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内科 >消化内科 >胃肠疾病 >胆汁返流性胃炎

小儿胃食管返流是什么原因呢

食管反流是一多种原因引起的食管功能紊乱问题,也是食管多发性病变,多数表现症状反反复复,食管反流分为几种人群,老年人是因为免疫力低下,这种障碍引起的,孕妇儿童和年轻人,每一种人有着不同的症状和不同的发病原因,那么小儿食管反流是什么原因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目录 胃食管反流病的症状有哪些 小儿胃食管返流是什么原因呢 胃食管反流病吃什么药效果好 胃食管反流病并发症 胃食管反流病诊断鉴别

1胃食管反流病的症状有哪些

  生活中, 胃食管反流的常见症状,主要表现为烧心、反酸、胸骨后疼痛(烧灼感)等,食管炎如果有溃疡、出血后会引起狭窄,导致出现吞咽困难,这些都属于病理导致食管出现的症状。

  对于患者而言,食管癌会导致出现吞咽困难的症状,而胃食管反流病也会引起这一症状,食管炎有轻中重度,轻度不会引起吞咽困难,而中重度会引起食管粘膜壁出现水肿、溃烂、胸骨后疼痛和吞咽困难的症状,因为反流性食管炎长期慢性反复的发作,引起溃疡不断的愈合,这样会产生斑痕,引起食道狭窄,导致出现吞咽困难的症状。

  此外,短暂或偶尔胃食管反流,因食管有一套自我防御或保护机制,不会对食管造成严重危害,不造成严重后果,但若频繁、持续性反流会引起食管粘膜损伤,发生食管炎、溃疡,久之可引起食管出血、狭窄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发生Barrett食管(即癌前病变),进一步发生食管腺癌。

2小儿胃食管返流是什么原因呢

  胃食管反流(gestro一esophagealreflux)是由多种原因引起胃一食管动力学功能紊乱而导致的以经常反复发生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为主要表现的疾病。从病因学角度可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生理性主要指由于下端食管括约肌(LES)弛缓而引起能自然消失。

  而一小部分是由于食管括约肌先天缺陷,消化内分泌功能异常,食管下端或胃贲门部先天解剖结构畸形(如食管裂孔疝,膈疝)等引起的胃食管反流多数不易自然痊愈,属病理性范畴。这类病人多数有明显合并症。

3胃食管反流病吃什么药效果好

  一般治疗

  为了减少卧位及夜间反流可将床头端的床脚抬高15-20cm,以患者感觉舒适为度。餐后易致反流,故睡前不宜进食,白天进餐后亦不宜立即卧床。注意减少一般影响腹压增高的因素,如肥胖、便秘、紧师腰带等。应避免进食使LES压降低的食物如较脂肪、巧克力、咖啡、浓茶等。应戒烟及禁酒。避免应用降低LES压压的药物及影响胃排空延迟的药物。如一些老年含着因LES功能减退易出现胃食管反流,如同时合并有心血管疾患而服用硝酸甘油制剂或钙通道阻滞剂可加重反流症状,应适当避免。一些支气管哮喘患者如合并胃食管反流可加重或诱发哮喘症状,尽量避免应用茶碱及β2受体激动剂,并加用抗反流治疗。

  药物治疗

  (一)H2受体拮抗剂(H2RA)如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H2RA能减少24小时胃酸分泌50%-70%,但不能有效抑制进食刺激的胃酸分泌,因此适用于轻、中度症患者,可按治疗消化性溃疡常规用量,但宜分次服用,增加剂量可提高疗效,但增加不良反应,疗程8-12周。

  (二)促胃肠动力药 这类药物的作用是增加LES压力、改善食管蠕动功能、促进胃排空,从而达到减少胃内容物食管反流及减少其在食管的暴露时间。尽管这类药物种类很多,但根据大量临床研究结果,推荐作为本病治疗的药物目前主要是西沙必利。西沙必利的疗效与H2RA相仿,同样适用于轻、中症状患者。常用量为每次5-15mg,每天3-4次,疗程8-12周。

  (三)质子泵抑制剂(PPI)包括奥美拉唑、潘妥拉唑等。这类药物抑酸作用强,因此对本病的疗效优于H2RA或西沙必利,特别适用于症状重、有严重食管炎的患者。一般按治疗消化性溃疡的常规用量,疗程8-12周。对个别疗效不佳者可倍量或与西沙必利同用。

  (四)抗酸药 仅用于症状轻、间歇发作的患者作用临时缓解症状用。

  胃食管反流病具有慢性复发倾向,据西方国家报道停药后半年复发率高达70%-80%。为减少症状复发、防止食管炎反复复发引起的并发症,有必要考虑给予维持治疗,停药后很快复发而证章持续者,往往需要长程维持治疗,有食管炎并发症如食管溃疡、食管狭窄、Barrett食管者,肯定需要长程维持治疗。H2RA、西沙必利、PPI均可用于维持治疗,其中以PPI效果最好。维持治疗的剂量因个别患者而异,以调整至患者无症状之最低剂量为最适剂量。

  抗反流手术治疗

  抗反流手术是不同术式的胃底折叠术,目的是阻止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抗反流术指征为:①严格内科治疗无效;②虽经内科治疗有效但患者不能忍受沉淀服药;③经扩张治疗后仍反复发作的食管狭窄,特别是年轻人;④确证由反流引起的严重呼吸道疾病。除第4项为绝对指征外,近年由于PII的使用,其余均已成为相对指征。

4胃食管反流病并发症

  1.食管狭窄 Patterson(1983)统计约80%的食管狭窄是由消化性疾病而来。食管狭窄是GERD后期的严重并发症,约10%的接受药物治疗的病人发生食管狭窄(Marks,1996)。另有统计反流性食管炎病人7.0%~22.7%可发生食管狭窄。

  GERD的此种并发症在60~80岁最多。食管狭窄除多见于反复酸暴露所致之食管损伤外,更多见于有十二指肠胃反流者。多数病人有LES功能缺陷,且同时有食管裂孔疝。GERD的严重程度与狭窄的形成略相关。文献报告,GERD病人中高加索人和男性更易发生食管狭窄。应用非类固醇性消炎药常易形成食管狭窄(el-Serag,1997)。我国GERD所致之食管狭窄的发生情况不明,估计不如国外报告之多。

  食管狭窄是食管壁反复发作消化性溃疡所形成。炎症先从黏膜充血、水肿和糜烂开始,进一步形成食管壁的溃疡。溃疡的炎症一般深达黏膜下层,并可进而破坏浅肌层,特别严重者则累及食管壁全层和引起食管周围炎。黏膜下层纤维母细胞浸润最明显,所形成的结缔组织使食管壁增厚和纤维化,导致食管环形狭窄和纵行缩短,瘢痕组织取代了正常食管壁组织。由于壁内的血管栓塞,肌层亦可发生萎缩。

  狭窄部位有时存在深溃疡,溃疡底部有一层肉芽组织和脓性纤维蛋白渗出物。尽管局部血管因内膜下纤维化而狭窄,但可被侵袭引起严重出血。如溃疡愈合,由腺上皮修复替代。溃疡也可穿孔。狭窄常与Barrett食管同时存在。食管壁的炎症如累及部分肌层或全肌层,即可能形成食管狭窄。理论上讲,以纵行肌为主的破坏导致食管缩短,成为短食管;以环行肌为主的纤维化则形成食管狭窄,故短食管与狭窄常合并存在。两者均可伴有食管裂孔疝。

  狭窄多发生于食管下段靠近食管胃连接部;高位狭窄则见于Barrett食管,有两型:一型位于鳞状上皮与Barrett上皮交界处,是反流性食管炎的结果;一型位于柱状上皮内衬的范围内,系慢性Barrett溃疡愈后形成。

  短的狭窄较多,一般为1~2cm或>2cm,位置接近食管胃连接部。长者可达5cm或更长,但少见。管腔小于3mm,狭窄段长于3cm即为重度狭窄。据统计,约75%为短段狭窄,14%为环状狭窄,11%为长段狭窄。

  2.短食管 短食管见于病期长的GERD病人,或以前曾做过多次抗反流手术的病人。壁性炎症和纤维化导致食管缩短,并可伴有食管管腔狭窄。

  3.Barrett食管 由于胃食管反流与酸性胃液(胃酸)导致食管下段鳞状上皮溃疡形成及鳞状上皮的破坏,继而病变区被柱状上皮上移替代所致。内镜检查可见食管下段粉红色小舌形柱状上皮

  4.Schatzki环 Schatzki环发生于鳞状上皮与柱状上皮交界部。此环上面为鳞状上皮,下面为柱状上皮。环较薄,在食管放射线照片上测量,一般不到5mm。由于Schatzki环明显缩入管腔,故有吞咽困难症状。

  Schatzki环的病因不明,可能是一先天性变异,但也有证据表明有Schatzki环的人患GERD者甚多,故认为是GERD的一个并发症。由于有此环的人可以仅有吞咽困难而无GERD症状,多数GERD病人并未发现此环,故本病与GERD两者之间的关系仍待探索。

  5.食管外并发症

  (1)喉部并发症:据统计,耳鼻喉科病人有喉部症状和发声障碍者,约半数胃食管反流为其发病原因,或为发病的有关因素。与反流有关的喉部症状有慢性发声困难、间歇性发声困难、声带疲劳、声音破碎、长期清喉习惯、喉黏液过多、鼻涕后流、慢性咳嗽、吞咽困难、癔球症等。反流作为发病原因或协同因素有反流性喉炎、声门下狭窄、喉癌、声带接触性溃疡或肉芽肿、声带后狭窄、单侧或双侧杓状软骨固定、阵发性喉痉挛、咽部癔球征、声带小结、息肉样变性、喉软骨软化、喉厚皮病(pachydermia laryngis)和喉白斑等。

  (2)慢性咳嗽 胃食管反流是慢性咳嗽的一重要原因,居引起该咳嗽原因的第3位,从儿童到成年人均如此。慢性咳嗽的发生既与呼吸道误吸有关,也与神经反射有关。神经反射的传入和传出通路均是经迷走神经。

  GERD的咳嗽半数以上为干咳,用24小时pH监测发现咳嗽经常见于清醒状态和直立位时,而不是发生于夜间。病人常没有胃食管反流症状,如烧心、反酸等,故50%~75%的病人否认有反流病史。用长时间pH监测证实,咳嗽往往是惟一症状,但也可有典型反流症状,或非典型症状,如胸痛、恶心、哮喘和声音嘶哑。

  (3)哮喘:哮喘病人中,GERD的发病率有不同的调查报告。Perrin-Foyolle等(1989)从连续150例哮喘病人中发现65%的病人有反流症状。Connell(1990)报告连续189例哮喘病人中,72%有烧心症状,半数病人夜间仰卧位时出现烧心症状。18%夜间有咽喉部烧灼感。Field等(1996)报告109例哮喘病人中,77%有烧心症状,55%有反胃,24%有吞咽困难,37%的病人需用至少1种抗反流药物。另有4个国家6家医院报告的527例成年哮喘病人,经食管pH监测证实有胃食管反流者362例(69%)。内镜连续观察186例哮喘病人,39%有食管黏膜糜烂或溃疡形成,13%有Barrett食管。食管裂孔疝作为胃食管反流的间接表现,50%的哮喘病人有食管裂孔疝。8项研究共783例哮喘儿童,通过短时间pH试验、长时间pH监测或放射线观察食管裂孔疝等方法,发现有胃食管反流者自47%~64%不等,平均56%,与报告的成年人发病率近似(Sontag,1999)。从以上材料可以看出,胃食管反流与哮喘经常同时存在,在儿童或成年哮喘病人中,胃食管反流的发病均甚高,这一点值得临床医师注意和重视。

  (4)口腔并发症:酸性胃内容物停留于口腔可引起口腔疾病,其中牙侵蚀最为突出。酸性物长期作用于牙齿,便形成牙侵蚀,这是一长期酸暴露的化学变化过程。起初为牙釉质表面受蚀,光泽消失;经年的腐蚀作用使牙釉质逐渐破坏,质地较软的和抗酸能力很差的牙本质即暴露于酸,在酸的作用下,牙本质破坏更快。对温度变化、甜食和酸性食物过敏。Jarvinen(1988)研究了109例有上消化道症状的人,反流性食管炎病人中55%有口腔症状,如口腔烧灼感、舌敏感及痛性溃疡。另有117例有反流的病人,经对其口、齿和唾液腺进行研究,大多数病人经常感受到口干、齿敏感、非特异性口腔内痒或烧灼感,或咽部症状(Meurman,1994年)。反流的病人除了有牙龈炎和牙周炎,还可因长期反酸而使唾液腺增大,特别是腮腺。腮腺增大的原因可能是反复酸性反流物刺激口腔,使腮腺过度分泌所致。

  研究GERD病人口腔并发症的工作较为困难,因为有许多病因可造成口腔病变,不易进行鉴别。

5胃食管反流病诊断鉴别

  诊断

  胃食管反流病以反酸,胸骨后疼痛,吞咽困难等为主要临床表现,对胸痛病人,在除外疼痛来自心脏,肺疾患,骨骼肌肉病变或精神因素外,可通过解胃食管反流病史,食管pH监测,内镜和试验性抗反流治疗来确定胃食管反流病。

  反流性食管炎的诊断主要通过食管测压及食管PH监测确诊。

  鉴别诊断

  本病的鉴别主要应排除其他易致胸骨后烧灼感或疼痛,咽喉部刺激症状等其他食管疾病,及呼吸,循环等系统疾病。

  1.功能性消化不良与功能性烧心症本病常有紧张,焦虑等精神因素,患者具有烧心,早饱,上腹胀等消化系统症状,但胃镜检查时食管常无炎症性病理改变,食管pH,LES压力测定均正常,亦无肝胆胰腺疾病存在。

  2.少数GERD患者可伴有或仅表现为胸痛,咽喉部异物感,或疼痛,声嘶,咽球感,哮喘,咳嗽等食管外表现,当出现这些症状时,应注意与心源性胸痛,气管炎,肺炎,支气管哮喘等疾病相鉴别。

  (1)心源性胸痛:常有高血压,糖尿病史,年纪较大,多由于劳累,进食,激动诱发,胸痛有其特征性,与体位关系不明显,含化硝酸甘油等血管扩张药物有效,心电图常有特征性改变。

  (2)气管炎,肺炎和支气管哮喘:多有呼吸系统疾病的病史,呼吸道症状明显,肺部可闻及干湿性罗音,哮鸣音,胸片可见肺纹理增粗,肺实变等改变,血白细胞常增高,必须指出,GERD患者胃食管反流严重时,反流物坠积于支气管内,均可导致支气管炎,肺炎或哮喘的发作。

  (3)其他:本病还需与食管运动障碍性疾病,食管裂孔疝,食管良性及恶性肿瘤,感染性食管炎等疾病相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