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得了相对常见的(发病率1/500)孕期肝内胆管堵塞。和肠道和胆囊样,肝脏也是很重要的消化器官,肝脏的功能在孕期功能会下降。胆盐通过肝导管排到肠道减少,随后渗入到血液中,引起剧烈瘙痒。孕期患肝炎你不得不防,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目录
1怎么护理肝炎疾病呢
1、首先是要定期检查
随时关注自身病情的发展情况,一旦出现加重、恶化的情况,应立即采取措施。身体出现异样时,最好能到医院做相关检查,如果病毒数量复制过多,一定要提高警惕。
2、注重药物的选择,合理用药
有些肝炎人群不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用药,根据网上别人的介绍自行选药服用,岂不知每个人的身体和病情都是有所区别的,适合别人的要,你服用了却不一定有效果。
3、调理饮食
合理的饮食习惯,科学的膳食结构,能为人体提供丰富的营养物质,充足的养分,才能保证身体机能的正常运作。
民间向来就有患病要忌口的说法,不少人道听途说,轻信肝炎患者不能吃鸡肉、羊肉、鱼肉等。不少肝炎患者列出长长一条"忌食"单。
结果这也不吃,那也不吃,胡乱忌口,这样他们无法得到营养,几年下来,抵抗力下降,不利于疾病的康复。还有些患者为了治疗肝病,天天"进补",结果出现严重的脂肪肝。这些都是不正确的观念带来的不良后果。
4、作息规律
肝脏的排毒时间是在夜间11点以后,因此应在11点之前入睡,避免加重肝脏负担,保证充足的睡眠,便于肝脏排毒生血,另外适当的运动可以加快人体的新陈代谢,排出体内的有毒物质。
5、保持良好的心态
中医上讲,肝喜疏恶郁,生气会导致肝脏的气血不畅,愉快的心情会使肝火熄灭,肝气顺条,达到保肝的目的。
2孕期患肝炎你不得不防
急性脂肪肝相对少见,孕期发病率大约1/15000,对孕妇和胎儿都有致死作用。肝脏内细胞此时富含脂肪,功能下降。50%病例与先兆子痫相关。症状包括乏力、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胃痛和渐进行黄疽。常伴随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最终导致难以控制的大出血。
如果分娩结束,急性脂肪肝可自愈,75%的孕妇和50%的婴儿可以存活。
治疗孕期自杀倾向而大量使用泰诺也可导致急性脂肪肝,可用N-乙酰半胱氨酸治疗。
3肝炎的传播途径都有哪些呢
1、母婴传播。它是肝炎的传播途径最主要的途径之一,患有急性肝炎和的母亲都有可能将肝炎传染给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传染给新生儿、在子宫内传染给新生儿(宫内传播)、产后感染新生儿
2、血液传播。包括输入含有肝炎病毒的血液和血制品,不洁的注射、手术、拔牙、文身、针灸、穿耳孔、内窥镜检查和医务人员的意外刺伤等,这些都是肝炎的传播途径。
3、性传播。这是常见的一种肝炎的传播途径,很多人也是由于一方有肝炎病毒,通过性交而传染上肝炎。
4、其他传播方式。约40%的慢性肝炎感染者唾液中含有病毒,所以唾液也可能造成肝炎的传播。主要指有体液交换的生活接触,如共用剃须刀、牙刷等卫生用品,当皮肤、口腔粘膜(包括牙龈)破损时有可能经破口感染。
4肝炎会引发什么疾病
肝炎并发症
肝炎容易转化为肝硬化、肝癌。
1、 肝硬化:
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肝病,可由一种或多种原因引起肝脏损害,肝脏呈进行性、弥漫性、纤维性病变。肝硬化的早期症状有乏力、易疲倦、体力减退、消化不良、面消瘦黝黑等,肝硬化晚期症状多半有皮肤干枯粗糙、面色灰暗黝黑、食欲减退、伴有恶心、呕吐、门静脉高压、腹水等。
2、 肝癌:
死亡率仅次于胃癌、食道癌的第三大常见恶性肿瘤,初期症状并不明显,晚期主要表现为肝痛、乏力、消瘦、黄疸、腹水等症状。
查看详情>>5肝炎的检查项目有哪些
1、血常规:
急性肝炎初期白细胞总数正常或略高,一般不超过10?109/L,黄疸期白细胞总数正常或稍低,淋巴细胞相对增多,偶可见异型淋巴细胞。重型肝炎时白细胞可升高,红细胞下降,血红蛋白下降。肝炎肝硬化伴脾功能亢进可有血小板、红细胞、白细胞减少的“三少”现象。
2、尿常规:
尿胆红素和尿胆原的检测是早期发现肝炎的简易有效方法,同时有助于黄疸的鉴别诊断。肝细胞性黄疸时两者均阳性,溶血性黄疸时以原为主,梗阻性黄疸以尿胆红素为主。深度黄疸或发热患者,尿中除胆红素阳性外,还可出现蛋白质、红、白细胞或管型。
3、肝功能检查
(1)血清酶测定
是反映肝细胞功能的最常用指标。急性肝炎时ALT明显升高,AST/ALT常小于1,黄疸出现后ALT开始下降。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时ALT轻度或中度升高或反复异常,AST/ALT常大于1,比值越高,则预后愈差。
此酶在心肌含量最高,依次为肝、骨骼肌、肾、胰。在肝病时血清AST升高,与肝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当病变持久且较严重时,线粒体中AST释放入血流,其值可明显升高。急性肝炎时如果AST持续在高水平,有转为慢性肝炎的可能。
时可显著升高,但肌病时亦可升高,须配合临床加以鉴别。
肝炎和肝癌患者可显著升高,在胆管阻塞的情况下更明显,YGT活性变化与肝病病理改变有良好的一致性。
由肝细胞合成,其活性降低提示肝细胞已有较明显损伤,其值愈低,提示病情愈重。
正常人血清中ALT主要来源于肝和骨组织,ALP测定主要用于肝病和骨病的临床诊断。当肝内或肝外胆汁排泄受阻时,组织表达的ALP不能排出体而回流入血,导致血清ALP活性升高。
(2)血清蛋白:
在急性肝炎时,由于白蛋白半衰期较长,约21天,以及肝脏的代偿功能,血清蛋白质和量可在正常范围内。慢性肝炎中度以上、肝硬化、重型肝炎时出现白蛋白下降,Y球蛋白升高,白/球(A/G)比例下降甚至倒置。
(3)胆红素:
急性或慢性黄疸型肝炎时血清胆红素升高,活动性肝硬化亦可升高且消退缓慢,重型肝炎常超过171vmol/L。一般情况下,肝损程度与胆红素含量呈正相关。直接胆红素在总胆红素中的比例尚可反映淤胆程度。
(4)凝血酶原活动度(PTA):
PTA高低与肝损程度成反比,<40%是诊断重型肝炎的重要依据,亦是判断重型肝炎预后的敏感指标。
(5)血氨:
肝衰竭时氨的能力减退或丧失导致血氨升高,常见于重型肝炎、肝性脑病患者。
4、其他生化指标检测
(1)电解质:
重型肝炎常见低K 、低Na 、低CI-,亦可有低Ca2 、低Mg2 、低P2-等,肝肾综合征时可出现高K 。
(2)血糖:
超过40%的重型肝炎患者有血糖降低。临床上应注意低血糖昏迷与肝性脑病的鉴别。
(3)血浆胆固醇:
60%—80%的血浆胆固醇来自肝脏。肝细胞严重损伤时,胆固醇在肝内合成减少,故血浆胆固醇明显下降,胆固醇愈低,预后愈险恶。梗阻性黄疸时胆固醇升高。
(4)补体:
当肝细胞严重损害时,补体合成减少。临床简则CH50和C3补体对预后有评估作用。
(5)甲胎蛋白(AFP):
HBV和HCV感染与HCC的发生有明显相关性,AFP含量的检测是率选和早期诊断HCC的常规方法。肝炎活动、肝细胞癌变和肝细胞修复时,AFP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应进行动态观察。急性重型肝炎AFP升高时,提示有肝细胞再生,为预后良好的标志。
(6)汁酸:
血清中胆汁含量很低,当肝炎活动时胆汁酸升高。由于肝脏对胆红素和胆汁酸的运转活动不同,检测胆汁酸有助于鉴别胆汁淤积和高胆红素血症。
5、病原学检查
(1)抗HCV IgM和抗HCV IgG:
HCV Igm阳性提示现症HCV感染,抗HCV IgG阳性提示现正感染或既往感染。抗HCV IgM的检测受较多因素的影响,如球蛋白、RF等,稳定性不如抗HCV IgG。目前国内多用酶免疫试验(EIA)检测抗HCV IgG。抗HCV IgG低滴度提示病毒处于静止,高滴度提示病毒复制活跃。
(2)HCV RNA:
HCV在血液中含量很少,分子杂交甚至一次性PCR均难以检出HCV RNA,常采用套式PCR以提高检出率。由于影响因素较多及技术要求较高易产生假阳性和假阴性,分析结果时应结合临床做出正确判断。
6、肝组织病理检查:
是明确诊断、衡量炎症活动度、纤维化程度及评估疗效的金标准,还可在肝组织中原位检测病毒抗原或核酸,以助确定病毒复制状态。
7、影像学检查:
B型超声有助于鉴别阻塞性黄疸、脂肪肝及肝内占位性病变,对肝硬化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能够反映肝脏表面变化,门静脉、脾静脉直径,脾脏大小,胆囊异常变化,腹水等。在重型肝炎中可动态观察肝脏大小变化等。CT、MRI的应用价值基本同B超,但价格较昂贵,且有不同程度的损伤性,如应用增强剂,可加重病情。
8、肝纤维化指标:
对肝纤维化的诊断有一定参考价值,但缺乏特异性。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