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传染科 >肝病

不同病毒性肝炎的特点介绍

 病毒性肝炎按目前所知的肝炎病毒分型,可以分为5种,其中以甲型肝炎、乙型肝炎最为常见,其他3种为丙型、丁型、戊型。甲、乙、丙、丁、戊5种病毒性肝炎的症状均可表现为纳差、乏力、发热、肝脾肿大、血清转氨酶增高,有时还有黄疸。但每型肝炎又有其不同特点。那么不同病毒性肝炎的特点是什么?下面我们就来看看。

目录 病毒性肝炎的食疗 不同病毒性肝炎的特点介绍 病毒性肝炎的护理措施 病毒性肝炎的检查项目有哪些 病毒性肝炎是怎么引起的

1病毒性肝炎的食疗

  1、鸡骨草瘦猪肉汤

  材料:鸡骨草60克、瘦猪肉100克、葱、味精、花椒、盐、姜皆适量。做法:将鸡骨草、瘦猪肉、花椒、生姜倒入水锅煮沸,再用小火煎汁300毫升。药用:每天3次,连服几天。功效:清热利湿、舒肝止痛、消炎解毒;对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腹水、胃痛疗效。

  2、芹菜萝卜蜜饮

  材料:芹菜150克、萝卜100克、鲜车前草30克、蜂蜜适量。做法:把芹菜、萝卜、车前草捣烂取汁,加蜂蜜煮沸。药用:温服,每天1次。功效:利水消肿、清肝明目;对黄疸型肝炎有疗效。

  3、五味子红枣饮

  材料:五味子9克,红枣10枚,金橘30克,冰糖适量。做法:将配料炖后取汁。药用:每天1剂,分2次服,连续服15天。功效:养血补肝、滋肾强身;对肝气郁结型肝炎、气滞胸腔胀满有疗效。

  4、黄芪灵芝炖猪肉

  材料:灵芝9克、黄芪15克、瘦猪肉100克、姜、味精、五香粉、盐、葱皆适量。做法:将配料炖汤,去渣。药用:吃肉喝汤,每天1次,连续服15天。功效:补气、健脾、除湿;对肝炎、胁痛、呕吐有疗效。

2不同病毒性肝炎的特点介绍

  (1)甲型肝炎(甲肝)

  甲肝病人和无症状感染者都是甲肝的传染源。主要通过粪一口传播,日常生活中密切接触是重要的传播方式。流行期间在集体单位如托儿所、幼儿园、学校中发病率较高。小儿中无黄疸型为多见,一般预后良好。注射甲肝疫苗可以预防甲肝。

  (2)乙型肝炎(乙肝)

  乙肝病人及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者是主要传染源。主要通过注射、输血(或血制品)及密切的生活接触(粪便、唾液、初乳、尿液、分泌物、汗等)进行传播;小儿还应特别注意母婴传播的途径,即患乙肝或携带乙肝表面抗原的孕妇在妊娠期或分娩时将乙肝病毒传给下一代。注射乙肝疫苗可以预防。

  (3)丙型肝炎(丙肝)

  丙肝的传播不通过肠道,所以又称-非肠道非甲非乙型肝炎竹o丙肝病人是丙型肝炎的传染源,主要通过血液传染(注射、输血)o丙肝容易转变为慢性肝炎。国外发现慢性丙肝与肝癌的发生有关联。

  (4)戊型肝炎(戊肝)

  戊肝的传播类似甲肝,主要通过粪一口传染,所以又称“肠道非甲非乙型肝炎”。戊肝病人是传染源,大多为水被粪便污染所引起,可以暴发流行;日常生活接触传播则导致散发性发病。孕妇感染后常可致胎儿死在富内,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5)丁型肝炎(丁肝)

  丁肝病人为主要传染源,丁肝的传播类似乙肝,一般与乙肝同时发生。不论是急性乙肝、慢性乙肝,还是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者,如同时又感染了丁型肝炎病毒,那么可使病情加重,加速病程发展,甚至发展为肝硬化或死亡。虽然我国的丁型肝炎病毒感染相对较低,但我国有数量巨大的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都可能成为丁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潜在对象,这是我国肝炎防治的新课题。

3病毒性肝炎的护理措施

  1、心理护理:肝炎患者应注意保持乐观情绪,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态,不要过分顾虑疾病本身的危害。

  2、饮食护理:饮食宜多样化。肝炎患者不必强调忌口,饮食原则是清淡、易消化、富有营养。适当吃一些禽蛋、牛奶、豆浆、瘦肉、鱼汤,同时要多吃蔬菜,特别是绿叶蔬菜,注意保持体重,防止因过胖而并发脂肪肝。

  肝炎患者还要特别注意不要吃糖过多,平时应该禁酒,也不要喝含酒精的饮料,忌服损害肝脏的药物。

  3、适当运动:动静结合,适当运动。如进行户外散步、日光浴、太极拳等。运动量应逐渐增加,以不疲劳为度。患者应每天保持10小时以上的休息,餐后原则上应卧床休息半小时至1小时。

4病毒性肝炎的检查项目有哪些

  (一)血象白细胞总数正常或稍低,淋巴细胞相对增多,偶有异常淋巴细胞出现,重症肝炎患者的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均可增高,血小板在部分慢性肝炎病人中可减少。

  (二)肝功能试验肝功能试验种类甚多,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进行。

  1.黄疸指数,胆红素定量试验黄疸型肝炎上述指标均可升高,尿检查胆红素,尿胆原及尿胆素均增加。

  2.血清酶测定常用者有谷丙转氨酶(ALT)及谷草转氨酶(AST),血清转氨酶在肝炎潜伏期,发病初期及隐性感染者均可升高,故有助于早期诊断,业已证实AST有两种,一为ASTs,存在于肝细胞质中,另一为ASTm,存在于肝细胞浅粒体中,当肝细胞广泛坏死时,血清中ASTm增高,故在重症肝炎时以ASTm增加为主,由于ASTm的半衰期短于ASTs,故恢复也较早,急性肝炎中ASTm持续升高时,有变为慢性肝炎可能,慢性肝炎中ASTm持续增高者,应考虑为慢性活动性肝炎,血清转氨酶除在各型病毒性肝炎活动期可增高外,其他肝脏疾病(肝癌,肝脓肿,肝硬化等),胆道疾病,胰腺炎,心肌病变,休克,心力衰竭等,均可有酶值的升高,某些生理条件的变化亦可引起转氨本科升高,如剧烈体育活动或妊娠期可有轻度ALT的一过性升高,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在重症肝炎时升高最早,在助于早期诊断,果糖1,6-二磷酸酶是糖原合成酶之一,各型慢性肝炎血清含量明显升高,血清鸟嘌噙酶(GDA)与ALT活性一致,并具有器官特异性,γ-谷氨酰转肽酶(γ-GT)在慢性肝炎时可轻度升高,在淤胆型肝炎酶活力可明显升高,血清硷性磷酸酶(AKP)在胆道梗阻,淤胆型肝炎中可升高,肝硬化时血清单胺氧化酶(MAO)同工酶MAO3可升高,而正常人,急,慢性肝炎患者MAO3区带不增高,对肝硬化的早期诊断有一定意义。

  3.胆固醇,胆固醇酯,胆硷脂酶测定肝细胞损害时,血内总胆固醇减少,梗阻性黄疸时,胆固醇增加,重症肝炎患者胆固醇,胆固醇酯,胆硷脂酶均可明显下降,提示预后不良。

  4.血清蛋白质及氨基酸测定慢性活动性肝炎时蛋白电泳示γ-球蛋白常>26%,肝硬化时γ-球蛋白可>30%,但在血吸虫病肝硬化,自身免疫性疾病,骨髓瘤,结节病等γ-球蛋白百分比均可增高。

  血清前白蛋白系由肝脏合成,又名甲状腺结合蛋白,维生素A转运蛋白,其分子量为60000,半衰期1.9天,pH为8.6,其电泳移动速度比血清白蛋白快,故称前白蛋白,肝实质细胞损害时,其浓度即下降,其下降幅度与肝细胞损害程度一致,重症肝炎时其值很低,甚至接近零,急性肝炎和慢性活动性肝炎患者血清前白蛋白值降低者分别可达92%和83.8%,随着病情的恢复而恢复正常,但肝癌,肝硬化,梗阻性黄疸等疾病中其值亦可降低,应予注意。

  检测血浆中支链氨基酸(BCAA)与芳香族氨基酸(AAA)的比值,如比值下降或倒置,则反映肝实质功能障碍,对判断重症肝炎的预后及考核支链氨基酸的疗效有参考意义。

  5.血清前胶原Ⅲ(PⅢP)测定血清PⅢP值升高,提示肝内有纤维化将形成可能文献报道其敏感性为31.4%,特异性为75.0%,PⅢP正常值为<175μg/L。

  (三)血清免疫学检查测定抗HAV-IgM对甲型肝炎有早期诊断价值,HBV标志(HBsAg,HBEAg,HBCAg及抗-HBs,抗-HBe,抗-HBc)对判断有无乙型肝炎感染有重大意义,HBV-DNA,DNA-P及PHSA受体测定,对确定乙型肝炎病人体内有无HBV复制有很大价值,高滴度抗HBc-IgM阳性有利于急性乙型肝炎的诊断,有人用基因工程方法获得HBsAg的前S1(pre S1)和前S2基因,用组织化学及固相放射免疫测定可研究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中前S抗原在肝细胞中的定位,在有HBV复制的肝细胞中常含有HBsAg的前S1和前S2,血清中可测定抗-前S1和抗-前S2,前者于潜伏期即出现,后者在病毒复制终止前出现,故抗-前S1阳性可作为急性乙型肝炎早期诊断指标,抗-前S2可为肝炎恢复的指标。

  丙型肝炎常有赖排队甲型,乙型,戊型及其他病毒(CMV,EBV)而诊断,血清抗HCV-IgM或/和HCV-RNA阳性可确诊。

  丁型肝炎的血清学诊断有赖于血清抗HDV-IgM阳性或HDAg或HDV cDNA杂交阳性;肝细胞中HDAg阳性或HDV cDNA杂交阳性可确诊。

  戊型肝炎的确诊有赖于血清抗HEV-IgM阳性或免疫电镜在粪便中见到30~32nm病毒颗粒。

  多聚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reaction,PCR)是一种高特异性和高灵敏度检测病毒性肝炎的新方法,PCR是试管内特异性DNA在引物(primer)作用下的多聚酶链反应,在几小时内能合成百万个同一种DNA,大大增加试验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在病毒性肝炎时,因血清中病毒含量太少,目前检测方法尚不够灵敏,易造成漏诊,而PCR能检测血清中病毒含量104/ml时亦能呈阳性反应,大大提高了检测的灵敏度,PCR最初应用于乙型肝炎的诊断,目前对丙型肝炎亦可用此法检测而确诊。

  免疫复合物(IC),补体(C3,C4),IgG,IgA,IgM,IgE以及自身抗体(抗-LSP,抗-LMA等)测定对慢性活动性肝炎诊断有参考意义。

  (四)肝穿刺病理检查对各型肝炎的诊断有很大价值,通过肝组织电镜,免疫组化检测以及以Knodell HAI计分系统观察,对慢性肝炎的病原,病因,炎症活动度以及纤维化程度等均得到正确数据,有利于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

查看详情>>

5病毒性肝炎是怎么引起的

  病毒性肝炎的病原学分型,目前已被公认的有甲、乙、丙、丁、戊五种肝炎病毒,分别写作HAV、HBV、HCV、HDV、HEV,除乙型肝炎病毒为DNA病毒外,其余均为RNA病毒。己型肝炎曾有报道,但至今病原分离未成功。近年报道,属于黄病毒的庚肝病毒和单链DNA的TTV与人类肝炎的关系尚存在争议。

  中医病机:

  中医认为该病病位于心,病机为:易患本病之人多为年轻未达筋骨隆盛、本气尚未充满之时或素体禀赋不足之人。或因肺卫失司,感 受温热病邪;或为脾胃适逢亏欠,感受湿热疫毒。凡为热邪,皆具耗气伤阴的特点。热耗气于心脉,则致心气虚衰,并可继发气虚帅血无力的气虚血瘀之变。这一类病症表现有心悸怔忡,气短懒言,神疲乏力,胸痛胸闷,舌红或暗,脉软少力或结代。热伤阴于心血,则可使 心阴不足,表现为五心烦热,口干及心神不宁、夜寐欠安,脉细数,舌红少津等症。总之本 病以禀赋不足或心肺脾肾有不同程度亏虚为本,温热邪气、湿浊瘀血为标,正邪交争,相互作用,形成了不同类型的病理过程。当温热或湿热病邪耗气伤阴至极,则又可变生阳虚阴衰的阴阳两虚重症,临床表现为喘息胸满不得卧,浮肿乏力不能行,脉虚结代,或迟缓。

  病理生理:

  第一阶段病毒复制期,该阶段是病毒经血液直接侵犯心肌,病毒直接作用,产生心肌细胞溶解作用。第二阶段免疫变态反应期。对于大多数病毒性心肌炎(尤其是慢性期者),病毒在该时期内可能已不存在,但心肌仍持续受损。目前认为该期发病机理是通过免疫变态反应,主要是T细胞免疫损伤致病。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