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是指胎龄未满37周,出生时体重低于2.5千克,身高少于46厘米的宝宝。那么早产儿该如何护理呢?早产儿是还没有足月就生下来了的,很多家长就怕宝宝还没有发育完全会影响到宝宝的健康,所以会带宝宝进行一系列的检查,那早产儿都需要做哪些检查呢?下面来看看具体介绍。
目录
1早产儿的健康计划
计划1 :精心喂养
母乳最佳
早产儿要恢复正常的生长发育,必须补充足够的营养,早产儿由于生理机能发育不很完善,要尽一切可能用母乳喂养。母乳内含丰富的乳白蛋白,其中的氨基酸能够促进宝宝生长,且母乳中含有多种抗体,这些对早产儿健康更加可贵。用母乳喂养的早产儿,发生消化不良性腹泻和其他感染的机会较少,宝宝体重也会逐渐增加。母乳不足,体重低于2000克的早产儿需要加铁强化的配方奶喂食,配方奶中还应特别添加钙、磷、钠及维生素。
吸后再食
早产儿对于营养素的需求高于正常宝宝,但这也和早产儿的生理特点存在着矛盾。早产儿的吸吮能力较差,吞咽反射不敏感,过多、过快的喂养很容易发生呛奶,对于不能吸吮或吸吮力弱的宝宝,妈妈要按时用吸奶器吸奶(至少每3小时吸一次),然后将吸出来的奶水再喂给宝宝。
少食多餐
早产儿的胃容量较小,胃肠道消化功能不健全,吃奶量过多易导致胃储留引起溢奶,严重时还会造成消化不良、腹泻。少吃多餐可以有效调解宝宝的生理特点和营养需求之间的矛盾。新妈妈喂宝宝时可以缩短间隔时间,奶量由少到多逐渐增加,让宝宝脆弱的消化系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自我调节。一般体重 1500~2000克的早产儿一天喂哺12次,每2小时喂一次。2000~2500克体重的宝宝一天喂8次,每3小时喂一次。
营养补充
早产儿还需补充适度的维生素和矿物质,避免因缺乏某种营养物质而发生身体病变。对于宝宝的身体情况,新妈妈每天应做详细记录,便于准确分析并及时调整营养结构。
计划2 :适宜环境
温度湿度
早产儿存在着某些器官的障碍或缺陷,不能很好地适应正常的生活环境。早产儿皮下脂肪少,体温中枢发育不完善,对环境温度的变化敏感,易随环境温度变化而变化,而宝宝自身又不能有效地调节体温,因此护理中对温、湿度的要求就显得很重要。
但保温并不等于把宝宝如竹笋般层层包裹,在家庭护理中,室内温度要保持在24℃~28℃,室内相对湿度在55%~65%,如果室内温度达不到,可以考虑用暖水袋给宝宝保温。宝宝体温应保持在36℃~37℃,上、下午各测量体温1次,当最高体温与最低体温相差超过1℃时,应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保证体温的稳定。若体重达到3000克以上,每次吃奶达100毫升时,可与正常新生宝宝一样洗澡。但在寒冷季节,要注意洗澡时的室内温度和水温度。
预防感染
由于早产儿免疫功能低下,因此要积极预防感染。除了专门照看宝宝的人外,最好不要让其他人走入早产儿的房间,呼吸道、皮肤、消化道感染者则更应列入“禁入黑名单”,以防交叉感染。在给宝宝喂奶或接触宝宝前,应用肥皂及热水洗净双手,要换上清洁干净的衣服或专用的消毒罩衣,新妈妈患上呼吸道感染或其他易传染疾病时,给宝宝哺乳应戴口罩,避免将宝宝感染。奶瓶、宝宝用具应每天消毒,床具要常洗晒,居室注意通风,每天为宝宝洗澡、更换衣服,保持皮肤清洁,这些日常注意小事项都可以降低宝宝感染的几率。
2早产儿奶粉使用注意事项
1.避免呛奶
婴儿的自主吞咽能力,吮吸能力不是很好,吐奶、呛奶的情况时有发生。奶嘴口过大或者喂奶时姿势不正确很容易导致奶从呼吸道顺流而入,抵达肺部。症状轻微会引起呛奶,严重的会导致肺炎或窒息。因此一定要选择奶嘴合适的奶瓶,喂食的时候要斜抱婴儿。喂完之后摆正婴儿,拍拍后背帮婴儿排出食道内气体。婴儿在吃奶过程中出现吐奶,要避免让婴儿脸朝上平躺。婴儿吸奶困难,妈妈可以用小勺子替代奶瓶喂养,但一定要记得在喂奶前试温。
2.喂奶要求
给早产儿喂奶时要充分考虑到婴儿的消化特点,定时定量地给婴儿喂奶,这是对妈妈耐心的巨大考验。早产儿吃奶的特点,总结起来就是少食多餐,吃得慢。所以给早产儿喂奶往往是间断进行的,等婴儿吃了一会之后停下来缓一缓再继续喂,这样的喂奶方式能够有利于避免婴儿被呛。
3.转奶时间有差异
由于生理发育情况有异于正常婴儿,早产儿奶粉在成分和食用要求上和普通奶粉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区别。即便有些早产儿奶粉的包装上注明了适用对象是0到一岁婴儿,但真正的可食用期间却并没有一年那么长久。转奶时间并非固定,要根据婴儿的发育状况来确定,一般情况下其体重>2500公克可进行转奶,具体情况还需要咨询专业医师。在更换奶粉时,要让肠道有一个适应新奶粉的过渡期间,在此期间内,可以酌情增加普通奶粉在早产儿奶粉中的比例,最终完成奶粉的转换。
3如何保护早产儿的皮肤
早产儿皮肤娇嫩,表皮角质层很薄,细胞间相互联系不紧,角化层容易脱落'皮肤的防御功能低下,容易受到伤害,因此在护理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操作时动作要轻柔,不要暴力操作。
(2)晨晚间或便后护理臀部皮肤时,不要用洗后变硬的毛巾,应用柔软的婴儿用湿纸巾,因为湿纸巾中含有油脂成分,光滑不伤皮肤。
(3)粘贴电极片、血氧饱和度探头、温度探头及缠血压袖带都会对患儿皮肤造成损伤,应尽量减少粘贴频率。小于30周的患儿应不用电极片;使用血氧饱和度探头时应经常更换位置,以免压伤;测血压后要松开袖带,以免硌伤;粘贴胶布时,胶布要尽量小。
4早产儿的定义
什么是早产儿呢,就是在没有到预产期出现的孩子,被称之为早产儿,那这样的孩子在刚出生的时候,身体也都是比较脆弱的,所以家长也都是要进行注意,对出现这样的问题的人不仅多,这也是因为女性在怀孕的时候,由于自身问题或者一些其他因素,使得自己有早产的现象。
那对早产儿也都是进行很好的护理,这样使得他身体体质有所改变,对什么是早产儿呢,下面就详细的介绍下,使得我们对这样的问题,也都是有着很好的了解。
什么是早产儿:
通常约有7~8%的婴儿在怀孕37周之前出生,这种婴儿就被称为早产儿。妊娠期< 32周(224天)则为极度早产儿。胎龄在37足周以前出生的活产婴儿,称为早产儿或未成熟儿,其出生体重大部分在2500g以下。少数早产儿体重超过2500g,其器官功能和适应能力较足月儿为差者,仍应给予早产儿特殊护理。
引起早产的原因:
1.母亲因素。一般孕妇患有子宫畸形等先天发育不全症,容易使胎儿早产,因为子宫是胎儿生长的地方,如果子宫的肌肉不能很好地伸展,便容易出现早产。绒毛膜羊膜炎、胎膜早破等宫内感染,均可导致早产。
2.妊娠合并症。如果母亲患有急性传染病,如风疹、流感、急性传染性肝炎、急性肾盂肾炎、急性胆囊炎、急性阑尾炎、妊娠高血压症、心脏病等也容易导致早产。母亲的内分泌失调,如孕酮或雌激素不足、糖尿病等也能引发早产。
3.社会因素。早产容易发生在经济收入低的人群中,这是由于这些人从事过重的体力劳动,工作时间过长。早产也容易发生在现代城市母亲身上,她们有较多的心理压力和工作压力,情绪经常波动,精神过度紧张。
通过以上的介绍,对什么是早产儿呢,也都是很好的了解,在出现这样情况后,女性也是要注意身体调整,尤其是身体营养补充更是要注意,这样使得哺乳宝宝的时候,对促进宝宝身体各方面也都是有着很好的帮助作用。
5早产儿必须做的检查
(1)血糖测试
可以进行相关的血糖测试,检查早产儿是否并发了低血糖或高血糖的症状;
(2)脑电图检查
部分早产儿容易发生发生脑室内出血或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等,可以通过脑点图来进行确诊;
(3)CT检查
可以观察早产儿是否有颅内病变等征兆。
(4)抗原抗体的检测
(5)血液检查
包括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血红蛋白浓度和红细胞计数,血液电解质和血pH值。出现感染性血象,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增高;有失血、贫血时,血红蛋白浓度和红细胞计数下降;出现异常情况时,应注意有无低氧血症和高磷酸血症等。
(6)胸片
检查呼吸系统是否出现异常。了解肺部情况。
(7) 听力检查
在宝宝出院前,医院会对早产宝宝进行第一次听力筛查,如果筛査没有通过,应根据医生的安排进行复査。若已通过筛査,爸爸妈妈也应注意宝宝对声音的反应。存在如何疑虑,都应进行再次听力蹄查或诊断性评估。
(8)视力检查
早产宝宝视网膜血管发育往往不成熟,这种情况称为“早产儿视网膜病”,是导致婴幼儿视力损伤和失明的重要原因。对于在孕34周以下出生,出生体重小于1500克或出生后有吸氧史的早产宝宝,在生后4~6周应进行“早产儿视网膜病”筛査。发现问题及时治疗,可避免或減轻宝宝日后视力异常的出现或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