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我们很多人最近体内都出现了湿气的问题,湿气的问题是相当严重的,可能会导致我们自身出现湿疹的问题,湿气的问题还可能会导致我们自身容易出现失眠多梦多汗的症状,经常进行体育锻炼可以很好的去除湿气,普及一下怎么样去除体内的湿气呢?
目录
1什么中药除湿气好一些
湿气重的人可以通过运动、食疗等方式慢慢调养祛湿,也可以选择较为快捷的方式——吃化湿药来祛湿。中医认为凡是有化除湿浊,醒悦脾胃功能的药物都称为化湿药。
化湿药大多气味芳香,故又称为芳香化湿药。这类药物辛香温燥,主入脾胃经,能促进脾胃运化、消除湿浊,前人谓之“醒脾化湿”,同时化湿药其辛能行气、香能通气,能行中焦之气机,以解除因湿浊引起的脾胃气滞之症状,而且部分药还兼有解暑、辟秽、开窍、截疟等作用。
脾胃为后天之本,主运化,喜燥而恶湿,爱暖而悦芳香,易为湿邪所困,湿困脾胃(又称湿阻中焦)则脾胃功能失常,化湿药能宣化湿浊,醒悦脾胃而使脾运复健。
化湿药除了适用于湿困脾胃、身体倦怠,还适用于脘腹胀闷、胃纳不馨、口甘多涎、大便溏薄、舌苔白腻等症。此外,对湿温、暑温诸症亦有治疗作用。
一般化湿药有藿香、佩兰叶、紫苏叶、白扁豆、西瓜汁、荷叶、绿豆等,敬请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
除湿气的药物可以选择上面的这些。在选择的时候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使用,那么药物去除湿气的效果会更加的理想一些。除了可以使用药物的方法来进行去除湿气外,还可以在平常的时候都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这样也能很好的预防体内湿气增多。
2怎么样去除体内的湿气呢
体内湿气重分湿热重和寒湿重,同时湿热重分为脾胃湿热,肝胆湿热,下焦湿热。如果是脾胃湿热,多伴有胃部不适,大便不成型黏腻,有口气,舌苔黄厚等,可以用藿香清胃丸调节;如果肝胆湿热,多伴有口苦咽干,胁肋不不适,头晕头胀,耳鸣,舌苔黄厚等,可以用龙胆泻肝丸调节;如果是下焦湿热,多伴有妇科炎症,白带多,有异味,舌苔黄厚,或是泌尿系炎症,可以用妇科千金片,或是复方石苇颗粒调节;如果是寒湿重,多伴有手脚凉,怕冷,乏力,等阳虚症状,舌苔白厚,治疗应该用附子理中丸,或是金贵肾气丸,加利湿的药物调节。同时注意饮食清淡,如果是湿热少吃辛辣刺激食物,如果是寒湿少吃生冷食物。
以上介绍的如何去除体内湿气的方法效果都是非常不错的,日常也可以多喝一些红枣枸杞粥,可以帮助我们达到非常不错的食疗保健的效果,还可以采用蒸桑拿的方法同样可以帮助我们很好的排除体内多余的湿气,大家可以尝试一下。
3祛湿吃什么好
1、少吃冷饮
夏季即将到来,气温也在慢慢上升,这个时候很多朋友都开始喝起了冷饮,冰箱里更是囤了不少冰棍,但是你知道吗?经常吃冷饮会导致体内的湿气变得更重,这对排湿、祛湿是非常不利的。
2、吃点薏米粥
中医认为,薏米能健脾祛湿,对食欲不振、脾胃虚弱等都有不错的缓解作用,如果体内湿气比较重,那么用薏米加大米煮点粥起来吃有祛湿的功效,或者直接用薏米加水煮粥,把薏米水喝完,再把煮烂的薏米吃掉,祛湿的效果更好。
3、多走路
很多现代人都不喜欢运动,特别是年轻人,下班、下课之后都喜欢宅在家里,其实这样做会加重体内的湿气,专家认为,多走路、多运动能让身体保持在少湿少痰的状态,也有利于身体健康。
4、喝点山楂茶
一些人会将山楂当作零食吃,其实山楂也可以用来泡水,那么喝山楂水也能祛湿吗?中医表示,山楂加上荷叶、陈皮一起泡水喝,能清热化湿,在夏季这种容易引起湿热的季节里,常喝山楂茶能避免湿气变重。
5、艾灸、按摩
艾灸、按摩都是中医的疗法,通过艾灸、按摩不同的穴位可以有效缓解体内的湿热,另外,在艾灸、按摩的过程中,人体也会因此出汗,多流汗也是祛湿的一个方法。
祛湿可以吃这些食物
1、红豆
众所周知,红豆也是利水、祛湿的好食材,当你感觉自己体内湿气比较重时,不如煮点红豆起来吃,红豆汤也可以一起喝了,在夏季,这款食疗可以帮你有效缓解体内的湿热。
2、山药
很多人不知道山药也有祛湿的功效,其实山药是通过健脾养胃的方法来除湿的,只有脾胃健康了,湿气才能更好的被运作到体外,山药可以蒸着吃,也可以切片与木耳炒着吃。
3、苦瓜
苦瓜虽然口味不好,但是我们不能否认它的功用。苦瓜能清热解毒,对于祛湿也有一定的作用,特别是当湿气严重引起一些皮肤问题时,吃苦瓜可以改善皮肤不好的症状。
4八个坏习惯易招湿气
1、睡不够
从中医角度来说,睡不够就是脾虚的症状,睡好觉也能让我们的身体更轻盈。建议每天晚上11点前就睡觉,每天增加一些运动会让你的睡眠质量更高。
2、口味重
肠胃功能好坏关系到营养及水分代谢,最好的方式就是适量、均衡饮食。油腻、过咸、太甜等肥甘厚味食物不易消化,容易造成肠胃闷胀、发炎。甜食、油炸品会让身体产生过氧化物,加重炎症反应。
3、爱吃凉
中医认为,生冷食物、冰激凌或凉性蔬果,会让肠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滞,给外邪创造入侵机会。因此不易过量食用,烹调时最好加入葱、姜来减弱蔬菜的寒凉性质。
4、喝大酒
这是加重“湿毒”的关键因素,从中医上来讲,酒助湿邪,因此酒精尽量要少碰,更不能借酒浇愁。
5、运动少
运动少的人常会出现身体沉重、四肢无力等湿气大的表现。越是不爱运动,体内淤积的湿气就越多,久而久之,身体还可能出现疾病。适当运动,如跑步、健走、游泳等,可促进身体器官协调运作,加速“排湿”。
6、老坐着
久坐会使人的脑供血不足,导致脑供氧和营养物质减少,加重乏力、失眠、记忆力下降等,还会引发全身肌肉酸痛、脖子僵硬和头疼、头晕。
7、穿得少
“只要风度,不要温度”的做法,很容易让湿邪侵入身体,特别是在秋冬季。全身都要注意保暖,洗澡水别太凉,洗头后要及时吹干。
8、不通风
一些生活细节也会导致周围环境和身体里的湿气加重,比如喜欢坐在地板上玩耍、长时间呆在密闭的房间里等。平时要适当开窗透气,特别是房间内潮气重时。
5按摩什么穴位除湿
1、曲池穴
屈起肘部时出现横纹的外侧段为曲池穴,大肠经的湿浊之气聚集于此,也就是说血脉之气从四肢汇集到这里。对这个穴位进行按摩,能够起到调理气血以及去除风湿的作用。
2、委中穴
委中穴在膝窝的中心点上。膀胱经是人体最大的排毒去湿通道,而委中穴便是这个通道上的排污口,如果这里不通畅,湿气排不出去,可能会导致关节炎。
3、阴陵泉
阴陵泉穴,属足太阴脾经,位于小腿内侧,胫骨内侧下缘与胫骨内侧缘之间的凹陷处,其主要功能是排渗脾湿。它有运中焦、化湿滞的功效,适当按摩,可以利小便,让体内的湿邪从小便而出,从而有利于脾的气机运行恢复。
4、承山穴
承山穴位于人体的小腿后面正中,委中与昆仑穴之间,它是最有效的祛除人体湿气的穴位。足太阳膀胱经主人体一身之阳气,而承山穴就在足太阳膀胱经上,点按承山穴可以振奋人体阳气,起到解除湿邪,振奋精神,缓解疲劳的作用。很多人点按承山穴时,会有明显的酸胀痛感,这是因为体内有湿气的缘故。而在按揉该穴一段时间后,便会觉得身体微微发热,这预示着阳气生发,湿邪减少。
5、丰隆穴
丰隆穴属于足阳明胃经,位于小腿前外侧,也就是在外脚踝肩部上面大约八寸的位置。它既是胃经的络穴,又联络脾经,对脾胃两大脏腑都有很好的调理作用,是除湿祛痰的要穴。按摩此穴位能够有效的起到健脾化湿的作用。
除湿吃什么食物好
豆腐:清热,排毒。
红糖:性温,入肝经、脾经,逐湿。
薏仁:性凉,入脾经、胃经,健脾,逐湿。
芡实:性平,入脾经、肾经。
白术:性湿,入脾经、肾经,健脾,燥湿。
老冰糖:性平,入肺经、脾经,维族人以冰糖为健脾胃之药,单晶的无效。
鸡内金:鸡胃能消化沙子,可见很强大,能补脾健胃。
粗粮:多吃粗粮,多吃面食,少吃电饭锅煮的米饭,湿气大。
小米:小米,入肾经兼入脾胃经,能除脾胃的湿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