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光眼也是引起头痛的常见病之一。正常人眼房水的产生和排泄是保持相对平衡的;而青光眼,尤其急性发作由于房水循环障碍,导致眼内压急骤升高。除有虹视(看灯有红绿彩环)、眼球胀痛等眼部特殊症状外,并有较剧烈的头痛(多为偏头痛)和眼眶周围痛、反射性恶心呕吐等全身性症状(要注意和颅内及消化系统疾病引起的恶心呕吐鉴别)。对青光眼引起的头痛的诊断要点有什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目录
1青光眼病因
遗传因素(15%):
青光眼属多基因遗传性病变,有家族史者,发病率高于无家族史的6倍,占整个发病人数的13%—47%,患者亲属发病率为3.5%—16%。
屈光因素(25%):
由于屈光系统调节失常,睫状肌功能紊乱,房水分泌失恒,加之虹膜根部压迫前房角,房水排出受阻,所以引起眼压升高,此类患者的临床特点是自觉视疲劳症状或无明显不适,戴眼镜无法矫正视力,易误诊,故有屈光不正病史的患者一旦出现无法解释的眼部异常时应及时找有青光眼丰富临床经验的大夫 ,详细检查。
解剖因素(10%):
前房浅、眼轴短、晶体厚、角膜直径短,导致前房角狭窄,房水排出障碍,眼压升高,青光眼形成。
年龄、性别(10%):
开角型多发于30岁左右,无明显性别差异。闭角型45岁以上患者占青光眼病人68.2%—76.8%,女性多于男性。
不良生活习惯(15%):
吸烟嗜酒、起居无常、饮食不规律、喜怒无常、习惯性便秘、顽固性失眠。
2对青光眼引起的头痛的诊断要点
【诊断要点】
对于急性青光眼的诊断:在青光眼急性发作之后,一般都会有很剧烈的偏头痛,而且这种头痛主要是以前额和太阳区为主。在患病期间这种头痛还会随着眼内压的增高而加重,但是不能够自行缓解,从而使得眼眶周围会有肿痛,同时眼球也会有胀痛的感觉。在出现以上症状的同时还会伴有恶心呕吐的想象,甚至是虹视、视力突然减退或消失。
对于慢性单纯性青光眼的诊断。由于慢性的青光眼的病程很长,头部会有轻度的隐痛,同时会伴有眼眶周围痛,所以很容易就会被忽略。头痛可能会因为眼压的波动而复发,当眼内压增高时会有虹视、眼胀痛甚至是鼻子发酸等症状,但是经过睡眠休息后,这些症状一般都会得到缓解甚至是消失不见。
3青光眼预防
1、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过度波动,青光眼最主要的诱发因素就是长期不良精神刺激,脾气暴躁,抑郁,忧虑,惊恐。
2、生活,饮食起居规律,劳逸结合,适量体育锻炼,不要参加剧烈运动,保持睡眠质量,饮食清淡营养丰富,禁烟酒,浓茶,咖啡,适当控制进水量,每天不能超过1000—1200ml,一次性饮水不得超过400ml。
3、注意用眼卫生,保护用眼,不要在强光下阅读,暗室停留时间不能过长,光线必须充足柔和,不要过度用眼。
4、综合调理全身并发症。
5、注意药物影响。
6、妇女闭经期,绝经期,以及痛经可是眼压升高应高度重视,经期如出现青光眼表现者,应及时就诊专科。
7、青光眼家族及危险因素者,必须定期复查,一旦有发病征象者,必须积极配合治疗,防止视功能突然丧失。
4先天性青光眼的症状分型
1. 婴幼儿性青光眼:一般将0-3岁青光眼患儿归为此类,此型是先天性青光眼中最常见者,母体内即患病,出生后立即或缓慢表现出症状,一般是双眼性病变,但却不一定同时起病,也有25-30%患儿单眼发病,临床表现为出生后眼球明显突出,颇似牛的眼睛故称“牛眼”,怕光,流泪,喜揉眼,眼睑痉挛,角膜混浊不清,易激动哭 闹,饮食差或呕吐,汗多等到全身症状,此型的预后关键在于及时正确诊断,因小儿眼球壁正处于发育阶段,查眼压,可能正常,而眼底检查不好配合,所以缺乏青光眼丰富俅簿。
2. 青少年性青光眼:发病隐蔽,危害性极大,近年来此型多发生于近视患者且有发病率不断上升的趋势,90%以上的患者并不表现为典型青光眼症状,而是以“近视,视疲劳,头痛,失眠”,甚至不知不觉失明而来就诊,详细检查才知道是青光眼,有的患者查出来青光眼,但自己错误的认为,我现在又没有什么感觉,视力也可以,不可能象大夫说的那么严重,真正失明了,那时后悔也来不及了,只能在黑暗中痛苦的渡过终生。
5青光眼患者饮食宜忌
注意饮食卫生,多进易消化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等,经常保持大便通畅也很重要。
“三忌”,即忌烟,忌洒,忌喝浓茶。过量吸烟,由于尼古丁的作用可引起视网膜血管痉挛,导致视神经缺血,烟草中的氰化物可引起中毒性弱视,危害视功能。大量饮酒可造成眼球毛细血管扩张,眼睛充血加重,甚至导致青光眼急性发作。常喝浓茶虽有利尿之功能,但往往处于过度兴奋,影响睡眠,引起眼压升高。
尽可能不吃或少吃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生葱、胡椒等。
注意节制饮水量(特别是冬天),一般每次饮水不要超过500毫升。因为一次饮水过多,可造成血液稀释,血浆渗透压降低,使房水产生相对增多,导致眼压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