详情>>5毛囊炎如何预防
1.生活要有规律,注意休息,养成合理的作息习惯。在生活中还要放松心情,努力提高睡眠质量,缓解生活中的压力。
2.少吃辛辣、肥腻或含糖量过高的饮食多食蔬菜、水果以及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保持大便畅通,这可以将身体的毒素及时的排除,利于身体的健康。
3.注意清洁,对于头部毛囊炎,洗护时不要用力搔抓或者挤压,日常的洗头也不要过勤,每周3—4次为宜,过度的清洁反而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4.在生活中尽可能抽出时间进行身体的锻炼,有一个强壮的身体不仅可以提高身体抵抗力,也可以增强自身的免疫力。
查看详情>>
温馨提示:
忌油炸及辛辣刺激食物,辛辣食物如辣椒、洋葱、 生蒜、胡椒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