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内科 >消化内科 >胃肠疾病 >胃肠炎

幽门螺杆菌的危害

在平常的生活中如果不注意保养的话,那么很可能就会让一些身体的疾病症状发生。比如一些细菌病毒感染等情况。这样的情况发生之后,对于身体的正常健康会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在平常的时候一定要特别的注意,做好积极的防范措施才行。那么幽门螺杆菌对身体的危害有哪些呢?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一下。

目录 如何治疗幽门螺杆菌 幽门螺杆菌的危害 幽门螺杆菌怎么检查 幽门螺杆菌的传播途径 幽门螺杆菌首次根治很重要

1如何治疗幽门螺杆菌

  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才能预防胃癌

  专家介绍,我国胃癌的发病总体水平是十万分之四十几,目前在全球排名第三。发病一般集中在45岁到70岁之间,早期基本没有症状,不容易被发现。而这个较高的发病率主要跟我们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有很密切的关系。

  比如很多人年轻的时候不重视早餐经常熬夜,三餐不定时,或者经常暴饮暴食;一些白领人群喝咖啡等刺激性的饮品过多;工作上应酬比较多的人群容易因为长期过量的抽烟、喝酒刺激胃部;食品中经常出现非法、过量的添加剂、地沟油,这些生活习惯对胃部都是一种巨大的威胁。此外,很多上班族工作压力大,释放压力的途径少,造成长期精神紧张、心情抑郁,也会极大降低损伤胃黏膜的屏障作用。要想预防胃癌,就必须从健康的生活饮食方式做起。

  呼气实验可确诊幽门螺杆菌感染

  据专家介绍,目前幽门螺杆菌被WHO证实为一级致胃癌因素,它首先可以引起胃的慢性炎症,然后可能引起胃癌和胃淋巴瘤。因此一定要重视预防感染幽门螺杆菌。从环境上,这种病菌可以通过口、便等途径传播,很容易出现家庭循环传染的情况,因此一定要注意家庭当中的个人和环境卫生;从饮食上,尽量不要吃剩菜剩饭。

  白领一族中很多人都有常年的胃部不适症状,但真正因此去就医的并不多。很多人将其归结为“胃寒”等症结。专家提醒,其实幽门螺杆菌所引起的胃炎的症状就是上腹部不适,如果持续有这种情况绝对不能置之不理,也不要自己购买胃药服用,建议到医院进行专业的检查——通过简单的呼气实验,就可以非常方便地检测出是否感染上了幽门螺杆菌。一旦确认感染,就应该通过服用相关的药物彻底清除,排除掉这一胃癌的重要危险因素。

  早期胃癌临床治愈可达90%

  据专家介绍,胃癌目前可以实现90%以上的临床治愈率——也就是90%患者达到5年生存期。但是这有赖于能够早期发现并确诊胃癌。因此,对于长期有着较为严重的胃部不适症状的患者,不应该排斥胃镜检查——它还是目前最主要的胃癌检查手段,可以比较直观地观察到胃部是否存在溃疡、糜烂或者出血,更重要的是胃镜可以取病理标本,排查或者确诊胃癌,以便进行早期治疗取得最好的治疗效果。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患胃癌,大家对胃肠方面的疾病越来越重视了,可是,很多人却忽视了幽门螺杆菌的治疗,这是很要命的,希望通过上述内容的介绍,能帮您正确认识幽门螺杆菌。

2幽门螺杆菌的危害

  幽门螺杆菌本寄居在人体幽门部。近年来通过不断探索,发现它不仅在胃粘膜上寄生作祟,还在口腔内寄生,牙菌斑是它更大的储存库。

  幽门螺杆菌的重要毒性物质是尿素酶,它可以分解口腔内的尿素物质产生难闻的氨臭味,所以幽门螺杆菌的存在与口臭有密切关系。

  复发性口疮在一般人群中常见,30%以上患者同时伴有消化不良、胃溃疡等病史。将分离出的幽门螺杆菌培养液注射到实验动物口腔粘膜下,可以造成类似于口疮的损害,而且发现该菌繁殖周期与口疮复发周期一致。

  另有150例口腔粘膜扁平苔藓中80%检出幽门螺杆菌,由此可见其与口腔病之间的关系。

  目前又进一步查明幽门螺杆菌还与冠心病有密切的关系,幽门螺杆菌阳性者比阴性者发病率高2倍。

  因此,感染幽门螺杆菌者要用铋剂、庆大霉素等药物杀灭此菌,请口腔科医生清除口内牙菌斑,防止口一口、口一粪(污染水源)途径的交叉感染。

  幽门螺杆菌对身体的危害就是上面介绍的这些了。这些危害对于身体来说还是非常大的。所以在平常的时候应该要及时的做好充分的防范措施,避免细菌感染的情况发生。另外有了这些细菌感染的情况后,要及时的进行有针对性的方法治疗和控制。

3幽门螺杆菌怎么检查

  其实,幽门螺杆菌是一种单极、多鞭毛的细菌,若患者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则为阳性,若无感染,则为阴性。要是被判定为幽门螺杆菌阳性,就一定要注意了,这是很多慢性疾病的主要原因。

  幽门螺杆菌是人类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因,大约67%至80%的胃溃疡和95%的十二指肠溃疡都是由幽门螺旋杆菌引起的,此外,感染幽门螺旋杆菌后,可能使患胃癌的危险增加2.7至12倍。如果没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至少有相当部分患者的胃癌不会发生。

  某医院胃肠中心专家指出,幽门螺杆菌是一种单极、多鞭毛、末端钝圆、螺旋形弯曲的细菌。长2.5~4.0μm,宽0.5~1.0μm。革兰染色阴性。有动力。在胃粘膜上皮细胞表面常呈典型的螺旋状或弧形。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时,除典型的形态外,有时可出现杆状或圆球状。

  幽门螺杆菌阳性,说明患者已经感染了幽门螺杆菌,这时候,患者可能会有胃炎、胃溃疡等疾病的风险,有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是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主要原因,应引起重视。

  幽门螺杆菌阳性在电子显微镜下,看到菌体的一端可伸出2~6条带鞘的鞭毛。在分裂时,两端均可见鞭毛。鞭毛长约为菌体1~1.5倍。粗约为30nm。鞭毛的顶端有时可见一球状物,实为鞘的延伸物。每一鞭毛根部均可见一个圆球状根基伸入菌体顶端细胞壁内侧。在其内侧尚有一电子密度降低区域。鞭毛在运动中起推进器作用,在定居过程中起抛锚作用。

  如果是要查“幽门螺杆菌”的话,不需要这么复杂。你只要去医院,跟医生开口说你要检查“幽门螺杆菌”,只需要到一个有相关检测一起的房间去,那里的医师会让你对着某些仪器“呼气”就行了。吹些气,然后他们会检测气体成分,然后判定有无感染。

4幽门螺杆菌的传播途径

  传播途径一

  口口传播:中国保守的喂养方式,家长将食物嚼碎之后再喂给孩子,如果家长患有慢性胃炎,就会将病菌通过口口喂养的方式污染给孩子。

  传播途径二

  恋人之间的亲吻:幽门螺旋杆菌广泛存在于感染者的唾液、牙菌斑中。接触感染者的唾液、食用受幽门螺旋杆菌污染的食物均可造成传染。

  传播途径三

  打喷嚏传播:患者打喷嚏可以通过鼻腔将幽门螺旋杆菌一起排出,并且有浓重的异味,需区别于口腔炎症。

  感染途径编辑医学界多数学者认为“人-人”“粪-口”是主要的传播方式和途径,幽门螺杆菌亦可通过内镜传播,而且幽门螺杆菌感染在家庭内有明显的聚集现象。父母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其子女的感染机会比其它家庭高得多。

5幽门螺杆菌首次根治很重要

  随着胃癌成为中国第二大常见癌症,正确防治胃癌已成为刻不容缓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幽门螺杆菌感染使胃癌的患病危险增加了2.7-12倍,同时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的主要致病因素。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幽门螺杆菌与溃疡学组组长、南昌大学附一医院消化内科吕农华教授指出:“幽门螺杆菌感染是世界性的问题,在中国,每两个人中就可能有一人感染幽门螺杆菌。目前,由于不规范的治疗,导致幽门螺杆菌对抗生素耐药,三联疗法的根除率日趋下降,所以正确认识幽门螺杆菌感染、规范幽门螺杆菌检测和治疗尤为重要。”

  70岁以上感染率高达78.9%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简称Hp。1982年,澳大利亚学者巴里·马歇尔和罗宾·沃伦发现了幽门螺杆菌,并证明该细菌感染胃部会导致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和胃淋巴瘤甚至胃癌。幽门螺杆菌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最高警示级别的I类致癌物,与胃癌及胃MALT淋巴瘤的发生密切相关。此外,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幽门螺杆菌也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的主要致病因素。

  我国20-40岁人群感染幽门螺杆菌的几率为45.4%-63.6%,70岁以上高达78.9%,然而其感染潜伏期长、难以察觉,20%感染者没有明显症状。目前幽门螺杆菌最常用的检测方法为快速尿素酶检测和呼气试验,快速尿素酶检测对做胃镜的患者是快捷、便利的,当然也是有创的;呼气试验的特点是无创、准确率高。吕农华建议市民应该到具有检测资格的医院及检测中心进行幽门螺杆菌的检测。

  胃癌高危人群需根除

  检测出幽门螺杆菌后,医生对于是否需要立刻着手进行根治却有不同见解。对此,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消化科主任房静远教授指出,目前全球已有超过40%的胃癌患者来自中国,幽门螺旋杆菌与胃癌已被证实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临床研究显示:根除幽门螺杆菌可以降低胃癌发生风险约39%。根据我国第四次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如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又同时伴有消化性溃疡(不论是否活动和有无并发症史)、胃MALT淋巴瘤、慢性胃炎伴消化不良、慢性胃炎伴胃黏膜萎缩、糜烂、早期胃肿瘤已行内镜下切除或手术胃次全切除、胃癌家族史等,应尽早进行根除治疗。“我们呼吁这部分高危人群尽早确诊,尽早根治,对自己的身体负责。”

  首次治疗应选最有效方案

  目前临床上最常见的幽门螺杆菌治疗方案为三联或四联疗法。三联疗法是:质子泵抑制剂(PPI)+两种抗生素;四联疗法是:质子泵抑制剂(PPI)+两种抗生素+铋剂。吕农华介绍,治疗上过去多采用三联疗法,但临床治愈率低于80%,且成功率还在日趋下降。她分析说,导致Hp根除失败的原因主要包括:不合理的治疗方案、患者依从性差、胃内细菌负荷量大、CYP2C19基因多态性以及对抗生素产生耐药等,其中抗生素耐药是根除率下降的主要原因。而导致Hp产生耐药的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抗生素的滥用,很多不该使用抗生素的场合违规使用了抗生素,还有就是动物饲料中大量添加抗生素;二是治疗方案不规范,包括不合理联合用药以及不按疗程全程用药。服用抗HP药物,必须严格按照医嘱完成疗程,至少10-14天坚持服药;三是根除适应证掌握不严。此外,患者不定时服药、私自减少药量等均可导致根除治疗失败。

  “所以,目前国际上推荐仅在克拉霉素低耐药(耐药率15%-20%)地区,首先推荐铋剂四联疗法。我们国家克拉霉素耐药率普遍已超过20%,所以三联疗法不再适合中国,应首选铋剂四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根除率可以达到95%以上。”吕农华介绍,首次成功根除幽门螺杆菌尤为重要,研究发现,如首次根除不成功,由于抗生素耐药的原因,再次根除的成功率将大大降低。所以,根除幽门螺杆菌的治疗目标就是尽可能确保首次根除成功率,选择最有效的根除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