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儿科 >小儿内科 >新生儿内科

新生宝宝听力全扫描

新生儿发育迟缓是可以细分为几个方面的,听力发育迟缓就是其中之一,那么新手宝妈是该通过哪些症状来判断新生儿有听力发育迟缓的现象呢?这就需要宝妈们知道听力发育迟缓都有哪些表现了。新生宝宝听力全扫描是怎么操作的?下面来看看详细介绍。

目录 新生宝宝必须要做的听力筛查 如何判断宝宝的听力是否正常 新生宝宝听力全扫描 听力发育迟缓有哪些表现 ​刚出生的宝宝听力要怎样训练

1新生宝宝必须要做的听力筛查

  什么是听力筛查

  新生儿听力筛查是指对每一个新出生的宝宝在住院期间进行的听力学检测,主要是通过仪器来检测宝宝耳蜗的功能,而不是看宝宝是否听得见声音。是通过耳声发射、自动听性脑干反应和声阻抗等电生理学检测,在新生儿出生后自然睡眠或安静的状态下进行的客观、快速和无创的检查。检查结果有“通过”和“未通过”两种。未通过的宝宝必须接受进一步的检查,最终确定是否真正存在听损伤以及听损伤的程度和性质。

  哪些新生儿需要做听力筛查

  新生儿听力筛查对象主要有2种,一是所有出生的正常新生儿;二是对具有听力障碍高危因素新生儿。听力障碍高危因素: 1、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48小时及以上者; 2、早产(小于26周),或出生体重低于1500克; 3、高胆红素血症; 4、有感音神经性和(或)传导性听力损失相关综合征的症状或体征者; 5、有儿童期永久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的家族史者; 6、颅面部畸形,包括小耳症,外耳道畸形,腭裂等; 7、孕母宫内感染,如巨细胞病毒、疱疹、毒浆体原虫病等。 8、母亲孕期曾使用过耳毒性药物; 9、出生时有缺氧窒息史,Apgar0-4分/1min或0-6分/5min; 10、机械通气5天以上; 11、细菌性脑膜炎。

  新生儿出生后多久做听力筛查

  正常出生的新生宝宝通常在出生48个小时之后接受初次听力筛查,如果宝宝出生后即住进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病情稳定后,在出院前再进行初次听力筛查。宝宝初次筛查未通过,要在出生后30天或42天左右接受听力复筛。宝宝复筛仍未通过,要在3个月内转诊至儿童听力诊断中心进行诊断性检查。检查确定是否真正存在听损伤,确诊为听损伤的,需要明确听损伤的程度和性质,及时进行相应的医学干预和康复。

  新生儿做听力筛查的流程

  新生儿听力筛查就是通过一种客观、简单和快速的方法,将可能有听力障碍的新生宝宝筛查出来,并进一步确诊和追踪观察。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常用方法有耳声发射(OAE)和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ABR),两种技术是目前国际公认的,都是无创性的。我国大多数医院采用耳声发射进行听力筛查,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ABR)主要用于重症监护病房(NICU)新生儿的听力筛查。正常耳蜗可以产生一种很轻柔的声音,经过听骨链和鼓膜传导到外耳道,并可以被检测到。如果婴儿有蜗性听力损失,就不会产生耳声发射,用耳声发射(OAE)检测就通不过。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ABR)可以反映外耳、中耳、耳蜗及蜗神经通路的功能,自动听性脑干反应通不过,说明听觉通路上可能有问题。一般在宝宝睡眠安或静状态下,将大小合适的探头或耳罩放置在宝宝的一侧耳朵开始进行测试,做完一侧耳朵再做另外一侧耳朵。OAE或AABR通不过,都需要复筛或转诊。

  做听力筛查的作用

  为什么强调要在婴儿一出生就进行听力筛查呢?听觉系统的正常发育,取决于1岁以内这段敏感时期声音的足够刺激(包括足够的强度和时间),以及小儿对其听觉和语言中枢系统的应用。美国的研究显示,婴幼儿1岁以内的语言学习能力最强,即使在熟睡时,也能学习到大人对他们说的话,而1岁之后,这种能力逐渐消失。所以,对听力缺陷的患儿早期干预很重要。错过了最佳的康复时机才发现听力障碍,会发展为终身残疾,成为聋哑人。有权威研究显示,孩子如果在3个月被确诊听力缺陷并开始康复训练和治疗,直到3岁时,可掌握800个单词,这相当于3岁正常儿童掌握单词量的80%。如在6个月被确诊有问题并开始康复治疗,到3岁,掌握的单词量下降到600个;到2岁才诊断听力障碍、开始训练治疗,3岁时最多只能掌握100个单词。三四岁以后才诊断听力障碍,即使经过戴助听器、人工耳蜗手术等积极治疗,这时虽然能听到声音,但学习起来还是很吃力。后期,孩子的中枢神经对声音的分辨能力不如1岁的那么好。宝宝听外界声音的能力减退或丧失,获得语言的能力也会随之减退或丧失,无法说出让人们能理解的语言,因而不能与别人进行语言交流,最终只能成为聋哑人。遗憾的是,在日常生活中,宝宝出生以后,一般情况下父母难以在1岁内发现其听力问题,多数孩子到了2-3岁不会说话时,才引起家长注意。这时才开展语言听力康复治疗,已错过了听力和语言发展的最重要时期,孩子能康复的机会很小。对有听力损伤的孩子早期进行干预治疗,使其听觉系统受到应有的声音刺激而不断发育完善,将会促使孩子的听力和语言能力达到或接近健康儿童的水平。尽可能早地发现有听力障碍的个体,使其在语言发育的关键年龄段之前就能得到适当的干预,以使语言发育不受到损害,无疑对提高人口素质、降低聋哑儿童的发生率,促进优生优育有重要意义。

  如何正确看到听力筛查

  一旦自己的宝宝不能通过听力筛查,父母往往会产生焦虑和不安,因此,需要对听力筛查结果有个正确的认识。一般来说,不能通过听力筛查仅仅表示听力学意义上可能存在异常,可能存在耳蜗的异常,也可能由于耳道狭小或堵塞影响了声音的传导,还可能是环境噪音过大或孩子配合不佳(活动或哭吵)所致。另外,检查人员缺乏经验有时也可能对结果造成影响。因此,听力筛查只是筛查,并不能下定论,筛查报告单上一般也不会写上正常或异常,而是表达为“阴性”或“阳性”,“通过”或“未通过”等。如果首次筛查不能通过,父母不必过分担心,但必须进一步复查。若经过2-3次复查仍无法通过,则应采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查,争取在生后3个月内作出明确诊断。如果耳声发射法听力筛查“通过”,能说明在孩子的外耳道记录到正常耳声反应,表明外周听觉器官功能正常。在有些情况下外周听觉器官正常,但存在蜗后神经通路异常,则无法被耳声发射法检查发现。此外,在孩子发育过程中,听力也可能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而受损,即使通过了听力筛查,也应该加强卫生保健,防止后天性听力障碍的发生。 

2如何判断宝宝的听力是否正常

  未满月的宝宝

  听到突然的响声,会发生惊跳、紧闭眼睑、两臂屈曲抱在胸前、四肢抖动,并做出眨眼、觉醒等生理反射。

  觉醒状态下听到声音后,会转动眼和头去寻找声源。

  听到友善或熟悉的声音会停止哭泣。

  听见高音调的声音和妈妈的声音,会有表情反应。

  1~3个月的宝宝

  静卧睁眼时,若听到突然的声音会闭合眼睑。

  在哭闹或手脚活动时,听到突然的声音会停止哭闹或终止活动。

  在他近处发出声音(比如摇铃铛),有时会缓缓转过脸。

  每当听见柔和悦耳的音乐,会面露笑容并安静地倾听。

  睡眠中突然听到尖叫或刺耳的音乐时(如摇滚乐、吹打乐等) 时,会表现出全身扭动、手足摇动等烦躁不安的样子。

  当成人用语言引逗或周围环境出现喧闹声、喷嚏声、闹钟声等时,能做应答地发出“哦”、“啊”、“呜”等声音或发笑。

  4~5个月的宝宝

  对听到的声音有定向能力(在宝宝一侧耳后大约15厘米处摇铃,如果宝宝听到了,会转过头向发声的方向寻找声源)。

  6~7个月的宝宝

  已经感知习惯的语声,对隔壁房间传来的声音、室外动物的叫声或其他响亮的声音能主动寻找声源。

  叫他的名字时,会转向呼叫人,并作出友好的表情,以示回答。

  对他说话、唱歌时,他能静静地看着你,注视你的口形,有时还发出声音来“回答”。

3新生宝宝听力全扫描

  新生儿能够成功地适应新的环境,从咿呀学语到顺畅地与人交流,听觉器官可谓功不可没。现在,就让我们聚焦在这双小耳朵上:出生时,宝宝能听到什么?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听觉功能又是如何逐步地完善的?

  耳朵远远不是在我们五大感官中最受宠的一个,然而,正是由于新生儿能够听见并且识别出妈妈的声音,他才能从出生的那一刻就感到安全。正是因为一点点地学会听出妈妈准备奶瓶的声音,他等待吃奶时才会不那么焦虑。同样,经过几个月母语的音色和节奏的输入储备之后,他开始学说话,和妈妈以及外部世界进行交流。

  婴儿无论在智力发育还是情感发展中,良好的听力都是必不可少的。听觉的历史,如同其他感官的发育一样,可以追溯到出生之前。

  在子宫中,耳朵形成在怀孕的第7个月,胎儿的耳朵已经形成。注意,这并不是说子宫中的小寄宿者的听力可能同已经出生的小伙伴或者成年人的听力一样好了。影响胎儿听力的因素有以下几种:

  妈妈胃肠蠕动声和心跳声的干扰。幸运的是这些声音在30分贝左右,更像耳边的窃窃私语声,而不是交响乐的演奏。时间长了,胎儿就不会有什么强烈的感受了,这有点像久居在海边的居民最后听不到海浪声。

  妈妈腹壁的反射作用。腹壁会将外面的声音降低大约20分贝。

  最后,我们还应该知道,胎儿有点“耳背”,他的听力比成年人的低20~30分贝。这些小小的障碍,使得外面的大声吼叫传到胎儿那里,已经仅仅是在说悄悄话了。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要想让胎儿听到爸爸的低音难度相对大一些,而妈妈的声音就好区别得多,尽管这声音被“除掉”了所有的高频,显得有些失真。

  新生儿,有点“耳背”

  出生时,婴儿的听力比在胎中要好些,但是同成年人比起来,还是弱得多。3个月的婴儿的听力比妈妈和爸爸的听力还低15~30分贝。也就是说,3个月的婴儿还听不见大人的窃窃私语。

  对于音频,他也有自己的偏好:他听中频,即人的声音和音乐。而高频和低频都被屏避掉了。比如,他很难听到尖尖的哨声或者沉闷的雷声。这个令人吃惊的发现目前还找不到明确的科学解释。不过,这对婴儿来说并不是什么灾难,正因为如此,他才能更好地听到对自己最有用的声音:周围照料者的说话声,妈妈为了哄他入睡而哼唱的催眠曲……

  磨合极好的机制

  实际上,除了某些听觉回路还没有完全发育成熟之外,婴儿的听觉器官的运作和成年人完全相同。从外耳到大脑,声音经过的道路很长,让我们跟随声音做一次旅行:

  当一个声音发出后,多亏了漏斗形状的集中和强化功能,外耳会马上捕捉住声音。然后,声波会通过外耳道传向鼓膜,鼓膜同声波产生共振,震动传递到位于中耳的3块小骨(锤骨、砧骨和镫骨)上,它们再将声波传递到内耳的液体中。真是一整套流水线的工作!液体的震动将会刺激内耳的微细纤毛。微细纤毛通过放电回应刺激。电信息传向耳蜗神经,耳蜗神经将电信息传递到大脑。现在该轮到大脑处理这些信息了,建立我们称之为的“声音图像”。

  说实在的,没有人知道为什么婴儿的听力没有成年人的听力好。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当孩子3岁左右的时候,所有的神经细胞都有了“鞘”时,更科学地说是有了“髓鞘”时,信号向大脑传递信息的速度会明显地加快。到了八九岁,孩子的听力已经同成年人的一样好了。过了35岁,人的听力开始慢慢地下降。

4听力发育迟缓有哪些表现

  一、听力发育迟缓的表现

  (1)听觉反应迟钝

  睡觉时异常安静,很少被大声吵醒;叫名字不回头次数较多;对大声有反应,对小声不理会;对拍手关门声有反应,对铃声不敏感;听声音时习惯将头转向一侧。

  (2)言语发育迟缓

  10个月仍不会发“ba ba ba”,“ma ma ma”等声音;1岁半时仍不会说1到2个有意义的词;2岁左右只会说1到2个词,如“爸”、“奶”;某些音发不准,如“3”、“4”、“7”、“10”等;只会重复别人的话,不理解别人说话的内容。

  (3)日常行为及交流

  平时性格暴躁,不听指挥;平时较为孤独,不愿交流;别人和他说话,他不看别人;注意力不集中,常常答非所问;反问较多,常把电视音量放大;唱歌或做操时,常合不上节拍。

  二、促进宝宝听力发育的好法子

  1)、多让宝宝听生活中的丰富声音

  丰富的声音比如走路的脚步声、关开门声、流水声、说话声、汽车声、飞机声、风声、雨声等。这些自然环境的声音对促进宝宝的听力发育十分有益。

  2)平时多对宝宝进行听力训练

  1、妈妈抱宝宝的时候,最好采用左手抱的姿势,让宝宝尽量靠近妈妈的心脏,以便清晰地听到妈妈的心跳声。

  2、对于新生宝宝可以在婴儿床上系上不同音质或音调的发声玩具,刺激宝宝的听力细胞,促进宝宝听力发育。

  3、平时多和宝宝轻声说话,哼唱或者播放一些节奏舒缓、旋律优美的音乐。

  4、在家里的阳台上挂一个风铃,让风吹动风铃发出悦耳的声音。

  5、给宝宝听各种物体落地的声音,如球、椅子、书本、铅笔、纸盒等。

  6、让宝宝听各种玩具发出声音,如拨浪鼓、八音盒、橡胶玩具等。

  7、让宝宝听铃铛、喇叭声等,以区分它们的不同。

  8、听动物叫声,让宝宝分辨是什么动物。

5​刚出生的宝宝听力要怎样训练

  刚出生的宝宝从一开始就希望对声音有敏感。那么宝宝是喜欢在一个安静的环境里,还是喜欢有一些声音的环境呢?宝宝会学习辨认家人在日常生活的说话声音,电视声音,音乐歌声。这是新生宝宝智力发展的很关键的一个阶段,经常呼唤孩子的名字,多和孩子说话,可以锻炼孩子的听力,所以妈妈在坐月子的时候就应该注意培养宝宝的听力训练,那么还有什么详细具体的办法,接着看下去。

  经过研究证实:新生儿很喜欢柔和、缓慢、纯厚的声音,听到这些声音,他们表现为安静、微笑;而对于尖锐的声音则马上显露出烦躁、不安的情绪。新生宝宝对有节奏的声音非常敏感,这可能与胎儿期天天听到母亲有节律的心跳有密切的联系,从而给予他们一种安全感。

  促进小宝宝智力发展,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尽早训练婴儿的感觉和知觉,听力便是其中的一个方面。那么,新生宝宝的听力训练该怎么实施:

  给宝宝听柔和有节奏感的音乐

  可让新生儿听有节奏的乐曲,但放音乐的时间不宜过长,也不宜选择过于吵闹音乐。

  帮助新生儿逐渐区分各种声音

  给新生儿一个有声响的环境,家人的日常生活活动会产生各种声音,如走路声、开门声、水声、炒菜声、说话声,外界的杂声,人声等。

  妈妈应保持育孩子之间的交流

  专家表示:妈妈最好时常能和婴儿说说话,亲热和温馨的话语,能让婴儿感觉到安全感,同时,这也是巩固良好亲子关系的重要方法。和还不能说话的小宝宝交流是毫无意思的吗?不是这样的,宝宝虽然不会说话,但思想意识还是有的,人类毕竟是高等动物,所以多说话聊天对孩子的听力发展是有好处的。

  在上面的文章里面我们介绍了听力对于我们的重要性,我们建议广大的读者朋友们在日常的生活中要注意好好保护自己的听力,一旦听力出现了问题要引起重视,上文为我们详细介绍了刚出生的宝宝听力要怎样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