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由于血容量的增加,胎宝宝对铁的需求,孕妈妈对铁需要量也增加了,同时还要为即降到来的分娩储备相当数量的铁。所以,孕妈妈容易因为铁质摄入不足而导致缺铁性贫血。缺铁性贫血不仅危害到孕妈妈自身的健康,还可导致死胎、早产、分娩低体重儿、新生儿营养性贫血等。孕妈妈缺铁性贫血的危害和预防方法有哪些?下面我们就来看看。
目录
1缺铁性贫血的原因
铁是红细胞内血红蛋白生成的重要原材料,缺铁性贫血是指机体对铁的需求与供给失衡,导致体内贮存铁耗尽,继之红细胞内铁缺乏从而引起的贫血。值得注意的是,缺铁性贫血是某一种疾病的一个表现,并非一种独立的疾病。但它是许多疾病的重要信号,甚至是疾病引起重视或是引导病人去医院看病的首发表现。
到了怀孕和哺乳期,生理性铁需求量增加,妊娠期为供应胎儿所需及分娩时失血所丢失的铁,哺乳期供应婴儿所需增加而铁的补充没跟上,都是导致缺铁的原因。更年期女性如果贫血,尤其要关注月经情况,宫内节育环、子宫肌瘤、月经失调引起的月经量过多都是导致患缺铁性贫血的原因。另外,也有部分是因为消化道出血,消化道肿瘤,引起的缺铁性贫血。
2孕妈妈缺铁性贫血的危害和预防
要防治孕期缺铁性贫血,孕妈妈应在平时注意有选择性地补充富含铁质的食物,如猪肾、猪肝、猪血、牛肾、羊肾、鸡肝、虾子、鸡肫、黄豆、银耳、黑木耳、淡菜、海带、海蜇、芹菜、荠菜等。同时注意补充维生素A,以利于铁的吸收及利用。
对于中度以上贫血,除改善营养外,还可在医生指导下口服铁剂治疗,如硫酸亚铁、葡萄糖酸亚铁、富马酸亚铁及维血冲剂等。
动物肝脏中既含有丰富的铁和维生素A,也有较丰富的叶酸。每周吃一次动物肝脏对预防贫血是有好处的。
3缺铁性贫血吃什么好
1、瘦肉
虽然瘦肉里含铁量不太高,但铁的利用率却与猪肝差不多,而且购买、加工容易。蛋白质大部分集中在瘦肉中,而且瘦肉中还含有血红蛋白,可以起到补铁的作用,能够预防贫血。肉中的血红蛋白比植物中的更好吸收,因此,吃瘦肉补铁的效果要比吃蔬菜好。
2、动物肝脏
肝脏富含各种营养素,是预防缺铁性贫血的首选食品。每100克猪肝含铁25毫克,而且也较容易被人体吸收。猪肝中含有大量的铁和磷,它们是造血的主要的原料,为了避免出现贫血的情况,适当补充铁和磷是很有必要的。另外,猪肝中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维生素C等多种营养物质,建议以炖煮的方式来食用猪肝。食用猪肝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在食用前一定要清除毒素,所以建议购买熟食。
3、红枣
红枣性味甘温,归脾肺经,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功效。用于血虚、萎黄、肌瘦、精神不安等。适于缺铁性贫血、紫癜、白细胞减少症等辅助治疗。现代研究大枣含蛋白质、糖类、有机盐、粘液质,维生素A、B2、C,微量元素钙、磷、铁。药理研究证明,大枣有保护肝脏、增强肌力和增加体重的作用。红枣具有补气养血的功效,红枣中含有大量的铁和钙,它们对防治贫血有重要作用,其效果通常是药物不能比拟的。
4、水果
水果对孕妇的健康也很重要,每天都要保证食用一定量的水果,虽然水果中的铁含量并不是很高,但是水果中的维生素含量却非常丰富,由于植物性食物所铁质需要维他命C帮助吸收,所以进食蛋白质食物时也要进食维他命C丰富的食物如橙子、柑橘、奇异果及新鲜蔬菜来补充,使铁质的吸收更加有效果,减少贫血的发生。
樱桃含铁量居水果之首,可预防贫血。樱桃自古就被叫做“美容果”,中医古籍里称它能“滋润皮肤”、“令人好颜色,美态”,常吃能够让皮肤更加光滑润泽。这主要是因为樱桃中含铁量极其丰富,每百克果肉中铁的含量是同等重量的草莓的6倍、枣的10倍、山楂的13倍、苹果的20倍,居各种水果之首。除了樱桃外,杏、桃、李、葡萄干、红枣、等含铁较多,是孕妇水果补铁不错的选择。
5、红豆
红豆也是很好的补铁食物,建议孕妇们经常食用。红豆可以起到预防缺铁性贫血的作用,还能促进乳汁分泌,对女性的滋补作用是非常强的。
4缺铁性贫血症状
临床表现的轻重主要决定于贫血程度及其发生速度,急性失血由病迅速,即使贫血程度不重,也会引起明显的临床症状,而慢性贫血由于发病缓慢,人体通过调节能逐步适应而不出现症状。
1、症状
面色萎黄或苍白,倦怠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嗳气,腹胀腹泻,吞咽困难,头晕耳鸣,甚则晕厥,稍活动即感气急,心悸不适,在伴有冠状动脉硬化患者,可促发心绞痛,妇女可有月经不调,闭经等。
.特殊表现 缺铁的特殊表现有:口角炎,舌乳突萎缩,舌炎,严重的缺铁可有匙状指甲(反甲),食欲减退,恶心及便秘,欧洲的患者常有吞咽困难,口角炎和舌异常,称为Plummer-Vinson或Paterson-Kelly综合征,这种综合征可能与环境及基因有关,吞咽困难是由于在下咽部和食管交界处有黏膜网形成,偶可围绕管腔形成袖口样的结构,束缚着食管的开口,常需要手术破除这些网或扩张狭窄,单靠铁剂的补充无济于事。
非贫血症状 缺铁的非贫血症状表现:儿童生长发育迟缓或行为异常,表现为烦躁,易怒,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及学习成绩下降,异食癖是缺铁的特殊表现,也可能是缺铁的原因,其发生的机制不清楚,患者常控制不住地仅进食一种“食物”,如冰块,黏土,淀粉等,铁剂治疗后可消失。
2、体征
久病者可有指甲皱缩,不光滑,反甲,皮肤黏膜苍白,皮肤干枯,毛发干燥脱落,心动过速,心脏强烈搏动,心尖部或肺动瓣区可听到收缩期杂音,出现严重贫血可导致充血性心力衰竭,也可发生浮肿,约10%缺铁性贫血患者脾脏轻度肿大,其原因不清楚,患者脾内未发现特殊的病理改变,在缺铁纠正后可消失,少数严重贫血患者可见视网膜出血及渗出。
5缺铁性贫血的检查
1、血象 呈现典型的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MCV<80fl,MCH<27pg,MCHC<30%),红细胞指数改变的程度与贫血的时间和程度相关,红细胞宽度分布(RDW)在缺铁性贫血的诊断中意义很难定,正常为(13.4±1.2)%,缺铁性贫血为16.3%(或>14.5%)特殊性仅为50%~70%,血片中可见红细胞染色浅淡,中心淡染区扩大,大小不一,网织红细胞大多正常或轻度增多,白细胞计数正常或轻度减少,分类正常,血小板计数在有出血者常偏高,在婴儿及儿童中多偏低。
2、骨髓象 骨髓检查不一定需要,除非是需要与其他疾患的贫血相鉴别时,骨髓涂片表现增生活跃,幼红细胞明显增生,早幼红及中幼红细胞比例增高,染色质颗粒致密,细胞质少,血红蛋白形成差,粒系和巨核细胞系正常,铁粒幼细胞极少或消失,细胞外铁缺如。
3、生化检查
(1)血清铁测定:血清铁降低<8.95μmol/L(50μg/dl),总铁结合力增高>
64.44μmol/L(360μg/dl),故转铁蛋白饱和度降低,由于血清铁的测定波动大,影响因素较多,在判断结果时,应结合临床考虑,在妇女月经前2~3天,妊娠的后3个月,血清铁和总铁结合力均会降低,但不一定表示缺铁。
(2)血清铁蛋白测定:血清铁蛋白低于14μg/L,但在伴有炎症,肿瘤及感染时可以增高,应结合临床或骨髓铁染色加以判断,缺铁性贫血患者骨髓红系细胞内及细胞外铁染色均减少或缺如。
(3)红细胞游离原卟啉(FEP)测定:FEP增高表示血红素合成有障碍,用它反映缺铁的存在,是较为敏感的方法,但在非缺铁的情况如铅中毒及铁粒幼细胞贫血时,FEP亦会增高,应结合临床及其他生化检查考虑。
(4)红细胞铁蛋白测定:用放射免疫法或酶联免疫法可以测定红细胞碱性铁蛋白,可反映体内铁贮存的状况,如<6.5μg/红细胞,表示铁缺乏,此结果与血清铁蛋白相平行,受炎症,肿瘤及肝病的影响较小是其优点,但操作较复杂,尚不能作为常规使用。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男性血红蛋白<120g/L,女性血红蛋白<110g/L,孕妇血红蛋白<100g/L;MCV<80fl,MCH<26pg,MCHC<0.31;形态可有明显低色素表现,血清铁<10.7mmol/L,总铁结合力>64.44mmol/L,运铁蛋白饱和度<0.15,血清铁蛋白<14mg/L,骨髓铁染色显示骨髓小粒可染铁消失,铁粒幼红细胞<15%。
为明确贫血的病因或原发病,尚需进行:多次大便潜血,尿常规检查,必要时还应进一步查肝肾功能,胃肠X线检查,胃镜检查及相应的生化,免疫学检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