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了一定的岁数,出现疾病的几率会越来越高,其中动脉硬化就是老年人经常出现的一种疾病,当出现这种疾病的时候,对人是有很大影响的,严重的甚至可能还会导致出现死亡,其中下肢动脉硬化会影响人的行走,那么什么是下肢动脉硬化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目录
1动脉硬化吃什么食物好
1、适当控制总热量:可使体重保持在正常标准范围。超重和肥胖者,应控制好每天的进食量,但控制饮食应逐渐进行,可结合运动疗法,每月体重减轻0.5~1千克即可。糖和含糖量较高的糖果、糕点应尽量少吃。
2、少吃高胆固醇食物:高胆固醇食物如动物内脏、皮蛋等应尽量少吃,特别是血浆胆固醇升高者,更应严格控制,但要保证足够的蛋白质摄入量。蛋黄虽然含胆醇较高,但其中含有卵磷脂,对动脉硬化有防治作用,可以适当食用,但每天不宜超过2个。
3、少吃动物油(猪油):防治动脉硬化应多吃不饱和脂肪酸,要以植物油为主。因为动物油中主要为饱和脂肪酸,所以应尽量少吃,但也不能完全不吃动物油,否则会给全身带来一些其他的不良影响,一般应使动物油和植物油的比例在1:3左右为宜。
4、多食含维生素和纤维素较丰富的食物:多种维生素都具有降低胆固醇、防止动脉硬化的作用,在饮食中可多吃些含维生素和纤维素较丰富的食物,如新鲜水果、豆类、蔬菜,主食不要吃得太精,因为谷类的胚芽中含有较丰富的维生素 E 等有益成分。
5、多吃富含钾、碘、铬的食物:目前是认为钾盐可保护心血管,而钠盐会增加心脏负担,因此动脉硬化病人,食物不宜太咸,同时要多食含钾丰富的食物,如蘑菇、豆类(黄豆、绿豆、赤豆、蚕豆)、菠菜、紫菜、莲子、苋菜等。碘能降低血中胆固醇,对防治动脉硬化有好处,所以,含碘丰富的食物,如海鱼、海参、海虾、海带、海菜等应多吃。经常食用含铬较高的食物,如豆类、鸡肉、贝类等,也有防治动脉硬化的作用。
6、少吃多餐、禁烟酒、常喝茶:进食次数多些有利于降低机体的低密度脂蛋白,在保证每天进食总量不变的情况,可安排一天4~5餐。此外由于烟酒会影响心血管系统功能,故动脉硬化患者应戒除烟酒,但适量饮用红葡萄酒能防治动脉硬化。经常喝茶是可以预防血管硬化的,因为茶叶中含有的儿茶酸,能减轻血清胆固醇浓度和胆固醇与磷脂的比值,有增加血管柔韧性、弹性和渗透性的作用,能预防血管硬化。
2什么是下肢动脉硬化呢
下肢动脉硬化理解上来说 就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我们对于动脉硬化闭塞症和动脉粥样硬化的认识。
临床实际上是这样的: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如果脑动脉狭窄闭塞则诊断为脑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塞、脑缺血、脑栓塞等。冠状动脉狭窄闭塞则诊断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肌缺血、心绞痛、心肌梗塞等。如果四肢动脉狭窄闭塞则诊断为:动脉硬化闭塞症。
动脉硬化闭塞症依据缺血轻重分为:无症状期、缺血Ⅰ期 、缺血Ⅱ期 缺血III期1级坏死、 缺血III期2级坏死 、缺血III期3级死,由此而知,动脉硬化闭塞症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在周围动脉,导致周围动脉硬化狭窄、闭塞,进而引起四肢缺血、营养障碍、肢体溃烂、坏死的一类疾病。
过去认为动脉硬化闭塞症是一个必然的和残酷的退行性病变的累积过程,但是现在我们的认识完全截然不同:我们完全可以对动脉硬化闭塞症实施人为干预,使其病变得到根本的改善。
以下肢较为多见尤其是腿部动脉由于血供障碍而引起下肢发凉、麻木和间歇性跛行,即行走时发生腓肠肌麻木疼痛以至痉挛,休息后消失,再走时又出现;严重者可有持续性疼痛下肢动脉尤其是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动脉管腔如完全闭塞时可产生坏疽。
3动脉硬化的并发症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者,若管径狭窄达75%以上,则可发生心绞痛、心肌梗塞、心律失常,甚至猝死。
脑动脉硬化,可引起脑缺血(包括暂时性缺血性发作)、脑萎缩,或造成脑血管破裂出血。脑动脉硬化的早期阶段:神经衰弱(常有头晕,头昏,头痛,耳鸣,嗜睡,记忆力减退,易疲劳),情感异常(情绪易激动,缺乏自制力,随着病情的加重,会逐渐变得表情淡漠,对周围事物缺乏兴趣),判断能力低下(表现为不能持及地集中注意力,想象力降低,处理问题要靠别人协助)。脑动脉硬化达到中后期时可出现步态僵硬或行走不稳,痴呆,癫痫样痉挛发作,脑中风。
肾动脉粥样硬化,常引起夜尿多、顽固性高血压、严重者可有肾功能不全。
肠系膜动脉粥样硬化,可表现为饱餐后腹痛便血等症状。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早期症状主要表现为间歇性跛行,休息时也发生疼痛则是下肢严重缺血的表现,常伴有肢端麻木,足背动脉搏动消失等。晚期还可发生肢端溃疡和坏疽。
4动脉硬化病因
发病原因
动脉硬化是随着人年龄增长而出现的血管疾病,其规律通常是在青少年时期发生,至中老年时期加重,发病,男性较女性多,近年来本病在我国逐渐增多,成为老年人死亡主要原因之一,动脉硬化的原因中最重要的是高血压,高血脂症,抽烟三大危险因子,其他肥胖,糖尿病,运动不足,紧张状态,高龄,家族病史,脾气暴躁等都有关系。
高血压(25%):
高压血流长期冲击动脉壁引起动脉内膜机械性损伤,造成血脂易在动脉壁沉积,形成脂肪斑块并造成动脉硬化狭窄,血压不控制,心肌梗塞发生率约提高2~3倍,脑中风则约4倍。
缺少运动(20%):
运动可以增加高密度脂蛋白,减少低密度脂蛋白,帮忙身体把多余胆固醇从胆道与肠道排出体外,避免过剩胆固醇沉积在血管内壁,此外,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血管弹性,降低血压,消耗过剩热量,使身体脂肪比重减少,肌肉比重增加,而减轻体重,因此缺乏运动的人很容易得到粥状动脉硬化。
高脂血症(20%):
血中脂肪量过高较易沉积在血管内壁形成斑块,造成动脉硬化狭窄。
糖尿病(15%):
糖尿病人的脂肪代谢会出现问题,血液中运送脂肪的蛋白质(称做脂蛋白)会产生变性,在运送过程中脂肪容易沉积在血管内壁形成脂肪斑块。
抽烟(10%):
香烟中的尼古丁,一氧化碳等会损伤动脉内壁,受伤的动脉内壁会卡住胆固醇,引起血小板堆积形成脂肪斑块,同时,抽烟也会引起冠状动脉收缩痉挛,减少血流量。
肥胖(5%):
肥胖或体重过重的人,心脏负荷加重,血脂肪不正常的机率也较高,因而增加粥状动脉硬化风险,肥胖,易促发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症,胰岛素阻抵抗症候群。
过大压力:人会因为压力而增加肾上腺素的分泌,于是引起血压升高,心跳加快,伤害动脉血管内壁。
家族史:指的是基因上的因素,使某些人早期就发生动脉硬化疾病遗传,其原因仍未明,有的是严重高胆固醇血症,迭积在血液中,进而促发动脉硬化发生,有的是早发性高血压,或是容易发生血栓等。
5动脉硬化诊断鉴别
本病发展到相当程度,尤其有器官明显病变时诊断并不困难,但早期诊断很不容易,年长病人如检查发现血脂增高,动脉造影发现血管狭窄性病变,有利于诊断本病。
鉴别诊断
主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主动脉变化和主动脉瘤,须与梅毒性主动脉炎和主动脉瘤以及纵隔肿瘤相鉴别,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心绞痛和心肌梗塞,须与其他冠状动脉病变所引起者相鉴别,心肌纤维化须与其他心脏病特别是心肌病相鉴别,脑动脉粥样硬化所引起的脑血管意外,需与其他原因引起的脑血管意外相鉴别,肾动脉粥样硬化所引起的高血压,须与其他原因的高血压相鉴别,肾动脉血栓形成须与肾结石相鉴别,四肢动脉粥样硬化所产生的症状,须与其他病因的动脉病变所引起者相鉴别。
临床上还需对本病不同的发展过程进行鉴别,可分为四期:
1、无症状期或隐匿期:其过程长短不一,包括从较早的病理变化开始,直到动脉粥样硬化已经形成,但尚无器官或组织受累的临床表现。
2、缺血期:症状由于血管狭窄,器官缺血而产生。
3、坏死期:由于血管内血栓形成或管腔闭塞而产生器官组织坏死的症状。
4、硬化期:长期缺血,器官组织硬化(纤维化)和萎缩而引起症状。
不少病人不经过坏死期而进入硬化期,而在硬化期的病人也可重新发生缺血期的表现。
按受累动脉部位的不同,本病有下列类别:
1、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枝粥样硬化。
2、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3、脑动脉粥样硬化。
4、肾动脉粥样硬化。
5、肠系膜动脉粥样硬化。
6、四肢动脉粥样硬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