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必须经历换牙,从乳牙到恒牙的替换,换牙的过程肯定是痛苦的,但这是孩子成长必须经历的,作为父母不能帮他们承担痛苦,但要在他们痛苦的时候帮助他们,护理好他们的牙齿,减少他们的痛苦,父母们肯定会疑问孩子们到底几周开始换牙呢?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目录
1小孩换牙吃什么好
乳牙滞留往往会导致恒牙不能在正常的位置萌出。有些儿童恒牙已经萌出,乳牙却常常不肯“让位”,迫使恒牙不得不从乳牙的内侧长出,形成“双层牙”现象。遇到这种情况,应尽快带孩子去医院拔除滞留的乳牙,以利恒牙正常萌出。
造成儿童乳牙滞留的原因很多,最常见的是孩子进食过于精细,没有充分发挥牙齿的生理性刺激。
儿童在2岁半左右乳牙全部萌出后,应多吃些富含纤维、有一定硬度的食物,比如水果、胡萝卜、豆类、玉米、芹菜等,以增加牙齿的咀嚼能力,通过咀嚼动作牵动咀嚼肌群的运动,加速血液循环,促进牙床、颌骨与面骨的发育。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应让孩子多吃些海蜇、牛肉、花生、五香豆、锅饼等耐嚼食物,多吃些耐嚼食物,以保持对乳牙良好的生理性刺激促其按时脱落。
由此可见,宝宝换牙时期注意食物的挑选真的是很有必要的,对于那些过于刺激以及没什么营养的食物是不建议家长们让宝宝食用的,最好选取一些含有丰富纤维的的食物,水果和萝卜都是可以的,至于蔬菜之类的呢?宝宝可以多吃一些芹菜,为了防止牙齿脱落还可以选择吃一些牛肉花生之类的食物。
2宝宝几周岁开始换牙
儿童开始换牙的年龄一般在6岁左右。“换牙”只是民间的一种通俗的说法,在医学上称其为“乳牙替换”。
乳牙替换分两个过程:一是“乳牙脱落”,即乳牙慢慢松动直到脱落。第二个过程是“恒牙萌出”,那就是随着乳牙一个个地脱落,恒牙便跟着一个个地萌出,全口乳牙替换的过程大约历时6年,也就是孩子长到12岁左右时整个换牙过程才宣告结束。
12岁左右的孩子,乳牙应该全部脱落,恒牙取而代之。如果孩子过了12岁,口腔内仍然还有乳牙存在,那就应去医院治疗。
换牙时宜多吃耐嚼食品
孩子到六七岁左右,恒牙就开始陆续萌出,替换原有的乳牙。有些孩子恒牙虽已萌出,乳牙却常常不肯“让位”,迫使恒牙不得不从乳牙的内侧长出,形成“双层牙”,造成恒牙排列不整齐。
引起乳牙滞留迟脱的原因很多,最常见的是孩子进食过于精细,没有充分发挥牙齿的生理性刺激。牙齿的主要功能是咀嚼食物,咀嚼食物能促进乳牙牙根的生长发育以及自然吸收、脱落。
因此,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应让孩子多吃些耐嚼食物,以保持对乳牙良好的刺激作用,促使乳牙按时脱落。当孩子门牙和后磨牙都已萌出,可给其增加些芹菜、玉米、苹果等食物,使换牙顺利完成,让孩子拥有一口健康整齐的牙齿。
孩子换牙时最怕的就是乳牙不肯脱落,不肯让位给恒牙,这时就会造成恒牙挤在在乳牙内侧生长,而有的乳牙脱了的恒牙就会正常生长,这样不仅会让牙长的不整齐,还会让孩子感觉更加的疼痛。正确对待和处理孩子换牙,减少孩子的痛苦。
3儿童换牙期暂时错颌的4种现象
儿童换牙期间常出现暂时错颌的4种现象
1、上颌的切牙萌出时,两切牙之间往往有一间隙,待它们完全萌出后,间隙逐渐消失,切牙位置转为正常。
2、下颌恒中切牙萌出时,若乳中切牙尚未脱落,则在其舌侧萌出,当及时拔除滞留的乳中切牙之后,它们可自行向前调整到正常的位置上。
3、有的上颌侧切牙萌出后牙齿偏斜。这是因为上颌尖牙在颌骨内发育时,若颌骨增长不足,尖牙可挤压侧切牙的牙根,使侧切牙的牙齿长轴发生偏斜所致。当牙槽骨增长和尖牙萌出之后,解除了对侧切牙根部挤压即可纠正其偏斜,恢复到正常位置。
4、有的恒牙萌出之后可能互相拥挤,这种拥挤现象常常在乳磨牙替换之后有所调整。
在儿童替牙期间牙合的变化较慢,需要细心观察。如果是能够自行调整的暂时性错合,不需要处理,否则需及时治疗。
4儿童换牙期好习惯可预防牙齿畸形
儿童牙齿畸形是父母极为关心的问题,因为儿童时期的牙齿畸形没有得到彻底解决,就会给孩子的口腔健康造成长久的损害。和美口腔专家指出,在长达6—7年的换牙期间,儿童通常易出现很多不良习惯,如咬指甲、咬唇、咬舌、伸舌、舔牙等,可直接影响牙列不整齐美观、面部发育不对称,从而留下容貌上的终身遗憾。
因此在儿童换牙期间,家长应关注孩子牙齿的情况,有的孩子恒牙虽已萌出,但个别乳牙仍不脱落,此时应到口腔科拔除,不然新牙会长为畸形;对于个别顽固的牙齿,应配戴矫治器以协助纠正。
牙齿排列不齐对孩子的危害
良好习惯可预防儿童牙齿畸形
牙齿长在上下颌骨上,形成一个整齐的形似马蹄样的牙弓,上面的叫上牙弓,下面的叫下牙弓。
上下牙齿咬合时,上前牙应在下前牙外面2~3 毫米,并覆盖住下前牙牙冠长度的1/3。上下牙齿并非一个正对着一个,除了下颌正中切牙及上颌第三磨牙与相对的一颗牙齿接触外,其余每颗牙齿总是与相对的两颗牙齿接触,互相交错,达到最大的接触面积,这在医学上称为“咬合关系”。
牙齿的这种关系能很好地咀嚼食物,维持面部和牙齿的美观,牙齿之间也不会嵌塞食物。牙齿长得不整齐,上下牙的咬合关系就可能发生错乱,出现牙颌畸形,影响发育、健康、功能和美观。(儿童口腔正畸的特点和最佳时间)
①影响发育:某些牙齿排列不齐,会妨碍上下牙弓颌骨的正常发育,使畸形愈来愈严重。例如,前牙反,下前牙盖在上前牙的外边,下牙弓阻挡了上前牙向前的发育,使上颌骨的发育也受到影响;而下颌骨过度地向前发育,造成面部中央凹陷的畸形。
②影响健康:由于牙长得不整齐,或咬合关系不正常,嚼东西就很不得劲,且不能将食物嚼细。大块的食物吞咽下去,加重胃肠的负担,时间长了容易引起胃肠疾病,以致影响身体健康。
③易患牙病:牙齿排列不整齐,就很难保持口腔清洁,由于刷牙不容易刷干净,牙垢常堆积在牙缝中,形成细菌滋生繁殖的理想场所,使牙齿容易发生龋齿,牙龈也很容易发炎。有些咬合关系不好的牙齿,咀嚼食物时,个别牙齿上下相互冲撞,牙齿经常受到不正常的压力,使牙周支持组织、牙周膜及牙槽骨受到过重的冲撞力,引起牙周组织的疾病。
④影响美观:牙弓前突或前牙拥挤错乱,会使面部呈现开唇露齿。反使面部下颌前突、下嘴唇突出于上嘴唇的前面,上嘴唇瘪进去,像没牙的老太太嘴一样。
⑤影响功能:牙齿不齐,使上下牙接触面积减少或根本无接触,除了可减低咀嚼功能外,还会使发音不清,尤其是齿音发不准确。
5换牙期家长需多加注意这几点
一、刷牙:
拔牙后8小时不要刷牙。此后可以轻柔地刷牙,但不要刷拔牙的部位。
二、不要吐口水或吸吮:
吐口水或吸吮可以促使出血及使血凝块离位而导致“干槽症”。
三、肿胀:
儿童拔牙后的十二小时里头,爸爸妈妈可以用冰袋或冷毛巾在拔牙相对的面部进行冷敷,相隔二十分钟作用进行一次。
四、漱口:
儿童拔牙后二十四小时内,应该避免漱口。这样可以使伤口血凝块形成,而血凝块对于伤口愈合至关重要。
五、不要刺激伤口:
儿童拔牙后刺激伤口可能引起疼痛、出血和感染。要注意在拔牙后的二十四小时里头用伤口对侧进食,避免尖锐物品进入口中。
六、出血:
儿童拔牙后,医生要将一个纱布卷放在伤口上,父母应教孩子咬紧20到40分钟。
另外,小孩拔牙后饮食需要注意:
拔牙后2—4小时,可进无渣冷流质饮食。因冷食可使血管收缩而利于止血,并可减轻水肿和疼痛,同时还可尽量减少对创口的撞击。可选择喝一些凉牛奶、冰洪淋、果汁等。术后4小时至次日可吃半流质饮食和软食,如蛋羹、软馒头、米粥、煮烂的面条、蔬菜泥汤等。饮食宜清淡,不宜食荤腥食品。
拔牙后吃最好不要吃粗糙食物,如韭菜、芹菜、硬米饭等,以免粗糙颗粒刺激创口,不利于愈合。注意饭菜要温,不要过热,以免使血管扩张引发创口出血。蔬菜要选择细嫩的,烹调成烂、软、细碎的形式,可作成酱、末、汁等食物。术后的1—2天内,饮食的营养供给可不予过多考虑。从第3天开始要注意选用高营养、高蛋白饮食,如牛奶、菜肉粥、炸豆腐、果酱面包、豆腐脑、西红柿鸡蛋卤等。
拔除牙齿会在牙床留下或深或浅的牙龈窝,一般在拔除牙齿的当天会由出血凝成的血块来填充,这种血凝块最初可以起到止血、保护创面的作用,在后来的恢复过程中还会逐渐转化成为牙龈窝的组成部分,应在术后的进食过程中给予适当的保护,避免其脱落。
从第二天开始一直到第三个月期间,是等待牙龈窝生长至平齐而后进行口腔修复的时间。这期间,从第2周开始就可逐渐从发音和咀嚼等方面适应牙齿缺少后的不便,所以饮食上也就没有很多禁忌了,不过在吃饭时还是要尽量选软而小的食物来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