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热解毒,清热法之一。适用于瘟疫、温毒及多种热毒病证或疮疡疔毒的治法。症见高热烦扰、口燥咽干、便秘尿黄、或吐衄发斑,或红肿热痛,舌红苔黄,脉数有力等。常用药有黄连、黄芩、黄柏、石膏、连翘、板蓝根、蒲公英等,代表清热类食物有清热凉血,解毒的作用,宜于治疗热证。用痛肿疔毒等病证的治法。
目录
1孕妇吃什么清热解毒呢
一、黄豆排骨汤
原料:猪排骨250克,黄豆100克,葱花3克,精盐3克。
做法:
1、将黄豆用温水浸软泡发(5小时以上),洗净。
2、把猪排骨洗净,切成小块。
3、将锅置于火上,加清水适量,把黄豆、猪排骨放入锅内,加盖,煮沸后撇沫,转文火煲3小时。
4、最后撒入葱花、精盐调味即成。
功效:黄豆含有维生素A、B、D、E及钙、磷、铁等矿物质。是清热排火的好食物。
二、蜜汁苦瓜
原料:苦瓜1根、枸杞15粒、蜂蜜8克、凉白开40克、白糖8克。
1、准备好食材,枸杞用清水浸泡备用。
2、苦瓜洗净泡开,把中间的瓤子去除干净再洗净备用。
3、把苦瓜切斜刀片成薄片。
4、锅中烧开水加入少许盐和色拉油,倒入苦瓜焯烫捞出过凉。
5、取一个碗加入蜂蜜。取一个碗加入蜂蜜。加入4倍的凉白开,搅拌至糖融化。
6、 加入沥干水分的苦瓜和泡好的枸杞,搅拌均匀装盘即可。
功效:苦瓜既能清热也能降低血糖,又是解毒排毒的佳品。
三、苦味蔬菜
就食物而言,苦“味食品是火”的天敌。苦味食物之所以苦是因为其中含有生物碱、尿素类等苦味物质,中医研究发现,这些苦味物质有解热祛暑、消除疲劳的作用。最佳的苦味食物首推苦瓜,不管是凉拌、炒还是煲汤,只要能把苦瓜做得熟且不失青色“,都能达到去火”的目的。除了苦瓜,还有其他苦味食物也有不错的去火“功效,如苦菜、苦丁茶、芹菜、芥兰等,同样能清热解暑。
四、蜂蜜
甜甜的蜂蜜也是超棒的去火食品呢!《本草纲目》上记载,蜂蜜有清热、解毒、润燥等功效,是健康长寿的妙药。
2孕妇清热解暑禁忌食材
1、温热性水果
水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所是人们热爱的食物。水果可以给我们补充大量的水分、糖分、维生素、矿物质。但上火的孕妇要注意,不适宜食用过多的温热性水果,例如芒果、橘子、樱桃、番石榴等。这些水果都属于温热性水果,过量食用温热性水果容易导致火上加火的情况,引起孕妇身体不适。
2、坚果
坚果类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矿物质、油脂、维生素等,孕妇很喜爱食用。但坚果吃多了也会出现上火的现象,比如腰果、松子、瓜子、杏仁、开心果等。因为在坚果中含有较高的热量,如果夏季不注意过量的食用的话,就会使体内产生过量的内热,从而导致上火。当孕妇已经上火时,应减少食用坚果类。
3、热性调料
食用热性调料(如八角、茴香、小茴香、桂皮、花椒、白胡椒等)可引起便秘、痔疮、肠胀气、尿少、尿痛等,同时还会引起如口角炎、咽炎等。孕妇要少吃或和不吃这类调料,以免加重上火。
4、热性肉类
羊肉、狗肉是热性肉类,上火后,孕妇最好不要再吃了。
5、油腻食物
大量油腻食物会加重胃肠的负担,使大量血液滞留于胃肠道,输送到大脑的血液便相对减少,这样就会感到腹胀,食欲下降,人体疲倦感加重。
6、鸡汤
鸡汤是非常适合滋补身体的,但是如果已经上火还喝鸡汤的话,效果则是相反的。孕妇上火后要以清补为主,可以喝鸭汤或鸽子汤。
3清热解毒的植物
夏桑菊也是常见的清热解毒凉茶。夏桑菊,源自于清代吴鞠通《温病条辨》的经典名方“桑菊饮”,味道甘甜,气味芳香,可以清热解毒。1980年,星群药业采用独家保密工艺,在全国首创夏桑菊,工业化大生产近30年。经过市场的培育和洗礼,星群夏桑菊颗粒遍布广东及华南地区,销往港澳、美加等地区,惠及亿万人民。“星群夏桑菊,清肝兼明目,清热解疮毒”如今家喻户晓,深受市民欢迎。
夏桑菊不是一种植物,夏即夏枯草,桑即冬桑叶,菊即甘菊。
夏枯草:归肝胆经。禀纯阳之气,补目肝系之厥阴血脉,以阳治阴,疗效如神!为清肝、护肝“圣药”。专治目珠夜痛、头目眩晕。
桑叶:善平肝风,叶芳香亦走肺络而宣肺气。具有疏散风热、清肺润燥、清肝明目之功效。
野菊花:芳香味甘,能补金水二脏。可平肝明目、清热解毒、行水祛淤、消疮散结。
桑叶、野菊花均可清透肺络之热,与夏枯草合用,既可清肝热,明目止眩晕;又可疏散风热。三药共奏清肝明目、清热解毒、疏风散热、解疮毒之奇效。
4清热解毒的分类
由于发病原因不一,病情变化不同,患者体质有异,故里热证有热在气分、血分之分,有实热、虚热之别。根据清热药的功效及其主治证的差异,可将其分为五类:
清热泻火药
功能清气分热,主治气分实热证。
清热燥湿药
性偏苦燥清泄,功能清热燥湿,主治湿热泻痢、黄疸等证。
清热凉血药
主入血分,功能清血分热,主治血分实热证。
清热解毒药
功能清热解毒,主治热毒炽盛之痈肿疮疡等证。
清虚热药
功能清虚热、退骨蒸,主治热邪伤阴、阴虚发热。
5清热解毒的概述
清法之一,运用寒凉解毒作用的药物治疗各种热毒病证的治法。此法适用于:①瘟疫,如大头瘟、烂喉丹痧、疫痢、白喉、麻疹等;②高热、烦躁、吐血、衄血、斑疹等火热毒胜之证;③外科疮疡、痈疽、疖疔、丹毒、肠痈、肺痈等属热盛者;④西医所指的恶性肿瘤、血液病见火热毒盛证候者。常用的清热解毒药物有黄连、黄芩、黄柏、银花、连翘、板蓝根、升麻、玄参、蒲公英、紫花地丁、野菊花、败酱草、土茯苓、半边莲、蚤休等。常用的方剂有黄连解毒汤、普济消毒饮、仙方活命饮、五味消毒饮、犀黄丸。清热解毒法常与清气分热,清热凉血,活血化瘀,透疹,软坚散结等治法配合使用。如热毒充斥气血,宜与清气凉血法配合,方如清瘟败毒饮;疮疡肿毒,红肿痛,或乳腺癌、瘰疬、流注,宜与软坚散结、活血化瘀法配合,方如犀黄丸;如麻疹未发,或发而未透,宜与透疹法配合,方如升麻葛根汤。
临床注意事项:①寒性痈疽忌用;②脾胃素虚,气血不足,阴液亏虚者慎用,必要时须与补气养血、滋阴、健脾等法配合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