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儿科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的预防知识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其中以柯萨奇病毒 型(Cox  和肠道病毒71型 最为常见。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表现口痛、厌食、低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多数患儿一周左右自愈,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目前缺乏有效治疗药物主要对症治疗。手足口病该怎么样预防,又有哪些症状呢,我们一起看看吧。

目录 手足口病预防知识 手足口病的治疗 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 手足口病儿童生活护理 手足口病来袭,如何保护您的宝宝?

1手足口病预防知识

  幼儿园在本病的流行或高发季节应做好以下工作:

  1、卫生消毒。幼儿园要保持每天放学消毒一次,有必要条件的应该中午一次晚上一次。孩子玩耍的教学玩具要用专门的消毒液浸泡消毒,通常使用的84消毒液,一般把教学玩具浸泡一小时左右就可以。地板和桌椅也要用84消毒液擦一遍。孩子们一般都是在幼儿园里面吃饭,孩子们用的餐具也要专门的餐具消毒液进行刷洗,保证环境的卫生清洁。

  2、预防宣传。幼儿园老师要对孩子家长做好手足口病的预防宣传工作。孩子们回到家里以后,要让家长们多留意孩子的身体状况,在家里面如果孩子出现了发热,皮疹等症状的时候一定要尽早的带孩子到医院做检查,及时发现及时治疗。孩子没有痊愈的情况下一定不要让孩子接触其他的小朋友或者是上幼儿园上学。

  3、卫生教育。幼儿园一定要加强在园孩子们的卫生教育工作,平时要教育孩子在吃饭之前、上厕所后都要用肥皂把手洗干净;教育孩子勤剪指甲的好习惯,还要教导孩子不随便乱弄东西,特别是在人口集中的地方更不要乱摸东西。教育孩子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

  4、做好检查。幼儿园在教学期间也要注意孩子们的身体情况。如果发现孩子们在上学的时候有发热,出皮疹的状况的时候要立即通知孩子的家长,并把孩子及时隔离送医院检查治疗。在注意观察一下周围孩子是否有疑似症状的发生,如果是在手足口病的高发期必要时做好停课准备。

  5、成立预防小组。幼儿园除了要做好卫生检查以外,应该专门成立一个预

  防小组,把每天入园孩子们的情况做好详细的记录。从入园到出园都要做好详细记录,孩子每天的身体状况,饮食情况都注意。每天进出幼儿园的教室或者其他人员都要做好消毒动作,保证在园孩子们的健康。如果发现感染的孩子要及时采取防范措施,并及时上报。

2 手足口病的治疗

  (一)普通病例。

  1.一般治疗:注意隔离,避免交叉感染。适当休息,清淡饮食,做好口腔和皮肤护理。

  2.对症治疗:发热等症状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

  (二)重症病例。

  1.神经系统受累治疗。

  (1)控制颅内高压:限制入量,积极给予甘露醇降颅压治疗,每次0.5-1.0g/kg,每4-8小时一次,20-30分钟快速静脉注射。根据病情调整给药间隔时间及剂量。必要时加用呋噻米。

  (2)酌情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参考剂量:甲基泼尼松龙1mg-2mg/kg·d;氢化可的松3mg-5mg/kg·d;地塞米松0.2mg-0.5mg/kg·d,病情稳定后,尽早减量或停用。个别病例进展快、病情凶险可考虑加大剂量,如在2-3天内给予甲基泼尼松龙10mg-20mg/kg·d(单次最大剂量不超过1g)或地塞米松0.5mg-1.0mg/kg·d。

  (3)酌情应用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总量2g/kg,分2-5天给予。

  (4)其他对症治疗:降温、镇静、止惊。

  (5)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密切监护。

  2.呼吸、循环衰竭治疗。

  (1)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

  (2)确保两条静脉通道通畅,监测呼吸、心率、血压和血氧饱和度。

  (3)呼吸功能障碍时,及时气管插管使用正压机械通气,建议呼吸机初调参数:吸入氧浓度80%-100%,PIP 20 -30cmH2O,PEEP 4-8cmH2O,f 20-40次/分,潮气量6-8ml/kg左右。根据血气、X线胸片结果随时调整呼吸机参数。适当给予镇静、镇痛。如有肺水肿、肺出血表现,应增加PEEP,不宜进行频繁吸痰等降低呼吸道压力的护理操作。

  (4)在维持血压稳定的情况下,限制液体入量(有条件者根据中心静脉压、心功能、有创动脉压监测调整液量)。

  (5)头肩抬高15-30度,保持中立位;留置胃管、导尿管。

  (6)药物应用:根据血压、循环的变化可选用米力农、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等药物;酌情应用利尿药物治疗。

  (7)保护重要脏器功能,维持内环境的稳定。

  (8)监测血糖变化,严重高血糖时可应用胰岛素。

  (9)抑制胃酸分泌:可应用胃粘膜保护剂及抑酸剂等。

  (10)继发感染时给予抗生素治疗。

  3.恢复期治疗。

  (1)促进各脏器功能恢复。

  (2)功能康复治疗

  (3)中西医结合治疗。

3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

  手足口病主要发生在5岁以下的儿童,潜伏期:多为2~10天,平均3~5天

  1.普通病例表现急性起病,发热、口痛、厌食、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疱疹或溃疡,位于舌、颊黏膜及硬额等处为多,也可波及软腭,牙龈、扁桃体和咽部。手、足、臀部、臂部、腿部出现斑丘疹,后转为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手足部较多,掌背面均有。皮疹数少则几个多则几十个。消退后不留痕迹,无色素沉着。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多在一周内痊愈,预后良好。部分病例皮疹表现不典型,如单一部位或仅表现为斑丘疹。

  2.重症病例表现少数病例(尤其是小于3岁者)病情进展迅速,在发病1~5天左右出现脑膜炎、脑炎(以脑干脑炎最为凶险)、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极少数病例病情危重,可致死亡,存活病例可留有后遗症。

  (1)神经系统表现并发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时表现:精神差、嗜睡、易惊、头痛、呕吐、谵妄甚至昏迷;肢体抖动,肌阵挛、眼球震颤、共济失调、眼球运动障碍;无力或急性弛缓性麻痹;惊厥。查体可见脑膜刺激征,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巴氏征阳性。合并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以2岁以内患儿多见。

  (2)呼吸系统表现并发肺水肿表现:呼吸浅促、呼吸困难或节律改变,口唇发绀,咳嗽,咳白色、粉红色或血性泡沫样痰液;肺部可闻及湿啰音或痰鸣音。

  (3)循环系统表现并发心肌炎表现:面色苍灰、皮肤花纹、四肢发凉,指(趾)发绀;出冷汗;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心率增快或减慢,脉搏浅速或减弱甚至消失;血压升高或下降。

4手足口病儿童生活护理

  小儿若患了手足口病,家长应配合医生,做好如下护理工作。

  1、首先应将患儿与健康儿隔离。一般患儿应留在家中隔离2周,直到热度、皮疹消退。患儿用过的玩具、餐具或其他用品应彻底消毒。

  2、患儿居室内应空气新鲜,温度适宜,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3、患儿1周内应卧床休息,多饮温开水。患儿因发热、口腔疱疹,胃口较差,不愿进食,因此饮食宜清淡、可口、易消化,口腔有糜烂时可以吃一些流质食物。禁食冰冷、辛辣、过咸等刺激性食物。

  4、保持口腔清洁,预防细菌继发感染,每次餐后应用温水漱口,口腔有糜烂时可涂金霉素、鱼肝油、金因肽、利多卡因等减轻疼痛,促使糜烂早日愈合。

  5、保持身体的清洁,适宜洗澡,患儿因疾病皮肤粘膜屏障功能降低,如不清洁可引起其他病原的感染,频度视孩子的情况而定,用清水即可,避免用任何洗涤用品给患儿的皮肤及疱疹带来刺激及感染,洗澡时间尽量缩短,不宜按摩、搓挤皮肤及疱疹,达到清洁的目的即可。

  6、患儿衣服、被褥要清洁,衣着应宽大、柔软,经常更换。床铺应平整干燥。剪短患儿指甲,必要时包裹患儿双手,防止其抓破皮疹。臀部有皮疹的婴儿,家长要随时为其清理大小便,保持臀部清洁干燥。疱疹破裂者,局部可涂擦1%龙胆紫或抗菌素软膏。

  7、小儿手足口病一般为低热或中等度热,无需特殊处理,可让患儿多饮水,如体温超过38.5℃,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退热剂。

  8、严密观察孩子的病情变化,家长若发现患儿有高热、剧烈头痛、呕吐、面色苍白、哭闹不安或嗜睡等异常情况时应立即到指定医院就诊。

5手足口病来袭,如何保护您的宝宝?

  1什么情况下需要看医生?

  ●宝宝6个小时没有小便(小宝宝观察尿不湿是否变湿,大宝宝看有无排尿)。

  ●宝宝精神不好或和平时表现有很大不同。

  ●2-3天后症状还没有好转。

  ●持续高热,呕吐频繁

  2.手足口病如何治疗?

  ●因是病毒感染,轻症病例本身不需治疗,几天后会自然好转,能做的是对症治疗。

  ●如发热或疼痛严重可用泰诺林或美林退热和止痛。

  ●如口腔疼痛可吃冷的食品(如冰棍或冰激凌)缓解,另要多喝水,果汁。

  ●有极小一部分宝宝会是重症手足口病,就需要住院治疗。

  3.手足口病如何预防?

  ●家长接触宝宝之前要用肥皂和水洗手,宝宝吃饭之前,大便之后要洗手。

  ●不要让宝宝喝生水、吃生冷食物。

  ●如果周围有患病宝宝,妈妈不要让宝宝和他接触。

  ●手足口病流行期间,尽量不带宝宝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

  4.宝宝患手足口病后还能上学吗?

  因感染手足口病的1周内传染性最强,为避免传染给其它宝宝,建议1周后再上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