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儿科 >小儿外科

肚脐惹的祸

很多人在无缘无故的情况下,就出现了肚脐眼大的现象,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非常复杂的,也有可能是一些疾病的前兆,或是是身体出现了炎症等等,患者最好是去医院进行详细的检查,从而来找到病因,如果没有产生疼痛或者是瘙痒以及其他症状的发生,就说明问题不大,那么肚脐惹的祸?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目录 肚脐眼大是怎么回事 肚脐惹的祸 怎么才能正确的灸肚脐 肚脐究竟是何方神圣 肚脐是养生要穴

1肚脐眼大是怎么回事

  第一,肚脐眼大是怎么回事呢?如果有什么不适症状,可以到医院医生面诊检查一下看看,平时注意不要喝酒,避免暴饮暴食。

  第二,如果是肚脐眼凸出来,就是脐部疝气的,是腹腔内的压力升高,局部的组织薄弱导致的。可以进行手术的,平时少食多餐,保持精神愉快,注意休息,避免劳累,避免咳嗽,避免用力,禁忌烟酒,避免局部摩擦和碰撞。

  第三,肚脐眼大是怎么回事呢?这样的突出情况考虑可能跟自身体质有关系,一般没有异常感染的问题应对身体的健康没有影响的。也有可能与腹腔压力大,腹壁比较薄有关系。可以做个腹部B超检查一下,排除腹腔内的肿物。

  第四,肚脐眼大是怎么回事呢?有可能是脐疝,这情况需要结合临床医生进一步检查看看,明确诊断并针对具体情况,采取治疗即可恢复健康。必要时手术。

2肚脐惹的祸

  清晨与傍晚,我都会抱着三个月大的儿子去小区呼吸新鲜空气。这时候,总会遇到很多好奇而诧异的眼光。还有的人会跑上来问:“这么热的天,怎么还给小孩系腰带呢?”听口气,好像我很不会做妈妈。为了还自己“清白”,我只得大费口舌——“啊,那都是肚脐惹的祸!”

  其实,从妇产科医院出院回家,我们全家就悉心照顾宝宝的肚脐,不仅洗澡非常当心,而且洗后也不忘医生的叮嘱,每天在肚脐处抹75%的酒精和肚脐粉。所以没几天,肚脐就长好了。正当我庆幸自己的宝宝没有在肚脐上出问题的时候,肚脐却在悄悄地给我制造大麻烦了!

  大约是在宝宝一个多月的时候,一次给他洗澡,猛然间我发现他的肚脐眼不是凹下去,而是突出来了。呀,这是怎么回事?要紧吗?看过一些育婴文章的我从没注意过这个问题,一时间不免有些心慌。当晚,我就拨通了曾经做儿科医生的老同学的电话。“不要紧,会长得好的!”老同学说。我那么紧张,她却轻描淡写,好像是我小题大作。

  

3怎么才能正确的灸肚脐

  第一, 如果你的肚脐部位有过损伤,或者还患有炎症,那么是不适合艾灸肚脐的,因为这样艾灸使用艾柱熏烧穴位的,这样对肚脐部位的伤害会更大,还有一些已经怀孕的妇女也是不适合艾灸肚脐的;

  第二, 艾灸的时间也是有讲究的,如果你刚吃完饭或者还饿着肚子也是不适合的,最好的时间就是在吃饭后休息一阵子,切记不要吃得过饱,这样也是十分不利于艾灸肚脐的;

  第三,在进行艾灸时不要离肚脐太近或太远,太近的话很容易烫伤自己,毕竟肚脐部位是很脆弱的,当然也不要因为害怕烫伤就离得非常远,太远的距离会使穴位根本没有受到刺激,起不到任何作用。

4肚脐究竟是何方神圣

  肚脐眼是我们曾经作为胎儿的纪念,算是“脐带遗址”吧。它本质上是一个瘢痕,与腹腔只有薄薄的一肤之隔,让它成为了一个娇贵的瘢痕。肚脐眼还有一个中医名字“神阙(que)穴”。

  这个神穴,虽然作用很大,但是由于其独特的结构,容易导致污垢堆集,形成“脐泥“。据报道,人类肚脐是一个细菌窝,里面寄生着大约1400种细菌。

  什么?小小的肚脐里面竟藏着1400种细菌,我们的身体会不会受到感染?是不是该经常去杀菌消毒一下呢?

  不要怕,虽然肚脐上有着那么多细菌,但是要比多,咱们每个人身体里面的肠道细菌有10的14次方个细菌,所以肚脐上的1400多个细菌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了。

  重要的是,肚脐眼里的细菌大部分是非致病的细菌,所以不需要刻意去清理脐泥。

  还有肚脐很敏感,用力不当去抠它,就会引起肚子疼,因为肚脐本身的污垢,可以保持正常肚脐温度,太干净的话,热量散发快,引起肠胃功能受损。所以啊,肚脐不能经常去抠,经常去洗哦。

5肚脐是养生要穴

  肚脐

  肚脐,位于腹部正中央凹陷处,是新生儿脐带脱落后,所遗留下来的一个生命根蒂组织,属于中医经络系统中任脉的一个重要穴位——神阙穴。神阙穴是全身361个穴位中唯一看得见、摸得着的穴位。对神阙穴名含义的解释,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指神之所舍其中,即生命力所在处;另一种是指神气通行出入的门户,为胎儿从母体获取营养的通道,并维持胎儿的生命活动。

  人体先天的禀赋与这个穴位关系密切,古人有“脐为五脏六腑之本”、“元气归脏之根”的说法。肚脐皮薄凹陷,无皮下脂肪组织,皮肤直接与筋膜、腹膜相连,很容易受寒邪侵袭,但同时也便于温养,故神阙穴历来是养生要穴。

  温养肚脐,可鼓一身之阳气。神阙穴邻近胃、肝胆、胰、肠等器官,通过对神阙的温养,还可以治疗腹痛、腹泻、急慢性胃痛、胃下垂、顽固性呃逆、功能性消化不良、结肠炎、脱肛等病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