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内科 >内分泌科 >糖尿病

改善孕妇妊娠期水肿的按摩方法

妊娠期水肿是孕期常见的疾病之一,导致孕妇水肿的原因有很多,怀孕期间,身体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孕期疾病有很多,比如说孕期水肿,那么孕妇出现水肿怎么办?如何治疗孕期水肿呢?改善孕妇妊娠期水肿的按摩方法有哪些?以下就是治疗孕期水肿的方法,来看看吧。

目录 改善孕期水肿的妙招 改善孕妇妊娠期水肿的按摩方法 孕妇出现水肿怎么办 治疗孕期水肿的中药方剂 孕期水肿的原因是什

1改善孕期水肿的妙招

  第1招 脚部垫高、抬腿

  如果是轻微的下肢水肿,建议晚上睡觉时,将脚部垫高,水肿自然就会消退一些。平时坐着的时候,不要翘二郎腿,以免阻碍静脉的回流,可将双脚放于小板凳上。躺卧时,用枕头垫高双脚,而每天睡前可做抬腿动作,以利于静脉回流。

  第2招 左侧卧躺睡眠

  怀孕中后期,肚子将随之变大,右侧卧躺容易压迫到下腔静脉,采取朝向左侧卧躺的姿势睡眠,有助于下腔静脉血液回流顺畅,不易造成下肢水肿,也可减轻静脉曲张的症状,提高睡眠品质,但睡眠时仍然可以自由变换睡姿。

  第3招 按摩腿部

  按摩小腿及脚背,可以舒缓水肿。若肚子太大而无法按压,可以请老公协助按摩,或是找专门为孕妇按摩的店家,而按摩时可由下往上按,从末端往心脏的部分按摩,让淤积的血液回流至心脏,增进血液循环。

  第4招 泡脚

  泡脚可以使末梢血管扩张,增强挤压血管力道,让静脉能够回送血液,使得多余水分不易堆积四肢末端。泡脚是利用渗透压原理,刺激末梢神经,以40℃~42℃的热水泡20分钟,可改善下半身循环不良的问题。泡脚时,水深至少要高过脚踝,最好到达小腿肚,因为脚踝是人体经脉运行到脚掌的枢纽。

2改善孕妇妊娠期水肿的按摩方法

  孕妇在妊娠后,随着子宫的逐渐增大,下腔静脉会受到压迫,使下肢静脉血液回流受阻,从而导致足背、小腿等处发生水肿。尤其是妊娠中后期,孕妇的下肢水肿现象更为严重。一般情况下,孕妇经过充分休息,水肿可以完全消退。改善妊娠水肿的方法很多,可以通过按摩的方法得到调节和改善。

  按摩选穴:委中穴、太阳穴、攒竹穴、承浆穴、天突穴。

  委中穴位于腘横纹中点,当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腱的中间。

  太阳穴位于颖部,当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处。

  攒竹穴位于面部,当眉头陷中,眶上切迹处:

  承浆穴位于面部,当颏唇沟的正中凹陷处。

  天突穴位于颈部,前正中线上,胸骨上窝中央。

  按摩步骤

  步骤一:孕妇仰卧在床上,双腿屈曲,按摩者将双手中指叠放按压于孕妇左腿的委中穴,每间隔2秒钟按摩1次,直到穴位稍有疼痛感为止。采用相同的按摩方法按摩右腿相同穴位。接着,按摩者用拇指从左腿小腿肚(腓肠肌部位)下方开始用适当的力度向腘窝充分按摩,每次按摩间隔2秒钟,直到局部发红、发热。另一条腿的相同部位按摩方法相同。

  步骤二:孕妇保持仰卧的姿势,用湿热毛巾敷面部3分钟。接着,按摩者用双手拇指分别抵住孕妇两侧的太阳穴,并且用示指按住两侧的攒竹穴轻轻旋转32次。然后用拇指轻轻按压承浆穴,每间隔1秒钟按摩1次,共按摩30次。最后,孕妇将头微微仰起,按摩者用右手示指轻轻按压天突穴。每间隔1秒钟按摩1次。连续按摩20次。

  育儿网小提示:

  ①按摩委中穴可以促进静脉血液的流动,减少液体在细胞中的聚积。

  ②在按压天突穴的时候不要过于用力。在按摩的时候可以播放一些舒缓的音乐。

  ③做完按摩之后,最好进行一下全身的放松体操运动。

3孕妇出现水肿怎么办

  1、穿弹性(裤)袜。

  为了减少孕妇过多的血液堆积到下肢,建议孕妇朋友在早上出门前穿上弹性(裤)袜,特别是需要长时间站立或者是保持坐姿的孕妇,可以选择孕妇专用的袜子,在秋冬穿着还能起到保暖的效果。

  2、抬高双腿。

  建议孕妇在睡前或者是在午休的时候把双腿都抬高15—20分钟,可以起到加速血液回流和减轻静脉内压的双重效果,不仅能缓解孕期水肿的情况,还可以预防孕妇下肢静脉曲张等疾病的发生。

  3、左侧睡。

  孕妇朋友可以采取左侧卧的睡姿,这样能有效的避免压迫到下肢静脉,能有效的减少血液回流的阻力,这样还能有效的减少对心脏的压迫。

4治疗孕期水肿的中药方剂

  一、 子气

  病因:由于湿与气滞,气失运行之常,于是阳气不升,浊气不化。

  症状:脚足浮肿,傍晚尤其明显,胸闷胁胀,舌苔坂腻,脉象沉滑。

  治法:理气化湿。

  方剂:天仙藤散加减。

  天仙藤12克,制香附6克,橘皮6克,甘草3克,生姜6克,苏梗6克,茯苓15克,白术9克。

  本方以天仙藤,香附调气行滞,橘皮理气,甘草和中,生姜温中通阳,苏梗顺气安胎,茯苓健脾渗湿,白术健脾燥湿。

  此证由于湿与气阻,故以调气为主,使气机通畅,则运动可以正常,而湿亦可化。

  二、 子肿

  病因:由于脾阳不振,水气停聚,浸渍于肌肤四肢。

  症状:面目肢体浮肿,纳少口淡,大便溏薄,小便短少,舌苔薄腻,脉象沉软。

  治法:健脾,温中,利水。

  方剂:白术散加味。

  白术9克,茯苓皮15克,橘皮6克,大腹皮9克,生姜皮3克,干姜3克。

  本方以白术健脾燥湿,茯苓皮益脾利水,橘皮理气和中,大腹皮下气行水,姜皮温阳利水,干姜温中燥脾。

  此证由于水气为病所以立法以行不沩主,但所用方药,虽是行水,既不伤肾也不碍胎,使水气下达,则浮肿能消。

  三、 子满

  病因:由于阳气为水湿遏伏,中焦健运失司,未能运化水谷,致使水湿积聚,而成泛滥之势。

  症状:遍体浮肿,胸闷气急,腹部胀满,小便不利,畏寒肢冷,舌苔白腻,脉象沉濡。

  治法:健脾温阳,行水渗湿。

  方剂:理中汤合五苓散加减。

  党参12克,白术9克,干姜6克,桂枝6克,茯苓皮15克,猪苓9克,泽泻9克,大腹皮9克。

  本方以党参补气健脾,白术健脾燥湿,干姜温中通阳,桂枝温经通脉,茯苓皮益脾利水,猪苓利湿行水,泽泻入膀胱,利小便,大腹皮下气行水。

  以上三症如兼有腰痛现象,均可酌加川断12克,山药12克服用。

5孕期水肿的原因是什

  1、血容量逐渐增加

  妊娠6周开始,血容量逐渐增加,34周时达到高峰,并且在这个水平上一直维持到产后两周才恢复到孕前水平。妊娠期血容量比非妊娠期增加40%左右,血容量增加后,组织间液也会增加。

  2、肾上腺分泌的醛固酮增多

  孕期,准妈妈胎盘分泌的激素及肾上腺分泌的醛固酮增多,造成体内钠和水份滞留,体内水份积存,从而导致尿量减少,于是出现了水肿现象。

  3、血液增加

  血浆的增加比血球等的增加要多,所以血液成分会相对稀释,血浆白蛋白的相对浓度也比非孕期时要低。血浆白蛋白是维持血浆渗透压的主要成分,孕期血浆渗透压比妊娠期低,这样就使血流中的水分容易渗透到组织间液中,从而造成下肢水肿。

  4、骨盆内的压力增高

  子宫增大后,使得骨盆内的压力增高,导致下肢静脉血流受到影响。但这一类水肿如在休息或睡眠之后有所减轻,则多属于生理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