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的听力发育和语言发育是密不可分的,听力是否正常,是语言发育测试的“晴雨表”。一个人必须先有了听力,才能学习语言,并且学会说话。一个正常的宝宝,如果出生后被放在一个不与任何人接触的环境里,没人教说话,就永远也不会说话。一个听力有障碍的小宝宝,因听不见所以学不会说话,这就是所谓的“十聋九哑”的道理。所以宝宝在生活中听力是否正常就成为了好多父母比较关心的问题。下面一起来看看详细介绍。
目录
1新生儿听力筛查怎么做
新生儿听力筛查就是通过一种客观、简单和快速的方法,将可能有听力障碍的新生宝宝筛查出来,并进一步确诊和追踪观察。
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常用方法有耳声发射(OAE)和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ABR),两种技术是目前国际公认的,都是无创性的。我国大多数医院采用耳声发射进行听力筛查,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ABR)主要用于重症监护病房(NICU)新生儿的听力筛查。
正常耳蜗可以产生一种很轻柔的声音,经过听骨链和鼓膜传导到外耳道,并可以被检测到。如果婴儿有蜗性听力损失,就不会产生耳声发射,用耳声发射(OAE)检测就通不过。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ABR)可以反映外耳、中耳、耳蜗及蜗神经通路的功能,自动听性脑干反应通不过,说明听觉通路上可能有问题。
一般在宝宝睡眠安或静状态下,将大小合适的探头或耳罩放置在宝宝的一侧耳朵开始进行测试,做完一侧耳朵再做另外一侧耳朵。OAE或AABR通不过,都需要复筛或转诊。
新生儿听力筛查测试的项目包括:诊断性OAE,1kHz声导抗测试,短声及短纯音ABR,AERP,ASSR和骨导ABR、小儿行为测听(BOA、VRA、PA、PTA),言语检测及听觉言语发育评估等。
2新生儿听力筛查时间
初步筛查过程(初筛):
即新生儿生后3-5天住院期间的听力筛查。
第2次筛查过程(复筛):
即出生42天内的婴儿初筛没“通过”;或初筛“可疑”;但属于听力障碍高危儿,即使“通过”了初筛,也需要进行听力复筛。
新生儿听力发育指标
0-7天宝宝听力发展状况:
宝宝已有了听觉,大部分的宝宝在出生24小时后对听刺激1-2次就能引起反应,对大人说话的声音也很敏感。大人在宝宝身旁轻声说话,观察宝宝是否会随声音变化有不同反应。
8-30天宝宝听力发展状况:
听力发育完全成熟,他会密切注意人类的声音,也会对噪音敏感。在宝宝身旁说话,宝宝将头转向熟悉的声音和语言。
3新生儿听力的阶段变化
健康宝宝听力阶段正常反应
0~2个月
在觉醒状态下听到声音后转动眼睛和头去找声源。
听到突然的响声后两臂抱在胸前或四肢抖动并做出眨眼动作。
听到友善或熟悉的声音会停止哭泣或降低哭声,喜欢听高调和妈妈的声音。
妈妈用语言引逗时能够听到并做出应答式的回应,如“哦”“啊”“唉”等。
3~5个月
听到柔和、悦耳的音乐时面露笑容,并很安静地听,听到刺耳的音乐时全身乱动,烦躁不安。
已经能够倾听周围的声音,如说话声、乐器声,并在听到后将头转向声音一侧。
能够分辨熟悉和不熟悉的声音,听到母亲的声音会特别高兴,眼睛会朝着发声的方向看。
对愤怒的声音感到害怕,但是对发声的玩具很有兴趣。
6~8个月
已经能够感知习惯的语声,比如知道自己的名字等。
能够模仿一些感兴趣的声音。
听到妈妈叫宝宝名字时,听见后会转向妈妈并友好地微笑,表示应答。
能够听懂理解简单的语言。
可逐渐据声音来调节、控制自己行为,逐步学会倾听声音,而不是立即寻找声音来源。
9~12个月
逐渐能听懂几个字,例如家庭成员的称呼。
能够随着音乐摆手,并能够寻找视野以外的声音。
能够对简单的语言做出反应,如爸爸、妈妈、自己的乳名等。
听到大人的指令后能够指出自己的五官,如耳朵、眼睛、嘴等。
能够和大人一样去判断声音的来源,并且开始增强对词汇的感觉能力。
听力三小试
在现实生活中,小孩子听不到声音是无法正常学习说话的,古语中就有“十聋九哑”的说法,可见听力的健康对孩子非常重要。通过学习孩子从出生到判断听力正常需要一个阶段,因为宝宝不会表达,家长们就要针对每个阶段的宝宝进行相应的听力测试。
摇铃铛
小宝宝清醒时,妈妈在宝宝耳后10~15厘米的上方摇动铃铛,但不能让其看见铃铛。观察宝宝听到铃声后,是否立即停止活动或眨眼睛。如果出现以上反应表明听力存在,如果对铃声没有任何反应表明听力异常。
拍巴掌
妈妈在距离宝宝1米左右的地方猛烈拍巴掌,观察宝宝听到后是否会立即停止活动或眨眼,并且同时做出惊跳动作。如果出现以上反应,表明听力存在。
呼唤名字
5个月以上的宝宝在其背后轻轻呼唤他的名字时,或用竹板、锣鼓等敲出声音,观察宝宝是否很快把头转向声源。如果宝宝不转头寻找声音,没什么反应,大概是听力有问题。
“耳声发射”:这是一种适合新生儿的大面积的筛查,可以在新生儿睡觉时测查。这种筛查方法操作时间短,头上无须插任何电极,对于新生儿的脑组织无任何损伤。如果能通过,可以暂时判断为听力正常。
TIPS:有听力障碍的宝宝如能被及早发现,便可早日得到治疗和训练,并在治疗上也比较简单。可使一些小儿的听力完全恢复,即或利用残余听力学习语言,也不至于日后不会说话。
促进宝宝听力发育的好法子
多让宝宝听生活中的丰富声音
丰富的声音比如走路的脚步声、关开门声、流水声、说话声、汽车声、飞机声、风声、雨声等。这些自然环境的声音对促进宝宝的听力发育十分有益。
4宝宝听力初筛和复筛方案
听力初筛方案和复筛方案是什么?
孩子出生后不久,不仅要进行听力初筛,还要进行听力的复筛,而很多人并不了解听力筛查,不知道听力初筛和复筛方案是什么,对于听力有问题的孩子,听力筛查是非常重要的,而不同的孩子,进行听力初筛和复筛方案是不同的,正常分娩和NICU新生儿应采用不同的筛查方案。
1.正常分娩:用筛查型耳声发射(OAE)或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ABR)作为一线初筛工具。所有新生儿在出院前均应接受听力初筛;未通过初筛的应在出生42d内进行复筛。复筛时一律双耳复筛,即使初筛时只有单耳未通过,复筛时亦均应复筛双耳。复筛仪器同初筛。
2.入住NICU的新生儿及婴儿:病情稳定,出院前应施行AABR筛查,以免漏掉蜗后听力损失(如听神经病)。未通过AABR测试的婴儿,应直接转诊到听力中心复筛,并根据情况进行包含诊断性ABR在内的全面听力学评估。
3.在1月龄内再次住院治疗的婴幼儿(无论住NICU或普通病房):当伴有迟发性听力损失的可能时(如有换血指征的高胆红素血症或血培养阳性的败血症等),出院前应复筛听力。
4.在听力筛查时除力求发现已经存在的听力损失外,还要通过分析病史和家族史,了解受试者是否有迟发性听力损失的高危因素,可疑者应对其听力进行定期跟踪和随访。
孩子出生后如果听不清或听不到声音,在语言发育的关键年龄(3 岁以内)缺乏言语和环境声的刺激,听觉-言语链就会出现障碍,这样会影响他们日后的言语-语言发育。轻者会导致辩音不清,重者会导致听觉言语障碍,甚至会导致性格孤僻、注意力不集中和学习困难等一系列问题。只有通过新生儿听力筛查才可以早期发现宝宝的听力损失;给予及时干预和康复,减少其对言语-语言和认知发育的影响。新生儿听力筛查是早期发现听力损失最有效的方法。
5宝宝听力的不同因素对筛查结果的影响
研究表明,听力筛查用OAE或AABR[结果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新生儿期外耳道羊水、胎脂、胎性残积物滞留会使耳声发射的传人刺激声和传出反应信号衰减或消失,从而导致耳声发射引出信号的减弱或消失。因此,筛查前适当用小棉棒清理外耳道,使外耳道洁净尤为重要。此外,筛查时间的确立也是影响假阳性的重要因素之一,过早进行听力筛查会导致假阳性增高。国内外研究显示,初筛的适宜时间为新生儿出生后的48小时以后。
2.新生儿中耳积液是影响0AE测试结果的主要干扰因素。中耳积液的患儿,无论耳蜗功能正常与否,其测试结果均可显示为异常。笔者认为如果是由于新生儿中耳积液导致筛查未通过,随着中耳积液的吸收,3个月后听力诊断性检奁时有的患儿听力可转变为正常,这种情况称为“阳转阴”可能更为合适。
3.筛查时小儿体动较多或烦躁。会出现假阳性,应该尽量避免。另外,如发现小儿感冒、鼻塞、流涕、咳嗽或喉鸣及呼吸音重等情形,建议先行治疗,等待症状好转后再进行复查,以免出现假阳性。如果小儿喉鸣及呼吸音较重,反复治疗效果不佳,又确实需要了解听力情况时,建议直接进行诊断性听力检查。
4.技术及操作等不规范。如耳塞未完全插入外耳道;耳塞的插头与导线之间断线;测试环境不符合标准等。
新生儿听力筛查右耳未通过是可以进一步做一些复查的,以免是检查错误造成的误会,但是如果不是误会的话,家长最好带上宝宝到一些专科的医院治疗,毕竟早发现早治疗,宝宝恢复听力的概率还是很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