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技术在平时、战时,在病房、手术室以及医院外的各种场合均可出现,作为医护人员,应掌握心跳呼吸骤停抢救的基本知识和方法,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工厂急救药箱必须具备物品有哪些?关于家庭中的急救药品,很多人都已经有了初步了解,那么,你知道工厂急救药箱必须具备物品有哪些吗?来看看工厂急救的相关知识。
目录
1你应该掌握的急救方法
1.烧伤。烧伤的严重程度、烧伤面积及位置决定具体治疗方法。若出现三度烧伤(皮肤焦黑色或干白)且烧伤面积大于3英寸(约合7.6厘米),或烧伤发生在手、脚、脸、腹股沟、臀部、大关节位置,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烧伤程度较轻时,可用凉水冲患处10~15分钟。然后,用无菌纱布松松地覆盖伤口。不要使用冰块或涂抹软膏,不要刺破水泡。
2.割伤。割伤发生后,首先应用一块干净的纱布直接持续按压住伤口。按压大约30分钟后依然流血不止,应立即就医。止血后可用清水清洗创口,但不要用肥皂水。然后,用创可贴或干净绷带包扎伤口,创可贴或绷带一旦弄潮或变脏,应立即更换。如果切口较深或者成锯齿状,应请专业医生处理。
3.冻伤。冻伤症状包括麻木、肿胀、刺痛、疼痛或出现类似烫伤的水泡。出现冻伤应立即进入室内,去除患处冷湿衣物。用温水浸泡冻伤处(切勿擦揉),直到皮肤变软,感觉恢复。可考虑用消毒绷带包扎患处,注意是否出现低体温症症状。为保险起见,最好立即就医。冻伤处变色、变硬或感觉丧失时,这一点尤其重要。
4.中暑。首先应了解如何预防中暑及恶心、头痛和头晕等中暑症状。出现中暑症状,应立即到阴凉处,如果在室内可站在风扇前吹一吹,或者将四肢浸入冷水中。如果30分钟之后依然感到不舒服,最好看医生。
5.窒息。异物卡喉时,患者会不自觉地双手托住喉咙部位,痛苦不堪。窒息的其他迹象包括:呼吸困难、无法说话或咳嗽、皮肤嘴唇和指甲失色,严重时甚至不省人事。发现此类症状,必须立即采取行动或就医。
2常见实用急救技术大全
一、心脏复苏术
(一)心前区捶击 在心搏骤停后的1分30秒内,心脏应激性最高,此时拳击心前区,所产生的5-15W.Sr 电能可使心肌兴奋并产生电综合波,促使心脏复跳。
1.方法 右手松握空心拳,小鱼际肌侧朝向病人胸壁,以距胸壁20-30cm高度,垂直向下捶击心前区,即胸骨下段。捶击1-2次,每次1-2秒,力量中等,观察心电图变化,如无变化,应立即改行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
2.注意事项
(1)捶击不宜反复进行,捶击次数最多不宜超过两下。
(2)捶击时用力不宜过猛。小儿禁用,以防肋骨骨折。
(二)胸外心脏按压 心脏骤停病人的胸廓仍具有一定的弹性,胸骨和肋骨交界处可因受压下陷。因此,当按压胸部时,使血液向前流动的机制是由于胸腔内压力普遍增加,以致胸内压力>颈动脉压>头动脉压>颈静脉压。正是这个压差使血液向颈动脉,流向头部,回流到颈静脉。
1.病人体位 病人仰卧于硬板床或地面上,头部与心脏在同一水平,以保证脑血流量。如有可能应抬高下肢,以增加回心血量。
2.术者体位 紧靠病人胸部一侧,为保证按压力垂直作用于病人胸骨,术者应根据抢救现场的具体情况,采用站立地面或脚凳上,或采用跪式等体位。
3.按压部位 在胸骨下1/3段。确定部位用以下方法:术者用靠近病人足侧一手的食指和中指,确定近侧肋骨下缘,然后沿肋弓下缘上移至胸骨下切迹,将中指紧靠胸骨切迹(不包括剑突)处,食指紧靠中指。将另一手的掌根(长轴与病人胸骨长轴一致)紧靠前一手的食指置于胸骨上。然后将前一手置于该手背上,两手平行重叠,手指并拢、分开或互握均可,但不得接触胸壁。
4.按压方法
(1)成人 术者双肘伸直,借身体和上臂的力量,向脊柱方向按压,使胸廓下陷3.5~5cm,尔后迅即放松,解除压力,让胸廓自行复位,使心脏舒张,如此有节奏地反复进行。按压与放松的时间大致相等,放松时掌根部不得离开按压部位,以防位置移动,但放松应充分,以利血液回流。按压频率80-100次/分。
(2)小儿 使患儿仰卧于诊疗桌上,足部略抬高以增加回心血量。术者以一手掌根部置于患儿胸骨中下部垂直向脊柱方向施力,使胸廓下陷;如是婴儿,则用一手托住患儿背部,另一手以食、中指进行按压。按压频率,年长儿80次/分,婴幼儿及新生儿100次/分。
5.按压与通气的协调
(1)一人操作 现场只有一个抢救,吹气与按压之比为2:15,即连续吹气2次,按压15次,两次吹气间不必等第一口气完全呼出。2次吹气的总时间应在4-5秒之内。
(2)两人操作 负责按压者位于病人一侧胸旁,另一人位于同侧病人头旁,负责疏通气管和吹气,同时也负责监测颈动脉搏动。吹气与按压之比为1:5,为避免术者疲劳二人工作可互换,调换应在完成一组5:1的按压吹气后间隙中进行。在按压过程中可暂停按压以核实病人是否恢复自主心搏。但核实过程和术者调换所用时间,均不应使按压中断5秒以上。
6.按压有效标志
(1)可触知颈动脉搏动(由吹气者监测)。
(2)动脉血压收缩压>8kPa.
(3)意识改善,瞳孔对光反应恢复。
(三)胸外心脏电除颤 心脏除颤器能释放高能量短时限的脉冲电流,通过心脏使全部心肌纤维同时除极,中断一切折返通道,以消除异位心律,重建窦性心律,急救时主要是用非同步除颤消除心室纤颤。因此,对室颤病人的抢救极为重要。
3工厂急救的相关知识
1、工厂急救药箱必须具备物品有哪些
酒精棉:急救前用来给双手或钳子等工具消毒。
手套、口罩:可以防止施救者被感染。
0.9%的生理盐水:用来清洗伤口。基于卫生要求,最好选择独立的小包装或中型瓶装的。需要注意的是,开封后用剩的应该扔掉,不要再放进急救箱。如果没有,可用未开封的蒸馏水或矿泉水代替。
消毒纱布:用来覆盖伤口。它既不像棉花一样有可能将棉丝留在伤口上,移开时,也不会牵动伤口。
绷带:绷带具有弹性,用来包扎伤口,不妨碍血液循环。2寸的适合手部,3寸的适合脚部。
三角巾:又叫三角绷带,具多种用途,可承托受伤的上肢、固定敷料或骨折处等。
安全扣针:固定三角巾或绷带。
胶布:纸胶布可以固定纱布,由于不刺激皮肤,适合一般人使用;氧化锌胶布则可以固定绷带。
创可贴:覆盖小伤口时用。
保鲜纸:利用它不会紧贴伤口的特性,在送医院前包裹烧伤、烫伤部位。
袋装面罩或人工呼吸面膜:施以人工呼吸时,防止感染。
2、急救药见效很快
治疗过敏的急救药主要有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和非那根。近年来,化妆品、海鲜或药物过敏的情况很普遍,患者会出现皮肤瘙痒、皮疹、心慌等症状,严重者出现呼吸困难、血压下降及意识障碍等就需急救。“一般多采用肌肉注射、皮下注射和静脉给药三种方式,这样起效更快。”专家说。肾上腺素主要用于过敏患者休克治疗,通过β受体效应使支气管痉挛快速舒张。
3、家中可备口服急救药
除了上述五类药物外,急救室还根据一些常见突发疾病准备了相应的药物,如心脏骤停时使用的强心针。
其实,家中也可常备一些急救药。如家有冠心病患者,不妨备些硝酸甘油,出现心绞痛时,舌下含化一粒即可。它能扩张血管,降低心脏负担,缓解冠状动脉的压力。家中备急救药最好选口服药,备两三粒即可。药物适宜存放于恒温下,过冷过热都不行。如硝酸甘油就应避光保存,四五年后药效会受影响。家中备急救药,每年要检查使用期限。
4医学急救常识有哪些
一、急性腹痛忌服用止痛药:
以免掩盖病情,延误诊断,应尽快去医院查诊。
二、腹部受伤内脏脱出后忌立即复位:
脱出的内脏须经医生彻底消毒处理后再复位。防止感染造成严重后果。
三、使用止血带结扎忌时间过长:
止血带应每隔1小时放松1刻钟,并作好记录,防止因结扎肢体过长造成远端肢体缺血坏死。
四、昏迷病人忌仰卧:
应使其侧卧,防止口腔分泌物、呕吐物吸入呼吸道引起窒息。更不能给昏迷病人进食、进水。
五、心源性哮喘病人忌平卧:
因为平卧会增加肺脏瘀血及心脏负担,使气喘加重,危及生命。应取半卧位使下肢下垂。六、脑出血病人忌随意搬动:
如有在活动中突然跌倒昏迷或患过脑出血的瘫痪者,很可能有脑出血,随意搬动会使出血更加严重,应平卧,抬高头部,即刻送医院。
七、小而深的伤口忌马虎包扎:
若被锐器刺伤后马虎包扎,会使伤口缺氧,导致破伤风杆菌等厌氧菌生长,应清创消毒后再包扎,并注射破伤风抗毒素。
5工厂里如何预防夏季中暑
1、工厂从管理角度预防中暑
认真落实防暑降温责任制,抓好生产现场防暑降温工作的一系列要求,切实加强和完善防暑降温工作,还要制定应急预案,以防高温引发员工中暑以及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密切关注有关高温天气的气象预报,合理安排作息时间,适当调整夏季高温作业劳动和休息制度,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严格控制操作人员的室外作业时间,避免在高温段进行作业,以保障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工作中加强轮换休息,可以采取勤倒班的方式,从而缩短一次连续作业时间,并加强现场巡查,加大对防暑降温知识和中暑急救知识的宣传,从而提高全员的安全防范意识。
2、要配备常用的防暑药品
仁丹主要成分是薄荷冰、滑石、儿茶、丁香、木香、小茴香、砂仁、陈皮等。具有清热解暑、避秽止呕之功效,是夏季防暑的常用药。主要用于因高温引起的头痛、头晕、恶心、腹痛、水土不服等症。此药能促进肠道管蠕动,缓解肠痉挛。中暑、急性胃肠炎、咳嗽痰多者服用为宜。
藿香正气水主要成分是藿香、苍术、陈皮、白芷、茯苓、大腹皮、生半夏、等。具有解表化湿、理气和中的功效,适用于夏季因天气变化、室内空调过低等原因引起的外感风寒、内伤湿滞所致的头痛昏重、脘腹胀痛等症。即是说,藿香正气水可用于治疗夏季感冒、肠胃型感冒、急性胃肠炎、消化不良等疾病。
另外有条件的工厂还可设置专门的防暑开水房,准备酸梅汤、绿豆汤等防暑降温的饮品。
3、预防夏季中暑工厂工人不要赤膊作业
炎热夏天不能打赤膊,应该穿着排汗透气的轻薄工作服,而不要打赤膊,因为流汗后直接吹风,会让毛细孔迅速收缩,湿气与热气会闷在身体里无法排出。男生总喜欢在酷暑打赤膊图凉快,不过依中医的观点,打赤膊吹风容易受寒,毛细孔急速收缩,反而让湿热都闷在体内,更容易中暑。觉得很热时,可以用冷水轻轻拍在手腕内侧动脉经过的地方、降低血液温度,或是用湿毛巾擦拭身体,不要直接用冰块冰敷或打赤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