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生儿出生后数小时至头几天内,在头颅的头顶一侧或偶尔见到头顶两侧出现肿物,肿物迅速增大,在数日内达到极点,以后逐渐吸收缩小。这种肿物多为头颅血肿。如果刚生下来的婴儿有头部血肿的情况,医生会进行详细的ct检查,然后给父母一个合理的治疗建议,针对这种疾病现在有成熟的治疗方法了,那么新生儿头颅血肿的形成?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目录
1新生儿头颅血肿的治疗方法
经临床观察,新生儿头颅血肿的患儿有精神欠佳、吃奶少、脱水、黄疸重等症状,如不对其进行及时而恰当的治疗和护理,会影响新生儿的生长发育,所以,及时有效地治疗头颅血肿,对新生儿健康十分重要。
以往治疗新生儿头颅血肿通常怕发生感染,一般不主张穿刺抽血。血肿常需周才能完全吸收,也有少数机化者持续数年仍有痕迹。治疗结果表明,只要严格无菌操作,穿刺抽血加压包扎的方法是可行的。方法可缩短血肿的吸收时间,预防出院后的继发感染,并可减轻患儿家长的精神压力。
出生后2~3天内用止血药及冷敷,使破裂的血管收缩并止血,抽净后加压包扎可防止再出血及渗液积聚。而二次穿刺者多因穿刺后包扎不妥引起,因此,只要给予止血药及适当冷敷,抽净积血后立即包扎稳妥,即可收到满意的效果。
头颅血肿多可自行吸收,无需特殊治疗,出血较多引起贫血时,可适量输血;引起高胆红素血症时,需进行光疗。为避免感染不应抽吸血肿,若2个月后头颅血肿仍巨大,可手术清除之。可用维生素K1治疗,以防止因发生新生儿出血症而引起出血加重。
新生儿头颅血肿是痛苦的,所以认真对待身边生病的人,这样有助于病人早日痊愈。
2新生儿头颅血肿的形成
头颅血肿发生是由于分娩时胎儿头部受到过度挤压与骨盆摩擦,或由于自行分娩困难,行助产手术如负压吸引、产钳助产导致头颅骨膜牵移引起骨膜下血管破裂,血液积聚在骨膜下而形成的。由于骨膜紧贴在骨的边缘,故血肿不越过骨缝线。
头颅血肿在早期触摸有饱满感,以后呈有液体波动感,日久后由于血肿从边缘部位开始钙化沉着,在血肿周围形成硬环,而中央部位还有波动感,一般血肿在2周到1个月左右吸收,但也有血肿长达4个月才吸收。
头颅血肿常与头皮水肿相混淆。头皮水肿又称产瘤、先锋头,发生在头产位的婴儿,由于分娩时产程过长,头部先露的部位软组织发生水肿。头皮水肿在新生儿出生后立即出现,可超过骨缝和中线,界限不清楚,肿物无波动感,但压之有凹陷,常在数天内水肿消失。
有时,头颅血肿和头皮水肿同时存在,血肿隐于水肿之中,待水肿消退后方显出血肿。
头颅血肿和头皮水肿都不需要治疗,可自行吸收消失,不宜穿刺抽出血液,以免发生感染。平时也不要用手揉摸,不仅不能消肿,反而会加重出血。
3新生儿头颅血肿的检查
头颅血肿多可自行吸收,无需特殊治疗,出血较多引起贫血时,可适量输血;引起高胆红素血症时,需进行光疗。为避免感染不应抽吸血肿,若2个月后头颅血肿仍巨大,可手术清除之。可用维生素K1治疗,以防止因发生新生儿出血症而引起出血加重。
1、血象检查:因失血可有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量减少。
2、血生化检查:胆红素增高,以间接胆红素增高为主,肝脏功能检查正常。
3、颅骨摄片:头颅血肿往往单独存在,仅有局部血肿,作颅骨摄片,以除外骨折;脑膜膨出者头颅X线片可见局部颅骨有缺损可助鉴别。头颅B超和CT检查除外颅内出血。
4婴幼儿血肿形成后治疗注意点
1)血肿初期48小时内可局部冷敷,防止血肿增大。
2)血肿大者应作 X 线摄片检查,了解是否有颅骨损伤,抽血验凝血功能,如有异常及时给予相应的治疗。
3)头皮血肿任其自然吸收,切勿揉擦血肿,禁忌自血肿内抽血,以防感染如发生感染形成脓肿时应及时切开引流。
4)有血肿的患儿尽量减少搬动,要保持安静并向健康侧卧。
5)少食多餐,不宜过饱,尽量避免患儿哭闹。
5婴儿多发颅内血肿
多发颅内血肿绝大多数由外伤引起,外伤性脑内血肿多为对冲性颅脑损伤所致,其形成机制与对冲性脑挫裂伤相似。所以它的发生部位也主要位于额叶及颞叶,占总数的80%~90%。10%~20%的顶叶或枕叶血肿多因暴力直接打击的冲击伤或凹陷性骨折所引起。少数可由脑内剪应切力引起的脑深部的血肿或脑干血肿。30%的病人可有多发脑内血肿,其中不同部位占60%左右,位于同一部位不同类型占40%左右。所有脑内血肿的病人中有30%~60%伴有脑外血肿。
脑内血肿的临床表现,以血肿的部位、大小、发展速度及周边脑组织水肿情况的不同而不同,伤后多有(50%以上)严重的意识障碍,意识障碍的程度决定于血肿的范围、增长速度和合并脑外血肿的情况。位于额、颞叶的血肿除有颅内压增高的表现外,一般无局灶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