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外科 >普外科 >血管外科 >脉管炎

脉管炎的治疗方法有哪些原理

说起脉管炎,很多人都不熟悉,其也并不是我们生活中的常见疾病,但医生表示,脉管炎对于患者的健康损害是非常大的,因此我们应特别注意其的存在,一旦发现可以症状就应及时进行检查治疗,以免耽误病情,造成更大的健康威胁。对于脉管炎的治疗也应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脉管炎的治疗方法有哪些原理?下面为大家做详细的介绍。

目录 脉管炎有哪些主要症状 脉管炎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起水泡是脉管炎所引起的吗 脉管炎预防 脉管炎的检查

1脉管炎有哪些主要症状

  脉管炎其实就是血管壁本身的一种炎症表现,与细菌感染没有关系,正常的血管分内层、中层和外层,内层非常光滑,里边流淌着血液;中层是肌肉层,是保持血管的弹性;外层跟其他组织分开是非常光滑的一个结构。

  而得此病患者的血管壁由里及外全层参与病变,内层的炎症性改变造成血管腔狭窄;中层改变使得肌肉僵化,弹性差;血管周围的神经、外膜、肌肉也同时参与炎症性改变,产生一系列症状。

  关于脉管炎病症状慢什么,另外还有如发凉和感觉异常:患肢发凉、怕冷,对寒冷十分敏感,尤其以指(趾)端最为明显。因神经末稍受缺血的影响,患肢可出现疼痛感、针刺感、麻木感、烧灼感等异常感觉。皮肤色泽改变:因动脉缺血使皮色异常苍白,由于浅静脉张力减低,皮肤在苍白的基础上也会出现潮红或青紫,肢体下垂时更为明显。

2脉管炎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一)基础治疗

  1.中药内服:辩证施治,引用经方,博采众方,自拟验方。

  2.静脉给药:

  1 )镇静止疼药:选择非成瘾药品。

  2 )抗感染:选择广谱抗菌素。

  3 )抗凝溶栓:依病情而定。

  4 )活血化淤中药例如:脉络宁,复方丹参,川芎嗪前列腺素e1等。

  (二)特色治疗

  1.方法:采用多味名贵中药熬制成膏,贴敷病变部位。

  1)沿肢体走形部位循经取穴贴敷。

  2)溃疡,坏疽创面清创与换药贴敷。

  2.功效:拔毒除秽、排脓逐腐、消肿定痛、敛疮生肌。活血化淤。行气活血、舒经通络、透里达表、祛瘀化结

  3.主治:急慢性脉管炎症疾患、糖尿病足、“臁疮腿”、肢端坏疽等。

3起水泡是脉管炎所引起的吗

  起水泡可能是细菌病毒感染造成,多是由单纯性疱疹病毒或带状疱疹病毒所至。有些人认为起水泡是脉管炎的先兆,这种想法是没有任何依据的。所以,不要起个水泡就自己吓自己。

  脉管炎是由于血管壁发炎造成形成血栓从而阻塞中小动脉引起局部组织缺血缺氧而坏死的病症,发病多于四肢,特别是双脚,亦可发生于全身各部的中小血管,而起水泡不属于由此病引起的。

  我们都知道脉管炎的临床上分为三期。 初期,由于血管血栓开始形成,令管道变得收窄,血流量降低,患肢肉色变得紫青无光,皮肤温度下降至冰冷而不受外界温度影响,有麻痹感。 中期,血管血栓进一步形成令血管道几乎堵塞,血流量进一步降低,患肢有疼痛感觉,走路更甚,出现间歇性跛行,躺睡时痛楚加剧,令难以入睡,肤色变得紫黑色。晚期,血栓完全堵塞血管,患肢因严重缺血造成溃疡,一般由脚趾开始化浓性溃烂,并无法逾合,痛楚剧烈,严重时溃疡面还会向内发展一直伸延到脚掌、小腿等。

  脉管炎一般不会引起水泡,但不排除脉管炎感染后。因此,起水泡不是由于脉管炎造成的,它也不是脉管炎的先兆。起水泡归根到底还是细菌感染的问题。所以,我们平时还是需要多了解一些基本的医学常识。

4脉管炎预防

  (一)避免外伤

  患者应避免外伤,特别是患肢。因脉管炎病人肢体血液循环不畅,抗病能力差,受到外伤后伤口极易感染,创口不易愈合。所以必须要患者保护好缺血的肢体,病人必须穿宽大、舒适的鞋袜,避免因局部摩擦引起擦伤;趾甲应及时修剪,以免过长撕裂损及皮肉,亦不得在修剪时损及皮肉;嵌甲、鸡眼、胼胝等足部疾患在处理时亦不可伤及内部组织和血管,伤后不可擅自涂抹刺激性较大的药物,以防引起化学性损伤。因为这些强烈的化学药品(如碘酒)涂抹后,不但收不到预期的效果,反而会使局部组织受到更大的损害。

  (二)不要吸烟

  (三)患肢锻炼

  功能锻炼不仅可以防止肌肉萎缩,而且使肢体的血流量增加,促使血管侧支开放,保持肢体活动能力。但是,患肢锻炼不能操之过急,活动量要适当。因为患肢本身处于缺血状态,过度活动时必然加重症状。这里所说的活动适当,就是以不引起肢体疼痛为度。

  (四) 注意饮食调养

  饮食宜清淡、富有营养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多饮水,多食黑木耳,少吃或不吃黏性食物,如年黍米面、年糕、芝麻糖之类,这些食物可使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液流动速度缓慢,而引起血栓形成,使原已狭窄的动脉完全阻塞。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保持心情舒畅,以饱满的激情、充沛的精力去生活、学习和工作。发现初期症患者要及时到医院诊断,并积极治疗,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5脉管炎的检查

  在获得病人症状及病史的详细资料后,我们就要对患者进行物理检查。检查的目的在于明确患者肢体动脉血供情况,内容包括检查患者肢体的皮肤颜色、温度、营养状况和动脉搏动等。查体时应注意运用方法要正确、全面,不要缺项。其要点为:

  1.不管症状主诉为单肢还是双肢,均要对双侧肢体同时检查。患肢为单侧肢体时可以正常的对侧作为对照;两侧肢体均患病时,则以同侧肢体近心端作为对照。

  2.我国人种肤色略黄,查看皮肤颜色时注意两侧肢体对照检查。如果一侧较对侧苍白或苍黄时,可考虑动脉供血不足;如果有间歇性跛行症状,而检查时皮肤颜色正常,需要进一步做肢体抬高试验。方法为以70?夨角度抬高双侧下肢60秒,如果出现皮色苍白,仍提示有动脉狭窄或闭塞。

  3.用扪诊法检查肢体皮肤温度时应注意检查者用尺侧的三个手指背侧对肢体的对称部位,由远到近地进行触摸,如果明显较对侧低,表明该肢体供血不足。同一肢体远端和关节处的皮温较近心端和肌肉丰厚之处略低,但如果远段肢体皮温明显低于近心端肢体,同样说明远端肢体供血不足。

  4.皮肤营养状况检查内容包括有:皮肤质地、弹性,汗毛、爪甲及肌肉情况。严重慢性缺血导致的营养障碍表现为皮肤光薄、干燥、脱屑、失去弹性,趾甲生长缓慢、增厚,汗毛稀疏或全脱,肌肉萎缩;后期则肢体末端出现溃疡或坏疽。

  5.做周围动脉搏动检查时也要注意同时触摸两侧肢体动脉搏动,如一侧减弱或消失,另一侧正常说明减弱侧肢体动脉狭窄或闭塞,如双侧动脉均弱或触不到,还要考虑除外由于肥胖、水肿或先天变异的原因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