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耳炎是一种很常见的疾病,尤其容易发生在宝宝的身上,当宝宝患上中耳炎的时候,如果没有的及时的发现和治疗,就很容易会转变成慢性中耳炎,而慢性中耳炎治疗起来也是比较困难的,在平时的生活中一定要注意观察宝宝的一些细微变化,这样才能够及时的发现疾病,那么宝宝慢性中耳炎症状有哪些呢?下面来看看吧。
目录
1急性与慢性中耳炎的区分方法
急性中耳炎
急性中耳炎是中耳黏膜的急性化脓性炎症,由咽鼓管途径感染很多见。感冒后咽部、鼻部的炎症向咽鼓管蔓延,咽鼓管咽口及管腔黏膜出现充血、肿胀,纤毛运动发生障碍,致病菌乘虚侵入中耳,引起急性中耳炎。常见的致病菌主要是肺炎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因此预防感冒就能减少急性中耳炎发病的机会。
急性中耳炎以婴儿及幼童在冬季多发,严重情况下可导致失聪。通常急性中耳炎的症状有以下几大方面,如突然发生的耳痛,常伴有感冒或咳嗽;患者若是婴儿便会哭闹不止,并揉擦患耳的耳垂。发热,体温可高达39摄氏度;可能出现呕吐,或者耳道可能流软耳垢或脓液;患耳可能听觉失灵等。这时就该注意及时到专业医院进行诊治。急性中耳炎如果及时就医的话,可以痊愈并不再复发,若未能及时治疗,或病情较重,就可能形成慢性中耳炎,增加治疗难度与复发效果。
慢性中耳炎
慢性中耳炎是一个从急性中耳炎开始的长期病变过程,常合并鼓膜穿孔并有脓液从中耳流出,所以也称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未能及时治疗,拖延六周以上者即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主要有流脓、耳鸣、耳痛、头痛、头晕等。可分为三种类型:
1、单纯型:炎症未破坏骨质,耳内流脓为粘脓性或粘淮性,无臭味。
2、坏死形:炎症已侵润到骨质,耳内流出物如干酪样(豆渣样),量少,有血丝。
3、胆脂瘤型:由于炎症的长期刺激,上皮增生活跃,耳内流出物夹杂有上皮脱屑,及黄白色有恶臭的油片状物。后两种类型如不及时治疗,会造成不良后果。
对待疾病我们应该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对疾病要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不要过分担心,只要你能够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治疗,一定能够收获健康的。
2中耳炎患者避免进入这六大误区
误区一:没有耳痛、耳道溢脓就不是中耳炎
目前临床上已将中耳炎分成急性、慢性细菌性(化脓性)中耳炎、卡他性(分泌性)中耳炎、胆脂瘤型中耳炎几大类,化脓性中耳炎耳道溢脓是其主要症状,急性期有耳痛是符合我们传统的中耳炎概念的。
但分泌性中耳炎则无耳道流脓症状,也较少出现耳痛,可仅有耳闷、听力下降症状,主要是由咽鼓管阻塞中耳鼓室出现负压造成渗出而引起的,由于渗出液是非细菌性的一般不出现耳痛和化脓,所以本病易被漏诊、误诊。
误区二:耳道“出水”流脓就是中耳炎
现在知道其他耳科疾病也会有“出水”流脓的症状,如外耳道炎有时就表现耳道“出水”,伴有细菌感染时会有流脓的症状,与中耳炎的主要区别就是前者鼓膜完整无穿孔的表现。
外耳道炎原因很多,如反复挖耳、糖尿病真菌感染、耳道狭窄进水等,尤以挖耳比较多见。外耳道毛囊炎形成疖肿破溃也可引起耳道流脓,耳道检查及追问既往病史多能鉴别。
误区三:耳道流脓时,不宜手术
以前由于受医疗技术水平的限制,大多数慢性中耳炎和胆脂瘤型中耳炎患者采取药物保守治疗,若手术需在停止流脓3月到半年以上,但往往由于中耳乳突炎性病灶没有彻底根除很容易复发流脓鼓膜再次穿孔。
目前由于耳科显微技术的发展,鼓室成形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中耳炎的治疗,不仅能彻底清除炎性和胆脂瘤病灶获得根治,并能修复鼓膜听骨重建提高听力,复发的几率也很低。
误区四:中耳炎手术容易造成面瘫,能不做尽量不做
由于耳科医生的操作水平有差异,间或有手术后面瘫的报道,且面瘫影响面容易造成较大的社会影响。
由于面神经就走行在中耳鼓室和乳突腔,手术中从面神经表面剥离病灶难免会刺激神经引起水肿,只要及时处理一般不会发生面瘫。耳显微外科技术越领先的地方面瘫发生的几率也是越低的,一般这种机构的发生率在几百分之一到几千分之一,最后不能恢复的就更少了。
误区五:中耳炎手术可以完全恢复听力并消除耳鸣
由于中耳炎病程多较漫长,长期炎性或胆脂瘤病灶的刺激和破坏可以影响内耳系统出现不同程度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害,并出现耳鸣,中耳炎鼓室成形手术虽可完全清除病灶达到停止流脓的效果,甚至可以听骨重建,但也仅能部分或大部分恢复因听骨损害鼓膜穿孔引起的听力下降,对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害的部分却不能提高,也不会直接减轻耳鸣症状。
误区六:治疗中耳炎,只要吃吃抗生素就可以
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主要是要治疗其诱因,如鼻炎、鼻窦炎、上呼吸道感染、感冒等,可用滴鼻剂中成药抗生素等药物,有鼻息肉、鼻腔鼻咽肿瘤、鼻咽重度增殖体肥大等要进行手术。
急性中耳炎除用抗生素外,有耳痛的患者还要用滴耳剂,鼓膜未穿孔期可用草酚甘油消炎止痛,穿孔化脓就要用双氧水和抗生素滴剂了,加用滴鼻收敛剂可加快病情的恢复。
3宝宝慢性中耳炎症状有哪些
急性中耳炎可有畏寒、发热、倦怠及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小儿常伴有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鼓膜一旦穿孔,体温即逐渐下降,全身症状明显减轻。耳痛是儿童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最常见表现,常为耳深部痛,逐渐加剧,如搏动性跳痛或刺痛,吞咽和咳嗽时耳痛加剧,小儿多因此烦躁不安、夜不成眠。
鼓膜穿孔流脓后,耳痛立即缓解。耳漏发生在鼓膜穿孔后,初期为血水样,后变为粘脓性。听力下降常为轻度,多被剧烈耳痛所掩盖。体检早期可见鼓膜松弛部充血,锤骨柄及紧张部周边可见放射状扩张的血管。继而鼓膜弥漫性充血,肿胀,向外膨出,正常标志难以辨认,鼓膜穿孔前,局部出现小黄点。开始时穿孔小,不易看清,有时可见鼓膜表面有闪烁搏动的亮点,随后穿孔增大,脓液排出。
乳突部有压痛,听力检查小儿多不配合,在较大儿童可以检出传导性耳聋。血象检查可以发现白细胞总数增多,中性粒细胞增加,鼓膜穿孔后血象可趋正常。
慢性中耳炎表现为长期耳流脓、脓量可多可少,有时可伴有出血,有臭味。鼓膜松弛部或紧张部穿孔,有时可以观察到鼓室内或外耳道肉芽或胆脂瘤上皮。听力检查一般示不同程度的传导性耳聋。
听力减退是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常见表现。听力下降常为轻度,小儿对声音反应不敏感,多无自述听力下降,常因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下降而由家长领来就医。如单耳患病,可长期不被察觉,而在体检时始被发现。耳闷感和耳鸣也是本病常见临床表现,按捺耳屏可暂时减轻。检查发现鼓室负压引起松弛部或全鼓膜内陷,锤骨柄向后上移位,锤骨短突外突;鼓室积液时鼓膜失去正常光泽,呈淡黄或琥珀色,有时透过鼓膜可见到液平面。音叉试验及纯音测听显示传导性聋。听力损失程度不一,重者可达40dBHL左右。积液排出后听力立即改善。声导抗对诊断有重要价值,平坦型为渗出性中耳炎的典型曲线,高负压型显示咽鼓管功能不良,部分有鼓室积液。
以上就是关于宝宝慢性中耳炎症状的一些介绍。当发现宝宝患上中耳炎的时候一定要及时的进行治疗,尽量避免其演变成为更加难治的慢性中耳炎,这对于宝宝的伤害是很大的,在平时要注意宝宝的一些饮食的健康,加强营养,增强宝宝的免疫力。
4中耳炎的病因
1.呼吸道及鼻咽部疾病
急性中耳炎是中耳黏膜的急性化脓性炎症,由咽鼓管途径感染。感冒后咽部、鼻部的炎症向咽鼓管蔓延,咽鼓管咽口及管腔黏膜出现充血、肿胀,纤毛运动发生障碍,引起中耳炎。常见的致病菌主要是肺炎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
2.擤鼻涕用力过度
鼻涕中含有大量的病毒和细菌,如果两侧鼻孔都捏住用力擤,则压力迫使鼻涕向鼻后孔挤出,到达咽鼓管,引发中耳炎。
3.游泳
在游泳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不要将水吞进口中,以免使得水通过鼻咽部进入到中耳中,从而引发中耳炎。外伤所导致的鼓膜穿孔,是禁止滴任何水样液体,以免影响创口的愈合。可用消毒棉球堵塞外耳道,以免感染诱发中耳炎。
4.仰卧位吃奶
如果婴幼儿仰卧位吃奶,由于幼儿的咽鼓管比较平直,且管腔较短,内径较宽,奶汁可经咽鼓管呛入中耳引发中耳炎。
5慢性中耳炎怎么治疗
1、确定中耳炎的类型
(1)单纯型
最常见,多于上呼吸道感染后出现,耳流脓,多为间歇性,呈粘液性或粘液脓性,一般不臭。量多少不等,上呼吸道感染时,脓量增多,检查见鼓膜中央部穿孔。
(2)骨疡型
也被称为坏死或肉芽型,从急性坏死性中耳炎和持续性。广泛组织破坏,耳脓性更具连续性,有脓性血。
(3)胆脂瘤型
但非真性肿瘤,耳内流脓量少,可有白色鳞片、豆渣样物,恶臭。有时可出现头痛及听力明显下降。
2、详细检查
应请耳鼻咽喉科医生详细检查耳内,区别上述类型。
3、积极治疗
积极治疗上呼吸道病灶性疾病,如慢性鼻窦炎、慢性扁桃体炎。
4、药物治疗
与当地政府的简单类型:可用抗生素溶液或抗生素和类固醇激素类药物混合液,如0.25%氯霉素液、氯霉素可的松液、氧氟沙星滴耳液。
5、局部用药注意事项
①用药前先清洗外耳道及中耳腔内脓液,可用3%双氧水或硼酸水清洗,后用棉花签拭净或以吸引器吸尽脓液,方可滴药。
②脓量多时用水剂,量少时可用硼酸酒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