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心理健康科

黏液质人的人际关系简介

美国大学的一批发育专家,对气质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系统研究,人的气质类型分为:多血质,胆汁质,黏液质,抑郁质四种,每种气质类型的人的性格和情绪,人格发展,固然和他的生理智能有关,但也受本身气质和环境交互作用的影响,那么黏液质人的人际关系简介是什么?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目录 为什么黏液质不信任多血质 黏液质人的人际关系简介 黏液质个性 抑郁质和黏液质的区别 黏液质心理暗示

1为什么黏液质不信任多血质

  在多血质人的眼中,黏液质人虽然有些神经质,神神秘秘地让人感到不安,仿佛什么事都瞒不过他,一切尽在他的掌握之中,以至于在他面前变得无所遮掩,并因此而产生某种没来由的恐惧与紧张,但多血质人却总是感觉黏液质人具有某种说不清道不明的魅力,虽然担心被他利用和蒙骗,但还是乐意接近他。

  而在黏液质人的眼中,多血质人往往显得不太可靠,因为其感觉过于迟钝,为人处事固执己见,难以接受别人的意见,对事物的发展变化缺乏深刻的洞察力与预见力,如此等等。

  但奇妙的是,黏液质人虽然在某些方面不太看得起多血质人,但多血质人正因其固执的天性而对黏液质人的忠诚却足以令黏液质人折服。

  这两种气质之人的关系可以说是领袖与追随者的关系。

2黏液质人的人际关系简介

  黏液质与黏液质。黏液质人是少数派。他们的很多气质特点是在多数派的包围中培养起来的。

  黏液质人与黏液质人,相互之间只要进行简单的交往,就可以消除隔阂,越过一切障碍,使各自的心情很快放松下来。

  彼此沟通了的粘液质人,可以成为相互消除疲劳的朋友。一旦发生什么危险,他们会丢下个人得失,尽力给予同伴帮助。他们彼此依靠,互相团结,其他气质的人难以接近这个阵营。

  尽管彼此都是黏液质人,都很了解对方的情况,但是对方毕竟不是自己,所以,他们都明白,对方与自己最好,也还是有界限的。

  相处融洽的黏液质人,都是既能脚踏实地,又能恰当处理好关系的人。

3黏液质个性

  自制能力强,遵守纪律,也不会惹事;情绪稳定,遇见高兴的事儿也不会开怀大笑,但受了委屈,半天情绪都不会好;沉默守旧,固执、不爱讲话,不太关心他人,相对比较冷漠;注意力比较集中,对干扰事物,不予理会;坚持性强,有耐力。针对这类孩子要对他特别亲切、关心,要多鼓励,耐心进行教育,当指出他们的缺点和错误时,应该给与更多的思考时间,防止他们固执己见。

  要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个性,树立孩子的“参与意识”;对其要鼓励和肯定。比如在公众场合开口说话,就应及时表扬“你真棒”;传授孩子一定的社交技巧,比如“想和别人交朋友就要学会分享好东西”“别人要欺负自己,第一次警告,第二次求助或反击”。此外,父母还可以邀请朋友、同事、邻居的孩子到自己家来玩耍,让孩子充当主人接待小朋友。还可以用动感强的游戏促进孩子的发展,训练孩子的机敏。玩游戏时,尽量由孩子来领导父母。父母总是向孩子请教,创造机会让孩子出主意,唤醒他的主人翁意识,激发他的指挥兴趣。

4抑郁质和黏液质的区别

  抑郁质的孩子比较敏感,易于觉察别的孩子不易觉察的事情;不喜欢与人接触,喜欢一个人玩,更不易与陌生人接触;他们的情绪不易外露,受到表扬时,也没有什么表示,在幼儿园里遇到不高兴的事,可以毫无表情,但回家后会对妈妈哭。他们做事安静,有条不紊。优点:聪明细致、稳重听话、情感细腻;缺点:胆小,不爱说话,孤僻,自卑、敏感、沉闷。对于抑郁质的孩子,首先要给他一个轻松、快乐、温馨的家庭氛围;对待他的态度要特别亲切、温和、耐心,给予更多的关怀和照顾;不要在公开场合批评他们,要在能接受的范围内,或者趁别人不注意时,亲切而又轻描淡写地说明错误所在,并鼓励他们去改正,语言要平和,不能流露出厌烦和不满;

  在家里可创设环境,鼓励他们多讲话,表演等,多带他们参加公开活动,多参加体育运动,逐步锻炼他们的勇气和信心。尤其当环境发生变化时,更要特别地关心和照顾他们。通过一些“角色游戏”培养他们的交往和组织能力,要鼓励他们多和小朋友玩(最好和多血质的孩子)引导他们要多关心小朋友,以此来培养他们与人交往的能力;多带他们参加集体活动和户外活动,以便增强适应能力,克服孤僻、敏感,鼓励他们参与表演性的训练。

5黏液质心理暗示

  1气味辨别实验:受试对象是100名男子和100名妇女。实验时,首先让每个人闻过烧酒、薄荷和鹿蹄草的气味,然后拿出1O瓶没有任何气味的蒸馏水,谎称其中有3瓶分别具有上述物质的气味,并让所有受试者分辨。结果有48名妇女和37名男子声称他们完全嗅出来了;另一部分声称患有感冒,不能完全确定是哪种气味;只有6人表示没有嗅出任何气味。

  2帽子实验:受试对象是儿童。实验时,先由一个人对儿童讲话,讲完离去。然后由主持实验的人问儿童:“刚才讲话的人哪只手里拿着帽子?”在受试的27名儿童中共有24名回答是左手或右手。其实,刚才那个讲话的人手里根本没有拿帽子。

  3皮肤实验:在受试者的皮肤上贴一片湿纸,并声称这是一种具有特殊功效的纸,能使皮肤局部发热,要求受试者用心感受那块皮肤的温度变化。十几分钟过去之后,将湿纸取下,受试者被贴处的皮肤果然变红,摸上去还发热。其实,那只是一张普通的湿纸,是心理暗示的作用使皮肤发生了变化。

  “无中生有”成为上面三个实验的共同结果。暗示的综合作用,即实验者对受试者的外在暗示、受试者的自我暗示以及受试者之间互相心理影响的团体暗示,是产生“无中生有”结果的原因。正确地运用心理暗示将会得到意想不到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