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心理健康科

哪些孩子需要心理咨询

每一个父母都不是天生的,这是需要长期学习的过程。对于孩子的成长,不仅应该关注教育,更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孩子从婴儿期到青春期完成,接近二十年。大多数父母会在孩子的成长过程里遇到各种困难,到底哪些类型的问题适合做心理教育咨询呢?家长们通常都会有这样的疑问,今天就给大家系统的概括一下,以供参考。

目录 影响孩子心理的家庭因素 孩子有这五类表现说明需要心理辅导 哪些孩子需要心理咨询 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小孩心理问题怎么办

1影响孩子心理的家庭因素

  1、父母带给孩子情绪感染

  随着网络化的进步,现在的孩子懂得多也比较早熟,对父母关系最为敏感。当妈后的女人都知道,一个几个月的小婴儿都会对妈妈的情绪有着很强的洞察力。妈妈的笑脸会给孩子带来笑脸,也会让孩子咿咿呀呀的手舞足蹈。妈妈若是情绪失控有了忧伤,孩子也会出现焦虑和惊恐现象,甚至会出现反常的哭闹表现。所以,一个孩子从小婴儿到咿呀学语,再到学龄前的情感发育期,跟父母的好情绪有着深深的关联。孩子社交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为什么有的孩子跟小朋友相处没有惧怕,能正常的融入小朋友的氛围当中。而极个别的孩子就会惧怕不和群,觉得跟小朋友相处是个痛苦的折磨呢?不用解释亲们就能明白,父母的影响和家庭氛围给孩子带来了负面影响。

  2、父母带给孩子家庭氛围

  父母除了带给孩子好的情绪感染外,更要给孩子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父母之间没有一地鸡毛的家务事,在孩子面前不吵不闹,孩子就会阳光健康的成长!一个成天吵闹的家庭,只会给孩子带来更多的伤害和打击。众所周知,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有了自卑感和洞察力。父母关系的好坏,孩子都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父母揪扯多了,孩子就会出现自卑感和消极心理,在他(她)们的心里就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为什么我的爸爸妈妈这样生活呢?为什么爸爸和妈妈老是打架呢?“等到孩子跟别的小朋友交流对比时,孩子的心理就会有阴影,觉得自己的父母不正常。父母关系失和久了,有的孩子可能对父母的关系不为关注,但这样的孩子基本有我行我素的的表现和思想。而有些孩子就会出现自卑抵触,心理和情绪就会出现波动而受影响。

  3、父母之间不能轻言离婚

  父母之间有再大的矛盾,也不要在孩子面前轻言离婚。在孩子们年幼的心里,他们对父母的感情和矛盾理解不了,他们是父母关系的无辜者。一个离异的家庭,最受伤的是孩子。父母是他们的保护神,父母离异是孩子心里的致命伤。两个大人都好说,谁离开谁久了日子照常过,但是孩子不同,无论离开的是父母哪一方,失去爸爸或者妈妈的爱,对孩子的成长都是不健全、有缺憾的。为了孩子,父母千万不要轻言离婚,尽管现在的夫妻合约很容易解除,但凡有责任心的父母,为了孩子也要细心呵护婚姻。父母离异破碎的是一个家庭,出现的后果可能会毁坏孩子的一生。

  4、父母的习惯会潜移默化

  父母的关系会影响孩子,习惯的养成也会潜移默化带给孩子。出口成脏的父母、说谎的父母等等,这些习惯最容易传染给孩子。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好父母在孩子面前要注重形象。不吹毛求疵、不满口谎话,稳重自信的父母,在孩子的身心健康中,起着重要的决定性因素。为人好父母,要的不是外表的漂亮,更不是家产万贯土豪模样,而是处事能力和应变能力。自信的父母,永远都是孩子学习的标榜。什么样的父母造就什么样的孩子,为了孩子的将来,好父母会为孩子着想,会注重自己在孩子面前的言谈举止、行为健康等等。

  为人父母不是先天就会,而是在养育儿女中逐渐学习的。育儿是一门大学问,只有用心的父母,才会为孩子维系好的夫妻关系和婚姻,为孩子打造幸福的家庭港湾,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和依赖感,给孩子的心理健康起到充分的力量!

2孩子有这五类表现说明需要心理辅导

  1.儿童常见心理行为问题

  喜欢咬指甲 生活中不难发现,有部分孩子,甚至年龄已经不小了,还总是喜欢咬指甲,这种坏习惯不仅对身体有伤害,而且还是在反映着孩子的心理问题。孩子喜欢咬指甲,甚至是撕烂自己的手皮,可能是因为家长对孩子欠缺关心,或者家庭关系不和谐,导致孩子的心理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压力太大就会使得孩子喜欢咬指甲。

  2.坏脾气容易爆发

  有些孩子的性格比较暴躁的,喜欢小题大做,一点小事情就喜欢暴跳如雷,这种性格不仅可能是因为先天神经系统反应过于冲动,还可能是因为后天的教育和环境影响所致的。对待这种坏脾气容易爆发的孩子,家长应该以身作则,正确教育引导孩子的性格发展,并教会孩子如何控制调整自己的情绪变化。

  3.过于依赖父母

  有部分的孩子过于依赖父母,因此,当孩子单独处于陌生环境中,或者去到人太多的地方,就会藏在父母的身后,怕生的心理特别严重,这对孩子的心理健康难免会有所伤害。

  4.经常恐惧或容易退缩

  孩子经常产生恐惧心理,或者面对困难的时候容易退缩,这种行为特点反映了孩子的心理问题,需要家长引起指导和纠正,才可能慢慢得以改正。当然家长平时要多带孩子接触外界,多开拓视野,这才有利于孩子恢复正常的心理行为。

  5.心情不好就自虐

  孩子每次心情不好就开始开展自虐,比如爱滚地、爱撞头、爱打头、爱抓头发等等,这些行为都属于一种怪癖,也是孩子发泄情绪的一种做法。但是家长应该及早纠正孩子的这种心理行为,以免对孩子的成长健康造成影响。

  6.如何使孩子成为身心健康的人

  首先,家长就必须以身作则,用自己正确的言行举止习惯去正面影响孩子;其次,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法必须正确,只有采取正确的教育方式才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最后,多关心陪伴孩子成长,多了解孩子的情感需求,这才能使得孩子变成一个身心健康的人。

3哪些孩子需要心理咨询

  (一)学习类问题

  学习态度不端正,例如厌学、逃学、不肯上学。这类问题持续时间超过一周以上的,家长们要尽快帮助孩子调整,如果不尽早调整,很容易形成习惯,导致长期的厌学心理。超过一个月不上学的,纠正起来难度明显增大。

  学习习惯不好,例如上课走神、作业拖泥带水、不认真听讲等。这个问题相对容易纠正,家长们不知道用怎样的方式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情况下,咨询心理老师进行短期的习惯培养是比较高效的方式。我的经验是一般情况下,家长们很难客观的做好这件事情,而且通过咨询心理老师,这类问题一般可以在短期内解决。

  学习环境的影响,例如不喜欢任课老师、与同学之间关系不好。这类问题属于社会交往和性格问题的较多,因此需要的解决时间较长,一般至少需要12次以上的咨询过程,正常咨询频率是每次1小时,每周一次。

  (二)人格问题

  这类问题相对严重,主要包括:自我评价过低,自卑;以自我为中心;过于敏感、内向、多疑;感情冷漠,例如对事物不热心、没有兴趣;抑郁反应,如情绪低落、常常闷闷不乐、胡思乱想;意志缺乏,表现为行为孤僻、遇事退缩被动、无法融入群体。

  (三)行为习惯问题

  这类问题要尽快咨询心理老师,以免发展到更严重的地步。主要包括:不良习惯和动作,例如咬指甲、拔头发;言语障碍,如发音含混不清、词汇量极少、口吃;睡眠障碍;进食障碍,如长期的暴饮暴食、厌食、偏食或者呕吐;频繁尿床;抽动行为,如挤眼、皱眉、吸鼻子、伸脖子、扮怪相等。

  (四)品行问题

  攻击行为:经常打架骂人、欺负同学、蛮横霸道。对抗行为:不守纪律、对长辈亲人不尊重。破坏行为:破坏公物、乱摔东西。欺骗行为:说谎、偷窃。惰性行为:懒惰、缺乏耐心、缺乏责任感。

  (五)退缩行为

  退缩行为主要反映在适应群体上,孩子经常一个人独处,不愿意与人沟通和交流,不喜欢陌生环境或者无法适应新环境,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不愿意到人多的地方去。这类心理问题需要家长特比关注,除了孩子心理上需要调整外,在社会功能层面,也要下很多功夫。

  (六)多动综合症

  这类问题应该引起家长们的重视,多动综合症的治疗是比较困难的。主要表现为:孩子难以集中注意力,会同时做很多事情,例如边做作业边玩儿,粗心大意、脾气暴躁,人际关系差,老师常反映上课小动作很多。常出现于幼儿园及小学阶段。

  (七)其他常见问题

  例如:单亲家庭的教育问题;青春期早恋、叛逆、放弃学业;与父母关系恶劣、离家出走、打骂父母;考试紧张、学习压力;与异性交往困难;自我否定;焦虑和抑郁情绪;强迫思维和行为,例如总是控制不住的想某些事情或者做某些事情,自残自虐倾向等。

  以上系列问题,没有按轻重程度排列,只是列举了常见的可借助心理咨询有效的解决问题的部分,家长们也许可以以此为心理咨询问题的简单目录作为参考资料,在孩子出现类似问题的时候,父母就有路可循了。

4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家长要帮助孩子建立起正确的人生观,有了正确的人生观,孩子才有了心里支柱,才不怕吃苦受累,经得起挫折。

  教育孩子要正确认识自己,有自知之明。既不自卑,也不自负,仅能看到自己的优点,也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这样孩子才能正确为人,有效处事。

  孩子知识比较贫乏,经验不足,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还不能够全面看待问题,往往爱钻牛角尖,所以家长要帮助孩子增长知识,教会孩子正确认识事物,学会辩证的看待问题。

  情绪的好坏直接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家长要教育孩子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能够因为一点小事就大发脾气,教育孩子要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能够冷静、理智的处理问题。

  家长要指导孩子科学用脑,劳逸结合,学习一节课就要休息一下,打打球、玩玩玩具等等,这样可以减轻疲劳,提高学习效率,增进身心健康。

  让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学会与人交往,孩子在参加集体活动中,孩子可以多交朋友,在集体中认识自己,学会与人相处,有时可以把自己的不快给朋友讲一讲,消除自己不健康的心理。

  家长要对孩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自己首先要心理健康,如果家长心理存在不健康的因素,往往会影响孩子的心理,所以,家长要努力塑造自己良好的性格,保持心理健康,在孩子的心目中要树立起正面的、可爱的形象。

5小孩心理问题怎么办

  1、消除逆反心理——沟通与交流

  我们首先培养学生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要求他们在广阔的社会中,磨练自己的思想情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才;其次是要求他们从积极的意义上去理解大人,让学生明白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是善意的批评,家长老师也使人,也有正常人的喜怒哀乐,也会犯错误。我们只要抱着宽容的态度去理解这些事情,也就不会逆反了;再次是教育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把握自我,努力改善自我,平时常提醒自己遇事尽量克制,多进行沟通,增加信任度,也就多了一份理解;最后是要求家长和教师多注意孩子的心理需求,及时了解他们在想什么,想做什么,多听他们的呼声,理解他们的欢乐与苦恼,放下长辈的架子,与孩子建立起平等的长幼关系。

  2、消除自卑孤独心理——增强自信

  产生自卑孤独心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般来说主要是因为生理的原因、遭遇挫折和心理创伤、性格因素、家庭教育问题以及需要的得不到满足等。消除自卑孤独心理关键是对自己现存力量感到满足!教师要帮助学生来分析他们的优点,正确做出评价,发挥自己的长处;其次是千方百计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我们联合各科教师共同给学生增强自信心,不让他们觉得什么都弄不好;最后是引导学生以勤补拙和扬长避短来克服自卑。教师要帮助这部分学生找到自己的突破口,通过勤奋努力,在某个方面做出成绩来。

  3、消除敏感与脆弱心理——培养意志

  消除脆弱心理首先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提高认知水平;其次是提高学生自控水平,培养耐挫能力;第三是克服悲观消极的心态,树立自信心和上进心;最后是教给学生释放消极情绪,摆脱悲观失望的方法,即通过组织他们参加社会实践来提高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培养多方面的兴趣来转移注意力,多结交知心朋友,寻求社会力量的帮助(如看心理医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