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贫血之后对身体各个器官功能都有影响,患病后精神不振,全身感觉疲劳,脸色苍白没有血色,尤其是小孩子缺铁性贫血更是如此。很多原发性的疾病都可导致小孩子贫血,比如说原发性的血红蛋白不成熟就可以进一步导致小孩子贫血。小孩贫血后要根据不同的年龄做好饮食调理。下面一起来看看小孩贫血怎么食补?
目录
1什么情况算是小孩贫血
"脸色不好"时有许多的情形。皮肤血色看起来有微微带点苍白(贫血)、黄黄的(黄疸),还有嘴唇等处泛紫(青斑症)等状况。让我们先从看起来苍白且疑似贫血的症状开始进行讨论。
这时可以大致分为贫血和非贫血两种情况。医学上所说的贫血,是"血液中的血红蛋白数减至正常以下的状态"。贫血时,通常红血球也会跟着减少,但也有像缺铁性贫血等,明明血红蛋白减少,红血球却维持在正常范围中的情形,贫血的症状是因为氧气不足所引起的,因此以运送氧气的血红蛋白数来作为贫血与否的测定,应该是极为合理的。
心悸、喘不过气、容易疲倦……因氧气不足而无法制造能量。血液中的血红蛋白浓度因男女性别、年龄而不同。每100毫升血液中的血红蛋白量,成人若是低于11-12克,小孩若是低于10~11克,便是所谓的贫血。患有贫血者,身体容易疲倦,一动就产生心悸,一口气像喘不过来似的症状,这都是因为氧气不足,能量的制造无法供应需求所致。
脸色方面因会受到贫血以外的因素所影响,即使察看过下眼睑结膜的颜色,正确的判定还是得经过血液检查才知道。血红蛋白数若降到5克以下,脸上会几乎看不到血色,呼吸急促,需要立刻施以紧急处置。
如果说孩子脸色一直不好,发白的话,那么就得去医院检测一下了,不要在家猜测,毕竟我们得相信医生,孩子的健康才是最重要的。
2小孩贫血怎么食补
4-6个月吃泥状食物(土豆泥、苹果泥、蛋黄泥),可以增加味觉刺激,由于婴儿没哟牙齿,所以食物需要研磨后加粥水呈半流状喂食;6-7个月可以吃淀粉类食物(如手指饼干、面包干、馒头片等),宝宝会用唾液把食物泡软后再咽下;7-8个月可以吃半固体食物,如菜泥粥、烂面条、蛋羹、肉末粥等,有利于牙齿生长;8-12个月的选择可以丰富很多,馄饨、豆腐、馒头、花卷、西红柿、米饭、窃喜的蔬菜和肉食都可以吃。
蔬菜:叶菜含铁元素较高,其中最高的油菜,达到了5.9毫克/100克,其次是荠菜和苋菜,普遍人为含铁较多的菠菜其实只有2.9毫克/100克,不足油菜的一半。肉食:动物的肝脏和血液含铁最高,为10-25毫克/100克,大约是家畜、家禽和鱼(1-3肉毫克/100克)的10倍;鸡蛋中的铁主要集中在蛋黄部分,含量和畜禽肉差不多,而奶类的含铁量较低,只有畜禽肉的1/10左右。
在各种蔬菜食物当中,铁的含量都是比较高的。尤其是非血红素铁在植物食物当中含量更高。当然,在牛奶以及鸡蛋中也含有适量的非血红素铁。如果孩子是因为非血红素原因而导致的贫血,则上述食物可以多吃。另外,母乳被孩子吮吸后,铁的吸收率可高达百分之五十,所以强调母乳喂养是预防小孩子贫血的重要方式。
3常见的小儿贫血应该怎么预防
小儿营养性贫血,一是饮食中缺乏铁质引起的小细胞性贫血,二是机体内因缺乏叶酸、维生素B1:引起的大细胞性贫血。哺乳期4~6个月前能利用从母体内来的铁质造血,在4—6个月后即出现铁质的不足,所以在3—4个月时就应注意添加含铁丰富的食物。如蛋黄中含铁质较丰富,即应注意添加。动物肝脏含铁也较高,其他尚有鱼、豆类、豆制品均可逐步让小儿食用。新鲜绿叶蔬菜、水果等含铁质也较多亦可同时食用。当然在贫血严重时,尚须在医生指导不服用铁剂及维生素C、E等。服用这些药品,须注意不应与茶叶、咖啡等同时服用。
当小儿单纯母乳喂养未及时添加辅食、或偏食喂养、长期腹泻时,可发生大细胞性贫血。常表现为面色蜡黄、虚胖,表情呆滞,不哭不笑。并常有厌食、恶心、腹泻、舌炎及光滑舌等。此时可给予含维生素Bl2和叶酸较丰富的食物,如绿叶蔬菜、水果、牛肝、黄豆等。重者在医生指导下可直接补给叶酸、维生素B12及维生素C等药品。
4儿童贫血的标准及分类
儿童贫血的判定标准
由于贫血所导致的一系列临床表现,主要取决于Hb的下降程度,故临床常以Hb下降作为诊断贫血的主要依据。由于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各系统组织与功能均存在明显的年龄差异,故Hb正常范围也随年(月)龄变化而异。
贫血的分类
可能导致儿童贫血的病因很多,营养不良、各种急慢性疾病或造血系统病变均可导致儿童贫血。
骨髓RBC和Hb生成不足 可由三类因素所致:① 造血营养物质缺乏:体内缺铁、叶酸或维生素B12缺乏等,尤以体内缺铁所导致的缺铁性贫血最为常见;② 原发于骨髓造血系统的疾病,主要是再生障碍性贫血;③ 各种疾病抑制骨髓造血功能,如感染性疾病、慢性肾脏疾病和恶性肿瘤(以白血病为主)等。
RBC破坏过多(溶血) 常见溶血性贫血(溶贫)可分为先天遗传性与后天获得性两大类,其中先天性溶贫,常见疾病主要是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和地中海贫血。后天获得性溶贫,主要是自身免疫性溶贫(AIHA)。
RBC丢失过多(出血) 慢性失血性疾病,如肠道寄生虫、慢性胃肠道疾病或先天性消化道畸形(例如美克尔憩室等)等长期隐性消化道失血,临床难以察觉,但可表现为顽固的、难以纠正的缺铁性贫血,可作为临床分析的重要线索之一。
5贫血成儿童富贵病
三成患儿贫血因“营养不良”
“像宝牛小朋友这样的患儿并不占少数,从临床统计数据来看,三成患儿贫血都因‘营养不良’。”该院儿科专家丁申介绍说,很多家长都有一个误区,认为给孩子吃得越好就越有营养。有的家长还经常买一些“高级”营养品给孩子们吃。但是这些所谓“高级”营养品中,往往缺乏铁元素或者含量极微。
她以牛奶为例说,每100毫升牛奶含铁0.1毫克-0.5毫克,但儿童每日需铁10毫克,若仅靠牛奶来提供铁,得喝上2升-10升才能满足需要,别说孩子,就是成人,也没有如此的“海量”。另外,有一部分孩子偏食、挑食造成了营养素摄入的不平衡。如常吃巧克力、奶油点心等一类高热量食品,会使孩子缺乏饥饿感,减少进食量而无法得到其它必需营养素,这类食品所含蛋白质和铁也很少。
缺铁性贫血成小儿新“富贵病”
如今,儿童缺铁性贫血成为除肥胖、近视之外的又一新儿童富贵病。丁申介绍,饮食结构不合理、挑食和偏食是导致孩子患上缺铁性贫血的重要原因。
而究其原因,铁的吸收常需要一定的酸度,天然的土壤是维生素C系,它能促进机体对铁的吸收。但很多父母并不注意给孩子搭配一定量的绿叶蔬菜,即使有蔬菜上桌,也没有注意劝导孩子多吃点蔬菜,以致维生素C供应不足,从而影响了铁的吸收。
专家提醒说,患有缺铁性贫血的青少年如果不及时补铁,可出现体力下降、记忆力下降、细胞免疫水平下降等症状,易诱发感冒、气管炎等上呼吸道感染。而解决的最简单方法就是让孩子多吃含铁量丰富的食物,包括瘦肉、猪肝、蛋黄、海带、鸡肝、紫菜、香菇和豆制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