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皮肤性病科 >皮肤科

麻风病防治知识

麻风病是由麻风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侵犯人体皮肤和神经,如果不治疗可引起皮肤、神经、四肢和眼的进行性和永久性损害。麻风病的流行历史悠久,分布广泛 ,给流行区人民带来深重灾难。要控制和消灭麻风病,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

目录 麻风病防治知识 麻风病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头发脱落是麻风病的特征之一 麻风病是通过什么途径传染的 麻风病需要做哪些检查

1麻风病防治知识

  要控制和消灭麻风病,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贯彻“积极防治,控制传染”的原则,执行“边调查、边隔离、边治疗”的做法。发现和控制传染病源,切断传染途径,给予规则的药物治疗,同时提高周围自然人群的免疫力,才能有效的控制传染、消灭麻风病。鉴于目前对麻风病的预防,缺少有效的预防疫苗和理想的预防药物。因此,在防治方法上要应用各种方法.

  法早期发现病人,对发现的病人,应及时给予规则的联合化学药物治疗。对流行地区的儿童、患者家属以及麻风菌素及结核菌素反应均为阴性的密切接触者,可给予卡介苗接种,或给予有效的化学药物进行预防性治疗。

  要早期、及时、足量、足程、规则治疗,可使健康恢复较快,减少畸形残废及出现复发。为了减少耐药性的产生,现在主张数种有效的抗麻风化学药物联合治疗。

  1、化学药物

  (1)氨苯矾(DDS)为首选药物。开始剂量每天50mg,4周每天100mg,连续服用。每周服药6天,停药1天,连服3个月后停药2周。副作用有贫血、药疹、粒性细胞减少及肝肾功能障碍等。近年来,由于耐氨苯砜麻风菌株的出现,多主张采用联合疗法。

  (2)氯苯吩嗪(B633)不但可抑制麻风杆菌,且可抗Ⅱ型麻风反应。100 --200mg/日,口服。每周服药6天,停药1天。长期服用可出现皮肤红染及色素沉着。

2麻风病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诊断

  麻风病的诊断必须细致耐心,争取早期确诊,不漏诊,不误诊,早治早愈,不致时机使病情加重,造成畸形,残废,或使扩大传染,诊断主要根据病史,临床症状,细菌检查和组织病理等检查结果,综合分析,得出结论,对个别一时难以确诊的病例,可以定期复诊和随访,或请有关科会诊,给予排除或确诊。

  一、病史询问必须着重了解与麻风病有关的项目,如是否来自流行区,家族,亲友和邻居有无同样的病人,有无接触史等。

  二、体格检查要系统全面,在自然光线下检查全身皮肤,神经和淋巴结等。

  检查神经时既要注意周围神经干的变化,又要注意感觉和运动功能的变化。

  鉴别诊断

  在鉴别诊断时必须掌握麻风病的皮损特点,皮损常伴有感觉障碍,周围神经干常呈粗大,瘤型麻风的损害中常检查出麻风菌,用这些特点与其它疾病鉴别时,在一般情况下是可以鉴别的。

  需要鉴别的皮肤病:瘤型麻风应与皮肤黑热病,神经纤维瘤,斑秃,结节性黄色瘤,鱼鳞病,酒渣鼻,脂溢性皮炎,结节性红斑,皮肌炎等鉴别:结核样型麻风应与肉样瘤,环状红斑,持久隆起性红斑,皮肤黑热病浅色斑型,环状肉芽肿,寻常性狼疮,体癣,远心性红斑等鉴别;未定类麻风应与白癜风,贫血痣,皮肤黑热病浅色斑型浅色斑型和花斑癣等鉴别:界线类麻风应与红斑性狼疮,皮肤黑热病,蕈样肉芽肿(浸润期)等鉴别。

  需要鉴别的神经病:如脊髓空洞症,其它原因引起的多发性神经炎,外伤性周围神经损伤,进行性脊髓性肌萎缩,进行性增殖性间质性神经炎,进行性肌营养不良,股外侧皮神经炎,面神经麻痹等。

3头发脱落是麻风病的特征之一

  很多人对麻风病的症状会感到好奇,今天专家们就为我们做一下详细的介绍。我们都知道麻风是由麻风杆菌感染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传染源是未经治疗的多菌型麻者为主。主要通过直接接触传染,但间接接触传染的可能性也存在。如受感染者免疫力低下,便可发病。

  麻风病的症状变化多端,除了主要侵犯周围神经、皮肤、上呼吸道粘膜外,在免疫力低下的瘤型麻风病人中,麻风杆菌还可随血流或淋巴系统播散到全身各个器官,如五官、淋巴结、肝、睥、肾、睾丸、肌肉及骨骼等,使之相继发生病变,因此,其症状几乎可涉及临床各科,但主要症状仍表现在皮肤和外周神经方面。

  麻风大体上可分为瘤型、结核样型及中间的过度型。瘤型麻风患者带菌较多,有传染性,按其病期长短.症状轻重、范围大小等划分为早、中、晚三期.

  早期瘤型麻风,症状较轻,眉毛、头发等未受累。中期以浸润性损害、弥漫性损害为主,也可见结节损害,病变深及真皮组织,皮损范围广泛,受损的眉、发明显脱落,甚至眉毛、睫毛和鼻毛全部脱光。晚期损害则更广泛,往往遍及全身,毛发脱落更加明显,甚至阴毛、腋毛均可脱落。

  头发脱落是麻风的特征之一,脱发程度与病期成正比。脱眉令人注目,瘤型麻风患者脱眉,一般由外侧1/3开始,先稀少.如不及时治疗,则渐向内侧延伸,最终全部脱落。亦有患者从眉中部或内侧开始稀疏、脱落,继之前者向两端,后者向外侧慢慢扩展;结核样型麻风患者如头面部有皮肤损害,也可见皮肤局部毛发稀薄或脱落,即使眉部未发生过皮疹.也可有患侧的眉毛稀少,眉毛的脱落常伴有睫毛的稀疏、脱落。瘤型麻风患者的眉毛、睫毛常呈对称性稀少、脱落。

  头发的脱落,可见于中、晚期的瘤型麻风患者,一般是从额部和枕部发际开始,呈小片不规则形脱落,继之向前额和顶部发展,但即使严重的脱发,沿浅表血管走向的头发,往往残留而不脱落,脱发处如无皮损,多无浅感觉障碍。

  麻风患者脱发的原因众多,各型有各型的不同原因,一般认为瘤型麻风主要因为性腺、肾上腺皮质和甲状腺受累后,由其相应的功能障碍所致;其次因麻风性病变细胞(肉芽肿)浸润、压迫毛乳头,使局部供血不足、营养不良、毛囊萎缩而引起。其他各类麻风患者,主要由于皮肤损害的细胞浸润压迫毛囊、局部营养受阻或由于皮肤神经末梢血管功能障碍,导致其所支配区的毛发营养受阻而发生脱发。


4麻风病是通过什么途径传染的

  一、麻烦病直接接触传染

  麻风病最主要的传染方式,当健康者与传染性麻风病人的直接接触,传染是通过含有麻风杆菌的皮肤或粘膜损害与有破损的健康人皮肤或粘膜的接触所致。这种传染情况最多见于和患者密切接触的家属。虽然接触的密切程度与感染发病有关,但这并不排除偶尔接触而传染的可能性。

  二、麻烦病间接接触传染

  这种方式是健康者与传染性麻风患者经过一定的传播媒介而受到传染。例如接触传染患者用过的衣物、被褥、手巾、食具等。间接接触传染的可能性要比直接接触传染的可能性小,但也不可能忽视。

  此外,麻风病还会通过那些方式传染?

  皮肤病专家介绍:麻风菌无论通过皮肤、呼吸道、消化道等都有可能侵入人体而致成感染。近来有人强调呼吸道的传染方式,认为鼻粘膜是麻风菌的主要排出途径,鼻分泌物中的麻风菌在离体后仍能存活相当的时间,带菌的尘埃或飞沫可以进入健康人的呼吸道而致感染。也有人指出,以吮血虫为媒介可能造成麻风病的传染。然而,对这些看法尚有争论。而且在麻风的流行病学方面还未能得到证实。

5麻风病需要做哪些检查

  一、体格检查要系统全面,在自然光线下检查全身皮肤,神经和淋巴结等。

  二、检查神经时既要注意周围神经干的变化,又要注意感觉和运动功能的变化,周围神经干检查:一般注意耳大神经,尺神经和腓神经,其他如眶上神经,颈前神经,锁骨上神经,中神经,桡神经,腓浅神经,胫后神经和皮损周围及其下面的皮神经,检查时应注意其硬度,粗细,结节,有无脓疡以及压痛等,神经功能检查,是测定神经未稍受累的情况,分为主观检查和客观检查法。

  1.主观感觉检查法

  皮肤感觉障碍的顺序,一般先失温觉(冷热觉),次失痛觉,最后失触觉,检查时应先将检查方法告诉病人,进行示教性检查,然后依次检查:冷热觉检查,可用两个大小相同试管,分装冷水和热水(50℃),分别先在健康皮肤上试验,然后在皮损处两管交替,无一定顺序接触皮肤,让病人回答冷热是否正确,痛觉检查可用大头针或缝衣针先在健康皮肤上扎刺,然后再刺皮损,测试痛觉消失或迟钝;触觉检查可用毛或棉签的棉毛轻轻划触皮肤,让病人立即用手指出划触的部位,测试触觉丧失或迟钝。

  2.客观试验方法

  ①组胺试验: 用1/1000的磷酸组胺水溶液0.1毫升,分别注入健康皮肤和皮损处皮内,经过20秒钟左右,正常是局部先出现一个直径10毫米的红斑,再经40秒钟,又在原红斑的周围出现一个直径30~40 毫米的红斑,红斑的边缘弥漫不整,称为继发性红斑,最后在红斑的中央形成一个风团,如不出现继发性红斑即为异常,此法用于浅色斑和白色斑的检查。

  ②毛果芸香碱试验(出汗试验):选择正常皮肤和皮损,分别涂上碘酒,待干后,在两处皮内注射1/1000毛果芸香碱液0.1毫升,立即在上面撒上薄层淀粉,约经3~5分钟后,正常皮肤出汗,淀粉立即变为蓝紫色,如不出汗,淀粉不变色。

  ③立毛肌功能试验:用1:100000的苦味酸菸碱液0.1毫升,分别注射于皮损及健康皮肤的皮内,如神经末稍正常,则立毛肌收缩出现鸡皮现象,否则,不出现鸡皮现象。

  3.运动功能障碍检查

  检查时让病人抬额,皱眉,鼓腮,吹哨,露齿等动作,观察面部神经是否麻痹,让病人作屈伸手腕 ,内外展指,对指,握掌等动作,观察上肢的神经功能,让病人作足的背伸,跖屈,内翻,外翻等动作,观察腓神经是否麻痹。

  三、麻风杆菌检查

  主要从皮肤和粘膜上取材,必要时可作淋巴结穿刺查菌,皮肤查菌取材:选择有活动性,皮肤损害,消毒皮肤,检查时戴消毒手套,用左手拇,食两指将患者皮肤捏紧提起,使局部皮肤变白,然后右手持脱刀切开一个5毫米长,3毫米深的切口,以刀刃刮取组织液,涂在载物片上,固定抗酸染色,镜检,切口棉球贴压,取材部位的多少视需要而定。

  四、组织病理检查

  对麻风的诊断,分型和疗效判定都有重要意义,取材应选择活动性损害, 宜深达脂肪层,如损害不同,取材时需要同时切取两处送检,这对界线类麻风诊断是有价值的。

  麻风菌素试验:是一种简易的测定机体对麻风杆菌抵抗力的方法,它可部分地反映机体对麻风杆菌细胞免疫反应的强弱和有无,麻风菌素的种类有粗制麻风菌素,纯杆菌麻风菌素和纯蛋白麻风菌素,目前通用者为粗制麻风菌素(又称完整麻风菌素)。

  试验方法和结果判断:在前臂屈侧皮内注射粗制麻风菌素 0.1 毫升,形成一个直径约6~8毫米的白色隆起,以后观察反应结果,早期反应:注射后48小时观察判断结果,注射处有浸润性红斑直径大于20毫米者为强阳性(卅),15~20毫米者为中等阳性(廿),10~15毫米者为弱阳性(+),5~10毫米者为可疑(±),5毫米以下或无反应者为阴性(-);晚期反应:注射21天观察判断结果,注射处发生红色浸润性结节并有破溃者为强阳性(卅),结节浸润直径大于5毫米者为中等阳性,结节浸润直径3~5毫米者为弱阳性(+),轻度结节浸润或在3毫米以下者为可疑(±),局部无反应者为阴性(-)。

疾病百科 | 麻风

挂号科室:皮肤病科、感染科

温馨提示:
可多食新鲜的水果和蔬菜,以保证维生素的摄入量。

麻风是由麻风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主要病变在皮肤和周围神经。临床表现为麻木性皮肤损害,神经粗大,严重者甚至肢端残废。本病在世界上流行甚广,我国则流行于广东、广西、四川、云南以及青海等省、自治区。建国后由于积极防治,本病已得到有效的控制,发病率显著下降。 更多>>

病因  治疗  预防  食疗  好发人群:儿童、20岁以上男性 常见症状:斑疹和斑块、颜色淡红、紫红或褐黄边界整齐清楚[详细] 是否医保: 治疗方法:西医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