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憩室是结肠壁向外凸出形成袋状。可以是单个,但更多是一连串由肠腔向外的囊状突出。结肠憩室可分为真性与获得性两类。真性憩室是结肠壁的先天性全层薄弱,憩室含有肠壁各层。获得性憩室则系粘膜通过肠壁肌层的弱点疝出,因此它是继发于肠腔内压力的增高,迫使粘膜经肠壁肌肉的薄弱区向外突出。那么怎样预防大肠憩室症?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目录
1结肠憩室的发病原因
1、先天性因素
Evans提出先天性右半结肠憩室病可能是由于肠壁的胚胎发育异常所致。Waugh则认为盲肠憩室是由于胚胎7~10周时盲肠过度生长造成,正常时该部位发育应该是萎缩的。部分结肠憩室病人有家族史。大多数憩室病是后天原因造成的,组织学研究并未发现结肠壁肌层有先天异常,憩室发病率随年龄增大而增高现象亦为此提供有力证据,真正属于先天性的结肠憩室罕见。
2、后天性因素
有学者认为西方发达国家低纤维素饮食是造成憩室病的主要原因,以下临床研究结果可以证实:
①发病率有明显的地理分布特点。
②50年代后发病率逐渐增高。
③流动人群饮食改变后憩室发病率发生变化。
④发病率随年龄增大而增加。
⑤高纤维素饮食能预防憩室病。
2怎样预防大肠憩室症
通常,在低纤维饮食的状态下,粪便变得干硬不易排出,而不得不用力排便,增加腹部压力的同时连带也使得肠内压力增加,致使肠内肌肉较脆弱的部分向外隆起形成一个囊袋状,此谓之憩室。憩室的形成,很可能造成结肠或大肠内的食物进入袋内而出不来,致其在袋中腐败、发炎而产生症状。相反地,如果是在高纤维饮食的状态下,因粪便容积量大且柔软,可减少对肠内壁的压力,这是预防大肠憩室症的方法之一;另外,最好采用蹲式马桶,因此法可让大腿贴着腹部,减轻排便时施加腹部的压力,且“蹲式”也能让较硬的粪便顺利排出,又可减轻肠内的压力(坐式马桶因腹部用力困难,反而要施加更大的压力才能帮助排便,容易有前述的后遗症);第三,最好定时排便,尤其是在早餐后的一两分钟,因胃肠反射作用,使大便能随着自然的律动排出,这是最理想的。如果时间不允许,那么最好固定在一天中的某一时刻,在精神很轻松、缓和的情况下自然排便。
在预防大肠癌方面,有很多数据可以证明,环境因素(当然包括膳食习惯)比遗传因素重要。一是欧美各国罹患大肠癌的比例比原住民高;二是日本人移民夏威夷后,其二三代子孙得胃癌的比例降低(在日本是高罹患率),而得大肠癌的比例反而有所上升;三是素食的人较少罹患大肠癌。
3结肠憩室的病因
结肠运动
分节律性收缩和推进性收缩两类。前者主要将右半结肠内容物来回混合,促使水分和盐类被吸收。后者则将粪便向远端运送。集团蠕动(mass peristalsis)可将粪便直接从右半结肠推送至乙状结肠和直肠上段而引起便意。结肠憩室易发生在结肠带之间薄弱的肠壁上。当分节运动时腔内压力增高,这些潜在的薄弱部位在血管进入结肠壁的地方易形成憩室。
肠壁的顺应性
肠壁的顺应性异常也可能是憩室的病因。静息及刺激状态下对结肠的动力学研究支持这一观点。Eastwood等研究发现,有症状的结肠憩室病人对某些药物、食物和扩张气囊表现出过度异常的结肠压力反应。正常时,腔内压力和容积呈线性关系。但在憩室病人压力很快达到稳定期,即使容积增加,压力亦保持稳定。憩室病人压力反应的阈值明显低于正常人。结肠壁顺应性降低的原因可能与肥大的平滑肌和结构紊乱的胶原纤维有关。
结肠腔内压力
通过测定发现憩室病人的基础压力明显高于正常人。乙状结肠内压力异常增高时,病人可出现左髂窝疼痛不适和排便延迟。憩室病人的肌电频率是12~18Hz,高于正常人(6~10Hz)。憩室病人的结肠肌电图不同于肠激惹综合征,二者关系仍不明显。伴有疼痛的憩室病人往往合并肠激惹综合征,而且此类病人基础压力往往增高。憩室病人在进食,给予新斯的明或吗啡后,结肠运动指数明显高于正常人。度冷丁并不增加乙状结肠内压,普鲁苯辛和麸糠可降低结肠内压。静息和刺激状态下的压力异常,在切除乙状结肠后也不能改善,提示整个结肠功能障碍。
4便秘腹痛恐大肠憩室发炎
书田泌尿科眼科诊所胃肠肝胆科主任医师邱展贤表示,憩室常发生在中老年人,且发生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40岁时约占5%,60岁占30%,到80岁时约占65%。摄取较少的纤维质和长期便秘者,发生率也较高。大部份的人都没有症状,而大肠憩室的并发症,主要为憩室炎和憩室出血。
为什么有的人会发生憩室炎?其实是指憩室伴有发炎或感染,约10%至25%的大肠憩室病会发生憩室炎。当憩室内腔压力增大,或因其中含有浓缩的粪块对憩室壁侵蚀导致结肠壁穿孔,造成局部的发炎,再被结肠旁脂肪和周围肠系膜覆盖,形成局部脓疡,若脓疡破裂会形成广泛性腹膜炎。
1名49岁男性,有糖尿病与肠躁症,1年前大肠镜检查发现乙状结肠憩室,最近因左下腹痛持续1周而就医,门诊检查有发烧、左下腹局部腹膜炎症状,白血球升高,腹部超音波发现是憩室发炎所造成的脓疱,抗生素治疗后已经痊愈。
5憩室病症状
一、食管憩室
1.咽-食管憩室(Zenker憩室)临床表现为轻度吞咽困难,潴留在憩室里的食物可反流入口腔。饭后及睡眠时易发生呛咳。晚期表现有喉返神经受压引起的声音嘶哑,饮水时有气过水声及反复发作的吸入性肺炎。体检时可在锁骨上方颈根部发现面团样肿块,按压时发出水过气声。X线吞钡摄片可明确诊断。憩室内发生癌肿者,需早期手术治疗。
2.食管中段憩室较少见,为牵出性的真性憩室。由于气管隆突下淋巴结结核或其他炎症病变与食管前壁产生粘连,牵拉食管全层所致。憩室开口大,囊袋位置高于囊颈部,不易发生食物潴留,一般无症状,少数人有吞咽困难,极少数发生纵膈脓肿或食管气管瘘。有症状者可予水囊或气囊扩张,无症状者不需要手术治疗。
消化道憩室病3.膈上食管憩室在食管憩室中最少见,属假性憩室,位于食管下段膈上10cm处,男性多见。常伴食管痉挛、贲门痉挛、返流性食管炎或食管裂孔疝。诊断依赖X线检查,CT检查可鉴别纵膈肿瘤、脓肿或裂孔疝,无症状者不需治疗,有明显症状如吞咽障碍、胸骨后疼痛及癌变者需作手术切除。
二、胃憩室大多患者无症状,少数主诉饭后或平卧时有间歇性上腹部饱胀或下胸部疼痛,伴恶心、呕吐、烧心感,与食物在憩室内的滞留有关。常见并发症为出血。
三、小肠憩室
1.十二指肠憩室是小肠憩室中最多见的,绝大多数患者无症状,约10%患者主诉上腹胀痛不适,伴恶心嗳气,饱食后加重,并发炎症或溃疡时,症状较重或持久。憩室部位可有压痛、乏特氏壶腹周围憩室约有27%伴发胆石症,亦可引起胆总管梗阻、胆管炎、复发性胰腺炎。其他并发症为出血与穿孔,均不常见。出血可由于憩室粘膜糜烂或血管发育不良所致,也可因穿透附近的肠系膜血管引起。穿孔可至门静脉、胆道或胰腺,引起脓肿。十二指肠腔内憩室可并发部分或完全性十二指肠梗阻,引起饭后上腹饱胀绞痛,呕吐后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