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会觉得,新生的小宝贝什么也不知道,只能睁着天真无邪的眼睛傻傻地看,却不知他们在看什么,他们什么能力也没有。这些看法实在是低估了这些可爱的小家伙们。其实,新生小宝贝一出生便具有很多“了不起”的本事,家长们来对他们进行一下考察,这样不仅能知道小宝贝是否发育正常,而且还能懂得在新生儿时期怎样对小宝贝进行训练。下面一起来看看新生小宝贝的7大本事。
目录
1婴儿与父母互动的重要意义
在与你的互动过程中,小宝贝通过自我调整明白了一个重要道理。他可以变得快乐,进一步强化,甚至极度兴奋。如果他发现调节失常,走得太远,就会发出SOS信号。你要帮助他镇定下来。生活是安全的,或者更准确地说,你在确保他的安全。你在帮助他调整自己的感觉状态,不论这些感受是好是坏。他对你的依恋可以确保他的安全,他可以相信周围的世界。
在孩子一周岁前,这种互动将多次重复。我们可以肯定,你的孩子理解了信任,并以生理方式镌刻在脑海之中。神经生物学家艾伦,斯霍勒说,在这次互动以及之后的所有互动过程中,“母亲将情感程序下载到了婴儿的右脑。孩子利用母亲大脑右半球的输出作为模板,对自己大脑右半球进行电路印刷和硬连线”。2你甚至还决定着他的海马体,(开发程度越高,越有利于学习效果、压力管理和心理健康)、前扣带(情感调节)和杏仁核(情感反应)的大小。大脑的早期塑造影响着以后的幸福水平和情绪质量,高质量的塑造意味着更高水平的人际交往、积极和消极情感的调节以及自我安慰的能力。
重视婴儿期亲情培养,使育儿更加容易,孩子的愿望得到满足,获得安全感、幸福感,也更愿意与你配合。安慰对所有婴儿都很重要,安慰经历直接影响着他们控制负面情感的能力。大多数婴儿都希望一直被父母抱着,这样可以帮助他们从生理上调整自己。新生儿的睡眠周期与母亲同步,因此靠近母亲睡觉的婴儿能够更好地调节刺激水平和呼吸状态,有效降低婴儿猝死综合征( SIDS)的危害。与婴儿保持亲密联系还可以帮助你理解他特有的暗示和需求,增强育儿信心。一旦孩子认识到,看管他的人为他提供了安全周到的呵护,内心的安全感就会增强,同时继续进行探索,适应环境,与他人建立人际关系。
2新生小宝贝的7大本事
1、视觉
正常新生儿在觉醒状态时能注视物体,并且能追随物体移动的方向,尤其对颜色鲜艳的物体,更容易表现出兴趣。
比如,在他们的头顶上挂上一个红色的气球,他们就会用眼睛追随气球移动的方向,有时还会专注地注视着某一个物体。同时,新生儿对光也比较敏感,遇到强光刺激时就会闭眼。
2、听觉
新生儿出生时,由于耳朵的鼓室没有空气和有羊水潴留的原因,听力稍差。但在出生后3-7天听力就已经发育得很好了。如果在他们的耳边轻声呼唤,小家伙会把头转向发声的方向,有时还会用眼睛去寻找声源。如果声音过大,小家伙就会用哭叫来表示抗议。
3、味觉和嗅觉
新生儿出生时,味觉和嗅觉已经基本发育完善,对不同的味道会有不同的反应,大人想骗他们还真不容易。如果给他们喂糖水,他们会欣然接受;如果把黄连素放入他们的口中,他们会用做出咧嘴的样子,或者吐出表示抗拒。新生儿对母乳的香味比较敏感,哺乳时闻到奶香味就会把头扎到母亲怀里,去寻找母亲的乳头。这些小家伙们,甚至还能区分出自己的母亲与其他母亲的不同气味。
4、皮肤感觉
新生儿的触觉很灵敏,尤其在眼、口周、手掌、足底等部位,触之即有反应,出现眨眼、张口、缩回手足等动作。如果大人们把手放在哭着的新生儿腹部,或者轻轻握住他们的双手,常常可以使他们慢慢平静下来。
5、运动
新生儿的运动多属无意识和不协调的。接近满月的新生儿被抱起时,头部可维持极短时间的直立位,如果把他们直立抱起,使他们的小脚与床面接触时,他们就会把一条小腿伸直,另一条小腿抬起。当大人把手指或者玩具放入他们的小掌心时,他们会抓得紧紧的,绝不肯轻易松手。
6、神经反射
新生儿出生时就具有一些先天性反射,大人们可以试着检验一下自己的小宝贝是否具有这些反射——
* 觅食反射:用手指轻轻触一触小宝贝的面颊,正常情况下他们会反射性地把头转向被触及的一侧。如果触他们的口唇,他们会噘起小嘴,样子好似小鸟觅食,叫作觅食反射。
* 拥抱反射:大人们可在小宝贝仰卧位时轻轻拉起他们的双手,使他们的身体慢慢抬高,当肩部略微离开床面时突然松手。这时,正常的新生儿会出现两臂外展、伸直、继而内收并向胸前屈曲类似于拥抱的动作,这是拥抱反射。这种检查动作要轻柔,千万别吓着小宝贝,更要注意别伤着他们。
* 叫握持反射:这种反射做起来比较简单,大人们可把手指放入小宝贝的手掌中,他们会立即握住。
* 交叉伸腿反射:大人们可用一只手按住小宝贝的一侧膝关节,另一只手划一下该侧的足底。这时,可见到他们的对侧下肢上缩、伸直,然后内收,触及受刺激的下肢或与之交叉。
7.互动能力
新生儿出生后就具有与环境互动、与成人互动的能力。他们会追随大人说话或者微笑着的脸,会用哭叫的方式唤起大人们的注意,以使自己的要求得到满足。
贴心提示:
1、上面只是介绍一些简单的新生儿行为能力的测定方法,家长可试着做一做,测查一下小宝贝的能力。如果发现异常情况,应该及早去医院请医生帮助检查。新生儿的行为能力的测定和训练,不仅有利于早期智力开发,还可帮助预测婴儿后期的性格和中枢神经系统的情况,所以应该予以重视。
2、家长应注意激发新生儿与环境互动,与成人互动,在互动中促进小宝贝的行为能力,激发心理发育。其实,家长做这些事并不需要额外的时间,在日常护理中就可以进行,如在哺乳、洗澡、换尿布、穿衣服时逗他们笑,抚摸他们的皮肤,对他们说话,与他们进行眼神交往,这些都是激发行为和心理发育的有效方法。
3、以上介绍的几种神经反射,都属于新生儿期的暂时性反射。正常情况下,这些反射在生后3-4个月时自然消失。如果小宝贝在新生儿期不出现这些反射,或在出生后3-4个月反射仍不消失,就应去医院请医生进行检查。
4、近些年来,医学界对新生儿的行为能力方面给予了很大的关注,逐渐完善了新生儿行为估价评分方法。对新生儿进行行为能力检查,有利于早期智力开发,促进智力和体格发育。并且,通过这种检查可早期发现脑损伤引起的新生儿神经行为异常,充分利用小儿早期神经系统可塑性强的时机进行训练,促进代偿性康复。
3新生宝宝如何洗澡
新生宝宝洗澡前的准备工作
首先要做的,是将沐浴中需用的物品备齐。例如消毒脐带用物(新生儿脐带未掉落之前)、预换的婴儿包被、衣服、尿片,以及小毛巾,大浴巾、澡盆、冷水、热水、婴儿爽身粉等物。同时检查一下自己的手指甲,以免擦伤您的宝宝,再用肥皂洗净双手。
新生宝宝是娇嫩的,他刚离开最安稳的母亲子宫不久,所以得十分细心地为他设想一个理想的环境和适宜的温度。最好使室温维持在一般觉得最舒畅的26~28℃之间;水温则以37℃~42℃左右为宜。可在盆内先倒入冷水,再加热水,再用手腕或手肘试一下,使水温恰到好处。
值得注意的是,沐浴时要避免阵风的正面吹袭,以防着凉生病。沐浴时间应安排在给婴儿哺乳1~2小时后,否则易引起呕吐。
新生宝宝洗澡的步骤
第一步:事先准备好洗澡用品
比如,宝宝的毛巾,衣服,纸尿裤,洗澡盆,洗浴用品等,这样避免进进出出,让宝宝吹到风。
第二步:清洗
放好水,然后将宝宝轻轻的放进去,从上往下,依次清洗。洗头时,最好有两个人,一个人抱好一个人给宝宝洗头。这里要特别注意的是宝宝身体褶皱的部位,这些部位可是特别容易藏污纳垢的哦,小编的经验可以先将沐浴乳打在手掌心,在宝宝的褶皱部位轻轻的揉擦一遍,再用水清洗。
第三步:擦干
洗干净后用干燥的毛巾将宝宝包好,用毛巾吸干宝宝身上的水分,注意不要用力擦宝宝呦,宝宝皮肤娇嫩要尽量避免擦伤,待宝宝皮肤上的水分完全擦干后,再给宝宝穿上衣服。还要注意的是,不要让水进入宝宝的耳朵哦。
新生宝宝洗澡后的护理
用浴巾裹住宝宝的全身时,可留出脐部,用酒精棉棒从中间向外清洗脐部,注意保持脐部的干燥和清洁。如果脐部发红、出脓液或有难闻的气味,就应该找医生处理。
通常在皮肤折皱处,可替宝宝抹些爽身粉,使他感到干爽舒适。在宝宝的臀部涂上护肤油,防止尿液刺激皮肤产生尿布疹。
给宝宝围上尿片,穿上衣服。但宝宝不宜紧紧地裹在“蜡烛包”中,应放松他的手脚,让他自由地活动,这有利于呼吸和血液循环,以促进生长发育。
如果宝宝脸部皮肤干燥,还可以在脸上涂少量的滋润油,使皮肤保持湿润、光滑。值得注意的是,市售的护肤油、爽身粉等婴儿用品,只有当宝宝皮肤上没有任何疾病时,才可以适量使用。而且这些油或粉不可直接洒于新生儿皮肤上,要先洒在您的手上,再抹在宝宝身上。
若肌肤有疹块、红臀等情形时,应保持干燥、按医生嘱咐涂药才是最重要的,这时若用这些油或粉,对宝宝等于是种多余的刺激物,反而有害无益。
4新生宝宝的这些怪现象其实都是正常的
脱皮
要是看到自己的刚刚出生的宝宝不仅皱巴巴的就算了,而且还脱皮,想必很多父母看了都会感觉到有点怪怪的感觉,孩子怎么会脱皮呢?
其实孩子脱皮的现象是正常的,因为孩子在没出生之前皮肤都会覆盖着一层白色乳酪样的东西,这个就叫做胎脂,这个胎脂对宝宝的皮肤起着保护的作用,如果这个胎脂被洗掉,没有了的话,孩子的皮肤就会出现脱皮的情况啦。
皮肤有红点或者是斑点
当宝宝的皮肤受到了摩擦或者是挤压的时候是会出现红点或者是斑点的哦!
要是再尿布的边缘发现有红点或者是红斑的话,很可能是因为尿布摩擦宝宝娇嫩的皮肤产生的。如果红点或斑点要是出现在宝宝脸上的话,那么就可能是宝宝调皮,加上指甲太长不小心划伤了自己哦!
头皮血肿
不少的妈妈都会发现,自己顺产的宝宝头皮位置会出现血肿的情况,就会担心孩子是不是身体出现了什么问题呢?其实,妈妈们不用担心,孩子出现这个是因为在分娩的时候,孩子的头部受到了挤压造成的。
这种现象一般会在孩子出生的六到八周之后消失。妈妈们只要在护理宝宝的时候,主要不要弄伤这块就可以了。
宝宝斗鸡眼
有些新生宝宝出现斗鸡眼的情况,其实是正常的,因为宝宝出生后的视力范围只能在20里面左右的距离,所以你要是离得孩子远一些,他们看不清楚你们的时候,就会将视线移开,这样就会让你们有斗鸡眼的感觉。
通常来说,在孩子出生的两个月内孩子出现斗鸡眼的情况是不用太担心的,因为这是孩子眼部肌肉发育不成熟所导致的,一般等到孩子三个月之后就可以恢复正常啦!
以上就是小编介绍的关于那些新生儿现象看起来很怪其实是正常的相关文章介绍,希望可以帮助到你们!宝宝身上其实还有太多你们不知道秘密了,这些都需要家长们自己去探索哦!
5新生儿到底要不要包被
误区一、国外从小不给宝宝包被?
给新生儿打包裹是科学养育,是美国的医护人员不停的向新妈妈强调的事情,是对新生婴儿非常重要的事情。从两三个月的时候,胎宝宝还可以在羊水里游来游去,到四五个月左右,胎儿开始迅速长大,宝宝在妈妈肚子里可以移动的空间就越来越小了,等到最后三个月的时候,基本一直是保持这种蜷缩的姿态直到出生。
包裹会让新生儿更容易安静下来并且睡得更好。如果没有被紧紧包裹,很多新生宝宝就会感觉缺乏安全感,因为和在妈妈肚子里的感觉不同,他们多半会哭闹不睡,直到找到大人的体温和拥抱。
这也是无论哪个国家哪种文化,新生儿都有被包裹起来传统的原因。
误区二、打包被对宝宝不好!
老一辈都是给婴儿打包裹的,传统上是包裹成这个样子,所谓的“蜡烛包”。
注意,这样的蜡烛包真的不好!很不好!!因为这样把宝宝的腿强行掰直了并捆上,会对婴儿的髋关节造成很大的压力,甚至容易有脱臼的风险。因为老一辈的蜡烛包不好,所以导致了很多新手父母不给宝宝打包裹,这就又错了!正确的打包方法很重要!
襁褓材料的选择
应选轻质棉布或薄法兰绒的毯子。不能用针织毯、厚重的毯子或被子,这种材料包裹时比较困难,透气性也比较差。
棉质表层,舒适柔软,可调节绑带设计,方便宝宝更舒适。
包襁褓的时间段
在宝宝吃奶、睡觉和休息时,其他时候一定要给宝宝大量不受限制的自由。