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妇产科 >产科 >早产

新手妈妈正确护理早产宝宝手册

由于种种的原因,有很多女性在34周就出现了早产,所以这样的一个早产儿,就会对早产儿的身体构成很大的危害,所以有很多的母亲,为了不让自己的早产儿出现这样和那样的疾病,就想具体了解一下出现这种情况的日常护理,为了你能在护理方面更到位,就来看看下面介绍。

目录 如何护理早产儿 如何护理早产新生儿 新手妈妈正确护理早产宝宝手册 三十四周早产儿日常护理是什么 护理早产宝宝有讲究

1如何护理早产儿

  1.科学喂养

  对胎龄小、体重低的早产儿来说,纯母乳喂养可能无法满足营养需求。因此,在耐受母乳喂养后,最好添加含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的母乳强化剂,可以将其加入母乳中,调和后喂给孩子。

  矫正月龄到4个月时,可以给宝宝添加米糊等碳水化合物,这有助于增强饱腹感,睡得安稳。矫正月龄达五六个月时,可以加蛋黄、肝泥等。需要提醒的是,纯吃母乳容易出现生理性贫血,要注意适当补充一些肝泥、肉泥等,严重时补充铁剂。

  2.合理看护运动干预

  早产儿体温调节较困难,看护时要特别注意温度调节,室内温度最好保持在24℃—28℃,每4—6小时测一次体温,保持体温恒定在36℃—37℃。若宝宝体重低于2500克时,不要洗澡,可以每2—3天用食用油擦擦脖子、腋下、大腿根部等皱褶处。

  此外,运动干预能促进早产儿的正常发育。在出生后,可以让宝宝多练习俯卧,训练抬头;校正月龄达4个月时,可以练习翻身、坐;校正月龄达6个月,训练爬行;12个月时,开始学习站立。还可以帮助宝宝平躺在大球上,前后、左右、顺、逆时针摇晃大球,以增强宝宝的平衡能力。

  3.早产儿体重标准

  早产儿,其出生体重大部分在2,500g以下,头围在33cm以下。少数早产儿体重超过2,500g,其器官功能和适应能力较足月儿为差者,仍应给予早产儿特殊护理。凡因胎盘功能不足等因素而出生体重减轻到该胎龄正常体重第10百分位以下或较平均数低两个标准差以下者称为小于胎龄儿(小样儿,成熟不良儿)。

  亦把出生体重2,500g以下的统称为低体重儿,把出生体重低于1,500g者称为极低体重儿,其中都包括早产儿和小于胎龄者。

  4.早产宝宝的护理温度

  早产的宝宝那就要相当注意了,要爸爸妈妈密切观察早产儿最好母乳喂养,无法母乳喂养者以早产儿配方乳为宜早产儿抵抗力比足月儿更低,消毒隔离要求更高早产儿室的温度应保持在24~26℃,晨间护理时提高到27~28℃,相对湿度55%~65%。应根据早产儿的体重、成熟度及病情,给予不同的保暖措施,加强体温监测。

  5.早产儿的居家保健问题

  宝宝的居室应阳光充足,通气良好,冬季室内温度应尽可能达到18摄氏度~20摄氏度,湿度为55%~60%。早产儿的免疫功能尚不成熟,对各种感染抵抗力差,预防感染至关重要。因此,家长要做好居室的日常清洁和消毒工作,定期大扫除,并配合适当的乳酸蒸发消毒。另外,不能让病患者进入宝宝的居室。

2如何护理早产新生儿

  适当的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

  早产宝宝体内所贮藏的营养含量比较少,但是宝宝生长速度快,所以为了满足宝宝所需要的营养,因此需要为宝宝适量的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

  在开始喂养之后,可以给复合维生素B半片以及维生素C50毫克,每日两次。以此同时,每天也要给宝宝补充维生素A600-1000单位,维生素D800-1500单位,并加乳酸钙或糖酸钙。等待宝宝两周之后再适量的补铁剂就可以了。

  创造适宜的环境

  对于早产的新生宝宝们来说,他们自身是不能维持正常体温的,所以在出生之后要特别注意保暖。室内的温度最好要保持在26摄氏度到28摄氏度之间,相对湿度要保持在百分之五十五到百分之六十五之间。

  另外,妈妈们最好是要每天给宝宝监测体温,使得宝宝体温维持在36.5摄氏度到37摄氏度之间。

  多做按摩 细心观察

  宝宝出院之后,妈妈们要坚持给新生宝宝做按摩。按摩可以促使早产宝宝血液循环,使得母婴更亲近。不过在按摩的过程中,妈妈们要注意的是,要先用按摩油抹双手,等待双手的温度暖和之后再给宝宝进行全身按摩。按摩油也最好是要选用婴儿专用的。

  注意清洁

  早产宝宝即便没有出汗,也最好要天天洗澡。因为对于早产宝宝来说,本身的皮肤发育就不成熟,很容易感染,给宝宝洗澡不仅仅是简单的卫生问题,更是预防宝宝皮肤感染的重要手段。

  给宝宝洗澡最好是要喂奶的一个小时之后,水温要控制在四十度左右,妈妈们可以用自己的手腕测试水温,以不烫为宜。

  最后,小编要提醒妈妈们的是,在护理早产新生宝宝的时候,千万不要急躁,要精心护理,多观察宝宝的变化,科学的喂养和护理,这样的话宝宝是一定会健康成长的。

3新手妈妈正确护理早产宝宝手册

  早产儿又称未成熟儿,是指胎龄在28周以上至38周以下的新生儿,早产原因可能如下。

  母亲因素:妊高症、急性感染、急慢性中毒、慢性疾病、情绪激烈波动、意外创伤或手术。

  子宫胎盘因素:前置胎盘、胎盘早剥、子宫肿瘤、子宫内膜炎。

  胎儿因素:多胎妊娠、胎儿严重畸形、溶血及脐带异常。

  诊断要点

  大多数早产儿体重小于1 500克,身长不足46厘米,孕期越短,体重越轻,身长越短。

  外观头大,囟门宽,颅缝分离明显,皮肤鲜红薄嫩,皮下脂肪少,胎毛多,耳壳软,乳头小或无,指甲软,不超过指端,皮肤纹理少,四肢张力低下,男婴睾丸未降,女婴大阴唇未遮盖小阴唇。

  各种生理功能不成熟。

  体温调节不稳定,哭声低弱;吸吮吞咽能力差;肝功能不成熟;肾脏调节水、电解质能力不足;身体免疫功能差,对各种致病菌敏感,炎症反应不明显,感染容易扩散。

  护理方法

  注意保暖,采用各种方式保证婴儿体温稳定在37℃为宜,外环境温度一般在28℃~34℃之间,湿度保持在55%~70%之间。

  做好严密的消毒隔离工作,保持早产儿的清洁,室内通风光照良好,并写好各项记录,及时发现病情,及早治疗。

  对有呼吸暂停及口唇发紫的婴儿应及时给氧,氧浓度应保持在30%~40%,以解除症状为宜,一般主张间歇供氧。

  主张早期喂奶,即在出生后6~12小时内,先用5%的葡萄糖水试喂两次,间隔两小时,若无呕吐则可开始喂奶。

  吸吮及吞咽反射良好的婴儿可以直接哺母乳或用奶瓶喂,但应注意避免婴儿疲劳和呛咳,吸吮吞咽反射差者可先用液管喂养;然后可插硅橡胶管鼻饲,喂后取侧卧位,密切观察是否有紫绀、漾奶的情况出现。

  不能进食的并且体重极低的早产儿应该进行静脉输液供给部分或全部营养素,要求热量每天每千克体重418焦,水每天每千克体重150毫升,并注意补充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及电解质。

4三十四周早产儿日常护理是什么

  一、怎么保暖?

  很多小孩的手老摸着凉凉的,可是穿多一点小孩又会马上发热,从而不知道怎么办。相关专家表示,早产儿体温主要靠中心体温(即心脏处)保存,手脚应该和中心体温尽量靠近才会保暖。可很多家长以为保暖就是给宝宝穿厚厚的衣服,结果使宝宝的手脚撑开,造成手脚发凉,跟着还添衣加被,就会导致“捂被热”这类反作用,引起发烧和水分丢失。正确的做法应该是给宝宝穿一两件薄衣服,再用厚包被将四肢往中间包裹住。

  二、按足月儿喂养可以吗?

  若在配方奶的选择、喂养频率和体格生长监测方面都参照足月儿的标准,就有可能导致生长发育的迟缓或落后。早产儿妈妈的母乳比足月儿妈妈的母乳能量高,所以提倡喂母乳。同时,还要选择适合早产儿的配方奶粉。具体如何喂养,应该请保健医生指导。

  三、免疫接种怎么做?

  早产儿免疫系统不成熟,医生的建议是推迟免疫,到体重足够2500克后,再以间断时间缩短的方式进行一系列接种。

  四、是否洗澡?

  相关专家认为,天气相对比较热的地区,每天分泌的油脂、汗液多,若不注意清洗,就会成为细菌滋生的温床。建议擦身或洗澡每天至少要有一次。环境维持在室温25摄氏度左右,水温以35-40摄氏度为宜。洗完后要迅速抹干身体,再穿上柔软的棉质内衣。冬天天气干燥,注意给宝宝涂抹护肤霜。但切记不要穿烘得很热的衣服,以免引起发热。

  34周早产儿日常护理,很多的母亲都想具体了解,因为只有了解这些方面的日常护理,才能把自己的早产儿护理得更加到位,才不会出现其他的并发症,所以对于很多的母亲,一定要了解以上介绍的日常护理,了解了这些护理,在平时做好护理,才能让孩子能健康的成长。

5护理早产宝宝有讲究

  1、更精心喂养

  早产宝宝要恢复正常的生长发育,必须补给充足的营养。母乳易于消化,营养均衡,有吸吮能力的早产宝宝应尽早哺乳。不少早产妈妈没有办法给早产儿第一口奶,也没有办法和早产儿待在一起这种情况下,妈妈可自行将母乳挤下来,由家人带给专业医护人员喂给早产儿。

  如过没办法母乳喂养或母乳不够,应喂早产儿专用配方奶,少食多餐,由稀到浓,由少到多,尽量根据宝宝的作息时间予以喂养。

  2、注意保暖

  早产儿的体温中枢发育不成熟,体表面积大,皮下脂肪少,不能稳定维持正常体温,很容易随着环境温度改变出现体温变化,合理保暖对于他们尤其重要。适中的 环境温度能使早产儿维持理想的体温,早产宝宝室内温度应保持在24℃-26℃,湿度保持在70%-80%。早产宝宝体重越轻,环境温度应越接近于早产宝宝 的体温。妈妈要密切留意宝宝,勤量体温,尽量让宝宝的体温维持在36-37℃。对于低体温或体重低于2千克的宝贝,应该立即放入暖箱。

  3、坚持做抚触

  研究证明,很多早产儿长大后表现为好动不安、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胆小害羞、脾气急躁,需要爸爸妈妈给予更耐心的情感抚慰和心理引导。早产宝宝在妈咪体内没有发育完全,应给其更多的必要的身体刺激,促进身体机能的发育。

  抚触是宝贝非常需要的亲密接触,有助于调节其神经、内分泌及免疫系统,增加迷走神经的紧张性,促使胃泌素、胰岛素分泌增加,同时减少宝贝的焦虑情绪,增加睡眠时间和奶量。

  4、保持舒适安静的环境

  新生儿宝宝需要大量的睡眠,这是身体发育成长的需要,早产宝宝尤其如此。给宝宝营造安静舒适的环境尤为重要。由于早产宝宝视听觉发育不成熟,喜暗好静,应减少声光对早产儿的影响,房间内光线不宜过强,避免灯光直射宝宝眼睛,防止视网膜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